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开学大半个月了,但是我的任务昨天才刚刚做完,才能有几周的时间喘息一下,不至于有那么牛马,从开学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接近门禁才回去,没时间去食堂吃饭,更没时间运动或者出去玩,敲代码敲得现在左手手腕非常痛,右手大拇指根那里也非常痛,好几天了也没好,于是想着休息几天看看再说,刚好总结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截止到目前,不算三作四作五作那种纯观赏性的作者来说,我有4篇论文(2篇SCI二区但估计那个期刊要降到三区了、1篇CCF B类、1篇EI),3个发明专利,2个实用性专利以及17篇软著,其中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含金量和难度的是论文,发明专利、以及前三个软著。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这种程度的科研是绝对需要谨慎且有足够的魄力的
原因也很简单:我已经十分确定要走留学这条道路,而我现在的绩点对于我的一批目标院校已经完全够用了,提升软实力对于我来说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提升硬实力的受益了,所以我拼命去搞能提升软实力的东西,包括科研、实习、以及竞赛和一大堆的学生工作。
代价也很清晰:我完全没有像别人那样的精力和时间去玩、去社交、去卷绩点。我的绩点说实话很差,也只能维持在前40%,我也没时间去社交,大一下曾经有谈恋爱的想法但是失败后又因为越来越多的事情现在对社交类的东西越来越冷淡以及不耐烦了。同时、熬夜、两三天不睡觉、一整天待在实验室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自认为算体力非常好的那种人了(能无压力5分配半马、短袖短裤全程跑上小雪山),但是这样搞下来低血糖甚至是去医院输液都已经变成家常便饭了,所以我常觉得这就是烧血,比谁的命更硬一些
当然收益我个人也是很满意的:首先就是到大二简历就已经相当漂亮了、科研不仅给我带来了论文专利,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写作以及代码能力、出成果有时候逼着你不得不去学些别的东西、比如前后端、爬虫等等......我头一回自己写论文、专利和软著的时候、都是感觉给老师检查一次我才能被迫的去改一次,而且根本没头绪。现在写多了很多东西都形成了经验,发现其实根本没什么难度。有很多套路和格式,以及审查时的潜规则,写多了就能领悟到了,写起来也就更顺手了。各种各样的项目以及成果又能附带出一堆证书认证啥的,能把我的简历塞到堆不下,我也靠着简历斩获了百度作业帮实习生的OFFER和湖南一家上市电子公司的暑期实习生OFFER(暑假去那里干了十天项目拿了三千米,但全被我到处吃喝玩乐花光了hhhhhh)
OK,好处坏处都说完了,现在就到了最重要的部分了,如果你打算踏上这条不归路的话,务必仔细看了:
首先这些个人要素是最重要的:基础、背景、运气
运气真的非常重要:我很幸运的遇到了两位非常好的老师以及给我引路的人,我参与科研一开始没道路没人脉,有很多位学长给我建议了开始要干什么,如何找老师等等。两位老师一位是年轻老师但对我非常严格,我每次改完论文或者项目书他都要读完整的一遍,从格式到措辞再到示意图的美观程度他都要求的非常苛刻,如果我实在不会改他会直接做几百条批注,或者直接把我叫到线下去一对一教学,我写论文和项目书之类的大部分经验都是从他那里养成的,而且他和我年龄代沟很小,跟他交流感觉就像是跟朋友对话一样,没什么压力。另一位是年龄较大的一名女教授(我感觉她就像我老妈一样哈哈哈哈)我想做啥方向她都支持,资源也很多、给了我一间超大的办公室,要用服务器和研究院的各种设备也是跟她说就直接给我去协调啥的、她手底下的研究生人也感觉跟她一样佛系且友善(平常没事就交流聊天啥的)
做项目出成果的运气也更不用说了,遇到的两位老师不压力人不给那些牛马任务,虽然返稿补正啥的都是很常见的事但基本没遇到过那种非常严重非常有挫败感的(感觉最挫败的事情就是谈恋爱没谈上哈哈哈哈哈)
个人基础也很重要:我由于高中就有发明专利和竞赛经验,所以当时找到老师的时候一听到我有这些基础就非常高兴,包括我把高中的一个专利加上我个人的专业内容转化成一个项目课题,当时觉得找不到指导老师,后面发现拿着课题去找老师其实基本上都非常乐意来带你。
