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代码采用计算图的方式进行计算
编码 RSRNet
determine 做奖励的计算
reward = explore(model, observations, labels, text, SRN, batched_data)
策略优化 ASDNet 中 explore做的动作就是在做预测,并会记录这里的值用作后面的计算
是的,你理解得对。ep_as
存储的 动作 实际上就是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预测的 标签,或者说是模型选择的 动作编号。在强化学习的背景下,"动作" 就是模型在某个状态下所采取的行为,而在你的代码中,这个“动作”对应的是 标签预测。
更详细的解释:
ep_as
存储了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选择的动作编号,即模型的 预测标签。这个值是通过策略网络(policy network)根据当前的观测和标签信息选择的动作。- 例如,如果
ep_as
中的某个值为0
,这表示模型预测标签为0
(类别 0);如果为1
,表示模型预测标签为1
(类别 1)。
关系:
-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根据输入的观测(
ep_obs
)和标签(ep_obs_label
)选择一个动作(即预测的标签),然后根据 奖励(reward) 来调整模型的策略。 - 通过与真实标签(
ep_obs_label
)进行对比,模型优化其策略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二分类任务,ep_as
中的值代表了模型的预测标签:
ep_as: [0, 0, 0, 1, 1, 0, 1, 0, 0, 1, 1, 1, 0, 0, 1]
这些值表示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预测的标签(动作)。例如,模型在第 4 个时间步预测的标签是 1
,在第 5 个时间步预测的标签也是 1
。
ep_obs_label
:
它是实际的标签(真实标签),通过 one-hot 编码 表示:
ep_obs_label: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0], [1, 0],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每一行是一个时间步的真实标签。如果真实标签是 1
类,那么它是 [0, 1]
,如果是 0
类,它是 [1, 0]
。
损失计算:
在强化学习中,ep_as
存储了模型的预测标签,而 ep_obs_label
存储了实际的标签。通过将这两个进行对比,计算损失,并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向传播来优化模型,使得 ep_as
更接近 ep_obs_label
。
总结:
ep_as
代表模型在每个时间步 预测的标签(即模型选择的动作)。ep_obs_label
是实际标签(目标标签)。- 通过训练,模型的目标是使得
ep_as
尽可能接近ep_obs_label
,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在你提供的代码中,is_decision
函数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并且决定接下来的标签(last_label
)。这一部分的代码实际上并不是在做完全随机的选择,而是在根据 图的结构 来做决策,并且策略是有一定的规则(deterministic)的,具体来说,它是基于 图的度数(degree) 以及当前标签(last_label
)来决定的。
代码逻辑解析:
is_decision
的输入是:
pre
:前一个节点(前一个词或状态)。suf
:后一个节点(后一个词或状态)。last_label
:上一时刻的标签。
根据输入,is_decision
会判断当前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一个 决策,以及选择的标签是什么。具体来说,它根据节点的度数和前后连接关系来判断:
1. One-to-More:如果图中 pre
节点的出度大于 1,且 suf
节点的入度等于 1
if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if last_label == 1:
return [False, last_label] # 不做决策,保持当前标签
else:
return [True, None] # 需要做决策,标签为 None(可能需要从多个候选标签中选择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前标签(last_label
)是 1
,则保持当前标签,不做决策。否则,说明 pre
有多个后继(即存在多个候选),suf
只有一个前驱,此时需要做决策,标签设置为 None
,表示可以选择一个新的标签。
2. One-to-One:如果 pre
节点的出度为 1,且 suf
节点的入度为 1
if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return [False, last_label] # 不做决策,保持当前标签
在这种情况下,pre
和 suf
是一一对应的,标签不需要改变,返回当前的标签。
3. More-to-One:如果 pre
节点的出度为 1,且 suf
节点的入度大于 1
if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if last_label == 0:
return [False, last_label] # 不做决策,保持当前标签
else:
return [True, None] # 需要做决策,标签为 None
在这种情况下,pre
