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微信好友的消息让我帮忙看下他的年终总结,我才意识到不知不觉中今年已经要结束了,在工作的最后一天回想了今年发生的事情,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也算是为有喜有悲的一年画一个完整的句号吧。
关于工作
今年在工作和职业发展上用一句话总结来说,大概是在期望之内,但又有些惊喜
。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最近几年一直在APM和可观测性方向,不过在之前公司更多是在ToB方向做交付型的 APM 产品,而22年初阴差阳错加入现在公司后,参与的首先是互联网Top规模的 Metrics 系统,不管是数据规模和架构体系,都和在ToB时有比较大的差异。幸运的是在团队和领导帮助下很快完成了过渡熟悉,并且让我担任团队某子方向负责人。在今年北京的 ArchSummit 峰会分享了团队在22年做的一些事情和取得的成绩 节约资源、提升性能,字节跳动超大规模 Metrics 数据采集的优化之道
除了一些成果外,也有不少问题和失败需要来反思。在最近的一次大版本上线时,我们的一个Agent组件做了数据发送部分的改造,因为测试不足和没有预先评估对后端请求产生的影响,上线后导致后端组件的 socket 链接和数据包都有成倍的增长和容量不足的风险,在紧急回滚Agent后 又经过几次的修复和验证,前后耗费一月之久才完成这次的版本发布。
事后我和负责Agent组件的同事做了一次深刻的复盘,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布管理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需要在完整的测试覆盖、规范发布流程、容量规划和日常治理等多个方面去保证。
而我今年在技术上最大的收获也在源自工作上做性能优化、成本优化和一次次事故中总结的,基础平台和越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越需要注重软件工程的思考和实践。
在这里分享一些我读过的经典书籍 《人月神话》《SRE: Google 运维解密》《代码整洁之道》《重构》等,与大家共勉。
关于开源
我和开源的结缘可以追溯到7年前,但最近几年因为职业规划和在工作上投入重心的原因,参与的开源项目相比最初减少了很多,最近两年我更多参与了一些开源活动,如开源之夏。
在22年我第一次以导师身份参与开源之夏,当时入选我项目的是一位北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在此之前他也没有参与开源的经历。在项目结束后,我收到了这位学生诚挚的感谢,并且在今年残酷的北美就业环境下,他凭借开源之夏的经历才得以拿到了Offer,也让我感到莫名的欣慰。
同时我也通过开源项目的方式,来指导一些有兴趣但没有过开源经验的朋友。在10月份我发起了 Mocha 项目,有几位一直做业务应用的朋友参与进来,虽然现在项目进展比较缓慢,但对参与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收获
- kawhi 系统性的学习和总结了云原生领域热度Top2的项目 opentelemetry
- 黑洞一直对MQ的实现比较感兴趣,我和他一起讨论设计了 mocha 的数据缓冲模块,由他完成了实现
作为从早期就参与开源的既得利益者,在目前的阶段已经不需要使用项目去证明自己的技术或者影响力,而这种通过开源让他人得到成长更容易给我带来满足感。
关于焦虑
自从疫情以来,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和程序员就业环境就不断劣化,每次都可以听到今年是未来几年做好一年
的言论,我对此也深以为然。我经常会和一些猎头朋友交流招聘市场的情况,大家都反应现在的企业招聘需求越来越少。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有不一样的焦虑。
我在明年即将正式迈入而立之年,虽然到离大家说的程序员生命周期的35岁
还有一段距离,但也需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Plan B来对抗焦虑。
- 保持学习,保持对新技术的感知。技术是程序员的立命之本,这点不能丢
- 在技术之外,我开始关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商业逻辑,只有对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关键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 持续关注 AI,对我来说可能的切入点是AI Infra或者AI Apps
- 保持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最后对明年的一点期待吧,在职业上能更进一步(:多赚一点钱很重要,然后能找到工作之外的第二个发展曲线吧。
标签:年终总结,22,项目,参与,之夏,开源,确定,2023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iuhaoyang/p/year-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