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中项第三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第 3 章 信息技术服务

【中项第三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 第 3 章 信息技术服务

时间:2024-07-05 14:29:39浏览次数:14  
标签:服务 服务质量 项目管理 过程 供方 第三版 标准 需方 中项

前言

第3章对应的内容大概率仅考察选择题,案例大纲中有要求,但是考的概率不是很大,通读教程,速战速决。选择题分值预计在3分。

目录

3.1 内涵与外延

3.1.1 服务的特征

3.1.2 IT服务的内涵

3.1.3 IT服务的外延

3.1.4 IT服务业的特征

3.2 原理与组成

3.2.1 IT服务原理

3.2.2 组成要素

3.3 服务生命周期

3.3.1 战略规划

3.3.2 设计实现

3.3.3 运营提升

3.3.4 退役终止

3.4 服务标准化

3.4.1 服务产业化

3.4.2 服务标准

3.5 服务质量评价

3.5.1 相关方模型

3.5.2 互动模型

3.5.3 质量模型

3.6 服务发展

3.6.1 发展环境

3.6.2 发展现状与趋势

3.7 服务集成与实践

3.8 本章练习


3.1 内涵与外延

3.1.1 服务的特征

 服务的特征包括:无形性、不可分离性(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可变性不可存储性等。

3.1.2 IT服务的内涵

IT服务除了具备服务的基本特征,还具备本质特征、形态特征、过程特征、阶段特征、效益特征、内部关联性特征、外部关联性特征等方面的内涵。

①本质特征

IT服务的组成要素包括:人员、过程、技术资源

②形态特征

常见的服务形态有IT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智能化服务及其他IT服务等。

③过程特征

IT服务从项目级、组织级、量化管理级、数字化运营等逐步发展。

④阶段特征

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IT服务,提高IT的有效利用。

⑤效益特征

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其效益是多方面的。

⑥内部关联性特征

IT服务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依赖于业务模式创新。

⑦外部关联性特征

IT服务依赖于国民经济和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3.1.3 IT服务的外延

IT服务包括基础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数字化转型服务等。

①基础服务

主要包括:咨询设计、开发服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云服务和数据中心等。

②技术创新服务

主要包括:智能化服务、数字服务、数字内容处理服务区块链服务等。

③数字化转型服务

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推进服务、评估评价服务、数字化检测预警服务等。

④业务融合服务

业务融合服务指信息技术及其服务与各行业融合的服务。

3.1.4 IT服务业的特征

IT服务业具有的特征:高知识和高技术含量高集群性(集中在大型中心城市)、服务过程的交互性(提供显性知识,实现隐形知识的传播)、服务的非独立性识密集性产业内部呈金字塔分布(少数大型的组织和多数小型组织)、法律和契约的强依赖性以及声誉机制

3.2 原理与组成

ITSS是一套体系化IT服务标准库,全面规范了IT服务产品及其组成要素,是我国IT服务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也是我国从事IT服务开发、供应、推广和应用各类组织创新成果的固化。是我国标准化和可信赖IT服务的主要指导依据。

3.2.1 IT服务原理

ITSS给出了IT服务的基本原理,由能力要素、生存周期要素、管理要素组成。

能力要素由人员(People)过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资源(Resource)组成,简称PPTR。

 IT服务生命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分别是战略规(Strategy&planning)设计实现(Design&implementation)运营提升(Operation & promotion),退役终止(Retirement&termination),简称为SDOR 。

为了保证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及其过程的实施,需要通过监督提供保障,通过管理望提供支撑。

3.2.2 组成要素

ITSS定义了IT服务由人员(正确选人)、过程(正确做事)、技术(高效做事)和资源(保障做事)组成,并对这些服务的组成要素进行标准化。另外,就IT服务而言,通常情况下是由具备匹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合理运用资源,并通过规定的过程需方提供服务

①人员

针对IT服务人员,使得服务供方常面临如下挑战:

人员知识、技能和经验评估难;

不同人员交付同一服务的质量不一致;

人才流动率高,很难建设稳定的服务团队;

人才招聘难,很难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池;

人员专业化的必要性;

必要性

有助于建立与服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助于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②过程

过程要素所面临的挑战:

过程没有明确定义,完全按照操作人员的个人习惯执行;

过程定义不清晰,不具备按照过程管理思路执行的价值;

过程定义太复杂,执行效率严重下降甚至影响运营;

没有明确的过程目标,操作人员不清楚每一项活动应该做到什么;

对过程没有监督,不清楚过程的稳定性;

对过程没有考核,不能得到持续改进。

过程规范化的必要性

确保过程可重复和可度量;

有效控制因未明确定义而引发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过程进行评价和度量,可持续提升过程的效率;

通过过程实现规范化管理,可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规范化的过程管理,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和成本的投入。

③技术

对服务供需双方来说,技术要素所面临的挑战

为满足组织的目标和需求,组织对IT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组织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需求,对组织的技术研发和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体系化的必要性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减少人员流失带来的损失;

及时应用和推广成熟技术;

做好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在提供服务中使用一致的技术标准。

④资源

资源要素所面临的挑战

忽略资源的价值,投入不够,导致资源不足;

对资源的使用不重视,重复投资现象严重;

缺乏利用资源的统一规划,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资源的更新不及时,与需求、技术研发脱节。

资源系统化的必要性

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确保与运营、技术研发协调一致;

确保提供满足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服务;

明确各类资源管理的要点,提高资源使用率;

结合服务发展需求,确保能及时更新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质量。

3.3 服务生命周期

IT服务生存周期是指IT服务从战略规划、设计实现、运营提升退役终止的演变。

3.3.1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组织战略出发,以需求为中心,对IT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为IT服务的设计实现做好准备,以确保提供满足需求的IT服务。

服务战略规划是组织整个IT服务发展和能力体系建设的首要之事。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服务目录、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指标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以及内部评估机制等。

①规划活动

战略规划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包括:

确保全面考虑业务战略、团队建设、管理过程、技术研发、资源储备的战略规划;

确保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得到决策层、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

确保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得到相关干系人的理解和支持;

对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审和改进。

②规划报告

战略规划报告是战略规划阶段的核心成果之一,主要针对已确定的服务目录、服务级别和业务需求来确立相应的组织架构、服务保障体系和能力要素建设等,进而保持相应的业务能力、IT服务能力和资源能力。

3.3.2 设计实现

组织需要基于业务战略、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特点,设计与开发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服务,以确保服务提供及服务管理过程满足需方的需求。组织在服务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识别和控制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成本风险不可预测风险等。

服务部署是衔接服务设计与服务运营的中间活动。根据服务设计和可用于实施的服务设计方案,落实设计和开发服务,建立服务管理过程和制度规范并完成服务交付等。

3.3.3 运营提升

服务运营阶段的内容包括业务运营与IT服务运营,对服务支持系统进行监控,识别、分类并报告服务支持系统的异常、缺陷和故障,以及对系统的运行使用提供支持。服务运营阶段通常占服务整体生命周期的比重为80%左右

3.3.4 退役终止

组织如果要终止服务,往往需要有书面服务终止计划

组织需要做好服务终止确认文件的收集、资金、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回收确认,做好数据清理和资源释放,做好需方和相关方应履行的事项。还需要协商所有数据、文件和系统组件的所有权。如果需要,协商访问数据或其他服务组件的安排,并计划和实施。组织在数据归档、处置和转让时须满足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组织需要建立服务终止的风险列表,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对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应制定应对措施方案。风险列表可包括数据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

3.4 服务标准化

IT服务标准化具备规范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

3.4.1 服务产业化

IT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分为产品服务化(以产品为基础向服务转型)、服务标准化(标准化是确保服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的前提,也是规范服务的重要手段)和服务产品化(产品化是实现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三个阶段。

 产品服务化前提服务标准化保障服务产品化趋势

标准化的核心作用是确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①产品服务化

产品服务化是以产品为主线,服务依附于产品而存在

产品服务化在服务过程中,常对服务没有明确的考核

产品与服务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往往融合在一起。

从需方的角度看,产品的交付和使用是为了有效支撑需方业务运营,一般是通过供方为需方提供服务来实现的。

从供方的角度看,新产品或者新的解决方案,需要通过调研和应用的有效互动来持续改进,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在为需方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供方的发展战略。

