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与系统 第五讲 雷达发射机主要质量指标
1. 雷达发射机的工作频率
2. 信号波形
3. 输出功率
4. 信号形式
5. 脉冲波形
6. 信号稳定度
7. 频谱纯度
注解:雷达发射机的质量指标=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指标决定了发射机的类型。
1. 雷达发射机的工作频率
A. 选择雷达工作频率,需要考虑——
a. 大气层各种气候条件雷达电磁波的影响(包括气候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衰减)。
b. 雷达精度/分辨率、雷达平台、输出环境的要求。
c. 未来可实现的微波功率管的水平。
d. 一般而言,地面对空的搜索,远程的警戒雷达,会选择较低工作频率;精密跟踪雷达会选择较高的频率。
e. 大多数机载雷达收到体积、重量的限制,一般会选择高频(例如:X频段)。
f. 工作频率不同,则发射机类型不同:
i. 真空三极管/四级管工作在1GHz以下;
ii. 随着固态放大器的发展,工作在较高频的S, C波段的发射机已被开发;
iii. 砷化镓/氮化镓场效应管放大器和有源相控阵技术的结合,实现了X频段全固态成为可能。
g.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希望雷达能在几个工作频率跳变/同时工作。
h. 雷达的波段不同对于发射机的设计影响很大。
i. 图显示了各类发射管所能提供的射频功率与贷款能力的关系。
j. 瞬时带宽:发射机工作的时候,再不做任何调整的时候,工作频率可变化的范围。在变化范围内,输出功率的值的变化小于(b)的范围。
k. 瞬时带宽主要针对于主振式放大器,发射机的瞬时带宽一定要大于,信号本身频率变化的范围(简称:信号带宽)。
l. 雷达工作频率(或波段)根据雷达的用途来确定。
雷达频率(工作带宽/瞬时带宽)对性能的影响——
1. 物理尺寸
A. 发射产生雷达电磁波信号的物理尺寸和波长成正比,例如:
a. 低频段→大体积重量;
b. 高频的→小体积重量。
2. 发射功率
A. 波长会间接影响发射功率的能力;
a. 低频→易大功率;
b. 高频→易小功率;
B. 雷达合理承受功率电频的能力,收到电压梯度限制、散热要求限制;
C. 工作在米(m)波长范围的又大又重雷达,可以发射非常高的(几兆kW)功率;
D. 毫米波雷达只能发送很小的(几百瓦)平均功率;
E. 在能够达到的功率范围内,发射机的功率通常由尺寸、重量、成本、可靠性、成本综合考虑确定。
3. 波束宽度
A. 波束宽度与【波长$\lambda$和孔径$d$之比】成正比;
B. 给定波束宽度,波长越长,天线就必须做得越大。
C. 如果在地面(低频段)要得到窄波束,必须使用非常大的天线。
D. 如果在高频段,使用较小的天线,可以实现较窄的波束。
E. 天线波束越窄,指定方向的功率也就越大,增益越大。
4. 大气衰减
A. 大气的吸收和散射,造成电磁波的衰减。
B. 吸收由于氧气、水蒸气引起。
C. 散射由于凝结的水蒸气、雨滴引起。
D. 吸收和散射,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E. 在0.1GHz以下,大气衰减可以忽略;在10GHz以上,大气衰减越来越严重。
F. 在某些频率会有吸收峰值,因此需要根据雷达应用场景,选择合理频率(或波段)范围,避开吸收严重的频段,降低大气衰减的影响。
5. 环境噪声
A. 在一些比较低的频段,比如HF,由雷达的外部噪声源产生的噪声比较大。
B. 外部噪声源会随着雷达频率(或波段)的升高而降低。
C. 外部噪声源在0.3~10GHz的某个频点达到最大值。
D. 外部噪声取决于太阳辐射、宇宙背景噪声电磁干扰的变化。
E. 在10GHz以上,大气的噪声占主导地位。
F. 在K波段或更高频域上,大气噪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6. 多普勒频移
A. 多普勒频移不仅和目标相对于雷达径向速度成正比,也和雷达频率(或波段)成正比。
B. 当目标运动速度一定时,雷达频率(或波段)越高,产生的多普勒频率越大。
C. 多普勒频移可能会限制雷达的使用频率。
D. 通过选择适当高的频率(或波段),克服(高速目标产生的较大多普勒频移带来的)限制。
