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系统思想发展史
一:系统思想的发展史即人们对物质世界系统性认识的历史。这个历史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时期。
第二节 什么是系统
一、系统定义
系统一词早在古希腊就已出现:原意是指复杂事物的总体。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研究对象,如天体系统、人体系统,等等。但究竟何为系统?却从未有人给予明确的答复。系统论诞生以后,有关系统的定义多起来了,但这些定义又大都具有两个映点之一:
1.抽象不足.缺乏普遍性。
2.抽象太过.缺乏具体性。
所以究竟什么是系统呢?
我认为所谓系统就是只有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体具有一定层次和一定的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
二:系统属性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主要特性。贝塔朗菲在阐发系统思想时多次指出: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索。所谓整体性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系统内部的不可分割性,如果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割开了,系统也就无法存在了。
2.系统鏊体性的类型。
系统整体性有三种基本类型:
(1)空间整体性。指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可分割性和关联性。例如太阳系的整体性、房屋的整体性、机器的整体性皆如此。
(2)时何的整体性。指系统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可分性和关联性。例如人的一生是由幼年、少年、青年、壮每、更年、老年等阶段构成的整体,其间任其间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非正常情况例外);一出戏亦是由开始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构成的整体,所以人们在看戏时应从开始一直看到最后,才能获得对该戏的整体性认识。
(3)逻辑整体性。指系统要素在逻辑上的不可分性和关联性。例如一道完整的几何题证明过程就是由一系列的因果关系环节所纽成的整体,若其中一个环节缺失,则证明就会出现错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整体。又如一部好的学术著作也是一个逻辑整体,它的各个论点之间以及论点和论据之间都是不可分的。
2. (一)整体性
整体性在系统中的地位。
《1)整体是系统的核心。任何系统都是直接在整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无整体则无系统,抛弃了整体性也就抛弃了系统性。所以,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索。"1)
(2)整体性变化会导致系统性能的改变。由于整体性是系统的核心属性,因而整体性一旦改变则必然引起整个系统性能的变化。例如整体性强的房屋系统,其抗震性能也强,反之则差;军事系统的战斗力较强,而群众组织的战斗力较差,因为其整体性的强弱不一样;有些文章的整体性强,因而说服力也强,反之则差。如此等等。
(3)整体 系统。由于盛体性是系统的核心属性,因而一些人便将整体与系统等同起来,把二者当成一回事,其实这是不对的。系统的核心是整体,但系统并不就是整体,二者的区别在于:系统并非孤立的整体,而是与环境联系着的整体,因而系统乃是整体与环境的统一。忽视这一点就没有抓住系统的本质特征。
(二)综合性
1.所谓综合性就是指任何系统都不是由单一要素、单一层次、单一结构、单一环境因素、单一功能构成的总体,而是由不同质的要素、层次结构、环境和功能因素构成的总体。
系统综合性表现为五种悄况:
1.不同要素的综合。
2.不同层次的综合。
3.不同结构的综合。
4.环境因素的综合。
5.不同工能的综合。
(三)层次性
层次性又是系统的又一重要特性,所谓层次通常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按照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而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系统的层次通常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数量关系层次。
2.空间关系层次。
3.时间关系层次。
4.逻辑关系层次。
三:系统分类
系统分类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只是现在尚未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分类法。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系统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深入,而以改造系统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以不够广泛之故。
第三节 系统内部的基本关系
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系统中最基本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内容是很多的,系统论则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1.整体>部分之和
2.整体制约部分
3.部分反作用于整体
第四节 系统规律
一:系统规律的内容
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就是系统规律或叫系统演化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1.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是构成其要素(部分)、层次、结构、环境诸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又必然引起要素.层次.结构及环境的改变。
第五节 系统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普遍以系统方式存在着,因而,我们在对其进行认识、改造和管理时,便应注意其系统特点、遵循系统规律,也就是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要坚持六个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核心,抛弃了整体性原则,系统方法也就不能存在。
二.综合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结构性原则
五.环境关联原则
六.功能原则
这里要注意,在实际应用系统方法去认识、改造或管理系统对象时,既嬰兼顾这几个方面,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忽祝了前者,就破坏了系统方法本身的完整性;抛弃了后者,又会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和关键,面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达不到正确运用系统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