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物理]运动学基础理论串讲

[物理]运动学基础理论串讲

时间:2024-09-30 22:44:25浏览次数:7  
标签:串讲 dfrac 运动学 sqrt 公式 基础理论 初速度 位移 末速度

运动学基础理论串讲

公式 · 推论

前言:运动学中,所有的公式都有其对应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时,我们不应死套公式,应当在图像中解决问题。在图像中看清问题的本质。

\(v_t=v_0+at\)。已知初速度和加速度求末速度。

\(x=v_0t+\dfrac{1}{2}at^2\)。算位移的基础公式。

\(v_t^2-v_0^2=2ax\)。研究末速度和初速度之间关系。(速方差公式。)题干条件不给时间,也不问时间,考虑速方差。换句话说,少 \(t\) 一定要用速方差。

\(x=\dfrac{v_0+v_t}{2}t\)。(平均速度乘时间,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乘时间。)

几何意义:

img

上述是基本公式。无条件成立。下面公式有限制条件,是在基本公式基础上推导的,但是非常常用,需要记住。

当满足等时间差时,\(\Delta x = aT^2\)。(\(T\) 为每一段的时间,\(\Delta x\) 表示相邻两端时间的位移差值。)证明,考虑几何意义。这个公式在 打点计时器实验 中常用。显然在打点计时器中,时间差是相等的。无论是取计时点还是计数点。

常用比例式(匀加速,初速度为 \(0\),\(\Delta t\) 相等,即连续相等的时间位移之比):

等分时间的比例式:

\(1:2:3:4\) 运动的总时长之比。(等价于每个时段末的瞬时速度比,原因显然。)

\(1:4:9:16\) 累计运动的位移之比。(前多少段)

\(1:3:5:7\) 每个时段的位移之比。基于上面比例式。(每……段)

几何意义:\(v-t\) 图像

img


下面我们等分面积。

当初速度为 \(0\),连续等位移时,存在下面图像。

img

上述四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 \(1:2:3:4\)。

同理,累计时间之比为 \(1:\sqrt{2}:\sqrt{3}:\sqrt{4}\)。注意到由于三角形都相似,底之比等于高之比,而每个三角形的高意义为 每个时段末的瞬时速度,故每个时段末的瞬时速度比也为 \(1:\sqrt{2}:\sqrt{3}:\sqrt{4}\)。

\((\sqrt{2}-1):(\sqrt{3}-\sqrt{2}):(\sqrt{4}-\sqrt{3})\dots\) 走完每一段位移 \(x\) 的分时间之比。即连续等位移的分时间之比。

\((\sqrt{2}-1),(\sqrt{3}-\sqrt{2}),(\sqrt{4}-\sqrt{3})\dots\) 该数列是单调递减的。

证明:考虑分子有理化。注意到 \(\sqrt{2}-1,\sqrt{3}-\sqrt{2}\dots\),凑成平方差公式即可有理化。因此,我们先全转为倒数,然后执行分母有理化即可。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价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和的一半,又等价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证明:考虑 \(v-t\) 图像上的 \(x\)。

img

梯形面积为 \(x\),如果令 \(\dfrac{x}{t}\),得到梯形的中位线。中位线在 \(v-t\) 图像上的意义为 \(\dfrac{t}{2}\) 时刻的瞬时速度。

至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和的一半”,即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上文提及,中时速度为 \(\dfrac{v_t+v_0}{2}\),进一步的,我们可推导中位速度为 \(\sqrt{\dfrac{v_t^2+v_0^2}{2}}\)。推导过程运用了速方差。

考虑证明。首先我们要设加速度 \(a\),加速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精髓所在。设中位速度为 \(v'\)。总位移为 \(2x\)。初速度为 \(v_0\),末速度为 \(v_t\)。

目前已知位移,加速度,求中位速度,不求时间,也没有时间。考虑速方差。分别对两端位移进行速方差处理,如下。

\[v'^2-v_0^2=2ax \]

\[v_t^2-v'^2=2ax \]