小结——
1. 雷达工作频率的确定,需要结合实际用途来确定;
2. 确定的工作频率,将作为雷达设计的基础;
3. 不同工作频率对雷达发射机的影响很大,例如:发射机在不同波段,将采用不同类型发射管;
雷达最佳工作频率的选择——
1. 设计雷达需要考虑:
A. 雷达完成的任务;
B. 使用环境工作平台(物理条件的限制);
C. 成本。
2. 应用分类:
A. 路基应用;
a. 路基应用可以考虑所有频带内的信号,比如远程预警雷达:不受尺寸限制,可以很大、很重、功耗很高,便于在低波段工作,还能实现较高的角分辨率,比如超视距雷达工作在HF频段,这个频段上有非常好的反射特性。
b. 空间目标监视、远程预警雷达可以工作在UHF, VHF, P, L波段,这些波段环境的噪声影响较小,大气衰减可以忽略,可以使用磁控管、大功率速调管、行波管、正交场放大器等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件。
c. 对一些作用距离不高的对空搜索雷达,可以把工作频率升高到C, S波段,可以减小雷达尺寸,便于机动部署。
B. 海基应用;
a. 物理尺寸和功耗成为显著的影响因素。
b. 海基雷达要求在恶劣环境工作,对雷达工作频率选择进行了限制;如果不考虑检测作用距离,这些限制可以放宽。
c. 对于海面目标、低俯仰角目标,必须使用较高的频率——
i. 当仰角接近0°,目标直接接收的回波(目标直达回波),可以几乎完全被同一个目标但是由水面反射的回波抵消。
ii. 这是由于反射回波会发生180度相移引起。
iii. 这种现象称为——多径传播。
iv. 随着仰角的增加,直达回波与多径反射回波的路径长度产生差别,这种抵消的现象会减弱。
v. 波长越短,抵消的消失越快→对海基雷达越有利。
vi. 因此,海基通常采用波长较短的S, X波段雷达。
C. 空基应用;
a. 对尺寸限制严格。
b. 大型预警机(希望较远的作用距离)最低频率:UHF, S波段。
c. 战斗机(希望较高的分辨率)需要窄波束,必须选择较高的工作频率(例如:X, Ku波段)→收到空间尺寸的限制。
d. 例如C波段有较好的穿透云层的能力。
e. 如果雷达需要比较强的方向性,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应选择更高频率的X, Ku波段雷达。
f. 例如X频段(波长:3cm)有很多优势:
i. 大气衰减比较小;
ii. 比较小的尺寸,可以实现比较高功率的波束;
iii. 安装在战斗机机头,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角分辨能力。
2. 信号波形
1) 连续波(CW)信号——
A. 定义:雷达连续发射电磁波,同时接收反射回波。
2) 脉冲信号——
A. 定义:窄脉冲形式,间隔向外发射信号,在2次发射间隔内接收目标回波。
B. 分类:
a) 脉冲多普勒雷达;
b) 不能测量多普勒频率的脉冲雷达→基本参数包括:
I. 载频
II. 脉冲宽度(PW)
III. 脉内调制方式
IV. 脉冲重复频率(PRF)
V. 相参性
I. 载频
1). 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改变载频,以满足特定的系统和工作要求。
2). 一个脉冲→下一个脉冲:载频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可以随机改变→称为:脉间调制。
3). 改变载频的目的:抗干扰。
II. 脉冲宽度
1). 定义:脉冲的持续时间($\tau=$0.1μs~10ms)。
2). 脉冲长度定义:$d=c\times\tau$→脉冲物理长度=300m/μs。
3). 脉冲宽度决定了雷达近距离目标分辨能力(分辨率)。
4). 经过脉冲压缩处理的信号,脉冲宽度更窄,距离分辨率更高。
III. 脉内调制(也称为脉冲的调制)
1). 目的:获得更好的距离分辨性能。
2). 最小脉冲长度对距离分辨率的限制可以用脉内调制克服。
3). 通过发射大时宽($\tau$很大)的脉冲,在脉内用频率调制的方式,将发射的脉冲增量逐段编码,在接收回波的时候解调,称为脉冲压缩技术。
IV. 脉冲重复频率(PRF)
1). 定义:雷达发射脉冲的速率,即PRF=1/PRI,其中脉冲重复周期PRI=$T_r$。
