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 社会比较过程
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收入,更关心相对收入。他们会将自己的投入(如教育程度、努力程度等)与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也会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 公平感
当个人的投入-产出比率与他人的投入-产出比率相等时,个人会有公平感,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则会感到不公平,工作积极性降低。- 影响因素
公平感不仅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还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绩效的评定以及评定人有关。公平理论的影响和应用:
- 影响激励效果
公平理论指出,激励效果不仅取决于报酬的绝对值,更取决于报酬的相对值。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会要求增加收入或减少努力,或者寻找心理平衡。- 管理实践
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社会比较过程,尽量公平地对待每个员工,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来改善投入和收益的平衡,同时对有不公平感的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报酬分配
公平理论对报酬分配提供了价值建议,例如按时间付酬时,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生产力水平将高于收入公平的员工。通过这些观点和应用实例,可以看出公平理论对于理解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作为组织贡献者,制订合理的激励方案。
- 梳理团队阵型,按照意愿、能力、产出,划分成员的位置。
- 梳理组织对团队的期望和要求,团队的价值和占位。
- 绝对的公平不可能存在。
- 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期望和诉求不同,在蛋糕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团队发展导向制订激励方案。
- 团队由一个个成员组成,及时识别成员的负面情绪,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影响。
站在员工的角度,作为个人贡献者,对自己的投入和产出有正确的认知。
- 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团队对个人的期望,找准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
- 定义个人职业规划,匹配团队的期望和团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