只有一个后继节点,但 suf
有多个前驱节点。如果当前标签是 0
,则不需要做决策,保持标签;如果当前标签是 1
,则需要做决策,选择一个新的标签。
4. More-to-More:如果 pre
节点的出度和 suf
节点的入度都大于 1
if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return [True, None] # 需要做决策,标签为 None
在这种情况下,pre
和 suf
都有多个后继和前驱节点,意味着存在多个可能的选择,必须做决策,标签为 None
,表示可以从多个候选标签中选择一个。
总结:
is_decision
根据前后节点的度数和当前标签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决策。如果不需要决策,则返回False
并保持当前标签。- 需要做决策时,返回
[True, None]
,并表示需要从多个候选标签中选择一个。 - 这里并没有完全的随机性,而是依赖于 图的结构 和 当前标签 来做出有规则的决策。
因此,策略是 确定性 的,并没有引入随机性。根据不同的条件,它会选择是否继续保持当前标签或做出新的决策。
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判断是否需要做决策:
- 在每一步,首先通过
is_decision
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 如果不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False
),那么就继续沿用前一个时刻的标签。 - 如果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True
),则需要进一步决定当前时刻的标签是什么。
- 如果不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2. 如果需要做决策:
- 如果
is_decision
返回True
,表示当前时刻的标签是通过模型的策略来选择的(即通过choose_action
来决定是选择0
还是1
)。 - 在这种情况下,标签通常会是
None
,直到通过choose_action
来填充实际的标签值(0
或1
)。
3. 标签更新:
- 当不需要做决策时(
False
),标签保持不变,模型沿用前一时刻的标签。 - 当需要做决策时(
True
),通过策略网络计算当前的最优动作(标签),然后将其更新到ep_as
中。
总结:
- 不做决策:保持之前的标签。
- 做决策:模型选择一个新的标签(通常是通过
choose_action
)。
这个逻辑控制了模型在每个时刻是否需要更新标签(做决策)以及如何选择标签。
当然!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了 is_decision
函数返回的不同情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标签的选择:
决策情况 | 判断条件 | 返回值 | 标签更新 |
---|---|---|---|
不需要做决策 |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或其他类似的情况 |
False, last_label |
标签保持不变,沿用上一个时刻的标签 (last_label ) |
需要做决策(选择) |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或其他类似的情况 |
True, None |
需要通过模型策略选择标签(choose_action ) |
更多到更多的情况 | G.out_degree(pre) > 1 and G.in_degree(suf) > 1 |
True, None |
需要通过模型策略选择标签(choose_action ) |
解释:
-
不需要做决策:
- 如果当前状态下不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False
),模型会保持当前标签不变(使用last_label
)。
- 如果当前状态下不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
需要做决策:
- 如果判断为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True
),模型会根据当前状态选择一个新的标签,并通过choose_action
来更新标签。 - 标签在这种情况下会设为
None
,直到通过choose_action
获取到实际的标签(0
或1
)。
- 如果判断为需要做决策(即返回
-
更多到更多的情况:
- 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多个输出与多个输入的关系)下,模型也需要做决策,标签会通过
choose_action
进行选择。
- 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多个输出与多个输入的关系)下,模型也需要做决策,标签会通过
总结:
- False:表示不需要做决策,标签保持不变。
- True:表示需要做决策,标签需要通过策略网络来选择。
通过 is_decision
函数,模型会判断在当前时刻是否需要更新标签,并根据图的结构和前后文来决定是否选择新的标签。
策略优化 ASDNet
好的,接下来我将详细解读 session.run
中的各个输入和计算图的维度变化,解释每个张量的形状如何影响网络的前向传播。
1. 输入部分:feed_dict
在 session.run
中,你将以下数据传递给了计算图:
(1) self.tf_obs
(观测数据)
- 维度:
(seq_len, 2 * n_features)
- 解释: 这表示当前时间步的输入观测数据。每个时间步的观测是一个 256 维的特征向量,且你将它拼接了
self.tf_idx
(标签的嵌入向量)后变成了 512 维的向量。这里seq_len