2). 雷达工作时,PRF也是可以随时变化的。
3). 下图展示了3种应用较多的脉冲雷达信号形式和调制波形的形式。
(a). 最简单的固定载频的矩形脉冲调制信号的波形;
(b). 脉冲压缩雷达使用的线性调频信号;
(c). 相位编码的脉冲压缩雷达使用的相位编码的信号(其中,$\tau_0$表示子脉冲的宽度)。
V. 相参性
1). 相参雷达、相参处理……什么是相参性?雷达的相参性,也称为相干性。
2). “信号相参”的定义:发射信号与雷达频率源的信号存在固定的相位关系。
3). 对于脉冲信号而言,从1个脉冲→到下1个脉冲,相位具有一致性或连续性。
4). 最普遍的一种信号相参是:每个脉冲的第一个波前,与上一个脉冲相同相位最后一个波前的间隔是波长$\lambda$的整数倍。
3. 输出功率
A. 定义:发射机的末级放大器(或振荡器)→送到→馈线系统的射频功率。
B. 脉冲雷达定义了2种功率:峰值功率或平均功率。
C. 雷达作用距离$R_{\min}$定义公式:
$$R_{\min}=[\frac{ P_t \times G \times A_e \times \sigma }{(4 \pi)^2 \times S_{\min}}]^{\frac{1}{4}}$$
D. 单纯增加雷达功率$P_t$来增加雷达作用距离$R_{\min}$并不划算。
E. 峰值功率——脉冲期间射频振荡的平均功率:$P_t$;平均功率——脉冲重复周期$T_r$的平均功率:$P_{av}$,即$P_t \times \tau= P_{av} \times T_r$。
F. 占空比:$\tau/ T_r$。
G. 连续波雷达效率约20%~30%。
H. 高峰值功率、低占空比脉冲雷达发射机效率相对较低。
I. 速调管/行波管效率较低,磁控管/单级振荡式发射机/前向微波管效率相对较高。
J. 分布式全固态发射机效率较高。
K. 发射机是最耗电、最需要冷却的部分。
L. 如果发射机有较高效率,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轻体积重量。
M. 为了获得更大探测距离$R_{\min}$,可以增加功率$P_t$——
a. 增加PRF,减少PRI——缺陷:雷达无模糊距离$R_{\max}$减小;
b. 增加脉宽——缺陷:测速精度提升、测距精度下降;
c. 增大峰值功率——缺陷:峰值提升有限。
4. 信号形式
1). 固定载频矩形脉冲调制信号
A. 特点:脉宽$\tau$×带宽$B$≈1。
B. 要提高发射机能量,在峰值功率$P_0$受限时,必须增加脉冲宽度$\tau$。
C. 增加脉冲宽度$\tau$可以增加平均功率$P_{av}$,测速精度提升。
D. 但是增加脉冲宽度$\tau$,会导致带宽$B$降低,会使距离分辨性能(距离分辨率)下降。
2). 线性调频信号(也称为脉冲压缩信号)
A. 为什么采用线性调频信号?为了解决:脉宽$\tau$×带宽$B$≈1的矛盾。
B. 线性调频信号:有很大的脉宽$\tau$带宽$B$乘积,即$B\times \tau \gg 1$。
C. 通常是很宽的脉冲信号($\tau$很大),调制一个载频受到线性变化的正弦信号。
D. 这个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匹配滤波处理之后,在时域会形成非常窄的脉冲信号。
E. 脉冲压缩之后,脉宽$\tau$=1/带宽$B$。
F. 解决了当需要得到大的功率$P_t$时,测距精度和测速精度的矛盾。
G. 目前雷达大多采用这种脉冲压缩的体制。
3). 相位编码信号
5. 脉冲波形
1). 定义:信号的稳定度(频谱纯度) :指信号的各项参数(例如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脉冲宽度及脉冲重复频率等 )是否随时间作不应有的变化。
2). 规律性:不稳定由电源波纹、调制脉冲波形顶部波纹、有规律机械震动等原因引起。随机性:不稳定则是由发射管的噪声和调制脉冲的随机起伏引起的。
感谢 https://www.cnblogs.com/sunny99/ sumoier对本文的帮助!
标签:tau,质量指标,脉冲,信号,雷达,工作频率,发射机 From: https://www.cnblogs.com/Yi-920259020/p/1743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