首页 > 其他分享 >Chapter 1 Tutorials

Chapter 1 Tutorials

时间:2024-03-21 09:00:26浏览次数:38  
标签:Chapter 算符 land neg lor forall Tutorials rightarrow

T1

今有一逻辑表达式\(F_0\)为:

\[(p\rightarrow r)\rightarrow ((q\rightarrow r) \rightarrow (p\lor q)\land \neg r) \]

其中的联结词运算优先级与命题逻辑合式公式完全相同。观察\(F_0\)的形式,完成以下两个题目

(1)补全真值表

p q r \(p\rightarrow r\) \(q\rightarrow r\) \((p\lor q)\land \neg r\) \((q\rightarrow r)\rightarrow (p\lor q)\land\neg r \) \(F_0\)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推荐做法是背算符/联结词的真值,把整个题拆成每一步只加一个算符,然后口算填表。

比如这个题当中,

  • 要从\((p\lor q)\land \neg r\)里拆出\(p\lor q\)和\(\neg r\),

  • 并注意到\(q\rightarrow r\)和\((p\lor q)\land \neg r\)是\((q\rightarrow r)\rightarrow (p\lor q)\land\neg r\)的左右两边

  • 而\(p\rightarrow r\)和\((q\rightarrow r)\rightarrow (p\lor q)\land\neg r\)又是\(F\)的左右两边

然后口算出答案即可

熟练情况下这道题应该能在3分钟以内搞定,但从考场情况来看,过半数同学在同类型题目上花费了超过10分钟,希望大家多加练习以避免这种局面

p q r \(p\rightarrow r\) \(q\rightarrow r\) \((p\lor q)\land \neg r\) \((q\rightarrow r)\rightarrow (p\lor q)\land\neg r \) \(F_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0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T2

形如\(L\Delta R\equiv F\)的表达式被称作缩写定义。其中,\(L,R\)是变量/变元,\(F\)是表达式/公式,\(\Delta\)是被定义的算符/联结词。可以通过缩写定义,使用已知算符/联结词定义新的算符/联结词。

<1> 下面请使用\(0,1,L,R,\neg,\oplus\)和括号构造\(F\),不考虑优先级,通过缩写定义来定义8个「本质不同的」二元算符。Hint:没有要求必须是新算符

  • 例:\(L\Delta_1 R \equiv 1\)

<2> 推断能否用这些符号定义更多「本质不同的」二元算符,并简要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这道题用到了数理逻辑中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方法——通过「归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这里的具体表现就是:

站在更高的高度,讨论算符本身具有什么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相转化

\(L\) \(R\) \(L\Delta R\)
0 0 ?
0 1 ?
1 0 ?
1 1 ?

首先你应该注意到二元算符的总数是有限的,因为真值表一共只有四行,真值情况一共只有\(2^4=16\)种。而算符的真值表相同意味着不论两边的\(L,R\)怎么变化,最终算出的结果都保持一致,也就是「本质相同」。所以尽管你可以把\(F\)构造得非常复杂,但你能表达的本质不同的二元算符不可能多于\(16\)个。

进一步,你会发现我给你的符号在真值表里都拥有偶数个\(1\),于是自然产生假设:

这些符号的组合可能无法表达有奇数个\(1\)的情况

因而表出的上限应该减半,变成\(8\)个。实际上,我们在第二章最后一个小结将严格证明这一点——只用真值表里有偶数个\(1\)的联结词永远无法表达有奇数个\(1\)的情况。

<1> \(0,1, L,\neg L, R, \neg R, L\oplus R, L\leftrightarrow R\Leftrightarrow \neg(L\oplus R)\)

<2> 注意到所给符号只能构造出真值表中有偶数个1的二元联结词,而这种联结词一共\({4 \choose 0} + {4\choose 2} + {4\choose4} = 8\)个

