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深度剖析 ToF 技术:原理、优劣、数据纠错与工业应用全解析

深度剖析 ToF 技术:原理、优劣、数据纠错与工业应用全解析

时间:2024-12-13 11:31:50浏览次数:11  
标签:相机 物体 测量 剖析 深度 视觉 纠错 ToF

1 引言

飞行时间(Time-of-Flight,简称ToF)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三维成像技术,其工作机制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着相似之处。ToF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一次性捕获整个场景的深度信息,而不是通过逐点扫描的方式来获取,这使得它特别适合于动态环境的三维成像。

ToF相机通过捕捉光脉冲的往返时间来生成深度图像,其中每个像素点都精确地编码了其对应场景中物体的距离信息。这种技术能够直接生成三维结构的图像,而无需依赖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算法。ToF相机的这种创新传感方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导航、三维场景重建以及视觉避障等。

ToF相机的结构与普通相机相似,它们都包含光源、光学系统、控制电路、处理电路以及功能模块等组件。然而,ToF相机的核心组件是ToF传感器芯片,该芯片负责执行主动光检测。通过在传感器前方配置一个前端镜头来收集光线,ToF芯片上的每个像素点都能够记录入射光与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偏移。基于入射光与反射光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ToF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物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

ToF技术的测量原理是通过计算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红外光(Infrared,简称IR)的相位延迟来实现的。除了ToF技术之外,三维测量领域还存在着多种其他技术,例如Kinect设备,它通过将红外结构化光图案投射到物体表面,并利用视觉三角测量方法来确定物体的距离。这些设备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与ToF相机有着相似之处。

ToF相机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归功于其多项优势,包括成本效益高、测量精度良好、可靠性强、能够实现深度数据采集,以及紧凑的硬件设计。这些特点使得ToF相机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和自动驾驶车辆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ToF技术原理

ToF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向被观测物体发射连续的光脉冲,通常是不可见光,然后捕捉这些光脉冲在物体表面反射后返回的信号。通过准确测量光脉冲往返的飞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与测量设备之间的距离。

a) 发射光脉冲:ToF相机向目标物体发射出短暂的光脉冲,通常是红外光,因为红外光对人眼不可见,且不易受环境光干扰。

b) 光线反射:光脉冲打到物体表面后会发生反射,一部分光线会返回到相机。

c) 测量飞行时间:相机内部的高速传感器会精确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返回所花费的时间。

d) 计算距离:根据光速和飞行时间,利用公式:

距离 = 光速 × 飞行时间 / 2

计算出相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ToF技术根据其调制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脉冲调制(Pulsed Modulation)和连续波调制(Continuous Wave Modulation)。脉冲调制方式通过发射短脉冲光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确定距离,而连续波调制则是通过调制光源的频率,并测量反射光与发射光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2.1 直接飞行时间(dToF)

直接飞行时间技术主要是使用脉冲调制,通过直接测量单个光子从发射端到目标的往返时间,实现高精度测距。其核心器件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具备探测单个光子的灵敏度,只要有微弱的光信号就能产生电流。dToF模组的VCSEL向场景中发射脉冲波,SPAD接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脉冲波。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 Digital Converter,TDC)能够记录每次接收到的光信号的飞行时间,也就是发射脉冲和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技术,dToF系统能够精确测量光子到达时间,并根据时间分布直方图,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飞行时间用于计算目标距离。

2.2 间接飞行时间(iToF)

iToF是通过对发光信号强度进行编码,编码方式有连续波调制编码(CW-iToF)与脉冲调制编码(Pulsed-iToF)。间接飞行时间通常使用连续波调制,尤其是正弦波调制。此方法通过发射一个连续的调制波,并测量波的相位差来推断飞行时间。该方法不直接测量时间,而是通过相位差计算时间差。编码的光束经过一段距离后会发生“相位”变化,在探测器端通过对比原始相位和反射光的相位即可获得相位变化,间接得到飞行时间,从而得到距离信息。

2.2.1 连续波调制的间接飞行时间

连续波调制使用持续的、不断变化的波形(如正弦波)进行调制。连续波调制涉及对光源的连续输出进行周期性调制,从而产生特定频率的调制信号。当调制后的光信号碰到物体并返回传感器时,传感器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相位差,计算出光信号的飞行时间。这种相位差直接与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相关,利用已知的光速,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距离。

通过对光波的相位进行测量,间接ToF系统能够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连续波调制在此过程中通过产生稳定的相位差,为距离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连续波调制允许选择不同的调制频率,以优化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测量精度和范围。

