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抽象代数精解【2】

抽象代数精解【2】

时间:2024-07-13 21:29:54浏览次数:17  
标签:cos 矩阵 抽象代数 theta 精解 sin sim 乘法

文章目录

下面由文心一言生成

群中的消去律是群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描述了群中元素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具体来说,群中的消去律包含左右两个方向,可以表述为:

  1. 左消去律:若 ( a b = a c ) (ab = ac) (ab=ac) 且 ( a , b , c ∈ G ) (a, b, c \in G) (a,b,c∈G)其中 (G) 是一个群,则 b = c。
  2. 右消去律:若 ( b a = c a ) (ba = ca) (ba=ca) 且 ( a , b , c ∈ G ) (a, b, c \in G) (a,b,c∈G),则 b = c。

由于群的定义保证了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逆元,并且群的运算满足结合律,因此可以证明在群中左消去律和右消去律是等价的,即只要其中一个成立,另一个也必然成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提及“消去律”而不特别区分左右。

消去律的意义

消去律在群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群的运算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质。具体来说,消去律的成立意味着在群中,如果两个元素与第三个元素的乘积相等,那么这两个元素本身也必须相等。这一性质在证明群的某些定理和性质时非常有用。

消去律与群的其他性质

  • 逆元唯一性:群中每个元素的逆元是唯一的,这一性质与消去律密切相关。实际上,逆元的唯一性可以由消去律推导出来。
  • 结合律:群的运算满足结合律,这是群定义的一部分。结合律与消去律共同保证了群运算的良好性质。
  • 单位元存在性:群中存在一个单位元(也称为幺元),它与群中任意元素的乘积都等于该元素本身。单位元的存在性也是群定义的一部分。

总结

群中的消去律是群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描述了群中元素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消去律的成立使得群的运算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质,并在证明群的某些定理和性质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消去律与群的其他性质如逆元唯一性、结合律和单位元存在性等密切相关。

难点与例子

  • a , b ∈ C ( C 为复数集 ) , ∼ : a ∼ b ⇔ ∣ a ∣ = ∣ b ∣ a,b\in C(C为复数集),\sim:a \sim b\Leftrightarrow|a|=|b| a,b∈C(C为复数集),∼:a∼b⇔∣a∣=∣b∣证明等价关系,确定商集 C / ∼ C/\sim C/∼及代表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来自文心一言的复数三角形式解释

在复数中, cos ⁡ θ + i sin ⁡ θ \cos\theta + i\sin\theta cosθ+isinθ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示方式,它被称为复数的三角形式或极坐标形式。这里, θ \theta θ 是一个实数,表示复数在复平面上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即辐角),而 cos ⁡ θ \cos\theta cosθ 和 sin ⁡ θ \sin\theta sinθ 分别是该夹角的余弦和正弦值,它们分别确定了复数在复平面上的实部和虚部。

具体来说,复数 z = a + b i z = a + bi z=a+bi(其中 a , b a, b a,b 是实数, i i i 是虚数单位)可以表示为三角形式,当且仅当存在实数 θ \theta θ 和 r r r( r ≥ 0 r \geq 0 r≥0)使得 z = r ( cos ⁡ θ + i sin ⁡ θ ) z = r(\cos\theta + i\sin\theta) z=r(cosθ+isinθ)。在这个表示中, r r r 是复数 z z z 的模(或绝对值),而 θ \theta θ 是复数 z z z 的辐角。

三角形式与复数的标准形式(即 a + b i a + bi a+bi)之间的转换是复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给定 z = a + b i z = a + bi z=a+bi,其模 r r r 可以通过 r = a 2 + b 2 r = \sqrt{a^2 + b^2} r=a2+b2 ​ 计算得到,而辐角 θ \theta θ 可以通过 tan ⁡ θ = b a \tan\theta = \frac{b}{a} tanθ=ab​(注意需要考虑 θ \theta θ 的象限)来确定。反过来,给定 r r r 和 θ \theta θ,则 z = r cos ⁡ θ + r i sin ⁡ θ z = r\cos\theta + ri\sin\theta z=rcosθ+risinθ。

