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智能护理中心系统将辖下的护理点分属若干个大区,例如华东区、华北区等;每个大区又分若干个省来进行管理;省又分市,等等。我们将所有这些有管理或护理功能的单位称为“管理结点”。现在已知每位老人由唯一的一个管理结点负责,每个管理结点属于唯一的上级管理结点管辖。你需要实现一个功能,来统计任何一个管理结点所负责照看的老人的数量。 注意这是一个动态问题,即随时可能有老人加入某个管理结点,并且老人是有可能从一个管理结点换到另一个管理结点去的。 输入格式: 输入在第一行中给出 2 个正整数:N(≤10^4 )是老人的总数量,即老人们从 1 到 N 编号;M(≤10^5 )是归属关系的总数。 接下来是 M 行,每行给出一对归属关系,格式为: A B 表示 A 归属于 B。A 或 B 如果是某个管理结点,则用不超过 4 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名称;如果是某位老人,则用老人的编号表示。这里每个 A 保证只有唯一的上级归属 B,且只有这个中心系统本身是没有上级归属的。此外,输入保证没有老人自己承担管理结点的角色,即 B 一定是一个管理结点,不可能是老人的编号。但一个管理结点既可以管辖下级结点,也可以直接护理一部分老人。 随后每行给出一个指令,格式为: 指令 内容 如果 指令 为 T,则表示有老人要入院或转院,内容 是某老人的编号和要去的管理结点的名称,以空格分隔;如果 指令 为 Q,则 内容 是一个管理结点的名称,意思是统计这个结点所负责照看的老人的数量;如果 指令 为 E,则表示输入结束。题目保证指令总数不会超过 100 个。 输出格式: 对每个 T 指令,将对应的老人转存到对应的管理结点名下;对每个 Q 指令,在一行中输出对应管理结点所负责照看的老人的数量。读到 E 指令就结束程序。 输入样例: 10 23 EAST CNTR ZJ EAST SD EAST WEST CNTR SX WEST HZ ZJ JN SD 2 JN 8 JTH 6 XAHP 4 ZDYH 5 ZDYH ZDYH HZ HUZ ZJ JX ZJ 1 JX 3 JN WZ ZJ XAHP XIAN XIAN SX YL SX JTH XIAN 7 XAHP Q EAST T 1 YL Q EAST Q SX T 8 ZDYH Q HZ Q HUZ T 10 XAHP Q CNTR E 输出样例: 5 4 4 3 0 9 代码实现:#include<iostream>
#include<unordered_map>
#include<vector>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unordered_map<string,string>father;
unordered_map<string,vector<string> >mp;
unordered_map<string,int>num;
int n,m;
int bfs(string s){
queue<string>q;
q.push(s);
//sum用来存储管理结点s的管理老人数量
int sum=0;
//只要队列中还有结点就继续
while(q.size()){
string s1=q.front();//获取当前管理结点
q.pop();
sum+=num[s1];//加上当前结点的管理老人数量
//搜索当前管理结点的子节点
for(int i=0;i<mp[s1].size();i++){
q.push(mp[s1][i]);
}
}
//返回管理结点s的管理老人数量
return sum;
}
int main(){
cin>>n>>m;
while(m--){
string a,b;
cin>>a>>b;
//如果a是管理结点
if(a[0]>='A'&&a[0]<='Z'){
//将a加入管理结点b中去
mp[b].push_back(a);
}else{
//如果a是老人
//将老人的父节点设为管理节点b
father[a]=b;
//将管理结点b的管理老人数量加1
num[b]++;
}
}
char c;
while(cin>>c){
if(c=='E')break;
string a,b;
if(c=='T'){
//如果老人要转院或入院
cin>>a>>b;
//如果老人有父节点,将父节点的管理老人数量减1
if(father[a]!="")num[father[a]]--;
//将老人的父节点设置为b
father[a]=b;
//将管理节点b的管理老人数量加1
num[b]++;
}else if(c=='Q'){
//如果要统计管理结点管理老人数量
cin>>a;
cout<<bfs(a)<<endl;
}
}
return 0;
}
标签:结点,EAST,ZJ,管理,护理,智能,指令,L2,老人 From: https://www.cnblogs.com/hxss/p/1733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