即 \(v'^2-v_0^2=v_t^2-v'^2\)。

继而得 \(v'=\sqrt{\dfrac{v_t^2+v_0^2}{2}}\)。

上述中位速度推导过程体现了速方差的应用。同时,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ne 0\)),\(v_{t/2}<v_{x/2}\),无条件成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_{t/2}=v_{x/2}\)。

证明:考虑对两部分平方处理。由于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大小仅和绝对值有关。故平方后作差即可证明。

竖直上抛:本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已知初速度,物体竖直运动到最顶端速度为 \(0\),可求出加速度,即当前位置的重力加速度 \(g\)。 分析竖直上抛时可整体分析(匀减速直线运动),也可拆分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能整体分析就整体分析。

例如,物体从 \(A\) 点开始初速度为 \(v_0\) 竖直上抛,下落到 \(B\) 点时,经过时间为 \(t\),求 \(|AB|\)。这个问题直接代 \(x=v_0t+\dfrac{1}{2}gt^2\) 即可。因为竖直上抛本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已知 \(|AB|=x\),竖直上抛初速度为 \(v_0\),求 \(v_B\)。我们已知初速度,位移,隐含条件是重力加速度 \(g\),求末速度。不求时间,直接代速方差即可。

标签:串讲,dfrac,运动学,sqrt,公式,基础理论,初速度,位移,末速度
From: https://www.cnblogs.com/SXqwq/p/18442361

相关文章

  • 【python】python入门基础理论+实践,这一篇就够了
    简介:第一个helloworldprint("helloworld!");foriinrange(10):print('run:',i);importtime;time.sleep(10);字符串str在Python中,加了引号的字符都被认为是字符串!name="zhangsan"多引号多引号什么作⽤呢?作⽤就是多⾏字符串必须⽤多引号message='''这......
  • 动手学运动规划:1.2 车辆运动学:阿克曼转向模型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洛杉矶吗—科比布莱恩特......
  • 动手学运动规划:1.1.c 车辆运动学:自行车模型代码解析
    Youknowsomebirdsarenotmeanttobecaged,theirfeathersarejusttoobright.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Shawshank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
  • 【花雕学编程】Arduino FOC 之五自由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
    Arduino是一个开放源码的电子原型平台,它可以让你用简单的硬件和软件来创建各种互动的项目。Arduino的核心是一个微控制器板,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引脚来连接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器等外部设备。Arduino的编程是基于C/C++语言的,你可以使用ArduinoIDE(集成开发环境)来编写、......
  • shell脚本语言基础(基础理论)
    目录一.初识shell脚本1.1shell的定义1.2shell的分类1.3shell脚本的使用场景 2.shell脚本的详细配置 2.1shell的特性2.2脚本的调用形式2.3读取顺序2.4shell脚本中的快捷键2.5关于通配符2.6shell脚本的编写规范2.7变量的类型一.初识shell脚本1.1shell的定义......
  • 机械臂运动学-旋转矩阵
    Rotationmatrix的三种用法:1.描述一个坐标系(相对于另一个坐标系)的姿态2.将某一点由某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和此坐标系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来表示3.将某一点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进行转动 以对三个主轴旋转的矩阵为基础:固定轴旋转:转动顺序不一样,旋转矩阵也不一样:......
  • STM32:STM32串行通信:STM32串行通信基础理论
    STM32:STM32串行通信:STM32串行通信基础理论串行通信概述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其中数据位被逐个按顺序传输,通常通过一条信号线完成。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使用较少的线路,因此在长距离通信和减少硬件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以帧......
  • 材料力学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材料力学基础理论
    材料力学本构模型:线弹性模型:材料力学基础理论绪论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材料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工程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它不仅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还探讨材料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响应,包括弹性、塑性、......
  • 【数据结构】关于树(二叉树)的基础理论知识,你知道吗???
    前言:......
  • 机器人正运动学DH参数详解
    机器人正运动学DH参数详解一、连杆描述1连杆长度a与连杆转角α连杆长度a:两轴之间公垂线的长度连杆转角α:假设作一个平面,并使该平面与两关节轴之间的公垂线垂直,然后把关节轴i-1和关节轴i投影到该平面上,在平面内轴i-1按照右手法则绕ai-1转向轴i2连杆偏距d与关节角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