T3

以下对算符/联结词的优先级排序,正确的是

  • A: $[\neg] > [\oplus] > [\land] > [\lor] > [\rightarrow] > [\leftrightarrow] $

  • B: \([\neg] > [\land] > [\lor] > [\oplus] > [\rightarrow] > [\leftrightarrow]\)

  • C: \([\neg] > [\land] > [\oplus]> [\lor] > [\rightarrow] > [\leftrightarrow]\)

  • D: \([\neg] > [\land] > [\lor] > [\rightarrow] >[\oplus] > [\leftrightarrow]\)

B,记住就行,异或的优先级比或/析取更低

T4

代换式、替换式

  • 求代换式\((P\rightarrow(Q\rightarrow P))[P/P\rightarrow R]\)

  • 求替换式\((P\lor R \rightarrow P\lor R\land S)[(P\lor R)/(P\land R)]\)

  • 已知\(P,Q,R,S\)是命题逻辑合式公式,\(P\)是\(Q\)的子公式,\(R\)不是\(Q\)的子公式,用\(Q^1\equiv Q[P/R]\)和「替换操作」表达\(Q^2\equiv Q[P/S]\)

    考虑另一边,一定可以用\(Q^2\)和替换操作表达\(Q^1\)吗?

    • 替换操作例:\(A[B/C][C/D]\cdots[Y/Z] \equiv_? A[B/Z]\)

  • \((P\rightarrow R)\rightarrow(Q\rightarrow(P\rightarrow R))\) 记得加括号

  • \(P\land R\rightarrow P\lor R \land S\) 小心被省略的括号

  • \((Q^1[R/P])[P/S]\) 或\(Q^1[R/S]\)

  • \(Q^2\)不能通过替换变成\(Q^1\),因为\(S\)可能是\(Q\)的子公式。

    • 比如假设\(Q\equiv P\land S\),则\(Q^2\equiv S \land S\),从而\(Q^2[S/R]\equiv R\land R \not\equiv Q^1=R\land S\)

T5

计算下列逻辑合式公式的复杂度

  1. \(P\land P\land P \land \neg P\)

  2. \(0\lor 1 \oplus 0 \lor 1\)

  3. \(\neg\forall x\neg P(x, y, z) \land \exists z Q(a,b,c)\)

注意原子公式的复杂度是 \(0\)

<1>

<2>

<3>

T6

与我们的课程不同,另一种优先级约定如下:

  1. \(\forall, \exists\)等量词可与联结词比较优先级,且它们的优先级与\(\neg\)相同

  2. 优先级相同时优先计算右侧算符

请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 使用题给约定计算 \(P\land P\land P \land \neg P\)的复杂度

<2> 分别基于题给约定和课程约定补全\(P\rightarrow P\rightarrow P\)中省略的括号,并借助相应的逻辑表达式\(p\rightarrow p\rightarrow p\)的真值情况讨论二者是否等价

<3> 简述两种约定下如何确定量词的辖域(当然更严谨的说法是确定变元出现的辖域),并简单比较两者的差异

<1>

<2>

  • 题给: \(P\rightarrow(P\rightarrow P)\)

  • 课程: \((P\rightarrow P)\rightarrow P\)

  • 不等价,题给约定下是永真式,课程约定下则不是

<3>

  • 题给:将量词看成特殊的联结词,求出相应的子公式即可,参见T5(3)

  • 课程:量词右侧第一个语法正确的合式公式

  • (个人觉得题给更简洁,笑)

T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 谓词逻辑中\(0,1\)通常被看作个体常元而非合式公式,因此属于非逻辑符号 ✔️ 谓词逻辑确实很少有\(0,1\)作为逻辑符号的情况,而举例说明的时候却常常把\(\{0, 1\}\)当作个体对象

