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驾驶浪潮的兴起,市场上产生了对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也诞生了一些传统汽车行业所没有的新兴岗位。其中,智驾产品经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与汽车行业深度结合的新兴角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那么,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和其他领域的产品经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从业者有什么样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做好智驾的产品经理?
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和大家分享,作者多年来从事智驾产品经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Part 1:做什么——职责与内容
在了解智驾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目前智能驾驶功能开发的常规流程。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主要是对智能驾驶的功能和效果负责,因此本文所说的智驾产品,约等于智驾功能。
△图1 智能驾驶功能开发V型流程
△图2 智能驾驶开发团队
目前智能驾驶的开发,一般遵循V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从功能需求分析开始,逐步分解到软件模块代码,再逐步集成测试,最终实现智能驾驶的各项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流程的每一步,不一定是严格的先后顺序,比如零部件分析设计和软件分析设计,往往就是同步进行的。
对应图1中的开发流程,形成了图2中的开发团队和分工。其中,智驾的产品经理,所组成的产品团队,负责的就是开发流程中的第一步:功能需求分析。
可见,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分析智驾的功能需求,并将明确的功能需求传递到下游,作为开发的目标。这里所说的功能需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智驾产品需要实现哪些功能,满足哪些应用场景;第二,每项功能的具体表现和所能达成的效果如何。
可以说,智驾产品经理,是智能驾驶功能开发的领航员,负责明确开发的目标,指引开发的方向。
那么,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智驾产品经理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内容呢?我们来看一下招聘网站对智驾产品经理的普遍要求——图3是我们在某知名招聘网站上找到的3份对智驾产品经理的岗位描述。
不难发现,智驾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这与前面提到的两方面功能需求,是一致的:产品规划,规划的是要实现哪些功能,解决哪些场景的需要;产品定义,定义的是功能的具体表现,以及性能和效果。此外,智驾产品经理需要时刻研究行业和市场的动态,以便制定合适的产品路线Roadmap,做出合理的产品规划和定义。
△图3 智驾产品经理的招聘要求
下面我们具体地解读一下,产品规划、产品定义和市场研究等,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1)智驾产品的规划,主要是规划:需要开发哪些功能,应用于哪些场景,解决什么样的用户痛点问题。产品规划,输出的是智驾产品的路线图,即Roadmap,也就是对公司的智驾产品的短、中、长期规划,例如,在具体的某个时间点,需要搭载哪些智能驾驶功能,能够达到什么等级的智能驾驶(L2/L3/L4)。
下图是一份特斯拉的智驾产品发展史,可以看作是简化版的Roadmap。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包括了4代平台,每一代平台都搭载了新功能;从早期的简单功能如前方碰撞预警等,通过不断升级迭代,最终实现全自动驾驶。
△图4 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发展史
(2)智驾产品的定义,输出的是产品需求文档,即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PRD),包括对某项功能的描述、产品设计的依据、硬件配置要求、功能适用的范围、应用的场景、功能实现的流程、详细的功能需求定义、人机交互的需求、体验评价指标、数据需求、迭代计划等等。PRD是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工作输出内容,是智驾产品开发的源头和指导性文件,是下游部门做系统架构和算法开发的重要依据。
通常来说,某项智能驾驶的功能,就可以形成一份PRD,比如自适应巡航ACC功能的PRD、高速领航辅助NOA功能的PRD等。但有时,为了体现智驾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也会把所有的智能驾驶功能,汇总成一份PRD,其中再细分每项功能,以及功能间的关系等。
(3)市场研究,是为了了解产品与市场的情况,从而做出更合理、更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产品规划与产品定义。市场研究是对智能驾驶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同类产品、相关技术、政策、资本、用户等内容。智驾市场研究典型的输出物有竞品对标报告、用户调研问卷、新兴技术解读、政策分析、同类公司投融资情况等等。
九章智驾前期有一些对于主流智驾产品的测评文章,就是典型的竞品分析研究,如《特斯拉、小鹏、蔚来的自动泊车产品测评》《特斯拉、蔚来、小鹏三款主流智能驾驶产品测评》等;此外,很多专业媒体如42号车库、车云等,也有对智驾产品的测评和分析,其内容也可以作为竞品分析的参考。
图5是一些关于智能驾驶的用户调研结果。此外,对技术趋势、法规政策和资本动态的跟踪调研,也是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
△图5 智能驾驶的用户调研
(数据来源:奥迪汽车、美国汽车协会、易车研究院)
俗话说“有头有尾”,作为产品经理,自然也是一样。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Owner,要对产品的最终状态和效果进行验收,确认产品的性能和效果,达到PRD所要求的状态。这个验收的过程,专业术语叫“走查”。
在理想状态下,走查是整套开发流程的最后一步,即对产品开发和测试的结果做确认;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受限于技术水平、多部门沟通成本等客观因素,下游部门很难百分百按照PRD开发,因此产品经理通常需要提前介入走查,在软件测试阶段就开始逐步验收,确保各项功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智能驾驶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对智能驾驶产品的规划、管理、定义、设计、迭代等产品相关的方方面面,也包含了对市场、行业、用户、政策、资本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要做好这些工作,对智驾产品经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必然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好智驾产品经理的工作呢?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呢?什么样的人适合并且能够胜任呢?我们也做了总结和解读。
