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典例剖析
法1:不等式法,从数的角度求解;
解:用角度制来表达求解,关于对应的弧度制的求解,自己对照完成;
由于 \(\theta\) 为第二象限角,
所以 \(k\cdot360^{\circ}+90^{\circ}<\theta<k\cdot360^{\circ} +180^{\circ},k\in Z\)
则 \(k\cdot120^{\circ}+30^{\circ}<\cfrac{\theta}{3}<k\cdot120^{\circ} +60^{\circ},k\in Z\)
由于 \(k\in Z\),故将所有的实数分以下三类分类讨论:
(1). 当 \(k=3n\),\(n\in Z\) 时, 代入得到,
则 \(n\cdot360^{\circ}+30^{\circ}<\cfrac{\theta}{3}<n\cdot360^{\circ} +60^{\circ},k\in Z\)
故此时角 \(\cfrac{\theta}{3}\) 为第一象限角;
(2). 当 \(k=3n+1\),\(n\in Z\) 时, 代入得到,
则 \(n\cdot360^{\circ}+150^{\circ}<\cfrac{\theta}{3}<n\cdot360^{\circ} +180^{\circ},k\in Z\)
故此时 角 \(\cfrac{\theta}{3}\) 为第二象限角;
(3). 当 \(k=3n+2\),\(n\in Z\) 时, 代入得到,
则 \(n\cdot360^{\circ}+270^{\circ}<\cfrac{\theta}{3}<n\cdot360^{\circ} +300^{\circ},k\in Z\)
故此时 角 \(\cfrac{\theta}{3}\) 为第四象限角;
综上所述, \(\cfrac{\theta}{3}\) 为第一、第二或第四象限角,故选 \(D\) .
法2:八卦图法,从形的角度求解;
解:由于求 \(\cfrac{\theta}{3}\)[压缩,需要将象限等分],故将每一个象限都三等分,然后从 \(x\) 轴的正半轴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标记Ⅰ、Ⅱ、Ⅲ、Ⅳ,一轮标记完成后再标记Ⅰ、Ⅱ、Ⅲ、Ⅳ,直到等分后的每一个部分被标记,又由于已知 \(\theta\) 为第二象限角,故最后寻找标记有 Ⅱ 的部分,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标记有 Ⅱ 的部分分别在第一、第二或第四象限,故\(\cfrac{\theta}{3}\) 为第一、第二或第四象限角,故选 \(D\) .
听完这个方法的同学都惊呼,为什么是这样,其实上面的已经完美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比如,当 \(k=3n\) 时对应图中的黄色区域 \(A\);当 \(k=3n+1\) 时对应图中的蓝色区域 \(B\);当 \(k=3n+2\) 时对应图中的紫色区域 \(C\);正好体现了数与形的高度统一性。
法1:不等式法,从数的角度求解;
解:用角度制来表达求解,关于对应的弧度制的求解,自己对照完成;
由于 \(\theta\) 为第三象限角,
所以 \(k\cdot360^{\circ}+180^{\circ}<\theta<k\cdot360^{\circ} +270^{\circ},k\in Z\)
则 \(2k\cdot360^{\circ}+2\cdot 180^{\circ}<2\theta<2k\cdot360^{\circ} +2\cdot 270^{\circ},k\in Z\)
即 \((2k+1)\cdot360^{\circ}+0^{\circ}<2\theta<(2k+1)\cdot360^{\circ} +180^{\circ},k\in Z\)
故 \(2\theta\) 为第一或第二象限角或一二象限的象限界角。
法2:八卦图法,从形的角度求解;
由于是求 \(2\theta\) [拉伸,需要将象限按倍数放大],为便于标记完美,首先画两个同心圆,从 \(x\) 轴的正半轴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标记,先在内圈标记,第一、二象限标记Ⅰ、Ⅰ,第三、四象限标记Ⅱ、Ⅱ,内圈标记完成;接下来再标记外圈,还是从 \(x\) 轴的正半轴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标记,第一、二象限标记Ⅲ、Ⅲ,第三、四象限标记Ⅳ、Ⅳ,外圈标记完成[由于是2倍角,故只标记两圈],故最后寻找标记有 Ⅲ 的部分,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标记有 Ⅲ 的部分分别在第一、第二象限或一二象限的象限界角,故\(2\theta\) 为第一、第二象限角或一二象限的象限界角。这个是不是体现了数与形的高度统一性呢,回答是肯定的。
标签:标记,八卦图,cdot360,象限,cfrac,theta,circ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anghai0666/p/1787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