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茶文化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以精神领域为主要内容的成果。中国茶文化正是在中华民族持久茶饮活动中所提炼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成果。
茶形成茶文化的特殊性
- 茶具有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特性
- 茶的利用过程见证中国历史及各阶层
茶文化:
广义是指整个茶叶发展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专指“精神财富”部分
总结: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饮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
茶文化内容
物质层面指茶饮用过程所用到和涉及的物质,主要有茶、茶具、有关装饰、水等四大类,尤其以茶质最主要。四大类别均可分为普通的和艺术的两个层面。
技艺层面
☆ 茶的品饮技艺,包含茶的品饮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
☆ 茶的品饮技艺可划分为普通饮茶技艺和艺术品饮技艺两个层次。
精神层面主要是指茶品饮过程形成的精神成果,包括品饮过程引发的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等变化,也包括民间一些借特殊的茶礼、茶事活动所表达的某种精神意义。
中国茶文化溯源
-
茶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阶段:巴蜀成为最早的茶叶中心 ——公元前221年,周(含战国)秦朝代交替
第二阶段:茶业东移——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1年,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第三阶段:茶业的兴盛阶段——公元581至1700年,隋唐至清代中期
-
茶叶向世界传播
- 世界著名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茶经》
- 世界著名第二部茶叶专著——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
- 世界著名第三部茶叶专著——1935年,美国人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
茶饮演变
- 早期——从生煮羹饮到晒干煮饮
- 唐——蒸青做饼炙碾煮饮
- 宋——蒸青塑饼炙碾点饮
- 明后——散茶创新及条茶瀹饮
-
文化发展
唐(形成)、宋(提升)、明(发展)、清(走民间)、新中国(弘扬拓展)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基本精神:“和、静、怡、真”——四谛(林治《中国茶道》)
和——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灵魂。茶道即人道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内涵体现
-
备茶品饮之道:
技艺规范、品饮方法
-
思想内涵: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思想哲理
-
-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精神内涵:“和、敬、清、寂”——四规
和——提倡团结、和谐平等
敬——尊敬长辈、敬爱朋友
清——洁净心灵、心平气和
寂——闲寂幽雅、精神专注日本文化特点
1、融合性(多民族)
2、均一性(不受地区、宗教限制)
3、现实性(不同时信二个宗教)
4、选择性(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
5、保守性(保护与传承)
茶道:寻求精神解脱
茶 的 品 质 风 格
茶的物质层面:是指茶饮过程所用到和涉及的物质,主要有茶、茶具、有关装饰、水等四大类,尤其以茶质最重要。
-
茶的品类
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
- 红茶——红汤红叶。如:祁红、滇红
- 绿茶——清汤绿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化松针
- 青茶(乌龙茶)——黄汤绿叶红边。如:武夷岩枞、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岭头单枞、台湾乌龙
- 白茶——微黄汤白牙
- 黄茶——黄汤黄叶。如:莫干黄茶、霍山黄芽、君山银针、广东大叶青
- 黑茶——棕汤黑叶。后发酵,始于16世纪湖南黑茶
六大茶类加工工艺流程及品质特征:
茶类 区分要点 工艺流程 品质特征 红茶 重(前)发酵 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红汤红叶 绿茶 不发酵茶 杀青--揉捻--烘(炒)--炒干 清汤绿叶 青茶(乌龙茶) 中(前)发酵 晒青--凉青--碰青(发酵)--杀青--揉捻--炒干 黄汤绿叶红边 白茶 轻(前)发酵 轻晒青(发酵)--烘干 微黄汤白芽 黄茶 轻(后)发酵 杀青--揉捻--闷黄(发酵)--烘(炒)干 黄汤黄叶 黑茶 重(后)发酵 杀青--揉捻--晒干--渥堆(发酵)--凉--(烘)干 棕汤黑叶 生 活 中 容 易 混 淆 的 茶 类
大红袍: 属于武夷岩茶(乌龙茶)
金骏眉: 属于高山茶种(红茶,顶级正山小种红茶)
普洱、花茶: 严格说属于再加工茶
普洱细分: 熟普--全发酵--红茶 生普--未发酵--绿茶 老生普--后发酵--黑茶
我国茶区划分及茶类分布
茶区名称 包括省份 茶类分布 西南茶区 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 红茶为主、 兼绿茶、黑茶 华南茶区 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 乌龙茶、红茶为主、 兼绿茶、白茶 江南茶区 浙江、湖南、江西、皖南、苏南、鄂南 绿茶、工夫红茶、兼黑茶 江北茶区 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皖北、苏北、鄂北 绿茶 -
名 茶 的 品 质 风 格
名茶是指品质(含外形和内质)特别优良,很有特色,在某一地区甚至全国闻名,并且在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高质产品。这种产品源于高质原料和精心加工。
(1)绿茶类
特点:总体表现为清汤绿叶,香气清雅, 滋味甘醇, 外形紧结、细嫩,形状多样。绿茶类的品质风格重在外形,要求具有美观、富有特色的外形。总体风格特点是形秀味清雅。