  • 若\(c\)是常元,\(t\)是项,则\([c/t]\)是代入实例 ✖️ \([x/t]\)才是,其中\(x\)是变元

  • 闭公式拥有它的代入 ✖️ 没有自由变元,所以没有代入

  • 当可以讨论取值时,函词的值是个体,谓词的值不是个体 ✔️ 注意二者的差别,在可以讨论取值的情况下,谓词的值是逻辑真值

  • 若\(f^n\)是\(n\)元函词,\(t_1, t_2, \cdots, t_m\)是项,则必有\(f^n(t_1, t_2, \cdots, t_m)\)是项 ✖️ 当且仅当\(m=n\)

T8

指出以下谓词逻辑合式公式中

  • 变元的出现情况和辖域

  • 变元\(x\)对公式中自由变元的可代入情况

<1> \(\forall x \exists y P(x,y,z)\)

<2> \(\exists y \forall x Q(x,y,z)\)

<3> \(\forall x(\forall x P(x) \rightarrow Q(x))\)

注意我们认为 \(\forall x P(x)\) 中的两个 \(x\) 属于同一次出现

<1> \(x,y\)是约束出现。\(x\)出现的辖域是\(\exists y P(x,y,z)\);\(y\)出现的辖域是\(P(x,y,z)\)。\(z\)是自由出现。\(x\)关于\(z\)不可代入

<2> \(x,y\)是约束出现。\(x\)出现的辖域是\(Q(x,y,z)\);\(y\)出现的辖域是\(\forall x Q(x,y,z)\)。\(z\)是自由出现。\(x\)关于\(z\)不可代入

<3> \(x\)是约束出现。\(x\)第一次出现的辖域是\(\forall x P(x)\rightarrow Q(x)\);\(x\)第二次出现的辖域是\(P(x)\)。没有自由变元

T9

  • “比目鱼有两只眼睛。”是命题 ✔️

  • “y目鱼有四只眼睛。”是命题 ✖️ 命题形式不是命题

  • “这句话是假的。”是命题 ✖️ 悖论语句不是命题

  • “如果比目鱼有两只眼睛,那么独角兽有两只角。”是命题 ✔️ 两原子命题用联结词联结

  • “抛开事实不谈,比目鱼难道不是只有两只眼睛吗?”是命题 ✖️

T10

以下诗句和解释是\(P\rightarrow (Q\rightarrow R), Q\models P\rightarrow R\)的实例,请指出其中\(P,Q,R\)的具体含义。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时局多难是诗人感到伤心的根本原因,正是多难的时局才导致诗人见到楼台花开却感到伤心。

P:“万方多难”诗人身处多难时局

Q:“花近高楼”诗人见到楼台花开

R:“伤客心”诗人感到伤心

T11

以下文言和解释是\(P\rightarrow Q, Q\rightarrow R \models P\rightarrow R\)的实例,请指出其中\(P,Q,R\)的具体含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朝的残酷统治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严重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并最终瓦解了秦帝国。

P:秦朝施行残酷统治

Q:秦末农民起义四起

R:秦朝统治根基被动摇/帝国土崩瓦解

T12

以下数学语句不是推论式\(P\rightarrow Q, Q\rightarrow R\models P\rightarrow R\)的实例,请说明为何该语句不是题给推论式的实例

因为 1<2, 2<3 所以 1<3

言之有理即可

这个例子默认了「小于关系」的传递性,因此前件总共有三个,与题目要求不符。在这个例子中还无法提取出对应的P,Q,R,这是本例的另一个错误点。实际上,本例只是说明了「小于关系」和「蕴含关系」都具有传递性,与题目要求并无太大关系,同学们需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T13

将命题符号化,不要使用\(\exists !,\exists!!\)

<1>

设论域为全体学生,将「李华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学生」符号化。其中:

  1. 常元\(a\)代表李华

  2. 谓词\(S(x)\)表示\(x\)是我们班的学生

  3. 谓词\(G(x,y)\)表示\(x\)成绩比\(y\)好

  4. 谓词\(D(x,y)\)表示\(x,y\)是同一个人

<2>

设论域为全体实数,将「存在唯一偶素数」符号化。其中:

  1. 谓词\(E(x)\)表示\(x\)是偶数

  2. 谓词\(P(x)\)表示\(x\)是素数

  3. 谓词\(x=y\)表示\(x,y\)相等

<1>

  1. 首先,李华是我们班的学生:\(S(a)\)

  2. 学习最好的学生:\(\forall x \big(S(x) \land \neg D(x, a) \rightarrow G(a, x)\big)\)

  3. 注意,\(G(x,y)\)表示成绩严格好,因此\(\forall x \big(S(x) \land G(x, a) \rightarrow D(a, x)\big)\)不正确

于是答案为

\[S(a) \land \forall x \big( S(x) \land \neg D(a, x) \rightarrow G(a, x) \big) \]

注意: 不少同学漏掉了第一点

<2>

  1. 存在性:\(\exists x \big(E(x) \land P(x)\big)\)

  2. 唯一性:\(\forall x \forall y \big(E(x)\land P(x)\land E(y)\land P(y) \rightarrow x=y \big)\)

于是答案为

\[\exists x \bigg( E(x) \land P(x) \land \forall y \bigg( E(y)\land P(y) \rightarrow x = y \bigg) \bigg) \]

注意: 不少同学漏掉了存在性。

此外,还出现了含有\(x=2\)的答案,显然不能得分。需要指出的是,数域的定义并不是一件显然的事,在未给出严格定义时,并不能认为素偶数是2。

T14

用合适的联结词将以下函数项级数收敛的定义符号化

对于\(\forall \epsilon>0\)有

对于\(\forall x\in X\),\(\exists N\in \mathbb N^*\),使得

对于\(\forall n>N\),都有\(|S_n(x) - S(x)| < \epsilon\)成立

请将\(\epsilon > 0\)、\(x\in X\)、\(N\in \mathbb N^*\)、\(|S_n(x) - S(x)| < \epsilon\)分别看作关于\(\epsilon\)的一元谓词、关于\(x\)的一元谓词、关于\(N\)的一元谓词和关于\(n,x,\epsilon\)的三元谓词直接使用。

\[\forall \epsilon \bigg( \epsilon > 0 \rightarrow \forall x \big( x\in X \rightarrow \exists N (N \in \mathbb N^* \land \forall n (n>N \rightarrow |S_n(x) - S(x)| < \epsilon)) \big) \bigg) \]

注意避坑:

  1. 漏掉对某些变元的约束,尤其以漏掉约束\(x\)和\(n\)的量词最为常见
  2. 辖域错误,比如将\(N\in \mathbb N^*\)放进\(\forall n\)的辖域里,最后一个蕴含号的左半部分变成\(N\in \mathbb N^* \land n>N\)。显然只要\(N\notin \mathbb N^*\)就能使整个式子成立
  3. 联结词错误,较低级的错误例如直接把各个谓词用\(\land\)联结,较高级的错误例如将\(N\in \mathbb N^*\)后面的\(\land\)写成\(\rightarrow\)

T15

  1. 给出一个属于肯定前件的论证式的实例 (\(P\rightarrow Q, P \models Q\))
  2. 给出一个属于否定后件的论证式的实例 (\(P\rightarrow Q, \neg Q \models \neg P\))
  3. 举一反例说明否定前件的论证式的谬误 (\(P\rightarrow Q, \neg P \models \neg Q\))
  4. 举一反例说明肯定后件的论证式的谬误 (\(P\rightarrow Q, Q \models P\))

参照分步答案,举出的实例中应有\(P,Q\)明确的对应,言之有理即可

  • <3> 中,如果下雨P,我就带伞Q;没下雨;则我没带伞。这个论证是谬误,但有同学给出了错误理由:“没带伞可能是时间紧迫等其他原因,所以不能推出”。显然这里应该指出“我没带伞”这个结果可能不对,即“就算没下雨,我也带伞”的可能性

标签:Chapter,算符,land,neg,lor,forall,Tutorials,rightarrow
From: https://www.cnblogs.com/fallqs/p/18086577