表示当前回合(episode)中的时间步数,n_features = 256
,因此观测数据的形状为(seq_len, 2 * 256)
。 - 注释:
np.array(self.ep_obs[n_round])
中,ep_obs
是一个大小为(15, 256)
的数组,每一行代表一个时间步的观测特征。2 * n_features = 512
是拼接后的形状。
(2) self.tf_idx
(标签数据)
- 维度:
(seq_len, n_actions)
- 解释: 这里的
self.tf_idx
存储的是每个时间步对应的标签的 one-hot 编码。每个标签是一个大小为n_actions = 2
的向量。因此,如果seq_len = 15
,那么self.tf_idx
的形状为(15, 2)
,表示 15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标签是 2 维的 one-hot 编码。 - 注释:
np.array(self.ep_obs_label[n_round])
中,ep_obs_label
存储的是每个时间步的标签,形状为(15, 2)
。
(3) self.tf_acts
(动作选择)
- 维度:
(seq_len,)
- 解释:
self.tf_acts
存储的是模型在每个时间步选择的动作编号。这是一个大小为seq_len
的一维数组,每个元素表示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由于每个动作的编号是 0 或 1,所以它是一个整数数组,长度为seq_len
。 - 注释:
np.array(self.ep_as[n_round])
,ep_as
是每个时间步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0 或 1),因此它的形状是(15,)
。
(4) self.tf_vt
(折扣奖励)
- 维度:
(seq_len,)
- 解释:
self.tf_vt
是强化学习中的折扣奖励,它与每个时间步的状态-动作对((s, a)
)相关联。通常这代表了当前时间步后未来奖励的期望。discounted_ep_rs
也有seq_len
的长度,表示每个时间步的奖励。 - 注释:
discounted_ep_rs
的形状为(15,)
,它表示每个时间步的奖励。
(5) self.keep_prob
(Dropout)
- 维度:
scalar
- 解释: 这是用于控制 Dropout 的概率。在训练时,为了避免过拟合,某些神经元会被随机丢弃,
keep_prob
控制每个神经元的保留概率。通常在训练时为keep_prob = 0.5
,在测试时为keep_prob = 1.0
。
2. 计算图中的层次
接下来,我们逐步分析计算图的计算部分。
(1) State 部分 — topic_vec
和 all_obs
topic_vec = tf.layers.dense(self.tf_idx, self.n_features, name='label_vec')
all_obs = tf.concat([self.tf_obs, topic_vec], 1)
self.tf_idx
的形状是(seq_len, n_actions)
,即(15, 2)
。topic_vec
通过tf.layers.dense(self.tf_idx, self.n_features)
计算,其中n_features = 256
,输出的形状是(seq_len, 256)
,即(15, 256)
。- 然后将
self.tf_obs
和topic_vec
拼接,self.tf_obs
的形状是(seq_len, 512)
,因此拼接后的all_obs
的形状是(seq_len, 512 + 256)
=(15, 768)
。
(2) Policy 部分 — self.all_act_prob
self.all_act_prob = tf.nn.softmax(self.all_act, name='act_prob')
self.all_act
的形状是(seq_len, n_actions)
,即(15, 2)
。self.all_act_prob
是通过 softmax 激活函数计算得到的,它将self.all_act
转换为一个概率分布,表示每个动作的选择概率。因此,self.all_act_prob
的形状仍然是(15, 2)
。
(3) Loss 部分 — 计算 neg_log_prob
和 self.loss
neg_log_prob = tf.reduce_sum(-tf.log(self.all_act_prob)*tf.one_hot(self.tf_acts, self.n_actions), axis=1)
self.loss = tf.reduce_mean(neg_log_prob * self.tf_vt)
-
计算
neg_log_prob
:self.all_act_prob
的形状是(seq_len, n_actions)
,即(15, 2)
。tf.one_hot(self.tf_acts, self.n_actions)
会将self.tf_acts
(形状是(seq_len,)
)转化为 one-hot 编码。self.tf_acts
的形状为(15,)
,经过one_hot
后会变为(15, 2)
。tf.log(self.all_act_prob)
会计算self.all_act_prob
中每个元素的对数,结果的形状是(15, 2)
。-tf.log(self.all_act_prob) * tf.one_hot(self.tf_acts, self.n_actions)
计算了每个时间步的负对数概率。tf.reduce_sum(..., axis=1)
进行按行求和,结果的形状为(15,)
,表示每个时间步的负对数概率。
-
计算
self.loss
:neg_log_prob
的形状是(15,)
,它表示每个时间步的损失。self.tf_vt
的形状是(15,)
,表示每个时间步的折扣奖励。neg_log_prob * self.tf_vt
对每个时间步的负对数概率和奖励进行乘法,结果的形状是(15,)
。tf.reduce_mean(...)