2.2.2 脉冲调制

为了检测照明和反射之间的相移,光源被连续波(CW)脉冲化或调制,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方波调制更常见,因为它可以很容易地用数字电路实现。脉冲调制的间接飞行时间技术依赖于发射光源以短脉冲的形式发出光信号,这些光信号在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接收传感器。通过测量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所用的时间,并结合光速,可以精确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在间接ToF系统中,光脉冲通常不是直接测量其往返时间,而是通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来推导出距离信息。脉冲调制系统会在接收信号中捕捉多个脉冲反射,并利用相位测量或时间采样技术,间接推算出飞行时间。

3 ToF相机技术对比

3.1 dToF技术

dToF技术理论上其精度不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具有超低功耗。dToF抗干扰能力强,其数字电路架构不需要模数转化,易于后续集成。dToF在标定的时候相对简单,成像帧率高。

但dToF所需要的必要组件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制作工艺复杂,资源量较少。除此之外还需要高频驱动电路以及额外的时间处理电路,系统集成难度高,分辨率较低。

3.2 iToF技术

iToF原理较为简单,系统容易集成,其分辨率也相对较高。但其精度较低,精度会随距离而下降。iToF功耗较大,距离越远功耗越大。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多路径干扰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是能量积分形式,不同位置的反射光可能干扰精度。iToF的标定相对复杂,成像帧率较低。

4 出现的数据错误

在ToF(飞行时间)技术的应用中,数据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错误会影响测量精度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了解和应对这些错误对确保ToF系统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数据错误通常分为系统性错误和非系统性错误两大类。

4.1 系统性错误

系统性错误是由于系统设计、硬件限制或算法缺陷等原因导致的误差,这些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预测和可校正的。

4.1.1 深度失真

深度失真是指在实际测量中,系统无法精确还原物体的真实深度。可能的原因包括光学系统的畸变、传感器的非线性响应以及温度变化导致的元件性能漂移。这类失真通常可以通过标定和校正算法来减小。

4.1.2 积分时间相关误差

ToF传感器通过测量光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积分时间是关键参数。如果积分时间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信号的过度曝光或欠曝光,从而引起测量误差。尤其是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积分时间的设置至关重要,过长的积分时间可能导致饱和,过短的积分时间则可能导致信号不足。

4.1.3  内置像素相关错误

由于传感器像素的不均一性,不同像素在接收同一信号时可能产生不同的响应,导致深度信息的不一致。这种内置像素相关错误会引入系统性的深度误差,尤其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尤为明显。通过对传感器的像素进行校准,可以减少此类误差。

4.1.4 振幅相关误差

振幅相关误差是指由于返回信号的振幅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通常情况下,较强的返回信号会导致系统测量的距离偏近,而较弱的信号则可能导致距离偏远。这种误差与光源的强度、物体的反射率以及环境光的强度密切相关。

4.2 非系统性错误

非系统性错误则更多地由环境因素或瞬时现象引发,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通过简单的校准手段消除。

4.2.1 信噪比失真

信噪比失真是由噪声信号干扰引起的测量误差。环境噪声、电路噪声和传感器热噪声都会影响信号的清晰度,导致深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下降。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ToF系统可能无法准确地分辨返回信号,进而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4.2.2 多重光接收错误

在复杂环境中,光信号可能会经过多次反射或折射后到达传感器,导致多重光接收错误。这种情况会引发“鬼影”现象,即传感器捕捉到多组虚假的深度数据,影响测量的准确性。通过时间窗口和信号处理算法,可以部分减轻这种影响。

4.2.3 光散射效应

光散射效应是指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空气分子、灰尘或水雾等微小颗粒的散射,导致信号能量衰减或偏移。这种效应尤其在户外或烟雾弥漫的环境中显著,可能导致ToF系统的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4.2.4 运动模糊

在高速运动的物体或传感器中,运动模糊会导致ToF测量的深度数据模糊不清。这种错误源于信号采集时间与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不匹配,尤其在需要精确测量动态场景时,运动模糊可能会严重影响测量精度。

5 数据纠正方法

在ToF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深度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对系统和非系统误差进行校正。系统误差通常是由硬件特性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设备校准等方式加以减少。非系统误差则更多地与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随机性有关,需要通过特定算法和技术手段来修正。

