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洋葱阅读法》 - 书摘

《洋葱阅读法》 - 书摘

时间:2023-02-25 17:33:44浏览次数:32  
标签:思维 书摘 碎片 洋葱 内容 阅读 深度 我们

推荐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会阅读的人才会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以及应变能力。洋葱阅读法作为阅读的基础课,不只是教会人们阅读方法,更不只是教你知识管理、打造个人品牌,还能帮助你构建可以终身受用的阅读管理体系。

前言

当我的阅读数量上去之后,可以说是有收获也没有收获。有收获的地方在于,阅读量的增加让我打开了视野,也让我知道,原来工作以外的领域还有那么多好玩儿、有趣的东西;没有收获的地方在于,我突然发现读了那么多的书,真正能够记下来、让我印象深刻并参与实践和行动的并不多。

洋葱阅读的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是你大脑的磨刀石,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锋利”,但是很抱歉,你不可能拿着磨刀石去切菜。

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量,我们总是会听到很多人说一年读了300本书,其实他们大多是依靠主题阅读实现的。

是的,你必须要带上一个“猪队友”。这个猪队友有时候会胆怯,觉得“我做不到”;有时候会很贪玩;有时候会拖延,他会经常说“哎呀,我们今天就别读了吧”……他会给你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阻止你的行动和思考!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其实不阅读、不学习,也挺好的。

海盗的守则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

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

人、读物、输出,这三个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

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

鹉哥的七个建议

这是鹉哥的第二个建议,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后者的效果会非常差。

我们参与某个酒会,或者在酒吧里时,大家都闹哄哄地各自聊天,背景音乐也很嘈杂,这时候我们很难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有人突然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话都听不见,而别人一叫我们的名字,就能一下子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大脑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会特别在意。

一个是跑步,我的马拉松教练洋星告诉我,跑步的时候,也是一种冥想,因为你没法玩手机,没法说话,你只能和自己对话。所以你处于一种独处的空间里,你会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留意到自己的身体部分的状态。

场景导入:碎片时代的阅读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什么是碎片阅读

那么我都记住了什么内容呢?其实我可能只记住了“一分钟讲一个故事”“三分钟讲一个故事”,以及“如何挂羊头卖狗肉”等比较核心的概念,其他内容我都忘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听这堂课给我带来的巨大收获。也就是说,我真正通过这些碎片化时间要去寻找和学习的正是核心概念。

[插图]

有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李笑来老师的一个总结。他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碎片阅读的工具

小马宋是一个在营销界非常有名的文案大神,他在《从锅炉工到创意总监》中写到了自己如何通过这样的碎片化方式进行学习,比如他收集了十年来两万个顶尖的创意作品,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了十个PPT,反复看了很多遍。然后又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把它们全部抄写一遍,其中的大部分文案都能达到背诵或者复述的程度。而在他做广告的六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保持至少要阅读十个广告案例的状态。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由来其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来自课程,比如,“洋葱阅读课”的体系就是把阅读分成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不同的方面。这就是一个阅读的知识体系。

你的碎片阅读时间

其实通过读前面的内容,很多人会以为碎片阅读讲的就是碎片时间,实际上当我接下来要讲利用碎片时间之类的干货时,我们要先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去学习?或者你真的愿意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吗?

第一点是你要察觉到自己有零碎的时间,第二点是你要明白这些零碎的时间可以做什么

场景导入:快速阅读的诀窍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的步骤

提问的技巧:提问有两种方式:①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②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词来让对方选择性回答。

有些读者可以用目录画一张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是一个好习惯,但要注意如果用目录画思维导图,很可能画出来的还是目录,只不过是把作者提供的列表结构变成了图形结构,这种思维导图用处不大。因为无论我们是看目录还是看思维导图,我们能记住的都是目录,对书里的内容还是不了解,这张思维导图并没有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例如,某本书有10个章节,但是书里有4个章节是重点内容,那我们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结构就有4个分支。

如果扫读的过程中发生默念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在扫读的时候,翻页和标记的速度很快,其实大脑来不及默念。如果发生了默念的情况,你可以尝试在心里发出“呜呜”的声音来干扰自己,这样一来,就很难再默念了。扫读的部分不需要去记忆,只要把那些看上去有价值的地方标记出来进行突出阅读就好,完成了这一点,也就完成了扫读的任务。

