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认知觉醒》这本书,读到了其中关于焦虑和耐心的那一章,感觉受到了一些启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书中对于焦虑的本质的描述非常精辟,这里摘录如下:
-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 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然后书中说焦虑其实是人的天性所决定的,因为人类或者所有物种的天性就是趋易避难和急于求成,所以如果焦虑时也不必太过担心,不需要自责或者愧疚,只需要接受自己,然后再寻求改变。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的成长权重对比,如下图所示:
《认知觉醒》中对于成长权重的描述如下:
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这里我想拿博士生经常要看的文献进行举例,因为博士生需要大量看文献来获取科研思路和学习技能,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基于上述四个层次的成长进行区分。
对于阅读文献来说,读的文献数目是学习量,而经过思考以后的结果是思考量;在思考的基础上对文献中某个方法或者某个数据进行应用,则属于行动量;最后,当能够将文献的方法与自己的课题结合起来以后,那么就可以看到自己课题的实质的改变,则属于改变量。
由于学习量的权重是最小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献过程中不应该以阅读更多的文献为目标,而是应该以终为始去阅读,即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比如我想学习某个方法,这种属于行动层面,那么可以去找几篇使用了这个方法的相关文献,然后仔细查看他们是如何使用的这个方法,具体数据和参数是什么,他们对这个方法的评价是什么等。这样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献往往不需要阅读全文,只需要阅读和自己的目的相关的内容即可,因此可以大大缩短阅读单篇文献的时间,也不会感觉枯燥。
再比如我想知道某个领域内常用的方法规范、领域内的研究现状是什么,这种属于思考层面,需要综合多篇文献进行比较和整合,而每篇文献也不需要通读全文,只需要重点阅读感兴趣的内容。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发现,大量的低层级的成长才能支持少量高层级的成长。例如改变量在权重上是最大的,在数量上是最小的,但是它却需要大量的低层级的成长进行支持。这在阅读文献中也是一样的,当我想要学习某个方法时(行动量),通常需要找到许多篇文献(学习量)进行比较、思考(思考量),最终才能确定合适的做法。
因此,大量的学习是思考和行动的基础,但不能停留在学习层面,要深入到思考和行动上才能成长。
标签:焦虑,觉醒,阅读,读书笔记,认知,成长,学习,思考,文献 From: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843824/article/details/14378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