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启动代码示例,用于展示一个最基本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结构和功能:
.global _start
.section .text
_start:
# 设置堆栈指针
mov sp, #0x10000
# 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的地址
ldr r0, =0x8000
ldr r1, =kernel_image
ldr r2, =kernel_size
ldmia r1!, {r3}
str r3, [r0], #4
subs r2, r2, #4
bne -4
# 跳转到内核镜像的入口点
ldr pc, =0x8000
.section .data
kernel_image:
.incbin "kernel.img"
kernel_size:
.word 0x10000
这段代码的功能是将一个名为"kernel.img"的内核镜像加载到内存地址0x8000处,并跳转到该地址执行。你需要将实际的内核镜像文件替换为"kernel.img",并确保该文件与启动代码位于同一目录下。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示例,仅用于演示基本的引导加载程序结构。实际的引导加载程序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功能,如初始化硬件、加载文件系统等。具体的实现方式取决于你所使用的硬件平台和需求。
在U-Boot中,加载内核文件的代码通常位于common/cmd_bootm.c文件中。具体来说,以下是U-Boot加载内核文件的主要步骤:标签:kernel,文件,代码,Boot,内核,简单,bootloader,加载 From: https://www.cnblogs.com/bruce1992/p/17581211.html
解析内核文件的格式:U-Boot支持多种内核文件格式,如zImage、uImage、FIT等。在do_bootm()函数中,会根据文件的魔数来判断内核文件的格式,并调用相应的解析函数。
加载内核文件到内存:根据内核文件的格式,U-Boot会将内核文件加载到指定的内存地址。对于zImage格式的内核文件,U-Boot会调用gunzip()函数解压缩内核,并将其加载到指定的内存地址。
设置内核启动参数:U-Boot会根据配置的启动参数(如命令行参数、设备树地址等)来设置内核的启动参数。这些参数会被传递给内核,以便内核能够正确地初始化和运行。
跳转到内核入口点:加载完内核文件并设置好启动参数后,U-Boot会通过调用do_go_exec()函数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从而启动内核的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U-Boot是一个高度可配置和可扩展的引导加载程序,不同的硬件平台和配置可能会有不同的加载代码实现。因此,具体的加载代码可能会因硬件平台和配置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需要查看特定版本的U-Boot的加载代码,可以在U-Boot源代码中搜索do_bootm()函数来找到相关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