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6条简单粗暴的生活信条

6条简单粗暴的生活信条

时间:2024-01-17 23:44:27浏览次数:22  
标签:信条 焦虑 事情 一个 自己 粗暴 思考 简单 考虑

原创 Lachel L先生说 2021-12-02 21:30 图片

图片作者:Kika Fuenzalida

 

本文共有 48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前段时间,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虽说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把一个问题弄得清清楚楚、非常透彻,但要切实地改变行动,有时候缺的也许不是系统的认知,而是什么呢?

 

一个简单粗暴的,能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及时想起来的行动指南。

 

这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把我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信条分享给大家,告诉大家:当你遇到什么样的场景时,你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信条来指导行动。

 

这篇文章,是这个想法的第一次尝试。

 

内容并不复杂,也不艰涩,都是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指南。

 

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以及实际的帮助。

 

图片

 

1. 不要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任何决策

 

我在许多文章里都讲过:大脑基本上有两套系统,分别是处理情绪和直觉的系统,主要由杏仁核负责;以及处理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系统,主要由前额叶皮层负责。

 

这两个系统是此起彼伏、彼此抑制的。也就是说:当你感受到情绪波动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的大脑感受到了某种威胁的存在,从而调动起杏仁核中储存的情绪场景,暂时接管控制权。

 

但这时,前额叶皮层是被抑制的,因此,我们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控制能力,实际上是处于最低点。

 

所以,当你产生任何情绪 —— 包括但不限于恐惧、愤怒、焦虑、压力……时,请务必把这几个问题牢牢记在心里,反问一下自己:

  • 是什么东西/事情诱发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 我即将采取的行动和决策,是我乐于看到的吗?

  • 如果先缓一缓再行动,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一旦你开始让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激活了前额叶皮层,也就抑制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要知道,情绪波动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它一定只能来源于两种力量:要么是外界的撩拨和诱导,要么是内在的担忧和阴影。

 

这两种力量不断地蛊惑我们,企图压制我们的理性,让我们被情绪直觉操纵。那么一个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它们一定是不安好心的。

 

如同我在 如何分辨坏信息? 中所说:一切想要让我们放弃理性思考、跟随情绪的行为,都必须打一个问号,因为放弃了理性,也就意味着把自己主宰自己行动的权利,拱手让给了别人。

 

所以,一些简单的例子是:

 

当你看到一些让你气愤不已、心绪难平的信息时,不妨问问自己:它是否在刻意地引起我的愤怒和共鸣?如果是的话,它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当你接收到让你立刻去做、不要思考的指令时(骗子常用的手法),不妨问问自己:什么事情能有这么急切,连等一等、想一想都不行?

 

当你陷入对于未来某些事情的担忧、焦虑和恐惧之中时(尤其是在深夜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情需要当下去决策和行动吗?如果不需要,我是否可以等到换一个状态再考虑?

 

……

 

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是:没有什么事情是真的迫在眉睫,连几分钟都不能等的。当自己陷入情绪波动的时候,先走出来,再做决策,总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图片

 

2. 如果一件事情你权衡过利弊,仍然不知道做不做,那就倾向于去做

 

心理学上,关于后悔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做「后悔的时间模型」:从长远来看,比起「做了某事」,我们更容易为「没做某事」而后悔。

 

尽管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现象,但它的确存在,并且会持续刺激你,让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反刍,产生遗憾和失落感。

 

因此,为什么要给大脑这样的机会呢?

 

如果一件事你仔细、认真地考虑过,仍然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做,那就意味着,去做的风险和收益是大致持平的。你既无法轻易把它放下,又很难迈过去「冒险」的这一关。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明白:

这件事情再考虑下去也是很难有一个明确结果的,你只是在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已,不要把精力花在内耗上面,那样毫无意义。

 

你还不如让自己「头脑一热」,先冲上去,然后再考虑该怎么办。

 

要知道:关于一件事情,在没有去做之前,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很小的一个局部;更多的信息,你站在原地是看不到的 —— 你必须投入进去、展开行动,才有可能看到。

 

因此,我自己的一个信条就是:不要空想,要去行动。空想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有效信息,你所有的一切想法都只是揣测,只有通过行动,你才能真正知道事情的全貌是什么,对不对,好不好。

 

哪怕结果不如人意,我们也至少收获了经验,并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头脑一热」并不是说放飞自我,而是:不要把精力花在考虑「要不要做」上面,而是先去行动,然后再思考「如何做好」。

 

也就是说:先占个位、报个名,让自己没有退路了,再集中精力去找「预防措施」:既然不能回头了,那我怎么样才能把它做好,尽量避免出问题?