三角形式在复数的乘法、除法、幂运算等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允许我们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来简化计算。例如,两个复数 z 1 = r 1 ( cos ⁡ θ 1 + i sin ⁡ θ 1 ) z_1 = r_1(\cos\theta_1 + i\sin\theta_1) z1​=r1​(cosθ1​+isinθ1​) 和 z 2 = r 2 ( cos ⁡ θ 2 + i sin ⁡ θ 2 ) z_2 = r_2(\cos\theta_2 + i\sin\theta_2) z2​=r2​(cosθ2​+isinθ2​) 的乘积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z 1 z 2 = r 1 r 2 [ cos ⁡ ( θ 1 + θ 2 ) + i sin ⁡ ( θ 1 + θ 2 ) ] z_1z_2 = r_1r_2[\cos(\theta_1 + \theta_2) + i\sin(\theta_1 + \theta_2)] z1​z2​=r1​r2​[cos(θ1​+θ2​)+isin(θ1​+θ2​)],这里用到了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
证:
1. a ∼ a ⇔ ∣ a ∣ = ∣ a ∣ 2. a ∼ b ⇔ ∣ a ∣ = ∣ b ∣ ⇔ ∣ b ∣ = ∣ a ∣ ⇔ b ∼ a 3. a ∼ b , b ∼ c ⇔ ∣ a ∣ = ∣ b ∣ , ∣ b ∣ = ∣ c ∣ , ∣ a ∣ = ∣ c ∣ ⇔ a ∼ c 等价关系证毕 4. C / ∼ = { [ r ] ∣ r ∈ Q , r ≥ 0 } [ r ] = { x ∈ C ∣ ∣ x ∣ = r } = { r ( c o s θ + i s i n θ ) ∣ θ ∈ [ 0 , 2 π ] } 5. ∀ c ∈ C ,等价类 [ c ] 的代表元素取作 ∣ c ∣ ,即 c 的模长! 1.a \sim a \Leftrightarrow |a|=|a| \\2.a \sim b \Leftrightarrow |a|=|b| \Leftrightarrow |b|=|a| \Leftrightarrow b \sim a \\3.a \sim b,b \sim c \Leftrightarrow |a|=|b|,|b|=|c|,|a|=|c| \Leftrightarrow a \sim c \\等价关系证毕 \\4.C/\sim=\{[r]|r \in Q,r \ge 0\} \\\lbrack r ]=\{x \in C||x|=r \}=\{r(cos\theta+isin\theta)|\theta \in [0,2\pi]\} \\5.\forall c \in C,等价类[c]的代表元素取作|c|,即c的模长! 1.a∼a⇔∣a∣=∣a∣2.a∼b⇔∣a∣=∣b∣⇔∣b∣=∣a∣⇔b∼a3.a∼b,b∼c⇔∣a∣=∣b∣,∣b∣=∣c∣,∣a∣=∣c∣⇔a∼c等价关系证毕4.C/∼={[r]∣r∈Q,r≥0}[r]={x∈C∣∣x∣=r}={r(cosθ+isinθ)∣θ∈[0,2π]}5.∀c∈C,等价类[c]的代表元素取作∣c∣,即c的模长!

