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
1、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维服务等。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立项、开发、运维、消亡四个阶段。
3、立项阶段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阶段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成果是交付系统。运维阶段(正式移交用户后进入)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信息系统常用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①结构化方法:开发过程分若干阶段、依次进行、按顺序完成、每个阶段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缺点周期长、文档多、效率低;要求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瀑布模型)。
②原型法: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先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再反复修改。(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原型模型)。
③面向对象方法: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涉及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对应软件开发模型是面向对象开发模型)。
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架构确定各层的接口,层与层互相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
软件工程
1、软件需求:待解决问题的特性的描述,所定义的需求必须可以被验证。
2、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系统的边界;并详细描述出系统需求;
3、通过软件设计,描述出软件架构及相关组件之间的接口;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组件,以便能够构造这些组件,实现各种不同模型,确定最终方案,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为了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分为①单元测试(编码);②集成测试(详细设计);③系统测试(概要设计);④验收测试(需求分析)四个阶段。
5、软件维护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将来的事。
6、软件质量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遵从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7、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制定计划、实施和完成等活动保证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要求。验证——被正确的制造,是过程;确认——制造了正确的产品,是结果。软件审计目的提供独立评价,审计是正式组织的活动,生成审计报告。
8、软件配置管理通过标识产品的组成元素、管理和控制变更、验证、记录和报告配置信息、来控制产品的进化和完整性。包括:①配置管理计划;②软件配置标识;③软件配置控制;④软件配置状态记录;⑤软件配置审计;⑥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9、早期的软件复用是代码级复用,后来扩大到知识、开发经验、设计决策、架构、需求、设计、代码和文档等一切方面。面向对象方法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1、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2、类: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3、抽象: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
4、封装:将相关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
5、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的关键。
6、UML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编程语言。
软件架构
1、常见架构模式:①管道/过滤器模式,典型应用包括批处理系统。②面向对象模式,典型应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③事件驱动模式,并不是直接调用操作,典型应用包括各种图形界面应用。④分层模式,典型应用是分层通讯协议,如ISO/OSI的七层网络把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⑤客户/服务器模式,为了解决C/S客户端问题,形成B/S模式;为了解决C/S服务器端问题,形成了三层C/S模式。
2、目前主流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HTML/HTTP(S)协议是实现Internet应用的重要技术;选择成熟的技术;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可以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成功。
3、中间件解决了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4、通常将中间件分为:①数据库访问中间件,典型技术Windows平台的ODBC和Java平台的JDBC。②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从效果上来看和执行本地调用相同。③面向消息中间件(MOM),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传递,典型如IBM的MQSeries。④分布式对象中间件,典型OMG的CORBA、Java的RMI/EJB、Microsoft的DCOM等。⑤事务处理中间件,完成事务管理与协调、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任务,典型IBM/BEA的Tuexdo、支持EJB的JavaEE应用服务器等。
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1、操作型处理也称事务处理,对数据库中记录的查询和修改;分析型处理用于决策分析。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的分离是必然和必要的。
2、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有效集成,按主题重组,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3、数据仓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包含4个层次:①数据源;②数据仓库/数据集市;③OLAP服务器;④前段工具。
4、大数据(Big Data)5V:①Volume(数据量大);②Variety(数据类型多);③Velocity(处理速度快);④Value(价值密度低);⑤Veracity(真实性高)。“增值”
5、Web服务典型技术:①用于传递信息的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②用于描述服务的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③用于Web服务注册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Web服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④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6、Web服务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跨越防火墙、应用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重用等。不合适使用Web服务:单机应用程序、局域网上的异构应用程序等。
7、JavaEE工业标准,将开发工作分为2类: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运行环境主要包括组件(Component)、容器(Container)、服务(Services)三部分,组件是代码、容器是环境、服务是接口。
8、微软的.NET,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处于.NET开发框架的最底层,倒数第二层是基础类库。JavaEE与.NET都可以用来设计、开发企业级应用。JavaEE平台是业界标准,.NET是微软产品系列,而非业界标准。
9、工作流程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中心。工作流引擎的主要功能是流程调度和冲突检测。
