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进程与线程
程序(program):
为完成特定任务,用某种语言编写的 一组指令的集合。即指一段静态的代码,静态对象。
进程(process):
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是正在内存中运行的应用程序。如: 运行中的QQ,运行中的网易音乐播放器。
-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独立的内存空间,系统运行一个程序即是一个进程从创建、运行到消亡的过程。(生命周期)
- 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 进程作为操作系统调度和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 (亦是系统运行程序的基本单位),系统在运行时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区域
- 现代的操作系统,大都是支持多进程的,支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线程(thread):
进程可进一步细化为线程,是程序内部的一条执行路径。一个进程中至少有一个线程。
- 一个进程同一时间若并行执行多个线程,就是支持多线程的。
- 线程作为CPU调度和执行的最小单位
- 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单元,它们从同一个堆中分配对象,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这就使得线程间通信更简便、高效。但多个线程操作共享的系统资源可能就会带来 安全的隐患
- 下图中,红框的蓝色区域为线程独享,黄色区域为线程共享
不同的进程之间是不共享内存的
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成本很高
2. 线程调度
分时调度
所有线程轮流使用 CPU 的使用权,并且平均分配每个线程占用CPU的时间
抢占式调度
让优先级高的线程以较大的概率优先使用CPU。如果线程的优先级相同,那么会随机选择一个线程随机性),Java使用的为抢占式调度。
3. 多线程程序优点
背景:以单核CPU为例,只使用单个线程先后完成多个任务(调用多个方法),肯定比用多个线程来完成用的时间更短(进程切换需要时间),为何仍需多线程呢?
多线程程序的优点:
- 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对图形化界面更有意义,可增强用户体验
- 提高计算机系统CPU的利用率
- 改善程序结构。将既长又复杂的进程分为多个线程,独立运行,利于理解和修改
单核CPU,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只能执行一个线程的任务。要想提升系统的性能,要么提升CPU性能,要么多加几个CPU,即为多核的CPU。
4. 并行与并发
并行(parallel):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同时发生) 。指在同一时刻,有多条指令在多个CPU上同时执行。
并发(concurrency):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即在一段时间内,有多条指令在单个CPU上快速轮换、交替执行,使得在宏观上具有多个进程同时执行的效果。
在操作系统中,启动了多个程序,并发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同时运行,这在单核 CPU 系统中,每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程序执行,即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分时的交替运行,只不过是给人的感觉是同时运行,那是因为分时交替运行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而在多核 CPU 系统中,则这些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以分配到多个CPU上,实现多任务并行执行,即利用每个处理器来处理一个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这样多个程序便可以同时执行。目前电脑市场上说的多核 CPU,便是多核处理器,核越多,并行处理的程序越多,能大大的提高电脑运行的效率。
5. 创建和启动线程
Java语言的JVM允许程序运行多个线程,使用 java.lang.Thread 类代表线程,所有的线程对象都必须是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实例。
Thread类的特性:
- 每个线程都是通过某个特定Thread对象的run()方法来完成操作的,因此把run()方法体称为线程执行体。
- 通过该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这个线程,而非直接调用run()
- 要想实现多线程,必须在主线程中创建新的线程对象。
5.1 方式一:继承Thread类
Java通过继承Thread类来创建并启动多线程的步骤如下:
-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
- 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就代表了线程需要完成的任务
- 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start()会调用线程的run()方法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 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
PrintNumber p1 = new PrintNumber();
// 4.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p1.start();
// 不能让已经start()的线程再次start()
// main()所在线程
for (int i = 1; i <= 10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 创建另一个线程
PrintNumber p2 = new PrintNumber();
p2.start();
}
}
// 1.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
class PrintNumber extends Thread {
// 2. 重写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10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两个线程交互进行
5.2 方式二: 实现Runnable接口
- 创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
- 实现接口中的run()(两种方法的run方法不是同一个,实际上Thread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
- 创建当前实现类的对象
-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实例
- 调用start()
// 1. 创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
class EvenNumberPrinter implements Runnable {
