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s)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多样性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产力(Nature 正刊!树木多样性促进天然林土壤碳氮的固存;Nature Communications | 17年的连续监测发现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强!;改变传统的观点!Nature正刊 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又一重磅成果!)。净生物多样性效应(NE)可进一步划分为互补效应(CE;由生态位划分、非生物促进和生物反馈驱动)和选择效应(SE;由于高产物种的过度比例表现)。以往的研究表明,林龄和植物功能指标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植物BEFs及其组分(CEs和SEs)的大小。然而,在具有不同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和林龄的全球BEF实验中,驱动不同结果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该研究团队基于全球452个实验的Meta分析,发现从单一栽培到物种混合,生产力平均提高了15.2%,平均物种丰富度为2.6;净生物多样性效应在草地和森林试验中较强,在container、农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较弱。在净生物多样性效应中,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分别占65.6%和34.4%。互补效应随着系统发育多样性、固氮和非固氮物种的混合以及叶片氮含量的功能多样性而增加,表明生态位分配、生物反馈和非生物促进在互补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单一栽培中,物种生物量不平等越大,选择效应越强。互补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选择效应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并且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保持一致。
总体而言,该研究提供了全球尺度上的证据,表明CEs随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固氮和非固氮物种混合、不平等、叶氮功能多样性和林龄而增加。此外,我们发现不平等(inequality)是SEs的重要指标,阐明了SEs的原因是物种表现的差异,而不是群落平均。不同生态系统的CE和SE的差异表明,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可能需要单独考虑生物多样性效应的不同组成部分。调了将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整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策略中的重要性。
Fig. 1: Conceptual diagram showing the hypothesized factors for the CE and SE in global plant diversity experiments.
Fig. 2: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E and SE across the dataset.
原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407-8
标签:正刊,生态系统,Nature,效应,多样性,互补,Meta,物种,生物 From: https://blog.csdn.net/stxz2020/article/details/1451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