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从2018年开始,当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经济下行对互联网行业的冲击时,裁员潮随之而来,显得那么突然,那么不留情面。在此之前,我们天真地以为在大厂踏实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想。然而,直到经历了第一波大规模裁员,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对于一个发展中公司来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产生的裁员动作通常是出于真正的经营困难,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发展中公司老板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成本浪费的前提下,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发展壮大。
但对于大厂来说,你真的以为大厂裁员是因为今年没赚到钱吗?或者是因为人太多了?其实,真相往往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一切都还是离不开资本的套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财报和利润。你可能会认为,经济不好时,大厂裁员是为了提升利润。实际上,从底层逻辑上看,是为了节约成本,更通俗地说,不是不花这份钱,是为了把钱花得更有价值,即花小钱办大事。
公司裁员的逻辑
绩效差
每个季度每个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要给员工打出一个C的绩效,这个是强制的,每个部门都要打,公司称之为末位淘汰制,目的就是在裁员的时候能拿出一个裁你的合理理由,即使你整个部门的兄弟都很拼命, 表现都很出色,那你也要选出一个最差的给人家打C,你说我跟老板商量商量,我这部门兄弟都那么优秀,那么完美,能不能下个季度在打C,对不起没这个机会,也没这个先例。所以裁员的时候,公司会看一个员工近一年是否在绩效上有个C,如果很不幸,你在近一年内某个季度背了一个C,等裁员来的时候,你100%会出现在名单里。
管理者的难处
对于一个大厂部门管理者,最最头疼的不是汇报,不是加班,而是每个季度给你自己的部门兄弟们打C,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票兄弟跟着你出生入死,熬夜加班,获得成就,挣得荣誉,到了季度末,你要手起刀落砍你兄弟一刀,你能做到么?你忍心么?如果这些兄弟个个都跟了你很多年,你会如何做,真的很难,可这就是现实规则,大家都要遵守,每次打C管理者都心里都疼过。
管理者如何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的标准和管理者的期望之间产生了矛盾。一边是公司给我的压力,一边是我的兄弟,我该怎么平衡这两个之间的利益和关系呢?其实我们心里清楚,胳膊拗不过大腿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身边一定有几个得力助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助手的年龄也在逐年增长。转眼间,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们大多超过了35岁,少数也过了30岁。虽然他们不如毕业生年轻,但都是核心研发人员不需要花时间再去培养,而且忠诚度也高。如果给他们打C,不仅会寒了他们的心。也会把他们推向深渊,可资本是没有人情味的,公司有其自身的标准和要求,部门经理又该如何应对呢?
-
将团队划分梯队
将团队划分三个梯队,核心梯队,主力梯队,和边缘梯队,如果要打C就从边缘梯队里面挑人。- 核心梯队:往往是那些跟管理者走的比较近,价值观趋同,看问题和认知在同频上,也往往的同龄人有很多人生话题,人生处在同一个阶段,这一类人不需要实际干活,只要能帮助管理者协调沟通管理即可。
- 主力梯队:这类梯队的人往往是那种跟管理者走的不太近,但是干活完全没问题的。
- 边缘梯队:这类梯队的人往往是那种年龄上和阅历上与管理者相距较远,但通过管理者观察又不可发展和培养的人,这一类人最危险。
-
招聘新员工
通过招聘年轻的新员工来解决,一是可以拉低整个部门的平均年龄,如果有干的不好的人,也可以不用留情面的直接打C,为裁员做好准备。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管理者真孙子,真阴险,其实我想说的是,管理者也是打工的,你说一个写代码出身的能坏到哪去,还不都是制度给逼的么,从管理者的视角看,大家都是好样的,大家都很棒,其实不是经理不认可你,是公司拿刀架在了经理的脖子上,逼着他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管理者如果连裁员这件事都办不好,会被质疑其管理能力不行,所以说管理团队比写代码要难多了,他们要权衡各种关系和利益才能保住自身的饭碗不会丢。
总结
要说起来,裁员也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如何操作裁员才能顺利的完成公司给的任务,又如何安置好被裁员的员工,这些都是管理要面对的难题,我想今后公司每年的优化一定是个常态,直到人口骤减或者经济好转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但如果大家真的进入到了裁员名单,咱么也不怕,没进入到的咱们也不用焦虑,祝大家的程序人生一帆风顺,只有你裁公司,没有公司裁你。
标签:管理者,梯队,兄弟,大厂,裁员,公司 From: https://blog.csdn.net/QJ135/article/details/14209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