 

那么,占位之后,该做些什么预防措施呢?我自己的做法一般是:

  • 考虑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做好心理准备;

  • 考虑事情可能会演变的几个方向,做好应急预案和 Plan B;

  • 考虑事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指标,做好预测和监测,让自己知道事情是否按照自己所预期的发展……

 

这或许是让自己的生活不留遗憾的更好方式。

 

图片

 

3. 思考和行动的时间保持平衡

 

我们可以把做成一件事的过程,大致分成两种行为,分别是思考和执行。

 

思考,指的是除了执行之外的所有行为,包括:权衡利弊,构思框架,设定计划,监测复盘……诸如此类。

 

执行,指的是按照设定好的计划和安排去行动、冲刺,让事情产生实际的进度。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呢?是这两种行为保持一个交错、间隔和均衡,也就是把一项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阶段,每个阶段之前有一个计划,阶段之后有一个复盘,按照「思考 - 执行 - 思考 - 执行……」这样的步调去做,基本上保持1:1的均衡。

 

但实际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什么呢?是我们总是沉溺在自己的惯性里面。

 

打个比方:比如做完一项任务要7天,那么理想的情况可能是:第一天上午考虑要不要做,下午和晚上做计划;第二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下一天的计划;第三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第四天的计划……以此类推。

 

但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状态是这样的:

先花2天时间纠结要不要做,再花2天时间纠结怎么开始,然后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赶工,不过脑子,无暇思考,一心冲刺,终于在最后3天把事情做完……

 

这不是一个好的模式,因为它很容易使得原本可以做到80-90分的质量,最终可能只有60-70分。

 

所以,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是:

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思考」或者「执行」的状态里面,一定要不断地转换这种状态。要么从思考切换到执行,要么从执行切换到思考。

 

比如: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分析者,所以我给自己设的规则是:严格限制自己「考虑」的时间。一个项目,我花在考虑「要不要做」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项目持续时间的5%;花在构思「如何去做」,搭建大致框架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项目的15%。

 

再比如:一旦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一直都在按照惯常的模式做事,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我就会让自己停下来,暂且休息一段时间,先不急着赶进度,而是好好复盘、检查、核对,看看自己的方向有没有偏差,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是否需要调整后面的方针和策略。

 

同样,如同我经常说的:坚持做每天、每周的复盘,是极其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强迫你从执行状态转换到思考状态。一旦你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复盘一定停留在「无事可记」的空白上,那也许就说明:你只是在不断执行,但没有真的去思考过自己在做的事情。

 

那就意味着你是时候跳出来,审视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在自己每天的日程中,加入更多的思考了。

 

不然,你就只是在生存,而没有真的在生活。

 

图片

 

4. 大多数你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个小技巧:做一个「焦虑箱」。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记下来,写在焦虑箱里,同时写上你担心的点、它可能会演变出来的坏结果,再记录下时间。

 

过一段时间后,你再回来看,你可能会发现:

这张表格里记录的问题,绝大多数压根就没有发生。

 

这个现象也是有研究支撑的。1999年,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Borkovec等, 1999)

 

1)在所有我们担心的事情里面,大约85%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2)如果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大约79%的结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

3)那些能够放下焦虑的人,比一直紧张、担心的人生理状态更佳,同时也会有更好的状态和能力去处理真正面临的问题。

 

换言之,在100个问题里面,可能只有3条,是需要你真正去应付和处理的。剩下的那97个问题,其实都不会对你造成真正的威胁,只会让你不断停留在内耗之中。

 

那么,你还有什么必要去焦虑呢?