  • S = { ( a , b ) ∣ a , b ∈ Z , b ≠ 0 } , ∼ : ( a , b ) ∼ ( c , d ) ⇔ a d = b c ,证明 ∼ 是 S 的一个等价关系。 S=\{(a,b)|a,b \in Z,b \ne 0\},\sim:(a,b) \sim (c,d)\Leftrightarrow ad=bc,证明\sim是S的一个等价关系。 S={(a,b)∣a,b∈Z,b=0},∼:(a,b)∼(c,d)⇔ad=bc,证明∼是S的一个等价关系。
    1. ( a , b ) ∼ ( a , b ) ⇔ a b = b a 2. ( a , b ) ∼ ( b , a ) ⇔ a b = b a 3. ( a , b ) ∼ ( c , d ) ⇔ a d = b c , ( c , d ) ∼ ( e , f ) ⇔ c f = d e a b = c d = e f 4. S / ∼ = { [ ( a , b ) ] ∣ a , b ∈ Z , b ≠ 0 } [ a , b ] = { ( c , d ) ∈ S ∣ a d = b c } 1.(a,b)\sim(a,b)\Leftrightarrow ab=ba \\2.(a,b)\sim(b,a)\Leftrightarrow ab=ba \\3.(a,b)\sim (c,d)\Leftrightarrow ad=bc,(c,d)\sim(e,f)\Leftrightarrow cf=de \\\frac a b=\frac c d =\frac e f \\4.S/\sim=\{ [(a,b) ] |a,b \in Z,b \ne 0\} \\ [a,b]=\{(c,d) \in S|ad=bc\} 1.(a,b)∼(a,b)⇔ab=ba2.(a,b)∼(b,a)⇔ab=ba3.(a,b)∼(c,d)⇔ad=bc,(c,d)∼(e,f)⇔cf=deba​=dc​=fe​4.S/∼={[(a,b)]∣a,b∈Z,b=0}[a,b]={(c,d)∈S∣ad=bc}
  • 实数域 R 全体 n 阶可逆方阵的集合 G L n ( R ) 关于矩阵乘法构成群, 这个群称为 n 阶一般线性群。 实数域R全体n阶可逆方阵的集合GL_n(R)关于矩阵乘法构成群,\\这个群称为n阶一般线性群。 实数域R全体n阶可逆方阵的集合GLn​(R)关于矩阵乘法构成群,这个群称为n阶一般线性群。
    1. A , B ∈ G L n ( R ) 2. A , B 可逆, A B 可逆, A B ∈ G L n ( R ) 3. C ∈ G L n ( R ) , ( A B ) C = A ( B C ) 4. 单位元为 E 单位矩阵 , A = A E = E A 5. A ∈ G L n ( R ) , A − 1 存在可逆, A − 1 ∈ G L n ( R ) 1.A,B \in GL_n(R) \\2.A,B可逆,AB可逆,AB\in GL_n(R) \\3.C \in GL_n(R),(AB)C=A(BC) \\4.单位元为E单位矩阵,A=AE=EA \\5.A \in GL_n(R),A^{-1}存在可逆,A^{-1}\in GL_n(R) \\ 1.A,B∈GLn​(R)2.A,B可逆,AB可逆,AB∈GLn​(R)3.C∈GLn​(R),(AB)C=A(BC)4.单位元为E单位矩阵,A=AE=EA5.A∈GLn​(R),A−1存在可逆,A−1∈GLn​(R)
  • 矩阵乘法特点
    乘法结合律: ( A B ) C = A ( B C ) . 乘法左分配律: ( A + B ) C = A C + B C 乘法右分配律: C ( A + B ) = C A + C B 对数乘的结合性 k ( A B ) = ( k A ) B = A ( k B ). 转置 ( A B ) T = B T A T . 矩阵乘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满足交换律。 A A ∗ = A ∗ A , A 和伴随矩阵相乘满足交换律。 A E = E A , A 和单位矩阵或数量矩阵满足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左分配律:(A+B)C=AC+BC \\乘法右分配律:C(A+B)=CA+CB \\对数乘的结合性k(AB)=(kA)B=A(kB). \\转置 (AB)^T=B^TA^T. \\矩阵乘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满足交换律。 \\ AA*=A*A,A和伴随矩阵相乘满足交换律。 \\AE=EA,A和单位矩阵或数量矩阵满足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左分配律:(A+B)C=AC+BC乘法右分配律:C(A+B)=CA+CB对数乘的结合性k(AB)=(kA)B=A(kB).转置(AB)T=BTAT.矩阵乘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满足交换律。AA∗=A∗A,A和伴随矩阵相乘满足交换律。AE=EA,A和单位矩阵或数量矩阵满足交换律。
  • 在矩阵的乘法中,有一种矩阵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同数的乘法中的1,这种矩阵被称为单位矩阵。它是个方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称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1。除此以外全都为0。
    根据单位矩阵的特点,任何矩阵与单位矩阵相乘都等于本身
  • 如果 A A T = E AA^T=E AAT=E(E为单位矩阵, A T A^T AT表示“矩阵A的转置矩阵”)或 A T A = E A^TA=E ATA=E,则n阶实矩阵A称为正交矩阵 。正交矩阵是实数特殊化的酉矩阵,因此总是属于正规矩阵。
    下面内容由文心一言生成
    正交矩阵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满足特定条件的方阵。具体来说,一个 n × n n \times n n×n的实矩阵 Q Q Q被称为正交矩阵,如果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Q Q Q的列向量是单位向量,并且两两正交(即任意两个不同列向量的点积为0)。
  2. Q Q Q的行向量是单位向量,并且两两正交。
  3. Q Q Q的转置矩阵 Q T Q^T QT等于其逆矩阵 Q − 1 Q^{-1} Q−1,即 Q T = Q − 1 Q^T = Q^{-1} QT=Q−1。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第三个条件,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判断矩阵是否正交的方法,并且与矩阵的逆和转置紧密相关。