对这些乘积取平均,得到最终的损失值self.loss
,它是一个标量(即()
,形状为()
)。
3. 输出部分
最终,通过 session.run
计算得到的:
self.loss
: 是当前回合的平均损失,形状为标量()
,表示整个回合的损失值。self.train_op
: 是训练操作,它在session.run
中执行,旨在根据当前的损失self.loss
更新模型的参数。
总结:
- 输入的各个张量(
tf_obs
、tf_idx
、tf_acts
、tf_vt
)的形状是(seq_len, ...)
或(seq_len,)
。 - 在网络的前向传播中,数据通过多层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时间步的动作概率分布、负对数概率、损失函数等。
- 输出的
self.loss
是一个标量,表示当前回合的损失。self.train_op
是用于更新模型参数的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流和维度变化是相互关联的,最终优化的是网络的参数,以使得模型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动作来最大化累计奖励。
输入数据的维度
根据你提供的输出,我们可以详细解读每个输入数据的形状及其含义。
输出解读
1. ep_obs shape: (15, 256)
- 含义:这表示在一个回合(episode)中有 15 个时间步(即序列的长度),每个时间步的观测数据包含 256 个特征。
- 解释:
ep_obs
存储了当前回合中所有时间步的观测数据。每个观测值是一个 256 维的向量。通常,观测值可能是从环境中获得的编码后的特征向量,包含了关于环境状态的信息。
2. ep_obs_label shape: (15, 2)
- 含义:这表示在同一个回合中,有 15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都有 2 个标签索引(通常是 one-hot 编码)。
- 解释:
ep_obs_label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标签信息,通常用于将观测数据与标签进行关联。在这里,每个时间步的标签有 2 个维度(可能表示动作空间的大小或者标签的种类)。如果是 one-hot 编码,那么每一行就是一个标签的 one-hot 向量。
3. ep_as shape: (15,)
- 含义:这是一个包含 15 个元素的数组,每个元素表示在该时间步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
- 解释:
ep_as
是模型在当前回合中选择的动作序列。在这里有 15 个时间步,所以ep_as
的长度是 15,每个元素表示模型在对应时间步采取的动作编号。
4. discounted_ep_rs shape: (15,)
- 含义:这是一个包含 15 个元素的数组,表示在每个时间步的 折扣奖励(discounted reward)。
- 解释:
discounted_ep_rs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奖励值,通常是基于强化学习中的 折扣奖励策略计算的。每个时间步的奖励反映了模型在该时刻的表现。通常,奖励值会根据未来奖励的影响进行折扣。
综上:
ep_obs shape: (15, 256)
:该回合有 15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观测数据有 256 个特征。ep_obs_label shape: (15, 2)
:每个时间步的标签数据包含 2 个维度(可能是 2 个可能的标签类别)。ep_as shape: (15,)
:模型在该回合中每个时间步采取的动作,动作空间大小为 15。discounted_ep_rs shape: (15,)
:每个时间步的奖励,长度为 15,对应每个时间步的折扣奖励。
总结
- 这个回合有 15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输入由 256 个特征(观测数据)组成。
- 每个时间步会选择一个动作,并且每个时间步都会根据强化学习的目标计算奖励。
ep_obs
和ep_obs_label
提供了关于环境状态和标签的详细信息,而ep_as
和discounted_ep_rs
分别是模型的动作选择和奖励信号。
这些数据将用于计算模型的损失,并通过反向传播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得模型在环境中能够选择更合适的动作,从而最大化长期奖励。
从你提供的输出数据来看,以下是各个变量的具体内容和含义:
1. ep_obs
(形状: (15, 256)
)
[ 4.80320975e-02, -1.00729167e-01, -1.31308213e-01, 1.62242539e-02,
