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我国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团队发表首篇大语言模型论文,主要解决“让大模型像人一样思考”的问题,不仅要让大模型一步步推理,还要让它们学会“步步为营”,记住推理中间的所有正确过程。具体来说,这篇新论文提出了一种叫做累积推理(Cumulative Reasoning,CR)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大模型搞复杂推理的能力。
论文:https://arxiv.org/pdf/2308.04371.pdf
之前大模型的推理基于思维链(CoT)、思维树(ToT)等技术,但面对“要拐好几个弯”的问题,还是容易出错,累积推理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个“验证者”,及时判断对错,由此模型的思考框架也从链状和树状,变成了更复杂的“有向无环图”。
结果是在代数和几何数论等数学难题上,大模型的相对准确率提升了42%;玩24点,成功率更是飙升到98%。
突破思维链/树的瓶颈
累积推理的核心,在于改进了大模型思维过程的“形状”。
具体来说,这个方法用到了3个大语言模型:
- 提议者 (Proposer):不断提出新命题,即基于当前思维上下文,建议下一步是什么。
- 验证者 (Verifier):核查提议者的命题准确性,如果正确就将它添加到思维上下文中。
- 报告者 (Reporter):判断是否已经能得到最终解决方案,来确定是否结束推理过程。
推理过程中,“提议者”先给出提案,“验证者”负责评估,“报告者”决定是否要敲定答案、终止思考过程。
有点像是团队项目里的三类角色:小组成员先头脑风暴出各种idea,指导老师“把关”看哪个idea可行,组长决策什么时候完成项目。
所以,这种方法究竟是怎么改变大模型思维“形状”的?
-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CoT)
在2022年1月由OpenAI科学家Jason Wei等人提出,核心在于给数据集中的输入加一段“逐步推理”文字,激发出大模型的思考能力。
可以看作是在训练时,在准备的问答对中,回答加入了“逐步推理”,且最后推理结果也给出了“逐步推理”。
- 思维链Plus版(CoT-SC)
基于思维链原理,谷歌也快速跟进了一个“思维链PLUS版”,即CoT-SC,主要是进行多次思维链过程,并对答案进行多数投票(majority vote)选出最佳答案,进一步提升推理准确率。
存在问题:题目不止有一种解法,人类做题更是如此。
- 思维树(Tree of Thought,ToT)
这是树状检索方案,允许模型尝试多种不同的推理思路,并自我评估、选择下一步行动方案,必要时也可以回溯选择。
从方法中可以看出,思维树比思维链更进一步,让大模型思维“更活跃”了。这也是为什么玩24点时,思维链加成的GPT-4成功率只有4%,但思维树成功率却飙升到74%。
共同局限:它们都没有设置思维过程中间结果的储存位置。
本文中的累计推理技术就认为,大模型的整体思维过程不一定是链或树,还可以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所有历史上正确的推理结果存储于内存中,以便在当前搜索分支中探索。(相比之下,思维树并不会存储来自其它分支的信息)。但累积推理也能和思维链无缝切换——只要将“验证者”去掉,就是一个标准的思维链模式。
基于这种方法设计的累积推理,在各种方法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测试结果
研究人员选择了FOLIO wiki和AutoTNLI、24点游戏、MATH数据集,来对累积推理进行“测试”。
提议者、验证者、报告者在每次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大语言模型(如GPT-3.5-turbo、GPT-4、LLaMA-13B、LLaMA-65B等),用不同的prompt来设定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情况下应该使用相关推导任务数据专门预训练模型、“验证者”也应加入正规的数学证明器、命题逻辑求解器模块等。
- 逻辑推理能力
FOLIO是一阶逻辑推理数据集,问题的标签可以是“true”、“False”、“Unknown”;AutoTNLI是高阶逻辑推理数据集。
在FOLIO wiki数据集上,与直接输出结果(Direct)、思维链(CoT)、进阶版思维链(CoT-SC)方法相比,累积推理(CR)表现总是最优。
在删除数据集中有问题的实例(比如答案不正确)后,使用CR方法的GPT-4推理准确率达到了98.04%,并且有最小1.96%的错误率。
再来看AutoTNLI数据集上的表现:与CoT方法相比,CR显著提高了LLaMA-13B、LLaMA-65B的性能;在LLaMA-65B模型上,CR相较于CoT的改进达到了9.3%。
- 玩24点游戏能力
ToT最初论文中用到的是24点游戏,所以这里研究人员就用此数据集来做CR和ToT的比较,ToT使用固定宽度和深度的搜索树,CR允许大模型自主确定搜索深度。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在24点的上下文中,CR算法和ToT算法非常相似。不同点在于,CR中算法每次迭代最多产生一个新的状态,而ToT在每次迭代中会产生许多候选状态,并过滤、保留一部分状态。
通俗来讲,ToT没有上面提到的CR有的“验证者”,不能判断状态(a、b、c)正误,因此ToT比CR会探索更多无效状态。
最终CR方法的正确率甚至能达到98%(ToT为74%),且平均访问状态数量要比ToT少很多,也就是说CR不仅有更高的搜索正确率,也有更高的搜索效率。
- 数学能力
MATH数据集包含了大量数学推理题目,包含代数、几何、数论等,题目难度分为五级。
用CR方法,模型可以将题目分步骤拆解成能较好完成的子问题,自问自答,直到产生答案。
实验结果表明,CR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定下,正确率均超出当前已有方法,总体正确率可达58%,并在Level 5的难题中实现了42%的相对准确率提升,拿下了GPT-4模型下的新SOTA。
标签:累积,思维,CoT,模型,ToT,准确率,CR,推理 From: https://www.cnblogs.com/pam-sh/p/1776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