 

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不还是有3%的问题会发生,并且可能有一些我没有预料到的挑战,也会给我带来麻烦,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请记住一个基本事实:焦虑和恐惧,对你解决问题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和锐气。真正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帮助的,是你自己拥有的资源、能力、经验和心理素质。

 

所以,如何对抗焦虑呢?一个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

把焦虑和恐惧感,跟「让自己变强」的决心联系起来。

 

简单来说:一旦开始觉察到自己又陷入对某些问题的焦虑和恐惧里面,就告诉自己:

这个问题极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哪怕发生了,我也能处理好。

为了应对那些真正会发生的问题,我现在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强。

 

这可以有效地帮你摆脱负面情绪和压力的困扰,让你充满动力,去学习、工作、行动、提升自己。

 

图片

 

5. 遇到博弈和交锋时,先考虑能否合作

 

政治学家 Robert Axelrod 在他的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提出了一个博弈游戏:

 

假定你参与一个游戏,你有一个对手,每一轮的对手都不一样。每一轮,你可以选择欺骗或是合作。选择前者,你没有损失;选择后者,你损失1枚金币,对手得到3枚金币。

 

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则各自净获得2枚金币;都选择欺骗,则没有损失也没有获利;一人选择欺骗,另一人选择合作,前者获得3枚金币,后者损失1枚金币。

 

这个博弈游戏可以很好地抽象和模拟现实世界,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许多专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算法,并让这些算法去参与竞争。那么,最终获奖的算法是什么呢?

 

是一个被称为「以牙还牙」(Tit for tat)的算法:一开始先选择合作,释放善意;以后每一轮,都模仿对方上一轮的做法。

 

这个算法单轮收益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在许许多多局游戏之后,它最终的平均收益是最高的。

 

当然,我不是说一个游戏能够给我们指导,我想表达的是这么一种信念:

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共识、双赢和合作,永远是一个对双方都更有利的策略。

 

它可能未必会让你在一两次行动里面获得最高收益,但长期来看,坚持「合作优先」的理念,你总是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简单来说,当你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跟其他人产生摩擦、竞争、嫌隙或矛盾时,也许你可以考虑先跟对方沟通,提出一个对双方都更好的方案,以求达到一个更长远的安定和团结。

 

当然,这不是让你避免冲突,更不是让你变得软弱,而是告诉你:先考虑合作,如果合作不成,再考虑竞争。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空耗在无意义的、本可以避免的冲突里面。

 

如果对方完全没有合作的意愿,或是虚与委蛇、毫无诚意,那也不必畏手畏脚,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即可。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几个信念,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1)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善意的,如果存在对大家都好的做法,没有必要损人不利己。

 

2)做任何事情,优先考虑让相关人士满意(比如用户和伙伴),然后才是自己。

 

3)尽量照顾所有人,不要随意去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喜好和感受,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注到。

 

图片

 

6. 面对外部世界要沉浸,面对内部世界要抽离

 

许多人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一方面,面对生活的时候,特别容易「想太多」,思绪总是漂浮不定,习惯用一种抽离的、观察者的视角来看待生活。比如:

 

休假的时候一心记挂着还没做完的任务;旅行的时候老是担忧自己的事情和安排;娱乐的时候感觉「这些东西好浪费时间」;哪怕跟别人社交、闲谈的时候,也抱着一种功利的目的,想着「拉近关系」「扩展人脉」……

 

另一方面,当自己陷入回忆或焦虑之中时,反而又用一种沉浸的、代入性的视角去投入,比如:

不断想象自己遭遇失败或挫折的画面,体验到那种当事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感受;

不断回忆和反刍自己曾经尴尬、难过的画面,一次次撕开自己的伤疤……

 

这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实际上,它跟正确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更好的策略是什么呢?

 

当你面对生活,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采用「自我沉浸」的视角,去投入到生活之中,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和念头,让自己跟随着临场的氛围去感受,表达,反应,暂时把杂念赶到脑海之外,这才能刺激自己进入心流状态之中。

 

所以,我现在也在做这样的尝试:暂且关闭自己的思想,不让大脑时时刻刻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感官上,去听,看,闻,触摸,体验,感受,应和,融入。

 

这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更好地投入生活的方式。

 

反过来,当你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当你面对自己的恐惧、担忧、羞愧、尴尬、难受……时,你才应该把自己抽离出来,让自己用第三者的视角去审视和观察,避免这些深藏在内心里的负面阴影,对你产生影响和干扰。

 

一个简单的技巧是:想象一个更加睿智、更加成熟的自己,审视着「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想一想:你们之间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他」会如何看待你内心世界的那些波浪和雾霭?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旦把视角抽离开来,很多看似很麻烦很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没有那么困扰 —— 那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内向、敏感、喜欢想事情的人,希望这条建议,能够切切实实帮助你作出一些改善。

 

图片

 

——  闲聊时刻  ——

 

