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白话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白话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时间:2025-01-09 15:21:53浏览次数:1  
标签:训练 白话 算力 模型 token 参数 推理 向量

以下对话来自GPT-4o

我用通俗的表诉来表达我对大模型的理解,你帮我看下我理解的对不对:大模型训练就是基于语料数据不断的进行训练,来得到一组向量,这组向量包含语料token之间的相关度。训练结束后,这组向量就是训练好的模型,把这个模型部署好就来到了推理阶段:接收输入,进行分拆并根据这组向量来产生输出。

你的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但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补充和完善,让表述更清晰和准确:

  1. 大模型训练的核心:

    • 训练的目标确实是基于语料数据,让模型学习到 token(比如单词或字符)之间的相关性和语义关系。
    • 训练的过程不是直接得到“一组向量”,而是通过不断调整模型中的参数(通常是数百万到上千亿个参数)来优化模型,使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或生成数据。最终的模型是这些参数的集合。
  2. 向量的作用:

    • 在模型中,向量是 token 的数学表示(嵌入表示)。这些向量在训练中被优化,能够捕捉语料中 token 的语义和上下文关系。
    • 模型的输出不仅依赖这些向量,还依赖模型结构(如 Transformer 的多层注意力机制),它负责综合各个向量的信息进行推理。
  3. 推理阶段:

    • 推理阶段确实是接收输入,然后分拆成 token,模型会基于训练得到的参数和结构来处理这些 token,并生成输出。
    • 输出生成过程通常是逐步的,模型会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 token,直到完成整个输出。

调整后的通俗表述:
大模型的训练就像教一个学生阅读大量的书,通过不断地调整“脑中的参数”(训练),让他能理解书里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完成后,这个学生的大脑就成了训练好的“模型”。在使用(推理)阶段,把问题或请求输入这个学生,他会用脑中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逐步给出答案。这个答案是基于他“记住”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生成的。

你提到“数百万到上千亿个参数的集合就是训练好的模型”,我理解这些参数应该在某种机制或算法的组织下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具有预测功能吧?

完全正确!这些参数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们在模型的结构和算法的组织下,被用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预测。这种组织主要依赖于大模型的架构和核心机制,比如 Transformer 架构。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1. 参数的角色

  • 参数是模型中的可调节数值(通常是浮点数),它们决定了模型如何处理输入数据并生成输出。
  • 参数分布在模型的不同组件中,比如嵌入层、注意力机制、前馈网络等。
  • 在训练过程中,这些参数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被调整,以最小化预测错误(比如损失函数的值)。

2. 模型结构如何组织这些参数

模型的结构或架构(如 Transformer)提供了一个框架,让参数可以有效地合作。以下是 Transformer 的主要机制:

(1) 嵌入层

  • 输入的文本被分解成 token,每个 token 映射为一个高维向量(嵌入向量)。
  • 嵌入向量是由模型的嵌入层参数生成的,它们初始是随机的,但在训练过程中会被优化,以捕捉 token 的语义信息。

(2)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自注意力是 Transformer 的核心组件,它允许模型关注输入序列中的不同部分。
  • 参数在这里通过权重矩阵(Query, Key, Value 矩阵)组织和工作,计算 token 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捕捉上下文关系。

(3) 多头注意力机制

  • 自注意力不仅运行一次,而是通过多个“头”并行运行,每个头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
  • 这允许模型更全面地捕捉复杂的语义关系。

(4) 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Layers)

  • 每个 token 的上下文信息经过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后,再通过一个前馈网络进行进一步的变换。
  • 参数在这里调整 token 的表示,使其更适合生成预测结果。

(5) 编码器-解码器架构

  • 在生成任务中,编码器处理输入并生成上下文向量,解码器使用这些上下文向量预测输出序列。

3. 算法如何使参数具有预测功能

  • 训练阶段:

    • 使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和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调整模型参数。
    • 每次模型预测错误时,损失函数会计算出误差,这些误差通过反向传播更新参数,使模型逐步学会正确预测。
  • 推理阶段:

