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学家——珂朵莉树 学习笔记
珂朵莉树(Chtholly Tree),又名老司机树 ODT(Old Driver Tree)。
起源自 lxl 的 CF896C Willem, Chtholly and Seniorious。
前置知识:std::set。
思想
将区间用 set 维护,每次对一个区间进行操作的时候,就将这个区间分离(split)出来。
复杂度的保证依靠推平操作,由于这个操作大幅减少了节点的数量,因此可以达到减少操作次数的目的;而对于每一个查询操作,暴力求解。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卡死珂朵莉树的方法:避免推平操作,甚至没有推平操作,这样珂朵莉树就退化为暴力的 \(\mathcal O(nm)\) 了。(珂朵莉很伤心~)
适用情况
区间操作,需要有区间推平(赋值)操作,具体可以看下面的。
区间查询,尤其是一些奇怪的操作。
保证数据随机:\(n\) 个数 \(m\) 个操作,均摊复杂度 \(\mathcal O(m \log n)\)。
在数据不随机的情况下,需要一些技巧,或者用树链剖分,线段树、平衡树维护 ODT,等等,才能过。
用途
区间操作,极少数题目是珂朵莉树为正解的,有一些上古题目没有 hack 珂朵莉树的仍然可以来做。对于现代题目,珂朵莉树的主要作用是来骗分、对拍,因为珂朵莉树比较好写。且对于随机数据复杂度较快。
操作
节点的存储
struct node_t {
int l, r; mutable int v;
node_t(int l): l(l) {}
node_t(int l, int r, int v): l(l), r(r), v(v) {}
friend bool operator <(const node_t &a, const node_t &b)
{ return a.l < b.l; }
};
- 显然的,使用结构体存储区间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对于它的范围 \([l,r]\) 和值 \(v\),此处的 \(v\) 显然是你指定的数据。
- 标识符
mutable
表示「可修改的」,与const
对应,其作用是,对于放入 set 中的节点,可以在不取出的情况下,修改其 \(v\) 的值。
珂朵莉树本珂
set<node_t> odt;
- 显然的,没有解释。
区间分裂
auto split(int x) {
auto it = --odt.upper_bound(node_t(x));
if (it->l == x) return it;
auto [l, r, v] = *it;
odt.erase(it); odt.emplace(l, x - 1, v);
return odt.emplace(x, r, v).first;
}
split
操作是珂朵莉树的根本操作,其作用是,对于包含一个 \(x\) 的区间,将其分裂为两个区间 \([l,x),[x,r]\),并返回 \(x\) 处的迭代器。upper_bound
表示找到第一个 \(\ge x\) 的节点,然后将其自减,即可以找到第一个 \(l \le x\) 的节点了。it->l == x
如果 \(x\) 已经是这个区间的左端点,那么就没有必要分裂,直接返回此迭代器即可。- 否则,删除这个节点,并添加上对于的节点。注意 set 的 insert 返回值为一个
pair<iterator, bool>
分别表示加入的元素的迭代器,以及是否成功添加。
区间分离
auto get(int l, int r) {
auto itr = split(r + 1), itl = split(l);
return make_pair(itl, itr);
}
- 表示将区间 \([l,r]\) 分离出来,并返回其迭代器 \([itl,itr)\)。
- 关于为什么要 split 的是 \(r + 1\) 而不是 \(r\),其实是因为,我们的 split 可以将区间从 \(x\) 处分开,而想要将 \([l,r]\) 分离出来,就需要从 \(r+1\) 断开,而不是 \(r\)。(说这个的原因是 这篇文章 给出解释显然是错的)
- 注意(易错点):此处要先 split 右端点 \(r+1\) 然后再 split 左端点 \(l\),因为当我们将右端点分离时,如果 \(l\) 和 \(r+1\) 位于一个节点中,那么我们在 split 端点 \(r+1\) 时,就会将端点 \(l\) 所在的节点 erase 掉,如此就迭代器失效,导致 RE。
区间插入
void insert(int l, int r, int v) {
odt.emplace(l, r, v);
}
- 显然的,没有解释。
区间推平
void assign(int l, int r, int v) {
auto [itl, itr] = get(l, r);
odt.erase(itl, itr);
odt.emplace(l, r, v);
}
- 先将区间 \([l,r]\) 分离出来,然后删除 \([itl,itr)\) 内的所有节点,最后加入新增的节点。
- 注意这里用到了 set 的 erase 用法,传入左、右迭代器,删除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节点。
其他操作
void performance(int l, int r, auto op) {
auto [itl, itr] = get(l, r);
