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NP与NPN两种三极管使用方法
分享这篇文章总结下关于NPN和PNP两种型号三极管的使用和连接方法。
在单片机应用电路中三极管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关作用。
上图中,横向左侧的引脚叫做基极b,有一个箭头的是发射极e,剩下的一个引脚就是集电极 c。
首先来说一下NPN型,这种型号的三极管在用于开关状态时,大都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高电平,基极接控制信号。
其次对于PNP型的三极管,用于开关状态时,一般都是发射极接高电平,基极接控制信号。三极管导通时,电流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三极管的开关原理
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
放大状态主要应用于模拟电路中,且用法和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我们暂时用不到。
而数字电路主要使用的是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只用到了截止与饱和两种状态。
三极管的用法特点,关键点在于 b 极(基极)和 e 级(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情况,对于PNP 而言,e 极电压只要高于 b 级 0.7V 以上,这个三极管 e 级和 c 级之间就可以顺利导通。
同理,NPN 型三极管的导通条件是 b 极比 e 极电压高 0.7V。
总之是箭头的始端比末端高 0.7V 就可以导通三极管的 e 极和 c 极。
以上图PNP三极管为例,基极通过一个 10K 的电阻接到了单片机的一个 IO口上,假定是 P1.0,发射极直接接到 5V 的电源上,集电极接了一个 LED 小灯,并且串联了一个 1K 的限流电阻最终接到了电源负极 GND 上。
如果 P1.0 由我们的程序给一个高电平 1,那么e到 b 不会产生一个 0.7V 的压降,这个时候,发射极和集电极也就不会导通,那么竖着看这个电路在三极管处是断开的,没有电流通过,LED2 小灯也就不会亮。
如果程序给 P1.0 一个低电平 0,这时 e 极还是 5V,于是 e 和 b 之间产生了压差,三极管 e 和 b 之间也就导通了,三极管 e 和 b 之间大概有 0.7V 的压降,那还有(5-0.7)V 的电压会在电阻 R47 上。这个时候,e 和 c 之间也会导通了,那么 LED 小灯本身有 2V 的压降,三极管本身 e 和 c 之间大概有 0.2V的压降,我们忽略不计。那么在 R41 上就会有大概 3V 的压降,可以计算出来,这条支路的电流大概是 3mA,可以成功点亮 LED。
三极管饱和状态
最后一个概念,电流控制。前边讲过,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个状态。我们要让这个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就是我们所谓的开关特性,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三极管都有一个放大倍数β,要想处于饱和状态,b 极电流就必须大于 e 和 c 之间电流值除以β。这个β,对于常用的三极管大概可以认为是 100。
那么上边的 R47 的阻值我们必须要来计算一下了。刚才我们算过了,e 和 c 之间的电流是 3mA,那么 b 极电流最小就是 3mA 除以 100 等于30uA,大概有 4.3V 电压会落在基极电阻上,那么基极电阻最大值就是 4.3V/30uA = 143K。电阻值只要比这个值小就可以,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小会导致单片机的 IO 口电流过大烧坏三极管或者单片机。
二、三极管的应用电路
三极管有三个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放大状态很有学问也很复杂,多用于集成芯片,比如运放,现在不讨论。
其实,对信号的放大我们通常用运放处理,三极管更多的是当做一个开关管来使用,且只有截止、饱和两个状态。
截止状态看作是关,饱和状态看作是开。
Ib≥1mA时,完全可以保证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对于小功率的三极管此时Ic为几十到几百mA,驱动继电器、蜂鸣器等功率器件绰绰有余。
三极管电路举例
把三极管箭头理解成一个开关,如下图为NPN型三极管,按下开关S1,约1mA的Ib流过箭头,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c极到e极完全导通,c极电平接近0V(GND),负载RL两端压降接近5V。
Ib与Ic电流都流入e极,根据电流方向,e极为低电平,应接地,c极接负载和电源。
如下图为PNP型三极管,按下开关S2,约1mA的Ib流过箭头,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e极到c极完全导通,c极电平接近5V,负载RL两端压降接近5V。
Ib与Ic电流都流出e极,根据电流方向,e极为高电平,应接电源,c极接负载和地。
如下图NPN三极管,对于NPN三极管更应该在b极加一个下拉电阻,一是为了保证b、e极间电容加速放电,加快三极管截止;二是为了保证给三极管b极一个已知逻辑状态,防止控制输入端悬空或高阻态时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不确定。
如下图是PNP三极端,对于PNP三极管,更应该在b极加一个上拉电阻,原理同上。
下图NPN三极管,对于感性负载,必须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反向续流二极管,因为三极管在关断时,线圈会自感产生很高的反向电动势,而续流二极管提供的续流通路,同时钳位反向电动势,防止击穿三极管。
续流二极管的选型必须是快恢复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两者响应速度快。
如下图的NPN三极管,对于某些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可能并不是真正的0V,一般在1V以内,为保证三极管完全截止,不得不在三极管b极加一个反向稳压管或正向二极管,以提高三极管导通的阈值电压。
根据个人经验,推挽输出的数字信号不用加,OC输出、二极管输出以及延时控制有必要加,通常稳压管正常的工作电流≥1mA。
下图是用三极管实现继电器的延时控制的例子。