-1.27876282e-01, -1.23955965e-01, -2.19669566e-02, 5.92805892e-02,
7.62588978e-02, 4.68192548e-02, -5.88752180e-02, -7.68580809e-02,
-1.71381980e-03, 2.08448246e-01, -7.45244697e-02, -1.79551542e-03,
-8.47585425e-02, 1.46021798e-01, 1.33467466e-02, -1.17891207e-01,
-5.87821007e-04]
ep_obs
代表了模型在每个时间步的 观测 数据(即输入特征),其形状为(15, 256)
。- 这表示你有 15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观测特征有 256维。
- 每一行是一个时间步的观测数据,格式是一个包含 256 个浮点数的数组。根据你给出的例子,这些值看起来像是标准化或者通过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
2. ep_obs_label
(形状: (15, 2)
)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1, 0]), array([0, 1]),
array([0, 1]), array([1, 0]), array([1, 0])]
ep_obs_label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 标签(即真实标签),每个标签都是一个 one-hot 编码 向量,表示该时间步的类别。- 你使用了 2个类别(标签空间大小为2),因此每个标签是一个大小为
2
的 one-hot 向量。例如,第一个时间步的标签是[1, 0]
,表示标签为类别 0;第十二个时间步的标签是[0, 1]
,表示标签为类别 1。 ep_obs_label
的形状是(15, 2)
,表示有 15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有 2个类别标签。
3. ep_as
(形状: (15,)
)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ep_as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 模型选择的动作。它表示在每个时间步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模型的动作是通过策略网络来选择的。- 这里的值是整数(0 或 1),表示在每个时间步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例如,前 10 个时间步模型都选择了动作 0,而第 11 个时间步选择了动作 1。
ep_as
的形状是(15,)
,表示有 15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有 一个动作编号。
4. discounted_ep_rs
(形状: (15,)
)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1.77854668]
discounted_ep_rs
表示 折扣奖励,它是强化学习中每个时间步的奖励值。根据代码中的reward[n_round]
,它是当前回合的全局奖励,可能已经经过折扣(如果折扣因子存在的话)。- 在你的输出中,所有的折扣奖励值都是相同的
1.77854668
,这意味着模型在每个时间步的奖励值是恒定的(可能是某种标准化后的奖励值)。 discounted_ep_rs
的形状是(15,)
,表示有 15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的奖励值。
总结:
ep_obs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观测数据(特征),维度是(15, 256)
。ep_obs_label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实际标签(one-hot 编码),维度是(15, 2)
。ep_as
存储了模型选择的动作(编号),维度是(15,)
。discounted_ep_rs
存储了每个时间步的折扣奖励,维度是(15,)
。
这些数据在 learn
函数中作为输入,通过 feed_dict
被送入 TensorFlow 图中,用于计算损失和更新模型参数。
数据维度的变化
从您提供的 TensorFlow 输出信息来看,模型中各个张量的形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流动和计算过程。下面是每个张量的维度解释:
1. topic_vec
- Shape:
(?, 128)
- 解释:
?