1)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对你有用。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吧。如果大家喜欢,后面还会继续写这样的形式。

 

2)你有没有一直在践行的信条或原则呢?也欢迎分享出来。

 

最近比较受欢迎的文章:

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害怕社交?你需要这篇文章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疲惫和心累?
我们需要延迟满足吗?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THE END-  晚  安  -

标签:信条,焦虑,事情,一个,自己,粗暴,思考,简单,考虑
From: https://www.cnblogs.com/givemomo/p/17971496

相关文章

  • Fetch方法——一种简单合理的跨网络异步获取资源方式
    FetchAPI是一个JavaScript接口,用于访问和操纵HTTP管道的一些具体部分,例如请求和响应。FetchAPI提供了一个全局fetch()方法,一种简单,合理的来跨网络异步获取资源的方式。一个基本的fetch请求:fetch("http://localhost:4000/datas.json",{method:"POST",......
  • Maven中的 scope 简单介绍
    Maven中各种scope的区别compile,默认,参与编译,测试,运行,打包等过程,大部分依赖都是这个test,仅参与测试代码的编译,运行,如junitruntime,参与测试,运行,打包,不编译,如mysql-connnectorprovided,参与编译,测试,运行,不打包,如java.servlet-apisystem,参与编译,测试,运行,不打包,从本地系统读取,......
  • 从python 单机版爬虫 scrapy 到 分布式scrapy-redis 爬虫用最简单的步骤创建实例
    scrapy是很强大的模块化爬虫框架,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该框架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scrapy-redis是在scrapy框架开发了组件,替换队列部分,实现多台服务器并行运行爬虫,提高爬取速度。下面是用最简单的例子从建立普通scrapy爬虫,然后数据保存mysql,最后简单替换几行就能使用s......
  • 前后端分离,Asp.net core webapi 简单 2 步,轻松配置跨域
    前言可以说,前后端分离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主流软件架构模式,微服务的出现,让前后端分离发展更是迅速,大量优秀的前端框架如vue.js、react的出现,也让前后端分离趋势加快。所谓的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模式,就是指将前端和后端的开发完全分离,后端负责提供API接口和数据处理......
  • dremio nessie 版本持久化配置简单说明
    dremio对于nessie的使用就是一个插件配置,默认基于docker运行的nessie是没有进行版本持久化的,以下是一个简单说明配置参考我基于了pg,实际支持的存储引擎还是很多的docker-composeversion:"3"services:mysql2:image:mysql:5.6command:--......
  • 189邮箱的POP、IMAP和SMTP设置教程,简单好用
    在现代社会,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9邮箱作为中国电信旗下的邮箱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便捷的邮件服务。为了更好地使用189邮箱,了解如何正确配置POP、IMAP和SMTP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189邮箱的POP、IMAP和SMTP设置教程,以及如何简......
  • Vuex的简单理解和使用
    1、什么是Vuex?在使用vue作为框架的前端项目开发中,我们经常会碰到Vuex,那么Vuex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根据官方文档给出的解释是:Vuex是一个专为Vue.js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库。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简......
  • 最简单的LED驱动程序编写流程--基于IMX6ULL
    一.查看芯片手册根据芯片手册找到3个条件1.根据芯片手册找到对应端口,并对相应端口组使能,而IMX6ULL使能是默认的2.找到对应引脚的模式,设置为GPIO模式或者其他串口模式IOMUXC_SNVS_SW_MUX_CTL_PAD_SNVS_TAMPER3地址:0x02290000+0x14设置引脚模式的地址3.并在GPIO模式下,设置引......
  • kafka简单介绍
    “这是一篇理论文章,给大家讲一讲kafka”简介在大数据领域开发者常常会听到MQ这个术语,该术语便是消息队列的意思,Kafka是分布式的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最初由LinkedIn(领英)公司发布,使用Scala语言编写,与2010年12月份开源,成为Apache的顶级项目。Kafka是一个高吞吐量的、持久性的、......
  • 简单的.NET 8 Web API使用Kafka 发布订阅模式,示例api示例
    简单的.NET8WebAPI使用Kafka发布订阅模式,示例api示例kafka当使用Kafka时,我们需要使用Kafka的客户端库来与Kafka集群进行通信。在.NETCore中,可以使用Confluent.Kafka客户端库来实现与Kafka的集成。首先,我们需要在项目中添加Confluent.Kafka库的引用。首先,使用NuGet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