为三极管延时导通,快速关断的一个仿真电路,D1、R2、C1、D2构成延时导通Q2的回路,C1的电压为12V的时候Q2导通,R3、Q1、R4、R1构成快速关断Q2的回路,C1通过R3和Q1快速放电。
要点
- 对于NPN三极管,在不考虑三极管的情况下,b极电阻与下拉电阻的分压必须大于0.7V,PNP同理。
- b极电流必须≥1mA可保证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此时Ic满足三极管最大的驱动能力。
- 另外,对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指的是输出电流的驱动能力放大了β,比如100倍,并不是把输出电流真正的放大了100倍。
三、玩转三极管
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1 三颠倒,找基极
我们知道,三极管内部有两个PN结,三极管是PNP型还是NPN型的区别就是两个PN结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1所示是三极管及等效电路。
图1:三极管及等效电路
测量三极管是要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档位的选择可以是Rx100档位,也可以是Rx1k档位。
我们知道,万用表在欧姆档时红表笔在万用表内接的是电池的负极,黑表笔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下面的测量都是基于三极管没有损坏的情况下测试的,如果三极管已损坏,下面的测试方法就不合适了。
在我们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什么类型的时候(PNP型还是NPN型),这个时候一般也不会知道各管脚是什么电极。测试的第一步是先找出来这个三极管的基极。我们先任取三极管三个引脚中的两个(例如取1脚和2脚),用万用表两只表笔测量一下这两脚之间的电阻(正向电阻),然后将表笔翻转再测量一下两脚之间的电阻(反向电阻);接下来依次测量1脚、3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以及2、3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比较这三次测量出来的正、反向电阻,一定有两次的测量结果接近:即两次测量的正向电阻接近、负向电阻也接近;那么剩下的一次必然是正、反向电阻都较大,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正、反向电阻都偏大的那一次,未测量的那个引脚就是这只三极管的基极(图2)。
图2: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结构
三极管B,C,E极之间的有没有电流以及电流的方向取决于B,E极,C,E极之间的电压偏置。
根据偏置电压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以及饱和导通状态。
截止状态下,B,E极之间,C,E极之间都没有电流流过。
放大状态或者饱和导通状态下,如果是NPN型的三极管,电流从B极以及C极流向E极,如果是PNP型的三极管,电流从E极流向B极以及C极。不管是NPN不容小觑是PNP,E极电流的方向和三极管电气符号所标的箭头方向是一致的。
2 PN结,定管型
找出这只三极管的基极引脚之后,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该只三极管是PNP型还是NPN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连接到该只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连接到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何一个,如果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这只三极管是NPN型三极管,如果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说明这只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3 顺箭头,偏转大
从上面两个步骤我们已经找出了这只三极管的基极,以及这只三极管是那种类型的三极管,接下来就要判断哪个引脚是集电极,哪个引脚是发射极了。
这时我们可以用测试穿透电流的方法来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1、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表的黑表笔、红表笔颠倒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能判别出哪一次的偏转稍大,哪一次的偏转稍小,偏转角度稍大的电流流向是:黑表笔-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电路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这就是我们这一步骤的口诀“顺箭头”)。由此可以判断,此时黑表笔接的是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图3)。
2、对于PNP型三极管,道理类似。
图3:测试穿透电流的⽅法来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4 测不准,动嘴巴
如果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由于颠倒前后两次测量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实在难以区分,就要“动嘴巴”了,具体方法是,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位,用嘴巴含住基极,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即可区分出来集电极和发射极,其中原理是由于人体起到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湿测量效果更加明显。
标签:NPN,电阻,PNP,51c,三极管,基极,嵌入式,电流 From: https://blog.51cto.com/whaosoft/122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