正交矩阵的性质

  • 行列式为1或-1:由于 Q T = Q − 1 Q^T = Q^{-1} QT=Q−1,我们有 ∣ Q T ∣ = ∣ Q − 1 ∣ |Q^T| = |Q^{-1}| ∣QT∣=∣Q−1∣。又因为 ∣ Q T ∣ = ∣ Q ∣ |Q^T| = |Q| ∣QT∣=∣Q∣(矩阵转置的行列式等于原矩阵的行列式),所以 ∣ Q ∣ ⋅ ∣ Q − 1 ∣ = 1 |Q| \cdot |Q^{-1}| = 1 ∣Q∣⋅∣Q−1∣=1,从而得出 ∣ Q ∣ 2 = 1 |Q|^2 = 1 ∣Q∣2=1,即 ∣ Q ∣ = ± 1 |Q| = \pm 1 ∣Q∣=±1。
  • 保持向量长度不变:对于任意向量 v \mathbf{v} v,有 ∣ ∣ Q v ∣ ∣ = ∣ ∣ v ∣ ∣ ||Q\mathbf{v}|| = ||\mathbf{v}|| ∣∣Qv∣∣=∣∣v∣∣,其中 ∣ ∣ v ∣ ∣ ||\mathbf{v}|| ∣∣v∣∣表示向量 v \mathbf{v} v的欧几里得长度。
  • 保持向量间的夹角不变:对于任意两个向量 u \mathbf{u} u和 v \mathbf{v} v,它们之间的夹角 θ \theta θ在经过正交变换 Q Q Q后保持不变,即 cos ⁡ θ ( u , v ) = cos ⁡ θ ( Q u , Q v ) \cos\theta(\mathbf{u}, \mathbf{v}) = \cos\theta(Q\mathbf{u}, Q\mathbf{v}) cosθ(u,v)=cosθ(Qu,Qv)。

例子

考虑以下 2 × 2 2 \times 2 2×2矩阵:

Q = ( cos ⁡ θ − sin ⁡ θ sin ⁡ θ cos ⁡ θ ) Q = \begin{p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pmatrix} Q=(cosθsinθ​−sinθcosθ​)

这个矩阵是正交的,因为:

Q T = ( cos ⁡ θ sin ⁡ θ − sin ⁡ θ cos ⁡ θ ) Q^T = \begin{p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pmatrix} QT=(cosθ−sinθ​sinθcosθ​)

并且

Q T Q = ( cos ⁡ 2 θ + sin ⁡ 2 θ cos ⁡ θ ( − sin ⁡ θ ) + sin ⁡ θ cos ⁡ θ − sin ⁡ θ cos ⁡ θ + cos ⁡ θ sin ⁡ θ sin ⁡ 2 θ + cos ⁡ 2 θ ) = ( 1 0 0 1 ) = I Q^T Q = \begin{pmatrix} \cos^2\theta + \sin^2\theta & \cos\theta(-\sin\theta) + \sin\theta\cos\theta \\ -\sin\theta\cos\theta + \cos\theta\sin\theta & \sin^2\theta + \cos^2\theta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 = I QTQ=(cos2θ+sin2θ−sinθcosθ+cosθsinθ​cosθ(−sinθ)+sinθcosθsin2θ+cos2θ​)=(10​01​)=I

由于 Q T Q = I Q^T Q = I QTQ=I(单位矩阵),根据正交矩阵的定义, Q Q Q是正交矩阵。注意,这里也验证了行列式为1的性质,因为 det ⁡ ( Q ) = cos ⁡ θ cos ⁡ θ + sin ⁡ θ sin ⁡ θ = 1 \det(Q) = \cos\theta\cos\theta + \sin\theta\sin\theta = 1 det(Q)=cosθcosθ+sinθsinθ=1。