②服务标准化

建立了标准的过程、实施规范以及相关制度;

具有明确的有形化产出物描述及相关模版;

实施服务的过程有记录,此记录可进行追溯且可审计;

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从供方的角度看,服务标准化使服务规模化成为可能;

从需方来看,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满足需求的服务。

③服务产品化

服务产品化具有清晰的服务目录

具有独立的价值、明确的功能性能指标

对具体的服务有相应的服务级别要求

对服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对服务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服务需要角度看,需方能够以产品组合的形式定制规范化服务,具有清晰的标准、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收益。

从服务供方的角度看,能够满足需方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以产品的方式对需方提供统一、规范的服务交付内容、交付过程及交付界面,有效地提升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级别协议的达成率,使需方得到统一、规范、专业的服务,获得更大的满意度。

3.4.2 服务标准

ITSS既是一套成体系和综合配套的标准库,又是IT服务的方法论,通过最佳实践的总结、标准化提炼等实现IT服务相关方的可信赖。

建设目标

ITSS的建设目标主要聚焦在支撑国家战略、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技术应用创新、指导IT服务业务升级、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等方面。

价值定位

对IT服务需方和供方的价值收益主要包括: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成本、强化服务效能、降低服务风险等。

体系架构

①体系建立原则

ITSS标准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包括目标明确,整体性强,整个体系是有序的,并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等。

目标性。任何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其明确的目标。建立ITSS体系的目标是按照科学的分类体系指导IT服务标准化工作成体系、成系统地开展,解决IT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问题,从而降低服务和技术的研究、生产、使用或消费、维护乃至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标准化工作发挥最佳效益。

整体性。现代标准化以标准的整体性为特征。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要素,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有序性。标准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包含为数众多的标准,体系内部各标准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整个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应该是有序的。标准体系结构应具备合理的标准层级、时间序列和数量比例。标准体系结构层次的有序性是由系统中各层次要素之间的依从关系决定的。上一层是对下一层的抽象(归纳),而下一层又是上一层的具体化。

开放性与动态性。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综合反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标准也要不断提高水平、拓宽领域、完善更新。这就决定了标准体系必须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此,标准体系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绝对静止的。任何标准体系总是处于某种环境之中,总是要同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和交换信息,并且不断地调整或淘汰那些不适用的要素,及时补充新的要素,使标准体系处于不断改进的过程。

②ITSS 5.0

ITSS 5.0的主要内容包括:

通用标准。通用标准是指适用于所有IT服务的共性标准,主要包括IT服务的业务分类和服务原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服务基本要求、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要求、服务成本度量和服务安全等。

保障标准。保障标准是指对IT服务提出保障要求的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管控标准外包标准服务管控标准是指通过对IT服务的治理、管理和监理活动和要求,以确保IT服务管控的权责分明、经济有效和服务可控;服务外包标准则对组织通过外包形式获取服务所应采取的业务和管理措施提出要求。

基础服务标准。基础服务标准是指面向IT服务基础类服务的标准,包括咨询设计、开发服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云服务、数据中心等标准。

技术创新服务标准。技术创新服务标准是指面向新技术加持下的新业态新模式的标准,包含智能化服务、数据服务、数字内容处理服务和区块链服务等标准。

数字化转型服务标准。数字化转型服务标准是支撑和服务组织数字化转型服务开展和创新融合业务发展的标准,包含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就绪度评估、效果评估、中小企业指南、数字化监测预警等标准规范和要求。

业务融合标准。业务融合标准是指支撑IT服务与各行业融合的标准,包括面向政务、广电、教育、应急、财会等行业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技术服务相关的标准。

3.5 服务质量评价

《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B/T33850)中,定义IT服务质量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5.1 相关方模型

涉及服务的需方、供方  第三方等服务相关方,在特定条件下的服务交互过程,如图3-9所示。

服务需方负责提出服务质量需求,作为整个服务质量衡量或评价的基准,服务质量需求通常情况下是以供需双方签订的服务级别协议体现,服务需方有时也行使服务质量评价的职能;

服务供方负责提供满足服务质量需求的服务,同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有职责和义务配合服务需方和第三方开展质量监督和评价工作,以及开展内部质量监督和评价;