5.1 减少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减少通常通过硬件校准、环境补偿和多路径干扰消除来实现。硬件校准包括温度校准和相机内参校准,旨在补偿由于温度变化或设备制造误差引起的偏差。环境补偿则可以通过对光线强度、反射率变化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来实现。多路径干扰消除技术则是在复杂场景中,排除多路径反射对深度测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2 减少非系统误差

非系统误差通常表现为深度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分辨率不足、相位展开误差以及运动模糊等。为了优化深度数据质量,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以修正。

5.2.1 深度数据降噪

深度数据中可能存在由于传感器噪声或环境光线干扰引起的随机误差。为减少这种误差,可以采用多帧平均、时间滤波(如卡尔曼滤波)或空间滤波(如双边滤波)等方法。多帧平均通过对多帧数据取平均值来消除噪声,时间滤波则能够动态调整当前帧的深度信息,空间滤波则通过考虑邻域像素的信息来平滑深度图像。

5.2.2 提升分辨率

ToF传感器的分辨率直接影响深度数据的精度。提升分辨率的手段包括硬件升级和软件超分辨率算法。硬件升级指的是选择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而软件超分辨率算法则是通过插值和优化算法来推算出比原始数据更高精度的深度图。

5.2.3 相位展开

相位展开是ToF技术中处理深度测量中的模糊问题的关键步骤。由于ToF传感器使用的是调制光信号,因此在测量超过调制光程范围的距离时,会出现相位模糊。在某些测量技术中,由于测量设备的限制或者数学处理的原因,得到的相位值通常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如[-π,π]),这种被限制在特定区间内的相位称为包裹相位。而真实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相位展开就是要把这些包裹相位恢复成真实的连续相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频率相位展开算法,通过多频率的调制信号来唯一确定被测物体的距离。具体来说,不同频率的调制信号具有不同的光程范围,通过对多个频率下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唯一确定被测物体的距离。首先,使用多个不同频率的调制信号对被测物体进行照射,并测量反射光的相位值。然后,根据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值,计算出被测物体的距离范围。最后,通过对多个距离范围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被测物体的唯一距离。

5.2.4 运动去模糊

在动态场景中,物体的运动会引入运动模糊,导致深度数据的不准确。运动去模糊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时间的运动补偿算法和基于深度图像的光流估计。通过估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并进行补偿,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模糊的影响。

6 其他深度视觉技术

除了ToF技术外,其他深度视觉技术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了解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ToF技术的独特性和应用价值。

6.1 双目视觉

双目视觉是模仿人类视觉系统,通过两个摄像头获取左右眼视差信息,计算场景深度的一种技术。

6.1.1 优势

双目视觉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无需主动发射光源,因此适用于户外和远距离测量。此外,双目视觉在纹理丰富的环境下可以提供较高精度的深度信息,同时,双目系统的硬件成本相对较低。

6.1.2 劣势

然而,双目视觉的劣势也相当明显。首先,在低纹理或光线不足的场景下,双目视觉的深度测量精度会显著下降。其次,双目视觉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实时性较差。此外,双目系统对摄像头的标定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受到摄像头畸变的影响。

6.2 结构光

结构光技术通过向场景投射特定模式的光图案,然后通过分析变形后的光图案来计算深度信息。

6.2.1 优势

结构光技术能够在静态场景中提供非常高精度的深度信息,特别是在近距离测量中表现尤为出色。此外,结构光系统对光线控制良好,在室内或低光环境下具有明显优势。

6.2.2 劣势

结构光的劣势主要在于其对动态场景的适应性较差。由于结构光依赖于光图案的投射和捕捉,因此在快速运动的物体或场景中,容易出现深度测量错误。此外,结构光在强光或户外环境中使用时,光图案容易被淹没,导致深度数据失效。

6.3 与ToF技术的对比

与双目视觉和结构光技术相比,ToF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在动态场景中的表现以及对环境光的适应性。ToF传感器通过直接测量光的飞行时间来计算深度,因此在低光、无纹理以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此外,ToF技术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导航。

然而,ToF技术也存在一些劣势,例如,在长距离测量中,ToF传感器的精度会有所下降。此外,ToF系统的硬件成本较高,且对功耗和处理器性能要求较高。总体而言,ToF技术适用于那些对实时性和动态响应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而双目视觉和结构光则更适合静态场景或低成本、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7 ToF相机在工业场景应用

目前ToF相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主要有视觉避障、视觉导航、托盘识别、体积测量以及库位状态识别。

