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梦断代码》读后感

《梦断代码》读后感

时间:2023-05-15 11:11:50浏览次数:36  
标签:读后感 项目 Windows 代码 VP 拖延 义务 团队 梦断

几个星期前,我给《现代软件工程》课的每一个团队都发了一本 《Dreaming In Code》的中文版 《梦断代码》,要求写读后感。这本书讲了这样的故事:一群很有经验的代码牛人在先进软件开发模式的指导下,没有资金压力,在更多大牛的带领下,原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开发出一个备受期待的个人信息管理软件(PIM),后来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这一创举,但是已经无人喝彩。我是9月份读的英文版,后来又翻阅了中文版,也有一些感想如下。

1)驱动

到底是什么驱动程序员和管理人员,测试人员长年累月投入到一个软件项目中去?

有理论认为,传统的软件公司用工资,职位,绩效考核等让一群经过面试和培训的人在严格定义的流程下一起工作(大教堂/Cathedral模式)。其实,用开源,社区,共享的模式会更好(集市/Bazaar模式)也许更好。正如在第26页所说的 [所有页码都是指英文版]

… it maps an alternate universe for programming in which time is simply less important because the work is cooperative rather than corporate, the workers are all volunteers, and the motivation is fun and ego, not financial reward. [p26]

这理论听起来很好,但是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1) 美国的一个肥皂剧Seinfield里有一集,讲了一个混混Kramer 热心地加入了一家公司,义务打工,起初他的口头幽默和热情感动了团队,领导委以重任,不料Kramer 根本没法儿把事情做好。最后领导只好找他谈话,Kramer 承认自己不行,他说- 但是俺是义务给你们打工的! 领导说,对,这就是让我们为难的地方。。。 项目中来了一位“义务打工的”,照理说,对项目只有帮助,而且别人是“义务”,你怎么好意思把别人赶走?

2) 我以前在西雅图的时候参加过一个非营利组织,成员们都是有热情为社区服务,而且义务付出。但是后来有些成员就逐渐找不到了,一些事情也不了了之。 由于大家都是义务贡献,你没法如何要求别人。

在Chandler 项目中,Andy Hertzfeld 就是这样一个义务作贡献的大牛。但是他也遇到了同样的"志愿者问题" –

They don’t know whether to count on you or not. And because you’re not getting paid, there’s lack of control. [p167]

后来这位Hertzfeld 也拍拍屁股走人了,大家可以为 fun 和 Ego 一起工作,但是如果fun 和 ego 都得不到满足,或者,那motivation 也会急剧下降。

2)责任 和驱动紧密相关的,是责任 – Accountability.

在 Hard Drive 这本书中,讲了这样的故事 – 由于Windows 一再拖延,BillG 最后跟 SteveB 说 – 如果今年下雪之前Windows 还没出来,你就别在这儿干了。 书中没有详细讲 SteveB 回头来又和他的团队讲了什么,但是第二天一个员工背着睡袋进驻了办公室。

很多年以后,Windows Vista 也经历了很长的拖延,在又一次宣布拖延之后,人们发现 Windows 团队中一个赫赫有名的 VP 已经卷起铺盖走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在Chandler 项目长达7年的拖延中,有没有发生过各位项目管理者引咎辞职的事? 好像没有。 [有不少人离开,但是没有人直接为项目延期负责] 既然我上一次拖延没有什么惩罚,那我为什么一定要拼了老命要避免下一次拖延呢?

在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如果项目延期,那项目原计划的收入就拿不到,拖延的时间再长一些,员工就得走人,否则整个公司都被拖垮了。在“集市”,社区,共享的模式下,大家都是义务,大家都在玩票,大家都做贡献,但是对最终项目不直接负责任,那到底谁负直接责任呢?

在《移山之道》 中,我讲了下面的例子:

阿超:我今天在“顶球”网吧看到大牛他爹在下棋,围观者支招的不少,有的说上马,有的说拱卒,有的说出车。大牛他爹一会儿招法就乱了,眼看局势不灵了,围观者一哄而散,老崔后来也没法,只好认输了。

一个围棋国手在一次重要的对局后,听到旁观者对棋局的进程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他也没有过多争辩,只是说:“无责任的旁观者和有重大责任的当局者的看法自然是不一样的”。

无责任的旁观者在支招后,如果不灵,他可以面不改色地继续支招,甚至可以给另一位对局者支招,不管最后谁输谁赢,旁观者随时都能安心地离开,回家吃饭。有重大责任的当局者在走了损招或败招之后,他很可能就要认输下台,丢掉比赛的奖金和头衔。

我在清华大学的这一次《现代软件工程》课,我发现有些学生好像不是特别投入,后来了解到,由于申请学校用的GPA只计算前三年的成绩,第四学年课程的分数就和申请学校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比较“鸡肋”。有一个同学说,如果这门课是在第三学期,那许多同学们会非常计较分数,排名。现在,只要能过就可以了。这也许解释了不少项目中出现了“花最少的努力能过就行”的心态。

一个软件团队可以制定出动人的远景/Vision, 但是如果大家没有搞清楚驱动项目的各种因素和每个角色应付的责任,那Vision只是一句话而已。

时间和交流: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每一个软件项目也是这样。

nearly all software projects require only 1/6 of their time for the writing of code and fully 1/2 of their schedule for testing and fixing bugs. But it was rare project manager who actually planned to allocate developers’ time according to such a breakdown. [p17]

书中援引理论家的话说,最高效的软件团队规模应该是一个人,因为这样就不用交流了。 随着人数的增加,依赖关系的复杂,新手,老手员工之间的不同步,交流的成本会随着几何级数增加。在这里插播一个有奖竟猜:

当Windows 研发团队在开发Windows 2000的时候,团队内部每天有多少封e-mail 交流?

a) 90

b) 900

c) 9,000

d) 90,000

对每一个团队成员来说,他/她不仅要完成手头工作,还有报告自己的进展(通过email 或其他形式),回答别人的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进展。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那怎么能保证我们在应付所有的交流/沟通之后,能有时间完成“手头工作”?

一个微软的同事前两天跟我说,他们最近没写什么代码,集中精力做“planning” 去了,大家写了很多PowerPoint,改了很多PowerPoint。然后给VP, General Manger 做了两轮汇报,然后根据VP们的意见再修改,再汇报。。。 PowerPoint 的风格变得非常专业和花哨,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完成Planning,进入实质开发阶段。华丽的 PowerPoint 中的每一个条目,也需要花PM 很多时间才能写明白,让VP 了解,同时也要花一线dev/test 很多时间才能实现,但是VP,PM 和 Dev/Test 面对同一个条目,他们心里想的是同一回事么?



标签:读后感,项目,Windows,代码,VP,拖延,义务,团队,梦断
From: https://www.cnblogs.com/tianminggeng/p/1740128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