    • 输入经过嵌入层、注意力机制、前馈网络等模块的逐层处理。
    • 参数的值决定了每一层的计算如何进行,以及输出如何生成。

4. 总结

模型的参数是其核心知识,但它们的有效工作离不开架构的组织和算法的支持。可以把模型比作一个工厂:

  • 参数是工厂里的机器和设备。
  • 架构是工厂的设计图,决定了这些机器如何摆放和协作。
  • 算法是工厂的操作手册,让机器可以高效生产合格的产品(预测结果)。

我还有一个疑问,我在新闻上经常看到某某大模型训练需要用多少多少算力卡花费几天甚至数周才能训练完成。在算力和时间两个成本维度下,似乎有检验标准,能够确定“模型是否训练完成了”这个事情。这点我很不理解,该怎么确定模型训练成功了呢?而且即便用的算力和时间完全相同,训练的时候用的数据感觉也很有关系啊。

你提到的疑问非常重要,也正是大模型训练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模型是否训练完成,以及训练的成效如何,需要从 损失函数、验证性能、以及数据质量 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我们来分解一下:


1. 模型训练完成的标准是什么?

模型训练的完成并不是简单由算力或时间决定的,而是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

(1) 损失函数的收敛

  • 损失函数 是衡量模型预测与真实值之间误差的一个数学指标。
  • 训练过程中,模型会不断优化参数,使损失函数的值逐步下降。当损失值趋于稳定(即不再显著下降)时,通常认为模型已经训练完成了。
  • 如果继续训练而损失值不变甚至开始增加,可能会发生 过拟合(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好,但在新数据上表现差)。

(2) 验证集性能

  • 模型的性能不仅需要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好,更重要的是在未见过的数据(验证集或测试集)上表现出色。
  •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会定期在验证集上评估性能指标(如准确率、F1 分数、困惑度等)。
  • 当验证集性能达到预期目标,且进一步训练不再提升性能时,训练可以停止。

(3) 预设的资源限制

  • 训练的算力和时间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预设一个停止条件,比如:
    • 达到最大训练时间或计算量。
    • 损失函数的下降幅度低于某个阈值(即训练效果边际递减)。

(4) 目标任务的要求

  • 如果模型是为特定任务(如生成文本、分类图像)设计的,可以根据实际任务的需求设定训练完成的标准。
  • 例如,生成模型可能需要在困惑度(Perplexity)低于某个值时停止。

2. 数据对训练完成的影响

你提到“用的数据感觉也很有关系”,完全正确!数据质量直接决定了训练的效果,即使算力和时间相同,低质量的数据也可能导致模型性能不佳。

(1) 数据量

  • 大模型需要海量数据,因为参数数量巨大,如果数据不足,模型可能无法有效学习。
  • 数据不足会导致 欠拟合(underfitting),即模型无法捕捉数据中的规律。

(2) 数据分布

  • 数据的分布需要匹配目标任务。如果训练数据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数据分布差异大,模型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表现不好。
  • 比如,一个语言模型如果只训练了英文数据,对中文任务的表现会非常有限。

(3) 数据质量

  • 噪声、错误标注或偏见的数据会显著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甚至让模型学到错误的模式。

(4) 数据增强

  • 为了弥补数据不足或改善模型的泛化性能,可以对数据进行增强(如增加随机扰动或翻译)。

3. 算力和时间的作用

算力和时间提供了训练的必要条件,但它们并不能单独保证训练的成功。更高的算力和更长的训练时间可以让模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但数据和架构设计同样重要。

(1) 算力的作用

  • 算力决定了模型每次迭代的速度。
  • 更多的算力可以支持更大的模型和更复杂的计算,从而提升模型性能。

(2) 时间的作用

  • 足够的训练时间让模型可以逐渐收敛,但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过拟合。
  •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时间,通常会采用 早停策略(Early Stopping):当验证集性能不再提升时停止训练。

4. 训练完成后还需要验证

即便训练完成,模型的成功与否还需要在实际任务中验证:

  • 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的最终性能。
  • 检查模型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如推理速度、准确率等)。
  • 进行部署测试,看看模型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