相关文章

  • 深度学习500问——Chapter03:深度学习基础(3)
    文章目录3.5BatchSize3.5.1为什么需要Batchsize3.5.2BatchSize值的选择3.5.3在合理范围内,增大BatchSize有何好处3.5.4盲目增大BatchSize有何坏处3.5.5调节BatchSize对训练效果影响到底如何3.6归一化3.6.1归一化含义3.6.2为什么要归一化3.6.3为什......
  • C++数据结构考研chapter5树(更新ing)
    一、概念1.结点2.边3.根4.叶子结点5.分支结点6.子树二、术语1.结点之间的关系描述(1)祖先(2)子孙(3)双亲(父)(4)孩子(5)兄弟(6)堂兄弟(7)路径自上而下(8)路径长度经过了几条边2.结点、树的属性描述(1)结点的层次(深度)从上到下数,默认从1开始,看题目要求(2)结点的高度从下到上......
  • chapter12-2-背包问题
    动态规划最经典并且在机试中重点考查的问题——背包问题。背包问题的变体繁多,这里主要讨论3种。1.0-1背包0-1背包问题描述的是,有\(n\)件物品,每件物品的重量为\(w[i]\),其价值为\(v[i]\),现在有容量为\(m\)的背包,如何选择物品使得装入背包物品的价值最大。首先介绍求解这个问题的......
  • chapter12-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就是用于求解优化问题的方法。优化问题比如说求最大值or最小值。动态规划的做法就是采用小心地策略进行暴力搜索,在多项式时间内求得最优解。这里的小心策略就是复用子问题的解,将已解决子问题的答案保存下来,在需要子问题答案的时候便可以直接获得,而不需要重复计算,提高效......
  • chapter11-图论
    1.图的存储方式首先,关于图的存储方式有2种,一种是邻接矩阵,一种是邻接表,而邻接表适用于1个点对到其他所有点的批处理,实际程序中经常使用。邻接表会给每一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即使那个顶点没有度(无向图),or没有任何出度(有向图)。在程序中,我们并不是使用单链表来存储,而是一个向量数组......
  • chapter10-非线性数据结构
    机试中考查的一些非线性数据结构,包括二叉树、二叉排序树、优先队列和散列表。1.二叉树(BinaryTree)对于二叉树来说,机试中常考的是其各种遍历方法,分为前序、中序、后序遍历,以及层次遍历。1.2二叉树遍历题目描述+输入输出题目描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定义。前......
  • chapter9-搜索
    搜索是一种有目的地枚举问题的解空间中部分或全部情况,进而找到解的方法。它的定义是:起始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状态转移抵达目标状态,我们一般用搜索树(SearchTree)来表示状态转移搜索一般包括4个部分:1、状态空间,也叫解空间;2、状态转移;3、起始状态;4、目标状态。如何......
  • chapter8-递归与分治
    1.递归递归,指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见我之前走台阶的笔记,重点有2个,(1)分析问题,归纳出递归公式;(2)递归出口。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要让递归调用总体朝向递归出口推进。n的阶乘//递归-n的阶乘2024-03-08#include<iostream>#include<cstdio>usingnamespaces......
  • chapter7-贪心策略-区间贪心
    2.区间贪心区间贪心也是一种常见的贪心策略类的题型。它是指当有多个不同的区间存在,且这些区间有可能相互重叠的时候,如何选择才能从众多区间中,选取最多的两两互不相交的区间。今年暑假不AC杭电OJ2037看尽可能多的节目:贪心策略问题分析:区间贪心和简单贪心不同的地方在于决......
  • chapter7-贪心策略1-简单贪心
    贪心策略:总是做出当前最好的选择。给你一个大的问题,贪心策略分为三步走:问题分解成为多个子问题;子问题求局部最优解;局部最优解组合成原问题的解。适用范围:如果这类最优化问题具备无后效性,即某个状态以前的过程不会影响以后的状态,而只与当前状态有关,就能保证使用贪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