7.1 视觉避障

视觉避障是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功能之一,尤其是在移动机器人(AMR)和自动导引车(AGV)领域。传统的避障方法通常依赖于2D激光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这些技术虽然成熟,但在面对复杂的三维环境时,容易出现检测盲区和精度不足的问题。ToF相机通过捕捉高分辨率的三维深度数据,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中的障碍物信息,能够全方位监控周围环境,避免潜在的碰撞风险。此外,ToF相机支持的高帧率和低延迟数据处理能力,使其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也能稳定可靠地进行避障操作。

ToF相机的视觉避障功能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了成功应用。例如,在仓储物流领域,AGV和AMR能够通过ToF相机实时检测并绕过堆放的货物或其他移动中的设备,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在智能制造车间,配备ToF相机的机器人可以在狭窄空间内安全操作,避免与其他设备或工人发生碰撞。

7.2 视觉导航

视觉导航是自动化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的基础。与传统的基于GPS或激光雷达的导航系统相比,迈尔微视ToF相机提供的三维视觉导航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捕捉周围环境的三维深度信息,ToF相机能够生成精确的环境地图,并结合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实现对设备位置的实时跟踪和更新。

在工业场景中,视觉导航的优势尤为明显。首先,ToF相机可以有效应对光线不足或光线变化频繁的环境,这在许多工厂和仓库中尤为常见。其次,由于ToF相机具备大范围的深度感知能力,它能够在大型空间中进行长距离导航,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ToF相机的视觉导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仓储、无人叉车、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例如,在智能仓库中,配备ToF相机的无人叉车可以根据实际的库位情况自动选择最佳路径,高效完成货物搬运任务。

7.3 托盘识别

托盘识别是仓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系统中,托盘的精确识别与定位直接关系到货物的搬运效率和库存管理的准确性。传统的托盘识别方式多依赖于条形码或RFID技术,但这些方法在处理托盘堆叠或不规则摆放时,容易出现识别错误或效率低下的问题。

ToF相机通过其三维视觉技术,能够快速识别托盘的精确位置和姿态。相较于二维成像技术,ToF相机能够获取托盘的高度、角度、堆叠情况等详细的三维信息,确保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仍能实现高精度识别。例如,当托盘在仓库中堆叠或部分遮挡时,ToF相机仍能准确地判断每个托盘的位置和朝向,从而有效避免货物搬运时的碰撞或误放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ToF相机已帮助多个物流中心和自动化仓储系统实现了托盘识别的智能化。配合智能叉车或AGV,ToF相机可以自动识别待搬运托盘的位置,并引导设备完成精准对接与搬运,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7.4 体积测量

体积测量在工业和物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货物分拣、仓储管理和物流计费等场景中,对货物体积的精确测量至关重要。传统的体积测量方式通常依赖于激光测距或手动测量,这些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和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ToF相机通过其高精度的三维深度感知能力,可以实现对物体体积的快速、自动测量。ToF相机能够实时获取物体的三维轮廓信息,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数据,且测量误差控制在±3mm以内。该功能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工业场景,如自动化分拣系统中对包裹体积的快速测量、仓储管理中的库存体积统计,以及物流系统中的体积计费等。

在物流中心的实际应用中,ToF相机已成功帮助客户实现了自动化的体积测量。例如,在包裹分拣系统中,ToF相机能够实时获取每个包裹的三维信息,并自动计算其体积,从而为后续的分拣和运输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此外,ToF相机的体积测量功能还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仓储系统中,用于库存管理和空间优化,大大提高了仓库的管理效率。

7.5 库位状态识别

库位状态识别是现代仓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是实时监控和更新仓库中各个库位的占用情况,确保货物的合理摆放和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传统的库位状态识别方式主要依赖人工盘点和条形码扫描,这些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特别是在大型仓库中,人工操作往往难以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ToF相机通过其三维视觉技术,能够对仓库中的每个库位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库位的占用状态和物体的具体位置。ToF相机可以精准识别出库位中存放的货物,并自动更新库位状态信息,无需人工干预。此外,ToF相机还可以检测库位中货物的高度和堆叠情况,确保仓库管理系统始终保持最新的库存信息。

在智能仓储系统中,ToF相机的库位状态识别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大型仓储中心,ToF相机能够实时监控所有库位的占用情况,并将数据传输至仓储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库位的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此外,ToF相机还可以与智能搬运设备联动,自动识别需要搬运的货物库位,并指引设备前往指定位置完成操作,极大提升了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7.6 软包拆垛