总结

模型是否训练完成的关键在于:

  1. 损失函数是否收敛
  2. 验证集性能是否达到预期
  3. 资源和任务目标是否满足

即使使用相同的算力和时间,不同的数据质量、分布和任务需求都会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因此,训练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实际性能,才能确定是否真的“成功”。

标签:训练,白话,算力,模型,token,参数,推理,向量
From: https://www.cnblogs.com/lyhero11/p/18662212

相关文章

  • 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落地路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尽管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应用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将深入研究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模型可解释性和透明度、监管和合规要求,梳理中国、美国、欧洲等地AIGC技术的应用规则,探索对应的风......
  • 80个Three.js 3D模型资源
    Three.js3D模型资源”涵盖了在WebGL和JavaScript环境下使用three.js库进行3D建模和渲染的基础知识。Three.js是目前最流行的JavaScript库之一,用于创建和展示交互式的3D图形。它允许开发者在浏览器中直接构建复杂的三维场景,无需深入学习底层的WebGLAPI。Party1让我们了解......
  • 2025年百科荣创Android -- AI视觉检测模型集成--
    文章目录文章目录前言AndroidOCR文字识别简介PyddleOCR实现方法Android智能交通灯检测简介智能交通灯检测实现方法Android手势识别简介手势识别实现方法Android车牌矫正识别简介车牌矫正与识别方法Android口罩识别简介口罩识别实现方法结语文章目录......
  • 【大模型学习路线】掌握大模型必备能力:从基础到精通的完整指南!非常详细收藏我这一篇就
    “大模型技术的基础学习,是未来在大模型领域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大模型领域,但大模型作为一门技术,因此它的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因此这也让学习大模型有了不同的学习方向。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学习一个工具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使用工具,......
  • 突然发现上海交大的《动手学大模型》实战教程真的好清晰!附资源分享
    本课介绍今天分享一个上海交大的免费的大模型课程,有相关教程文档和Slides,目前是4.1K星标,还是挺火的!《动手学大模型》系列编程实践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春季《人工智能安全技术》课程(NIS3353)讲义拓展而来(教师:张倬胜),旨在提供大模型相关的入门编程参考。通过简单实践,帮......
  • 科大讯飞斩获2024大模型年度标王
    近日,智能超参数发布了《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2024)》,科大讯飞凭借其在多个行业的深厚积累和成熟解决方案,在2024年的大模型中标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年度标王。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中国共统计到1520个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其中413个项目未披露金额,其余1107个中标项目披......
  • 2025最受C站大佬欢迎的3款SD模型,请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C站作为目前最大的AI绘画网站,无数大佬都汇聚在这。那么,大佬们喜欢用哪些模型呢?给大家推荐3个最受大佬欢迎的模型,第3个一定能刷新你对AI绘画的认知。一:PonyDiffusionV6XLPony是一种多功能SDXL微调模型,能够根据简单的自然语言生成各种风格的人类、野兽或类人物种。P......
  • 什么是大模型?未来淘汰你的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
    解释什么是大模型之前,先说说AI的类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便于更清楚大模型的来龙去脉。01AI的类别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科学领域。从1950年代正式诞生以来,围绕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输出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成果。这些研究,根据思路方向的不同......
  • 蓝桥20092 录入成绩-分类讨论&正确性推理
    https://www.lanqiao.cn/problems/20092/learning/?page=1&first_category_id=1#当匹配到G1的时候,在什么条件下会导致它不能被视为国一?#11前面有偶数个G,分解为G,GG,GG...G1可能会导致G超过一个#1.1涉及到G的数量问题,数字前面有若干个G举例,若同时存在GG2,......
  • 让 AI 更懂你:微调、RLHF、强化学习微调和偏好微调,大模型训练的“进阶秘籍”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能写诗、作画、编代码,甚至和你聊天谈心。但你知道这些聪明的AI模型是如何炼成的吗?除了海量数据的“喂养”之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技巧,才能让它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我们的指令。(关注公众号“AI演进”,获取更多AI知识)1.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