Part 2:怎么做——知识与方法
根据前面介绍的智驾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对知识储备和经验方法都有很高要求的岗位。一名优秀的智驾产品经理,需要全方位地掌握智能驾驶相关的知识,并且要具备一套适合智能驾驶开发的产品经理方法论。下面我们具体展开来说。
2.1 知识储备
智能驾驶作为新兴的领域和方向,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汽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和深度融合,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尤其是作为领航员的产品经理,更是要熟悉智能驾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从字面意思分开来看: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所以,智驾的产品经理,需要对智能和驾驶(汽车工程)这两个维度的知识,都有深刻的理解。
(1)智能化相关知识。提到智能化,首先想到的就是电子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芯片等。的确,智能驾驶也与这些紧密相关。对于智能驾驶的三大模块: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执行来说,每个模块都离不开智能化。
△图6 智能驾驶的三大模块
感知定位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识别周围环境,并通过地图、导航确定车辆的位置。其中,基于摄像头的目标检测与识别,需要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加持;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处理,涉及到聚类算法,这些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另外,机器学习需要基于大量的数据,不断优化提升,这又涉及到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图7 摄像头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图片来源:http://www.cheyun.com/content/40243)
△图8 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08301629_11570)
决策规划模块通过感知定位模块传输的信息,分析计算,做出决策,然后规划车辆应该行驶的轨迹。其中的任务决策和轨迹规划两大块内容,自然也是要基于各类算法来实现。
控制执行模块虽然只是接收指令,执行任务,但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如何协调车辆的横向与纵向运动,做到安全舒适,也离不开各项动力学参数的智能化匹配。
此外,智能驾驶往往与网络通信密不可分,尤其是对于车路协同方案来说,V2X更是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车-车、车-人、车-设备、车-云,信息间的连通,都属于互联网、物联网,或者车联网的范畴。
△图9 V2X的细分内容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389494149_120658453)
(2)汽车工程知识。智能驾驶可以看作是搭载在汽车上的人工智能,因此“驾驶”的部分,也就是汽车本身,也至关重要。自然,智驾产品经理,也要懂得汽车理论与构造相关的知识内容。
以量产的乘用车来说,主要由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内饰、外饰和电子电器系统组成。其中,随着近几年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内饰中的仪表、车机等电器设备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其他内饰部件一起,组成了座舱系统。
△图10 乘用车的系统构成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326111904_157534)
智能驾驶涉及到的主要是电子电器、动力、底盘、座舱4个部分,其中电子电器系统作为智能驾驶的直接载体,需要重点关注:软件方面,电子电器架构直接决定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从传统的分布式,到特斯拉的域集中式,再到目前最先进的中央集中式架构;硬件方面,智能驾驶涉及到的各类传感器、芯片、控制器,也需要产品经理有所了解,包括其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等等。
△图11 车辆电子电器架构的演变
(图片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435460)
△表1 某款域控制器的参数
座舱是用户与汽车直接交流的系统,座舱中的仪表、车机、灯光、方向盘、座椅、安全带等,都可以与用户形成有效的人机交互。人机交互作为智能驾驶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的使用体验,因此十分重要。然而,人机交互,Human–Machine Interaction,也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科,有一系列设计理论和方法,也是需要产品经理熟悉的内容。
再来说说汽车的理论。汽车专业背景的同行都知道,一款车的性能,通常可以从动力学、经济性、制动性能、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等6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其中的稳定性和平顺性尤为重要,这两项性能,体现出智能驾驶带给用户的舒适程度。作为智驾的产品经理,需要熟知影响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主要参数是什么,比如纵向加减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等,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车辆的性能。
2.2 方法论
作为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有效的方法论,才能设计和打磨出优秀的智能驾驶产品。这一套方法论,涵盖了做智驾产品的思维方式、流程规则和具体的方案等。
(1)互联网思维和工程化思维的融合。