for (; itl != itr; ++itl) op(itl);
}
- 套板子就好了,下文会总结一些常见的操作。
常见操作
区间加
void add(int l, int r, ll v) {
auto [itl, itr] = get(l, r);
for (; itl != itr; ++itl) itl->v += v;
}
区间 rk.k
auto rank_k(int l, int r, int k) -> ll {
vector<pair<ll, int>> bucket;
auto [itl, itr] = get(l, r);
for (; itl != itr; ++itl) bucket.push_back({itl->v, itl->r - itl->l + 1});
sort(bucket.begin(), bucket.end());
for (auto i : bucket) if ((k -= i.second) <= 0) return i.first;
return -1;
}
处理细节问题
关于 Debug:
void debug() {
for (auto [l, r, v] : odt)
cerr << "(" << l << " " << r << ": " << v << ")";
cerr << endl;
}
关于 \(n+1\):
我们推荐在初始化(insert)之后再添加一个区间 \([n+1,n+1]\),因为如果不添加的话,查询区间 \([*,n]\) 就会导致不可预料的错误。
关于非随机数据
在数据随机的情况下,显然珂朵莉树的复杂度为 \(\mathcal O(m\log n)\),但是前文也说过,珂朵莉树的复杂度是不正确的,出题人就算用脚造数据也能随随便便的卡死珂朵莉树(伤心
于是我们就需要一些优化的技巧,或者其他方式维护 ODT 了。
还有一类问题(P4979 矿洞:坍塌),查询一个区间是否值相同。我们会发现,理论上,值相同的区间最好由节点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优化的方法,一边查询一边讲等值的区间推平,注意到推平操作也是有 \(\mathcal O(\log n)\) 的复杂度的,因此我们记录一下,最远可以延伸到的位置,使得这个区间值全都相等,再推平这个区间即可。
PS:这个不知道将来会不会被 hack,详见我发的讨论 https://www.luogu.com.cn/discuss/732354。
关于吸氧
珂朵莉树不是正解的题,大部分时候需要吸氧,可能是因为珂朵莉掉水里了(威廉快去救你老婆。
总结
放一个大模板吧。
class odt_t {
private:
struct node_t {
int l, r; mutable int v;
node_t(int l): l(l) {}
node_t(int l, int r, int v): l(l), r(r), v(v) {}
friend bool operator <(const node_t &a, const node_t &b)
{ return a.l < b.l; }
};
set<node_t> odt;
auto split(int x) {
auto it = --odt.upper_bound(node_t(x));
if (it->l == x) return it;
auto [l, r, v] = *it;
odt.erase(it); odt.emplace(l, x - 1, v);
return odt.emplace(x, r, v).first;
}
auto get(int l, int r) {
auto itr = split(r + 1), itl = split(l);
return make_pair(itl, itr);
}
public:
void insert(int l, int r, int v) {
odt.emplace(l, r, v);
}
void assign(int l, int r, int v) {
auto [itl, itr] = get(l, r);
odt.erase(itl, itr);
odt.emplace(l, r, v);
}
void add(int l, int r, ll v) {
auto [itl, itr] = get(l, r);
for (; itl != itr; ++itl) itl->v += v;
}
auto rank_k(int l, int r, int k) -> ll {
vector<pair<ll, int>> bucket;
auto [itl, itr] = get(l, r);
for (; itl != itr; ++itl) bucket.push_back({itl->v, itl->r - itl->l + 1});
sort(bucket.begin(), bucket.end());
for (auto i : bucket) if ((k -= i.second) <= 0) return i.first;
return -1;
}
void debug() {
for (auto [l, r, v] : odt)
cerr << "(" << l << " " << r << ": " << v << ")";
cerr << endl;
}
};
标签:itl,学家,int,auto,odt,笔记,朵莉树,itr
From: https://www.cnblogs.com/RainPPR/p/chtholly-tr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