10、组件:将不便于让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实现各种业务逻辑规则,用于处理用户内部操作细节,满足此目的的封装被称为组件。
11、常用的组件标准:①微软的COM/DCOM/COM+,开放的组件标准,DCOM在COM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COM+综合各技术形成了功能强大的组件架构;②OMG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已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③Java的RMI/EJB,EJB用于封装中间层的业务功能。
计算机网络知识
1、OSI七层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
①物理层:标准有RS232、V.35、RJ-45、FDDI。②数据链路层:协议有IEEE802.3/.2、HDLC、PPP、ATM。③网络层:协议有IP、ICMP、IPX、ARP等。④传输层:协议有TCP、UDP、SPX。⑤会话层:协议有RPC、SQL、NFS。⑥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协议由JPEG、ASCII、GIF、DES、MPEG。⑦应用层:事务处理程序、文本传送协议、网络管理等,协议有HTTP、Telnet、FTP、SMTP。
2、IEEE802.3——标准以太网、802.11——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协议包括:PPP、ISDN、xDSL、DDN数字专线、x.25、FR帧中继、ATM异步传输模式。
3、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分4层模型:最高层(5-7层),常见协议有FTP、SMTP、DNS、SNMP、HTTP等。次高层(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第二层(网络层),协议有IP、ARP、RP、ICMP。最低层为网络接口层,使用串行线路连接时仍需要运行SLIP或PPP协议。
4、A类地址一般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的网络使用,B类地址分配给规模中等的网络使用,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局域网使用。由NIC管理。域名格式:机器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5、网络按地理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典型的网络链路层传输控制技术:总线争用技术(以太网)、令牌技术(令牌网)、FDDI(FDDI网)、ATM技术(ATM网)、帧中继技术(帧中继网)和ISDN(ISDN网)。总线争用技术是以太网的标志。
7、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网状。
8、服务器与普通PC最大的差异在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可靠性上。
9、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分为:电路交换(用于电话网)、分组交换(数据包交换,用于数据报网和虚电路网络)、ATM交换、全光交换、标记交换。
10、网络存储结构分为3种:①直连式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②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③存储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
11、全光网(AON)指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完全在光域进行。
12、无线通信网络根据应用领域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蜂房移动通信网(WWAN)。
13、网络接入技术:光纤接入、同轴接入、铜线接入、无线接入。
14、机房通常分3类:①智能建筑弱电总控机房;②电信间、弱电间和竖井;③数据中心机房。
15、选择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地理环境、传输介质与距离、可靠性。
16、连接建筑群的主干网一般以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17、汇聚层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网络规模的大小。
18、如果网络用户没有WWW、E-mail等服务器时,可采用ISDN或ADSL连接外网;用户有WWW、E-mail等服务器时,可采用DDN(或E1)专线连接、ATM交换及永久虚电路连接外网。
19、网络通信设备选型包括:核心交换机选型、汇聚层/接入层交换机选型、远程接入与访问设备选型。
20、典型的网络攻击步骤:①信息收集;②试探寻找突破口;③实施攻击;④消除记录;⑤保留访问权限。
21、GB 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分5个等级:①自主保护级;②系统审计保护级;③安全标记保护级;④结构化保护级;⑤访问验证级保护。
22、传统防火墙无法阻止和检测基于数据内容的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同时也无法控制内部网络之间的违规行为。扫描器无法发现正在进行的入侵行为。防毒软件对于基于网络的攻击行为无能为力。目前市场上鲜见特别成熟的安全审计产品,主要从事入侵检测工作。
新兴信息技术
1、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分3个阶段:①计算时代: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末。②网络时代:上世纪末到2015年。③云时代:指从近两年国外Amazon开始到国内阿里云等云平台的兴起。
2、云计算架构3个层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
3、云计算架构包括:资源池、云操作系统、云平台接口。
4、物联网架构:①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②网络层: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③应用层:实现应用。
5、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架构的基础层面,主要技术包括:产品和传感器(条码、RFID、传感器等)自动化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WLAN、Bluetooth、ZigBee、UWB)、自组织组网技术、中间件技术。
6、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它不仅是互联网的延伸,而且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7、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①架构技术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面向服务的架构,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Web Service是目前实现SOA的主要技术。②页面展示技术Web2.0: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互联网思维模式。③HTML5:在原有的HTML的基础上扩展了API,最大优势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④Android:特点入门容易,因为Android的中间层多以Java实现,指令相对减少、开发相对简单,而且开发社群活跃,开发资源丰富。⑥IOS:一个非开源的操作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加入苹果开发者计划,需要付款以获得苹果的批准,开发语言是Objective-C、C和C++,开发难度大于Android。⑦Windows Phone:微软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开发技术C、C++、C#等。
8、大数据关键技术:①HDFS(Hadoop File System):能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②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是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③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主要思想:概念“Map(映射)”和“Reduce(归约)”。④Chukwa:用于监控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
标签:集成,Web,架构,信息系统,知识,网络,技术,组件,软件 From: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ihuang/p/1711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