产品经理是源自互联网行业的岗位,智能驾驶又是人工智能与汽车工程深度结合的产物,因此作为智能驾驶产品经理,既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又要有传统汽车行业的工程化思维模式,并且能在实际的项目中,将两种思维模式融合起来,才能做出能够工程化落地的有竞争力的智驾产品。
互联网产品突出的是迭代、极致与跨界。迭代,就是允许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的产品迭代升级中,逐渐完善产品,耳熟能详的“敏捷开发”就是基于迭代的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开发流程。极致,就是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到最好,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解决用户的所有痛点。跨界,就是打破固有的边界,万物互联,建立生态体系。
传统汽车行业重视的是工程化落地。作为高度精密的工业产品,最重要的是能够工程化地生产,能够保证高度安全可靠,因此不允许试错,不允许为了某个细节而影响整体的平衡。传统的汽车产品是稳定的,不会有快速的迭代,也不会有过多与外界的联通和交互。任何的创新与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化和批量化的可行性。
智能驾驶的产品兼具互联网产品和传统汽车产品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智能驾驶涉及到先进的算法、海量的数据、无穷无尽的场景,并且用户的体验直接影响产品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做;另一方面,智能驾驶始终是汽车的一部分,需要保证安全性、可靠性,并且容易工程化落地,实现批量生产,因此需要采用工程化的思维模式来做。
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我们该如何去融合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且对不同的案例,会有不同的方案,不能一概而论。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权衡利弊、动态博弈的过程,是敏捷开发流程和传统瀑布式开发流程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也考验着产品经理对智能驾驶产品开发的理解。我们举几个例子:
对于直接搭载在车上,与整车的设计制造强相关的部分,例如各类传感器和芯片等硬件,需要严格按工程化的方式来设计和开发。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全生命周期的各种情况,形成可靠的平台化方案。
电子电器架构和底层软件部分,虽然不是直接装配在车上的硬件,但是智能驾驶软件开发的基础和框架,应该在初期就全面考虑,尽量减少后期的变更;但为了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在架构和底层软件的某些小模块中,预留一些接口,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应用层的算法,是建立在底层软件、中间件的基础之上的,是一个个模块,其单独的变更,不影响整体的系统架构,也不会涉及其他模块的变更,因此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快速迭代、不断优化,通过OTA的方式逐步升级,允许一定的试错成本。
(2)对出行场景的分析。
智能驾驶解决的是用户对于出行场景的智能化需求,应用的场景就是各种各样的车辆出行场景,因此作为智驾产品经理,对出行场景的分析十分重要。可以说,分析清楚了出行场景,就完成了一半的智能驾驶产品设计。
一套系统化、完整化的出行场景库,是智能驾驶产品设计与定义的基础。对于出行场景的分析,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基于基本交通元素的泛化推演、基于用户日常出行的数据统计、基于经验和想象得出的常规场景等等。不同方法得出的出行场景库,是各不相同的,很难说孰优孰劣。这里简单介绍一套我们自己的场景分析方法,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首先,出行场景主要分为行车场景和泊车场景。行车场景就是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时,所遇到的各类场景;泊车场景就是在停车场内遇到的各类场景。
行车场景按照道路的开放与复杂程度,又分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区道路、城际道路、乡村道路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公共道路,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有的场景。
比如,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是高度结构化的道路,有很强的规则特征;并且相对封闭,除了出口和入口外,基本没有别的通道,路上没有行人、两轮车这些移动的障碍物,减小了不确定性,可以认为是一段理想的封闭环境。对于这两种道路来说,匝道场景是其特有的场景,需要重点研究。
再比如,城区道路属于开放的交通环境,交通元素复杂,不仅有各种车道线、交通标志,还有机动车、非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不仅有规则的主干道路,也有非常不规则的各种辅路、窄路等,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城区道路的典型场景是十字路口,环岛,公交站台,学校、小区、商场门口等各类场景。
此外,还有一些场景,是在任何类型的公共道路上,都存在的,例如车道内行驶、变道等。我们可以作为一类场景考虑。
泊车场景主要是各类的停车场和各种各样的停车位。常见的停车场类型有地下停车库、露天停车场、停车楼等;停车位则涉及各类车位线的样式、车位附近的参照物、障碍物等等。对于泊车场景来说,主要是各种基本元素的排列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场景。
△表2 出行场景
(3)对用户体验的分析
任何产品,面对的对象都是终端用户,产品的好坏也是由用户来评价,因此用户体验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第一目标。可见,能够精准地分析用户体验,从用户的角度来设计智能驾驶的产品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于智能驾驶的评价,往往基于工程化的性能参数和工程师想象出来的各种场景,编制出测试用例,然后基于测试用例来测评智能驾驶的产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测试评价内容,都是从工程师或者开发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往往会忽略一点:产品最终的使用对象是普通用户。普通用户的专业知识和思考方式,和智能驾驶从业者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所开发出来的智能驾驶很容易变成开发者自嗨的方案,用户很可能不买单。