代表 batch size,在 TensorFlow 中通常会使用None
来表示不定大小的维度,意味着这一层支持不同大小的输入。128
是这一层的输出维度,也就是经过全连接层(tf.layers.dense
)处理后的标签嵌入的维度。在这里,topic_vec
是通过对输入的标签向量(tf_idx
)进行全连接变换得到的,转换后的结果是一个大小为128
的向量。
2. all_obs
- Shape:
(?, 384)
- 解释:
?
仍然是 batch size,表示一次输入的数据量。384
是拼接后的特征维度。在这一步,all_obs
是由self.tf_obs
和topic_vec
拼接得到的。self.tf_obs
的维度是(None, 256)
,而topic_vec
的维度是(None, 128)
,因此拼接后all_obs
的维度是(None, 256 + 128)
=(None, 384)
。
3. self.all_act
- Shape:
(?, 2)
- 解释:
?
是 batch size。2
是动作空间的大小,即模型可以选择的动作数量。在这一步,self.all_act
代表每个可能动作的“分数”或“Q值”,模型通过全连接层(tf.layers.dense
)计算每个动作的预测值。因为您的模型有 2 个可能的动作,所以该层的输出是一个大小为2
的向量。
4. self.all_act_prob
- Shape:
(?, 2)
- 解释:
?
仍然是 batch size。2
是动作空间的大小,即每个样本选择两个动作的概率。self.all_act_prob
是通过对self.all_act
进行 softmax 操作得到的概率分布。该分布表示每个动作在当前状态下的选择概率,self.all_act_prob
的每个元素的和等于 1。
5. neg_log_prob
- Shape:
(?,)
- 解释:
?
代表 batch size。- 每个元素代表每个样本的负对数概率。
neg_log_prob
是通过-tf.log(self.all_act_prob)
和tf.one_hot(self.tf_acts, self.n_actions)
计算得到的,表示模型选择的动作的负对数概率。最终,neg_log_prob
的维度是(batch_size,)
,每个样本一个负对数概率值。
6. self.loss
- Shape:
()
- 解释:
()
表示标量值。self.loss
是损失函数的最终输出,表示整个批次的平均损失。该值是neg_log_prob
和self.tf_vt
(即奖励)的乘积的均值。最终,损失值是一个标量,用于优化网络的参数。
综合解释:
从这些维度来看,模型的计算过程是这样的:
- 输入:
self.tf_obs
和self.tf_idx
分别提供了环境的观测和标签索引。 - 状态(State): 通过将观测和标签向量拼接得到
all_obs
,然后通过全连接层得到每个动作的预测值self.all_act
,它的维度为(batch_size, 2)
,即每个样本对应 2 个动作的分数。 - 策略(Policy): 对动作的预测分数应用 softmax 得到
self.all_act_prob
,它表示每个动作的选择概率。 - 损失(Loss): 使用交叉熵损失(通过
neg_log_prob
计算)和奖励信号(self.tf_vt
)计算最终的损失。
注意:
self.loss
是标量, 表示整个批次的平均损失。- 维度的大小表明这是一个批量训练模型,每个样本的损失会被求平均并用来更新网络的权重。
提醒:
- 你可能会看到警告
The name tf.log is deprecated. Please use tf.math.log instead.