例如,我在读《好好说话》时,书里的概念就没有那么多,我只需要搞清楚核心概念即可。当我们把关键词搞清楚时,就意味着知道了整本书的核心。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方法——RIA便签读书法,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这个方法。

切记,阅读一定不能着急,提升速度的前提是先把快速阅读的每步都做好,保证从一本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阅读里,速度是我们最不在意的一部分。

场景导入:阅读笔记的相关概念

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

为什么要讲如何做读书笔记

在一两千年前,西方的《圣经》还是用羊皮纸抄写的时候,如果有人能把《圣经》里的段落背下来,讲给世人听,那么那个人一定是地位非常显赫的人。所以在那个年代,谁要是记忆力好,那一定会受人尊崇。

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即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关于精华,又有一个概念要提出来,就是知识晶体。这是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专栏里提到的概念。所谓的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识利用起来。关于知识晶体,待会儿还会给大家解释,但是现在先把这个概念告诉大家,知识晶体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型、思维结构。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我们每了解一些新的内容,视野也会随之开阔,但是这些新的内容不仅是存在于书里,它还存在于网络上、谈话中、朋友圈,以及其他的一切媒介中。一旦知道一个新概念,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这个新概念去重新理解世界。不管是通过碎片阅读还是系统阅读的方式,都可以发现跟这个概念相关的内容。我会在知乎日报、得到知识新闻、公众号、杂志里去获取和关注新信息,通过读书、参加课程、做项目去重新了解这些信息。

康奈尔笔记可以用在开会和读书的时候。例如,你对时间管理有问题,那你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你在某本书里能找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些内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除康奈尔笔记法之外,还有其他的碎片收集工具,我在前边的内容中经常会提到印象笔记,这里介绍一下印象笔记和全能扫描王。

全能扫描王也是一个我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它可以把文字信息拍成图片,还有将特定内容提亮的功能,整理后的成品跟扫描仪扫描出来的一样,而且是一个免费工具。

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在国外很早就开始流行,就是把从书本中提炼出的碎片化重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内容。

还有一种整理的方式是制作读书PPT。在微博上搜索话题“读书笔记PPT”,这是秋叶老师的团队负责的一个项目,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把一本经典的书用PPT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本书有那么多文字,用PPT的方式进行呈现,显得简洁明快。

有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拍到的一张图片既讲到了时间管理,又讲到了个人品牌和写作怎么办?第一种方法是复制一份放到另外一个目录下面;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是在云笔记中建立索引,也就是说你可以给一个资料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某张图片既属于知识管理,又属于时间管理,那就给它贴上这两个标签。你在任何时候想起这个事情,都能检索到这张图片。

《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曾经讲到,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创作和传播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该内容。很多人看到一篇好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会顺手转发,之前我给过大家建议,在转发的时候要写一段评论,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概念之间产生关联呢?——用thinking map的八种图形来不断糅合,这是一个非常好玩儿、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也是平时很多读者没有做的一件事情。这就是高手和新手之间的差别,不是在功夫上,而是在执行上。

洋葱岛第四关攻略回顾

先做标记,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之后我们要去收集,要打开自己的思路,看看碎片化的收集和整体化的收集到底都有哪些渠道;然后我们要进行整理,建立私人图书馆;下一步是做输出和转化;最后是尝试去做应用和各种实践。最后,从书上的卡片变成我们输出自己的卡片。