// 2. 实现接口中的run()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10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class Thread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 创建当前实现类的对象
EvenNumberPrinter p1 = new EvenNumberPrinter();
// 4.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实例
Thread t1 = new Thread(p1);
// 5. 调用start()
t1.start();
// main()所在线程
for (int i = 1; i <= 10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 创建另一个线程
Thread t2 = new Thread(p1);
t2.start();
}
}
6. 线程常用方法
6.1 线程中的构造器
public Thread():分配一个新的线程对象。
public Thread(String name):分配一个指定名字的新的线程对象。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指定创建线程的目标对象,它实现了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分配一个带有指定目标新的线程对象并指定名字
6.2 线程中的常用方法
start():启动线程;调用线程的run()
run():将线程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run()中
currentThread():获取当前执行代码对应的线程
getName():获取线程名
setName():设置线程名
sleep(long millis):静态方法,调用时,可以使得当前线程睡眠指定的毫秒数
yield():静态方法,一旦执行此方法,就释放CPU的执行权
join():在线程a中通过线程b调用该方法(b.join()),意味着线程a进入阻塞状态,直到线程b结束执行,线
程a才结束阻塞状态,继续执行
isAlive():判断当前线程是否存活
6.3 线程中的优先级
Thread类内部声明的三个常量
MAX_PRIORITY (10):最高优先级
MIN _PRIORITY (1):低优先级
MORM_PRIORITY (5):曹通忧先级,默认情况下main线程具有昔通优先级。
getPriority():获取线程的优先级
setPriority():设置线程的优先级。范围[1,10]
7. 线程的生命周期
JDK1.5之前:5种状态
线程的生命周期有五种状态: 新建(ew) 、就绪(Runnable) 、运行(Running) 、阻塞(Blocked) 、死亡(Dead)。CPU需要在多条线程之间切换,于是线程状态会多次在运行、阻塞、就绪之间切换。
JDK1.5之后:
8. 线程的安全问题和同步机制
以售票为例
public class ThreadTest2 {
// 三个窗口同时售卖100张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aleTicket s = new SaleTicket();
Thread t1 = new Thread(s);
Thread t2 = new Thread(s);
Thread t3 = new Thread(s);
t1.setName("窗口1");
t2.setName("窗口2");
t3.setName("窗口3");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
}
class SaleTicket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ticket = 10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if (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票,票号为" + ticket);
ticket--;
} else {
break;
}
}
}
}
结合输出会发现有重票和错票,原因是线程1操作ticket的过程中,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其他线程也参与进来,对tcket进行操作。因此,必须保证一个线程a在操作ticket的过程中,其它线程必须等待,直到线程a操作ticket结束以后,其它线程才可以继续操作ticket。
Java解决线程安全问题——使用线程的同步机制
8.1 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
//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即为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
共享数据:即多个线程需要操作的数据。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在被synchronized包裹后,就使得一个线程在操作这些代码的过程中,其他线程必须等待。
同步监视器,俗称锁。哪个线程获得了锁,哪个线程就能执行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同步监视器可以使用任何一个类的对象充当,但是多个线程必须共用同一个同步监视器。
class SaleTicket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ticket = 100;
Object obj = new O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Thread.sleep(5);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nchronized(obj) {
if (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票,票号为" + ticket);
ticket--;
} else {
break;
}
}
}
}
}
8.2 同步方法
如果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完整的声明在了一个方法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此方法声明为同步方法。
非静态的同步方法,默认监视器为this;静态的同步方法,监视器为当前类本身。
class SaleTicket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ticket = 100;
boolean isFlag = 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isFlag) {
try {
Thread.sleep(5);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how();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how() { // 此时默认监视器为this
if (ticket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票,票号为" + ticket);
ticket--;
} else {
isFlag = false;
}
}
}
标签:run,Thread,public,线程,ticket,多线程,CPU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51578257/article/details/13674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