第三方通常是受服务需方或服务供方的委托,以中立的视角参照服务质量需求,应用服务质量评价工具,对整个服务过程的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3.5.2 互动模型

服务的需方和供方之间是通过服务质量特性来进行互动的,如图3—10所示。

在需方部分,期望质量也就是需方对供方服务所提出的服务质量要求,感知质量就是供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被需方感受到的服务质量。这二者都将通过服务质量特性的评价指标去量化体现。其中,期望质量与感知质量的差异将影响到服务需方满意度,期望质量大于感知质量,服务需方不满意;期望质量小于或等于感知质量,服务需方满意。

在供方部分,服务质量特性决定于服务供方的服务要素质量和服务生产质量应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服务要素质量涉及人员、过程、技术、资源等方面。服务生产质量就是供方提供服务的过程,覆盖了服务的全生命期。服务要素质量支撑服务生产质量,服务生产质量依赖服务要素质量并通过服务质量特性的评价影响需方的感知质量。

3.5.3 质量模型

《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B/T33850)定义了IT服务质量模型,如图3-11所示。

质量模型用于定义服务质量的各项特性,分为5大类:安全性、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友好性。每个大类服务质量特性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这些特性和子特性适用于定义各类IT服务的评价指标。

安全性。IT服务供方在服务过程中保障需方的信息安全的程度。子特性包括:

可用性。确保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正常使用不应被异常拒绝,在必要时能及时地访问和使用的程度。

完整性。确保供方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管理的需方信息不被非授权篡改、破坏和转移的程度。

保密性。确保供方在服务提供过程中不泄露信息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的程度。

可靠性。IT服务供方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履行服务协议的程度。子特性包括:

完备性。供方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具备了服务协议中承诺的所有功能的程度。

连续性。确保服务协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的程度,致力于将风险降低至合理水平以及在业务中断以后进行业务恢复两个方面。

稳定性。供方所提供的服务能够稳定地达到服务协议约定的要求的程度。

有效性。供方按照服务协议要求对服务请求进行解决的程度。

可追溯性。供方在服务过程中涉及的活动应具有原始的完整记录,实现有据可查的程度。

响应性。IT服务供方按照服务协议要求及时受理需方服务请求的程度。子特性包括:

及时性。供方按照服务协议要求对服务请求响应快慢的程度。

互动性。供方通过建立适宜的互动沟通机制保障供需双方进行信息交换的程度。

有形性。IT服务供方通过实体证据展现其服务的程度。这些实体证据通常包括人员形象、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工具及服务交付物等。子特性包括:

可视性。供方向需方以可见的方式展现其服务的程度。

专业性。供方在服务过程中展现出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先进性的程度。

合规性。供方提供的IT服务遵循标准、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程度。

友好性。IT服务供方设身处地为需方着想和对需方给予特别关注的程度。子特性包括:

主动性。供方主动感知需方需求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服务提供的能力。

灵活性。供方应对需方需求变化的能力。

礼貌性。供方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展现的服务语言、行为和态度规范化的能力。

3.6 服务发展

3.6.1 发展环境

IT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黏合剂与推进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为IT服务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6.2 发展现状与趋势

①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产业资金不断改善和发展的驱动下,国内IT服务业继续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快速增长,增速高于软件业整体水平。

②传统服务加速转型升级

传统的IT服务,如信息技术咨询规划、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服务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升级。

咨询设计服务方面,由信息化工程咨询服务逐步转变为业务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

开发服务方面,由传统瀑布开发模式向微服务开发模式转变。

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方面,从基础软硬件集成服务,向基础设施搭建、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重构和上云部署等全栈式集成服务转变。

运行维护服务方面,由基于人员、流程、资源和技术的传统运维模式向由基于知识、数据、算法、算力的智能运维模式转变。

③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④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⑤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

⑥发展与安全长期共存

3.7 服务集成与实践

随着云计算、云原生、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化业务模式的实践与发展,为满足社会、企业等具体业务场景或数字化转型需求,以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的多元服务融合集成,已成为信息系统集成发展的方向之一。

服务集成是在传统意义上信息系统集成关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数据融合共享条件下的“敏态”集成能力建设,是信息系统软硬件面向“稳态”集成后,面向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化发展的新型实践。