个人背景更多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家里面本来就是开公司的,有这方面的一些背景和认知,加上家人也很支持我去搞科研项目啥的,所以有很多资源就直接给我赞助了可以说是,不用再去向组里申请各种各样的经费和设备啥的,导致我获取所需资源的效率非常高,而且开发的一些项目又可以直接在厂里试验,想要数据啥的又可以协调厂内的员工帮忙收集啊扫描啊之类的,所以一旦想法形成的话做出成果就不会太慢。
然后就是一些必要的流程:
1.首先就是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想法比老师给你想法要好一点,首先你自己有思路,其次做的积极性也会高很多,老师给你想法的话很多时候其实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2.然后就是调研:也就是看你这个有没有创新点,或者业内类似的工作有哪些,你的新又能新在哪里
3.然后就是给老师看:把想法和调研结果交给老师,看看老师有没有什么意见,
4.最后就是着手做了:整个做的周期不能拖太长,战线也不能拖太长,而且尽量做到一次差不多或者不要留大问题,如果出那种偏向算法或者创新层面的问题的话返稿补正会拖得很久,出了一次后面就容易越改越面目全非,最后导致这个想法不了了之,投入的资源也打了水漂(亲身经历)
如果偏科研和创新类的项目涉及答辩:
1.首先要明确创新点:你这个东西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要说给评委听,才能让评委觉得这东西有做的空间。
2.其次要确保是自己的想法:我大创比赛答辩时同组的其他人全都是用的老师的“传家宝”,这种一上去说评委一下子就听的出来,就对他们各种刁难。到我自己的项目时我甚至因为紧张到没注意时间导致ppt只讲了三分之一,但最后评委也就只问了一些实现周期上的问题,随后成为了我们那一组唯一一个国家级立项
3.一定要把技术细节讲清楚:评委有些是专业的有些不太了解你的领域,所以一定要确保你的技术细节通俗易懂且丰富,我老师告诉我了一套321原则,也就是“不要超过3点、2分钟之内讲完、把听众当成1年级的小学生”
4.明确展示出自己的资源:要让评委相信你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比如我答辩的时候就明确提到我家里有企业愿意提供赞助和用于试验的平台,同时有哪方面的赞助商,以及个人能力和基础经验,在项目中能够以何种方式推进等等。
如果偏向商赛类的话我个人也不是很清楚:
我觉得商赛可能更重要的就是包装和吹牛了,之前打过互联网+也只拿了个铜奖,答辩路演的时候所有同组的人都没有落地出技术和产品,而且他们说的要实现的技术刚好在我的研究领域上,我听的都觉得极其不专业且完全不可能实现hhhhhhhhh,但我实际掏出来落地的算法软件最后评判成绩反而是组里最差的。很可能的原因就是我的思维还停留在创新和科研类上,答辩时一大半的时间拿去讲核心竞争技术以及落地推广实现路径上,排出各种会计以及财务预测表。但是评委还是不断地质疑用户是否能理解我们的技术......但我感觉很奇怪的一点是我以同样的方式去为项目找赞助企业和金主的时候一找一个中,但是在评委这边却不管用(?
发论文和产权啥的就不用在意这些了,安心做技术就行,而且切记一定不能包装吹牛(应该没有人会傻到在论文和产权里吹牛吧hhhhh,编辑和审查员毕竟还是相当专业的人,多数都是教授类的了)
最后说回科研,一定要谨慎,踏上了我觉得就是不归路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有时候看朋友圈里面各种各样的出去玩,团建,打游戏我还是很羡慕的,倒也不是说彻底没了这种东西,但是肯定是会比别人少非常非常多的,很多看不见的时候你都在实验室里,敲着看起来永无天日的代码。不过我也不会后悔,我甚至会非常感谢选择了这条路的自己,毕竟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想到现在就能有那么多的成果,简历跟同龄人甚至很多大三大四的相比都要丰富非常非常多。
最后分享一个没想法时候的技巧吧:不要让事情把自己填满,留出完全“空白的时间”。包括所谓的“玩、旅游、放松”也是,这不算是“空白的时间”,个人认为所谓“空白”就是你漫无目的,啥都不做,在海边干坐着或者坐椅子上,把大脑完全放松,这样思绪和想法会向闪电一样涌入你的大脑。我中秋前一直在发愁手头上的项目做完了该干啥,感觉自己大脑枯竭进入冷却期了,但中秋回家坐大巴上的时候突然就有想法了,就是这么神奇。
标签:非常,17,项目,老师,论文,想法,软著,评委,大二 From: https://blog.csdn.net/2302_82050581/article/details/14235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