智能3D视觉软包拆垛解决方案专为应对工业生产和物流领域中的复杂拆垛需求而设计。基于3D深度视觉相机与智能拆垛软件,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自动化拆垛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纸箱、软包、麻包袋等多种不规则物体的处理。

在化肥、米面、制糖、水泥、新材料等行业,企业常常面临软包堆垛不规则、变形、破损等难题,传统人工拆垛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漏包、破包等问题。智能3D视觉软包拆垛解决方案通过智能AI算法对多种袋包垛形高清成像和三维重建计算抓取中心,辅助机械臂完成拆码垛作业,能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自动识别并精准抓取软包,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该拆垛系统由3D深度视觉相机和智能拆垛软件两部分组成。3D相机内置6 Tops算力,搭载200万像素RGB传感器,结合940nm光源,即使在强光环境下也能稳定采集图像数据。智能拆垛软件通过AI学习与3D点云技术,精准识别物体表面纹理和边缘特征,并自动规划机器人路径,确保每次抓取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8 总结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ToF相机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未来,迈尔微视ToF相机将继续在更多的工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智能工厂的全面自动化管理、无人仓储的智能调度系统,以及更多新兴行业的三维感知应用。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拓展应用,我们将致力于推动工业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客户提供更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标签:相机,物体,测量,剖析,深度,视觉,纠错,ToF
From: https://blog.csdn.net/MRDVS/article/details/144445276

相关文章

  • RocksDB 内存超限问题剖析
    作者:来自vivo互联网服务器团队-ZengLuobin在使用RocksDB存储引擎的过程中,有部分开发者遇到了内存使用超出预期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从内存使用原理、RocksDB内存管理机制、常见内存使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希望......
  • autofac 通过类方式完成aop扩展
    usingAutofac;usingAutofac.Extras.DynamicProxy;namespaceautofac通过类的方式扩展aop;classProgram{    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创建一个容器        ContainerBuilderbuilder=newContainerBuilder();   ......
  • 转载:【AI系统】Tensor Core 深度剖析
    TensorCore是用于加速深度学习计算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执行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通过利用混合精度计算和张量核心操作,TensorCore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矩阵运算,从而显著加快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推断过程。具体来说,TensorCore采用半精度(FP16)作为输入......
  • 最优订单执行策略的深度剖析与模型比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数量技术宅,也可添加技术宅个人微信号:sljsz01,与我交流。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最优订单执行策略相关问题,详细介绍了多种模型下的策略推导、最优性条件及特性。通过对Almgren-Chriss模型、Obizhaeva和Wang模型、Alfonsi和Schied模型等的分析,阐......
  • 转载:【AI系统】Tensor Core 深度剖析
    TensorCore是用于加速深度学习计算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执行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通过利用混合精度计算和张量核心操作,TensorCore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矩阵运算,从而显著加快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推断过程。具体来说,TensorCore采用半精度(FP16)作为输入......
  • 转载:【AI系统】NVLink 原理剖析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的参数量已经从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AI的显著提升,也对支持这些庞大模型训练的底层硬件和网络架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地训练这些复杂的模型,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的GPU服务器集群,它们通过高速网络相互连接,以便进行快速、高效......
  • 转载:【AI系统】Tensor Core 深度剖析
    TensorCore是用于加速深度学习计算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功能是执行神经网络中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通过利用混合精度计算和张量核心操作,TensorCore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矩阵运算,从而显著加快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推断过程。具体来说,TensorCore采用半精度(FP16)作为输入......
  • 转载:【AI系统】NVLink 原理剖析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的参数量已经从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AI的显著提升,也对支持这些庞大模型训练的底层硬件和网络架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地训练这些复杂的模型,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的GPU服务器集群,它们通过高速网络相互连接,以便进行快速、高效......
  • 深度剖析:RPA 如何为电商对账 “减负”?
        电商业务蒸蒸日上,可电商财务对账却成了棘手难题,尤其多平台运营的企业,要处理海量订单与数据。传统对账靠财务人员手动登录各系统,获取订单、发货单等数据后在Excel中人工匹配,效率低且易出错,电商活动时订单暴增更让对账难上加难。    幸好,RPA技术应运而生......
  • 深度剖析零日漏洞:原理、危害与防范策略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而零日漏洞,作为网络安全领域中极具威胁性的存在,犹如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网络安全危机。零日漏洞,指的是那些被发现后立即被恶意利用,而软件厂商或安全社区还未发布补丁或修复措施的安全漏洞。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