典型代表: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安化松针
(2)乌龙茶类
特点:高质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为外形紧结,或条形或珠形,或绿色或褐色。品质风格重在内质, 色金黄或橙黄明亮,花香高长,滋味厚滑甘润。总体风格特点是厚滑含香,汤中飘香,香中有韵,回味无穷。
典型代表:武夷岩枞、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岭头单枞、台湾乌龙
(3)红茶类
特点: 总体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状紧结,乌黑光 。汤色红艳明亮,味浓而不涩,香浓而不扬,重在滋味浓醇香甜,总体风格在于“醇和”。
典型代表:祁红、滇红。
总结:形紧密、色明亮、味香醇
茶具艺术
茶具:是指品饮茶所专用的器具,如茶壶、茶杯、储茶器具、煮水器具、洗杯、摆杯器具等
-
茶具发展史
-
唐前:汉:成套专用茶具确立
唐代茶具特点:
- 首次详细列出茶具配套的方式
- 突出唐代煮茶茶具粗而大的特色
- 出现宫廷的金、银、琉璃、秘色瓷等高贵茶具,供皇廷贵族使用
-
宋
- 时兴黑盏
- 盛行点茶法,用体积较小形似茶壶的汤瓶或“茶筅”
- 在茶具质地上,追求奢华,如金银等
-
明
- 出于保温育茶风味需要,盖碗和茶壶成为茶具的主体
- 茶具质地以瓷质和紫砂为主
-
-
茶具的质地种类及品质特点
-
瓷质一 传热较慢、保温性较好
-
陶质一 传热慢、保温性好“不走味,不变色,不易馊“
-
玻璃—传热快、保温差、晶莹透明,可观赏浸泡
-
金属一 密封性、较贵
-
-
茶具的配套艺术
齐全性、艺术性
-
茶道六君子
功能 茶筒 装其他工具 茶夹 夹取叶片,欣赏叶底,夹洗杯子 茶针 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堵塞,造成出水不畅 茶拨 协助茶匙把将茶叶拨至壶中 茶匙 也叫茶铲,用来盛茶叶 茶漏 放在壶口中,漏取干茶,防止茶叶外漏
择水与煮水技艺
古代择水:泡茶水质基本准则:清、轻、甘、冽、活
古代煮水:a)微有一声为一沸 b)水态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最佳水温) c)腾波鼓浪为三沸(过老、不宜)
现代煮水:细嫩绿茶及名茶、白茶宜用水温约 85℃;粗大绿茶所用水温约90~100℃;乌龙茶、红茶宜用水温100℃
茶艺程式及其艺术特色
-
茶艺与茶道
称谓 表现形式 思想观念 精神层次 内涵 茶艺 注重茶质、泡茶品饮艺术形式、要求环境典雅 追求艺美和生活情趣 和敬雅明 茶道 注重茶质、泡茶品饮程式规范、要求环境幽雅 追求艺真和自然 和敬清明 -
泡茶三要素:茶的用量、泡茶水温、泡茶时间
-
品 尝 茶 要 领
(1)平心静气:要有心、用心、细啜慢品
(2)循序渐进:闻香气、观汤色、尝滋味
(3)寻求风韵:从茶汤中找到感觉,即茶的特殊风韵 -
茶 艺 的 艺 术 要 求
(1)创造艺术氛围
(2)符合客观实际
(3)举止文雅得体★ 这里的艺术,有别于标新立异、行为艺术,不能背离茶艺的精神属性
茶文化的精神层面
-
茶文化精神层面定义
是指茶品饮过程形成的精神成果,包括品饮茶过程引发的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等。 -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基本精神:“和、静、怡、真”——四谛 (林治《中国茶道》)
和——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灵魂。茶道即人道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精神内涵:“和、敬、清、寂”——四规
和——提倡团结、和谐平等
敬——尊敬长辈、敬爱朋友
清——洁净心灵、心平气和
寂——闲寂幽雅、精神专注
- 中国茶道
-
茶文化精神层面的层次特征
层次顺序 层次内涵 层 次 含 义 层次属性 第一层次 和 和睦相处,和好,以茶联谊 属于相处层次 第二层次 敬 尊敬长辈,尊重他人,以茶为礼 属于礼貌层次 第三层次 雅 雅志,雅量,雅观,以茶修养 属于修养层次 第四层次 明 明理,明达,以茶悟理 属于理性层次 茶饮品形成的精神层面的层次形态特征可看作宝塔形四层立体结构,第一层最大,表示人数多,第四层最高最小,表示人数最少。品茶所获得的精神层次内涵同登宝塔一样,从第一层经第二层、第三层才能最终到达第四层。
-
茶文化精神层面的实践意义
-
精神层次内涵的实践意义]
★ 茶文化的精神层面内涵由“和、敬、雅、明”四字代表。
★ “和敬”反映茶文化的基本精神,广泛体现于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中。“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敬重他人、以茶为敬”。
★ “雅明”同为茶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茶文化的较高层次。“雅”是雅致、雅观、雅志,体现外在美。“明”体现在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处事能力。
-
精神层次特征的实践意义
茶文化精神层面呈宝塔形四层层次特征,代表着“和、敬、雅、明”四个层次内涵。通过艺术品茶的引导,引导人们认识层次规律,认识个人修养由一个层次到一个层次逐步提高,树立追求目的,并从实践上逐步实现,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茶文化的社会层面
陈香白——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七义:茶艺、茶德、茶礼、茶理、 茶情、 茶学说、茶引导。
一心:和
-
茶文化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联
- 以茶交友,茶的媒介作用
- 以茶为敬,茶的礼仪作用
- 茶话会,茶的倡廉作用
婚礼:茶性最洁,代表坚贞不移
-
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结合
- 茶市与饭市的结合
- 茶与饮食合为一体
- 茶与健康
兴奋、利尿、强心解痉、抑制动脉硬化、抗菌、抑菌、减肥、防龋齿、抑制癌细胞
-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相融
茶与文学的结亲屡见不鲜(红楼梦等)
茶画茶诗更显风韵
茶文化与人生艺术修养
-
茶艺形式与人生行为艺术修养
茶艺姿态中坐姿、走姿、泡茶献茶的操作姿态、品茶方式等都体现人的行为艺术修养茶艺程序中各环节动作及姿态的协调、流畅,环境、茶具、个人服饰、面部表情等都体现人的行为艺术修养。
-
茶文化精神与人生思想艺术修养
由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敬、雅、明”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