爆破弹:书籍式主题阅读

无论是最开始讲的碎片阅读还是后来的快速阅读,都需要留意和收集那些框架性的内容,因为框架学习才是成人学习的基础,如果只是收集碎片,会导致我们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学习状态。只有不断去识别框架,认识新的框架,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通过读《高效演讲》,了解到演讲大概可以学习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思考,也就是说如何去考虑观众、考虑目标、考虑环境;第二部分是逻辑,如何选取内容、如何开头和结尾;第三部分是如何用故事去包装、如何通过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第四部分是如何做PPT。这就是高效演讲的四个步骤。带着这四个问题去其他书里找出答案,也就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核弹: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小的程序员的时候,曾经读了一本叫作《全新思维》的书,里面提到的6种能力,第一是要有意义感,也就是说要保持探索人类终级幸福的愿望,要一直寻找自己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第二是要保持娱乐感,要拥有快乐的竞争力,要主动寻找快乐,就像洋葱阅读一样,不能老是讲干货,也要有好玩儿和有趣的东西;第三是要有共情力,要与别人产生共鸣,不能老是自顾自地叙述,要跟大家互动,要了解大家的感受;第四是故事力,也就是要做生活的策划者,要设计你自己的人生,要游戏化自己的人生,不能循规蹈矩;第五是要有设计感,要做生活的策划师,要设计生活、设计旅行、设计一切;第六是交响力,也就是要发现系统和整合之美,要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到了2014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罗振宇老师的《罗辑思维》,每周在优酷上更新一期视频,于是我开始每周去追《罗辑思维》。我发现罗老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每次在45分钟的时间里用40分钟去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得出一个结论。虽然《罗辑思维》现在已经不更新了,但是我仍然推荐大家去看,因为它每集的内容都是扎扎实实的。

洋葱岛第五关攻略回顾

第一种是“碎弹”——碎片化主题阅读,主要是用两种工具——即刻和云笔记来完成碎片化主题阅读。第二种是“爆破弹”,更多的是对书进行主题阅读,从最开始书单创建之前建立一个简单的认知,到建立书单、快速阅读、扫读、建立框架,到最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一整套完整的流程。第三种是“核弹”,是我们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也就是用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方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场景导入:什么是深度阅读

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

某个知识点被我们不断地应用,不断地掌握,不断地去做分享,这种反复的过程就会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掌握得越来越牢固。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

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很多小说属于消遣型读物。比如《盗墓笔记》,这本书是闲暇时候用来消遣的读物,但如果想知道一本小说的写作方法,并模仿这种写作方法,《盗墓笔记》的很多内容非常适合进行深度阅读,因为作者设置剧情和布置情节的手法和技术非常的娴熟和巧妙。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一句俗语:“只要抓住机会,即使能力不高也有可能成功。”这句话很早就在坊间流传,小米总裁雷军把这句话换了一种说法,使它更具画面感:只要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视觉化表达。

洋葱阅读法也是如此,例如并没有说碎片阅读是到处去抓东西,而快速阅读就是快速寻找目标,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用了“章鱼哥”“火暴剑士”等拟人化的东西来说明阅读法的内容。

深度阅读的前提

阅读应该像滚雪球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雪球,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把雪球越滚越大。快速阅读就像滚雪球的第一步,先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简单理解书里的内容,然后再通过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的方式逐渐加深阅读。

深度阅读的误区

关于深度学习的第一个误区是,很多人都把深度阅读理解为要从头读到尾把一本书读完。经过这一章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的最后一个误区是认为要记住所有内容。其实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产生更多的关联,能在多个场景中运用书中的核心概念,就是记住这本书的内容了。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

有一本书叫《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如果要做分享,我建议好好读一下这本书。有读者会问,给孩子看的书适合拿来参考吗?会不会太简单了?

最后一步,我想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要给别人分享的内容是我们喜欢的,还是读者喜欢的?我的观点是不要只是以书本为中心,而是以用户为中心。你要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苦,以及我们的分享和课程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

《用户思维+》这本书说,用户不关心你的内容,他们关心的是你的分享会不会让他变得更好。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价值主张的概念,它包含了3个S:第一个S是Jobs,指的是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第二个S是Pains,指的是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第三个S是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培训活动的时候,读了一本书叫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了这种企业培训的经验后,慢慢地又接了一些其他的活儿。

阅读之后的个人品牌战略

不要等到自己非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要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假如现在没有能力做一场微课,可以先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发到微博、朋友圈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洋葱岛让我与阅读“重遇”

还有些朋友问我:“读这么多书有用吗?”“不会觉得累吗?”这里就涉及一个词叫“心流”。心流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正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心流甚至是人们幸福与否的一种衡量指标。回想起自己阅读时的状态,那确实是处在心流中,除非读的那本书对自己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①看完书的“封目序尾”,写下三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②阅读完后,回答这三个问题,并给自己写下接下来要完成的行动目标。③分析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需要做哪些努力,把它们细化到最小行动。④行动过程中不断修改自己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即使是一小步,但每步都算数。

标签:思维,书摘,碎片,洋葱,内容,阅读,深度,我们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ove-zf/p/1715485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