一些业内人士司空见惯的方案,可能用户并不喜欢,这就是需要产品经理去优化和改进的。想要做好用户体验,产品经理应该把自己真正当成用户,以非智能驾驶从业者的身份,去琢磨智驾产品应该如何设计,从用户使用智能驾驶的维度,来思考和定义,跳出既往的思维定势和各种技术限制,用优化和发展的眼光去设计智能驾驶的方案。
下面分享2个提升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体验的经典案例。
a. 主动安全功能开关的优化:
几乎每家车企,都把传统的主动安全功能,作为智能驾驶的一部分。主动安全功能多种多样,比如前向碰撞预警FCW、自动紧急制动AEB、盲区检测BSD、变道预警LCW等等。我们统计了市面上已有的主动安全功能,大约有15~20种,而每项功能往往都需要一个开关来控制。
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车上搭载了全方位的主动安全功能,那么就会有非常多的开关,占据大量的HMI显示空间,并且使用频率低,便捷性差;同时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作为普通用户,没有必要去理解这些专业词汇所代表的含义,去理解每个功能的详细内容,他们所希望的,就是能简单地使用而已。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调研了一些车主的需求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设计:主动安全功能的开关设置,不再以单独的功能来区分,而是根据所防护的区域和方位,来做开关设置。这样,优化后的开关设置就只有“前方安全守护”“后方安全守护”“侧前方安全守护”“侧后方安全守护”等,在简化开关的同时,也省去了用户对功能描述的学习成本,更加直接简单地选择所需要的功能,也更符合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
△图11 主动安全的开关设置
b. 自适应巡航车速设置的优化:
自适应巡航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能够控制车辆,按用户设定的车速行驶;用户可以随时设置车速,系统会按新的车速来控制车辆的加减速。
ACC功能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功能,很多车型都已经搭载。我们发现在目前任何一款车型中,用户对车速的设置都基本是两档调节:以10或5kph为步长,和以1kph为步长。从工程开发的思路来说,保留1kph为步长是有必要的,可以实现最大的车速设置精度。但在实际的用户使用过程中,统计结果显示几乎没有用户使用过1kph来调节,基本都是按10或5kph来调节车速,这也符合常理:在路上行驶时,用户并不会在意1kph的车速变化,通常只有5或者10kph这样的车速变化,才有意义。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们打破了业内一贯的做法,分别设置了10kph和5kph为步长的两档车速设置方式,而取消了1kph为步长的方式;虽然精度变低,但实际的使用体验和效率会得到提升,用户会更“爽”。
Part 3:谁能做——个人特质
前几年有句话非常流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对于智能驾驶来说,未必人人都可以做产品经理。智能驾驶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要实现安全、体验、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均衡,与灵活多变的互联网产品相比,更要满足安全和技术要求,尤其是车规的要求;与传统车辆开发相比,更要重视用户体验和创新,不能局限于工程化思维模式。因此,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一些个人特质,才能设计和主导出让人满意的智能驾驶产品。
(1)创新能力。智能驾驶发展的时间有限,尤其是量产智能驾驶产品,也就是最近十年才诞生的新物种,因此还有很强的技术局限性,存在很多不足。产品经理需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跳出既有的技术限制和思维定势,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可以说,创新,是智驾产品经理最核心和必备的品质。
(2)安全意识。智能驾驶既然落地在驾驶,那么安全必然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智能驾驶产品和功能,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安全是一票否决项,是红线,无论用户体验多么好,技术多么先进,只要安全性不够,都需要修改和完善。作为智能驾驶的产品经理,必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熟悉交通法规,熟悉各类危险场景以及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安全。另外,车规级的标准,也是安全的一部分,只有符合车规要求的方案,才是安全的方案;所以智驾产品经理也要对车规有基本的概念。
(3)责任意识。产品经理是产品的Owner,要对产品最终的状态和效果负责。虽然智能驾驶的开发流程涉及到众多部门,但产品经理仍然需要对每一个环节把关,从系统架构,到软、硬件模块开发,再到软件测试、集成测试、实车测试等,确认产品正在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落实。要始终把自己当成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和Owner,全程跟进。
(4)脚踏实地。前面提到产品经理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要能仰望星空,但创新不等于天马行空,而是提出能够实现的方案,能够脚踏实地。举例来说,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是L5级全自动驾驶,但受限于现阶段的技术、政策等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L5级的水平;所以短期内,我们可以提出很多人机共驾的方案,但是不能在短期内就要求实现全场景的全自动驾驶。如果有人说要在3-5年内实现L5级自动驾驶,那么一定是不靠谱的。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智能驾驶产品经理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从我们的分享中不难发现,智驾的产品经理,是一个对综合素质和知识积累要求很高的岗位,既要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个人特质,又要有足够深厚的知识沉淀和经验方法。但也正因如此,优秀的智驾产品经理才尤为难得。希望行业内的产品经理们能够多交流多分享,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智能驾驶产品的进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九章智驾
标签:场景,经理,自我,驾驶,智能,智驾,修养,产品 From: https://blog.51cto.com/u_15859701/595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