  • R上全体n阶正交矩阵集合 O n ( R ) O_n(R) On​(R),矩阵乘法构成群,为n阶正交群。
    1. A , B ∈ O n ( R ) 2. A , B 为正交矩阵, A B 也是正交矩阵。 3. 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4. 有单位元 , I ∈ O n ( R ) 5. 有逆元, A 为正交矩阵 ∈ O n ( R ) ,则 A − 1 ∈ O n ( R ) 1.A,B \in O_n(R) \\2.A,B为正交矩阵,AB也是正交矩阵。 \\3.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4.有单位元,I \in O_n(R) \\5.有逆元,A为正交矩阵\in O_n(R),则A^{-1}\in O_n(R) 1.A,B∈On​(R)2.A,B为正交矩阵,AB也是正交矩阵。3.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4.有单位元,I∈On​(R)5.有逆元,A为正交矩阵∈On​(R),则A−1∈On​(R)

参考文献

1.《近代代数(第三版)》

标签:cos,矩阵,抽象代数,theta,精解,sin,sim,乘法
From: https://blog.csdn.net/sakura_sea/article/details/140377571

相关文章

  • 抽象代数精解【1】
    文章目录群概述一、群的定义二、群的基本性质三、群的分类与例子四、群的应用难点与例子参考文献群概述下面由文心一言生成数学中的“群”(group)是一个重要的代数结构概念,它起源于对方程解析解的探索,由伽罗瓦(E.Galois)为了解决特定数学问题而创造。群论(grouptheo......
  • C++精解【2】
    文章目录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更多类型sizeof正则表达式单次匹配多次匹配组匹配字符串的匹配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在C++中,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数类型、浮点类型和字符类型。整数类型包括short、int、long和char,浮点类型包括float和double。以下是各种基本数据类型......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整数规划
    练习1一汽车厂生产小、中、大三种类型的汽车,已知各类型每辆车对钢材、劳动时间的需求,利润以及每月工厂钢材、劳动时间的现有量如下表所示,试制定月生产计划,使工厂的利润最大。进一步讨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如果生产某一类型汽车,则至少要生产80辆,那么最优的生产计划应作何改变。......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动态规划
    练习1设国家拨给60万元投资,供四个工厂扩建使用,每个工厂扩建后的利润与投资额的大小有关,投资后的利润函数如下表所示,试给出收益最大的投资计划。利润\投资0102030405060\(g_1(r)\)0205065808585\(g_2(x)\)0204050556065\(g_3(x)\)0256085......
  • 统计学原理精解【5】
    文章目录二元分布满足要求边际分布条件概率例子1例子2二元分布满足要求连续情况下,φ(x,y......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决策论
    练习1某地区有甲、乙、丙三家食品厂生产同一种食品,有一千个用户(或购货点),假定在研究期间无新用户加入也无老用户退出,只有用户的转移,已知2006年5月份有500户是甲厂的顾客;400户是乙厂的顾客;100户是丙厂的顾客。6月份,甲厂有400户原来的顾客,上月的顾客有50户转乙厂,50户......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网络计划技术
    练习1某新产品研制项目的各项工序、所需时间及相互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画出该项目的网络图,试求出关键路线。工序工序代号所需时间紧后工序产品及工艺设计A60B,C,D,E外购配套件B45K下料、锻件C10F工装制造1D20G,H木模、铸件E40H机械加......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图与网络
    练习1北京(Pe)、东京(T)、纽约(N)、墨西哥(M)、伦敦(L)、巴黎(Pa)各城市之间的航线距离如下表所示。从北京(Pe)乘飞机到东京(T)、纽约(N)、墨西哥城(M)、伦敦(L)、巴黎(Pa)五城市做旅游,每城市恰去一次再返回北京,应如何安排旅游线,使旅程最短?LMNPaPeTL056352151......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指派问题
    练习8分配甲、乙、丙、丁4个人去完成A、B、C、D、E5项任务,每个人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见下表。由于任务数多于人数,故考虑:(1)任务E必须完成,其他4项中可任选3项完成;(2)其中有一人完成两项,其他每人完成一项。试分别确定最优分配方案,使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为最少。人员\任务AB......
  • 运筹学练习Python精解——运输和指派问题
    练习1如下表的运输问题中总需要量超过总供应量(方框中的数字是单位运费)。假定对销地\(B_1\)、\(B_2\)和\(B_3\)未满足需要量的单位罚款成本是5、3和2,试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探讨能否将其转变为产销平衡运输问题。产地\销地B1B2B3供应量A151710A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