,这是因为tf.log
被标记为过时,建议使用tf.math.log
进行替代。
关于合并标签是来源于真实标签还是预测标签的困惑
从您提供的代码来看,self.ep_obs_label
在 ASDNetwork
类的定义中已经初始化了,但是对于其来源(即 ep_obs_label
的具体数据流),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它似乎是用来保存每个样本的标签数据,并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更新。
具体来说,ep_obs_label
是一个保存标签的列表,其中每个元素对应一个样本的标签。它是在 store_transition
方法中存储的:
def store_transition(self, s, s_label, a, n_round):
self.ep_obs[n_round].append(s)
self.ep_as[n_round].append(a)
self.ep_obs_label[n_round].append(s_label)
store_transition
方法将样本的观测数据 (s
)、标签数据 (s_label
)、动作 (a
) 存储到 ep_obs
, ep_as
, 和 ep_obs_label
这三个列表中。在这个上下文中,ep_obs_label
存储的是每个样本的标签数据。
s_label
(即标签数据)通过store_transition
被添加到ep_obs_label
中,并且每一轮的训练都会涉及这些数据。ep_obs_label
是一个二维列表,存储了每个训练回合中的标签数据。
但是,代码中并没有显式说明 s_label
是从哪里来的。在 train_asd
或 pretrain_asd
中,它显然是通过调用 determine
或 pretrain_asd
等函数来传递的。
如果你想要进一步确认 ep_obs_label
的数据来源,可能需要查看调用 store_transition
方法的上下文(例如,输入数据是如何准备的),或者检查如何通过 labels
和 text
数据来产生标签。
请确认是否需要检查与 store_transition
相关的其他部分,或者提供更多上下文代码。如果有更多的代码片段,我可以帮助进一步分析。
self.ep_obs_label
这个变量的来源是你在 learn
函数中提到的 ep_obs_label[n_round]
,而根据代码的上下文和命名规则,self.ep_obs_label
似乎应该是与观测数据对应的 标签数据,而不是来自于 RSRNetwork
(虽然 RSRNetwork
可能与数据的处理相关)。让我们逐步分析:
1. ep_obs_label
的来源
在你提供的代码片段中,ep_obs_label
是从 self.ep_obs_label[n_round]
获取的。在 learn
函数中,ep_obs_label[n_round]
作为输入传递给 feed_dict
,并被赋给 self.tf_idx
:
outputs = session.run([self.loss, self.train_op], feed_dict={
self.tf_obs: np.array(self.ep_obs[n_round]), # 形状=[seq_len, 2*n_features]
self.tf_idx: np.array(self.ep_obs_label[n_round]), # 真实标签
self.tf_acts: np.array(self.ep_as[n_round]), # 动作
self.tf_vt: discounted_ep_rs, # 折扣奖励
self.keep_prob: keep_prob})
从这个代码段来看,ep_obs_label
存储的是每个时间步对应的 标签数据,它与 ep_obs
(观测数据)是成对的。ep_obs_label
的形状应该是 [seq_len, n_labels]
,其中 n_labels
是标签的数量,通常是类别数量。
2. ep_obs_label
可能来自哪里
虽然你提到它可能来自 RSRNetwork
,但 ep_obs_label
更可能是从训练数据中加载得到的真实标签。RSRNetwork
可能用于处理和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例如,ep_obs
),而 ep_obs_label
则是直接来自于训练数据中的标签。
考虑到 ep_obs_label
是与训练数据和标签紧密相关的变量,它应该是来自于数据集中的 真实标签,而不是 RSRNetwork
。RSRNetwork
可能参与到特征提取或其他处理,但真实标签一般会直接从训练数据中加载。
3. 数据流向
假设数据流是从数据集到模型的,标签数据应该是在数据加载时获取的。也就是说,ep_obs_label
应该是模型输入的 真实标签,它不依赖于 RSRNetwork
,而是通过训练数据中的标签部分(例如 LABEL_TRAIN
、LABEL_TRAIN_PRE
等)提供。
总结:
ep_obs_label
存储的是 真实标签,并作为输入传递给模型进行训练。- 它并不是来自
RSRNetwork
,而是来自于训练数据(例如LABEL_TRAIN
)。 RSRNetwork
主要用于特征提取,ep_obs_label
则用于计算损失和训练。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确认 ep_obs_label
的具体来源,你可以在数据加载阶段或者模型初始化部分查看它是如何被赋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