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综述刚发JIPB(往期:),又见Plant Com,同一家单位同一作物连综述内容都及其相似,这么严重的撞车还能接连发不同的国产期刊,也是少见。
近日,华中农大刘克德&洪登峰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综述:The story of a decade: genomics,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总结了油菜十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重要性状的分子育种策略,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油菜基因组(AnAnCnCn,2n=38)分为An和Cn两套亚基因组,来源其祖先种白菜(ArAr,2n=20)和甘蓝(CoCo,2n=18)。白菜和甘蓝都是古六倍体,甘蓝型油菜相当于古十二倍体,基因组多倍化及染色体重排致使其基因组结构复杂。
组装基因组
在过去的十年中,油菜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测序和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公布了多个不同生态型的油菜品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并且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泛基因组。这些成果为理解复杂农业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在识别结构变异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主要数据库
随着油菜多组学数据的快速积累,研究人员开发了多个综合数据库,例如BnIR和BRAD,这些数据库为油菜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和分析工具。
株型及产量基因
在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过去十年也见证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者们关注了包括粒重、角果粒数、单株角果数等影响产量的性状,以及株型因子如株高和分枝夹角,还有开花时间、生育期、品质性状(如含油量、脂肪酸组成和种子硫苷含量)、杂种优势的利用、营养元素的高效利用、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响应以及花色多样性等。
由于油菜的多数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并且优良性状和基因型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高效地将它们集中到一个品种中。因此,基于对关键性状遗传和分子机制的理解,结合分子标记辅助的多基因聚合育种方法,有望显著提高新品种改良的效率。
油菜育性调控及其与杂种优势利用
图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统,包括 pol CMS, 陕2A CMS, ogu CMS, nap CMS, hau CMS, Nsa CMS等。MC:线粒体。
图B,遗传雄性不育(GMS)系统。PCD:程序性细胞死亡。
图C,自交不亲和(SI)系统。SC:杂交不亲和性。
图D, 化学杂交剂(CHA)诱导杂交种子生产。
脂质代谢通路
根据现有研究,绘制了油菜籽脂质代谢途径示意图。已确定的油菜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用红色标出。黑色字体表示关键的代谢节点。黑色箭头表示物质代谢的方向,虚线表示需要多个未显示的代谢节点。MC:线粒体;ER:内质网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平台并克隆了多个关键性状调控基因,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还相对有限。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育种仍然主要依赖于经验方法和有限的分子标记,而且一些优良基因由于频率低或种质资源的特异性,难以在大规模上应用。
展望未来,油菜育种的长期趋势将是整合全球遗传资源,并建立全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平台。在短期内,中小通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性状,Plant,综述,Com,基因组,油菜,育种,CMS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iyuanbiotech/p/18250267来源:Gu J, Guan Z, Jiao Y, Liu K, Hong D. The story of a decade: genomics,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Commun.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6, 2024. doi:10.1016/j.xplc.2024.1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