服务集成以包含信息系统软件在内的“服务产品”为集成对象,以量化的服务水平管理为抓手,以跨组织、跨团队的服务动态融合为关注焦点,以服务交付管理为项目管理主要内容,以服务绩效和服务价值为集成成果评价关键点。

服务集成基于服务的核心四要素:需方、供方、环境、过程

服务数据知识资产的管理也成为服务集成的重要关注点。

3.8 本章练习

  • ◆ 练习题

  • ◆ 练习题

  • ◆ 练习题

  • ◆ 练习题

  • ◆ 练习题

至此,本文分享的内容就结束啦!

标签:服务,服务质量,项目管理,过程,供方,第三版,标准,需方,中项
From: https://blog.csdn.net/wss794/article/details/140173937

相关文章

  • 最新发布!快速掌握2024年度最受欢迎的十个优秀项目管理软件
    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内高效完成项目,实现目标,项目管理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类软件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降低项目风险,从而确保项目能顺利进行。为了帮企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软件,三横王讲测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评估......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常见图表
    作文里面的画图题用语言描述画图过程合同采购综合评分标准责任分配矩阵成本预算表成本估算成本管理计划活动清单活动属性变更日志问题日志项目章程自己再添加更多内容甘特图甘特图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显示活动;2、通用的显示进......
  • vue elementUI el-tree 下拉树功能(包括搜索/默认高亮/展开下拉框默认定位于选中项的位
    <template><div><el-form:model="formData"ref="refFormData"label-width="180px"><el-form-itemlabel="景点"prop="location_id"><el-selectv-model="formData.location_name&qu......
  • 软考中项(第三版):项目立项管理总结
    前言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简称软考中项),其中案例分析也是很大一部分考试内容,目前正在学习中,现总结一些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1.1、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1、立项管理包括的4个阶段:(1)项目建议书与立项申请(2)初步可行性研究(3)详细可性型研究(4)项目评估与决策2、......
  • 2024年5大最强免费项目管理软件使您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项目管理难题
    作为软件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测试管理工具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有无数种免费的测试管理工具,它们旨在帮助开发人员轻松管理测试流程。以下是2024年5大最强免费测试管理工具,帮助您轻松应对各种测试难题。1.禅道项目管理软件禅道作为国内知名的开源项目管理......
  • 项目范围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需求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规划跟踪和报告各种需求活动、配置管理活动(例如,如何启动变更,如何分析其影响,如何进行追溯,跟踪和报告,以及变更审批权限)、需求优先级排序过程、测量指标及使用这些指标的理由、反映哪些需求熟悉将被列入跟踪矩阵等产品范围的完成情况是根据产品......
  • 项目范围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需求管理计划是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定义、确定、记载、核实管理和控制的行动指南。制定需求管理计划,规划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需求,这样才是较为稳妥的方法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需求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他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明确需求,并使项目团队和用户达成共识,即建立需求基线需求管......
  • 项目管理软件大对比:2024年10款最佳项目管理工具
    一、禅道项目管理软件1.禅道禅道(ZenTao)是一款开源的项目管理软件,专门为敏捷开发和团队协作而设计。它提供了全面的项目管理功能,包括需求管理、任务管理、缺陷跟踪、测试管理、文档管理等,旨在帮助团队高效地进行项目规划、执行和交付。禅道目前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解决......
  • 多项目如何管理?盘点十大主流项目管理软件,轻松管理多个项目
    多项目同时进行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现状,项目经理手握几个项目成为常态。多项目管理之所以难,不仅在于项目数量的增加,而且在于项目资源分配不均、多项目进度比较难监控、沟通协作纷繁复杂。应该如何做好进度管理,力求每个项目都能成功呢?答案是:工具化(即合理利用工具,帮助团队完成......
  • 2024年项目管理软件有哪些?推荐这16款好用的项目管理工具
    对于任何优秀的项目团队而言,一款好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是跟踪、管理项目流程的必备神器。如今对于企业项目团队而言,网上有无数的项目管理工具解决方案可供使用,因此找出最适合自己团队的项目管理工具非常困难。项目经理想要更好地规划、管理和控制项目,但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工具。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