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赛时三题,自我感觉发挥不错,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D题完全没有思路。
A
答案最多为2,因为最坏情况即为先将整个区间合并为一个数,若这个数不是0,则再将这个数变为0。
所以3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
- 全是0,则不需要操作 -> \(0\)
- 只有一段非\(0\)连续区间 -> \(1\)
- 不止\(1\)个非\(0\)连续区间 -> \(2\)
B
首先,若只出现了一种字符,则一定可行,因为若只出现\(p\),则可令序列为\([1,2,...,n]\);若只出现\(s\)则可令序列为\([n,n-1,...,1]\)。
否则,两种字符一定都有。考虑任意一对\(p,s\):
设形成的前缀\((p)\)为\(1到k1\)的排列,后缀\((s)\)为\(1到k2\)的排列
易得前缀和后缀必然相互包含
所以检查是否有一对不相互包含的前后缀即可,实现不再赘述。
C
构造题
此题赛时的做法分讨得比较麻烦,但好在保证了正确性,还是官方题解的做法比较简洁。但感觉此题复盘的意义不大,故不再赘述。
D
\(dp\)
若没有对每一行循环左移操作,则就是一个普通的走迷宫\(dp\)。
由于每一行最多只会移动\(m - 1\)次,而\(n,m <= 200\),所以可以猜测是一个状态表示为\([行数][列数][对应行的移动次数]\)的\(dp\)。
状态表示:
\(g[i][j][k] :\) 从\((1,1)\)走到\((i,j)\),且第\(i\)行循环移动了\(k\)次,最小花费。
\(f[i][j] :\) 从\((1,1)\)走到\((i,j)\),最小花费。
考虑状态转移(此题重点):
由于每次只会向右或向下移动一格,所以\((i,j)\)的状态只会从\((i-1,j)\)和\((i,j-1)\)转移过来。
但由于引入了可对行循环左移的操作,使得这两种转移的方式并不一样:
1.\((i,j-1)\) -> \((i,j)\) : 由于题目明确要求必须在开始移动之前才能做循环左移操作,故对于行内的转移来说,必须要从当前行移动次数相同的状态转移过来。即:
g[i][j][k] <- g[i][j-1][k] + a[i][j`]
其中\(a[i][j`]\)表示第\(i\)行向左移动了\(k\)次后\((i,j)\)位置的数字
2.\((i-1,j)\) -> \((i,j)\) : 由于只能对行操作,因此行与行之间的转移其实是独立的。即从一行向下移动到另一行时,状态转移与当前行的循环移动次数是无关的。因此:
g[i][j][k] <- f[i-1][j] + k * w + a[i][j`]
而\(f\)的转移即为:
f[i][j] = min(g[i][j][0到m-1])
E
交互 + 二分,个人感觉非常不错的一道题。
首先要想明白一点:由于\(1\)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每一次询问的真假性也是不确定的。所以要想办法破掉这个牢笼,让每一次询问的真假性得以确定,从而获得有用信息。
假设这段区间中没有1,即为全\(0\)区间,则我们可以知道,0一定是真的回答,1一定是假的回答,因为所有区间的和均为0。这样区间长度与回答之间就具有了二段性:越长的区间回答越容易假,越短的区间回答越容易真。通过二分,就可以在\(O(logn)\)时间内确定出\(k\)。
所以可以考虑:确定出来\(1\)在哪个子区间内,这样其余的区间就全0了。可以利用上述方法确定\(k\)的值。
具体地,可以确定出\(1\)是在整个序列的前一半还是后一半:即为官方题解的做法,通过询问\(2\)次\(1/4\)长度区间方法确定出了\(1\)的分布,自己确实想不到qwq...
同样,对含有\(1\)的那一半区间再询问\(1\)次,即可以确定出\(k\)与\(n/2\)的大小关系。
这样,就将区间分为了两半:一半全\(0\),一半含有一个\(1\)。
此时又分为两种情况:
- \(k<=n/2\):直接对长度为\(n/2\)的全0区间二分,原理和上面说的一样。
- \(k>n/2\): 由于全\(0\)区间长只有\(n/2\),故只用全\(0\)区间时只能对\(k<=n/2\)的情况进行判断。那么\(k>n/2\)时怎么办呢?有个巧妙的办法:将另一半含1区间和该全0区间的子区间结合,这样构造的区间和一定为\(1\),并且区间长度范围是\([n/2+1,n]\)。这样就转化为了和上述一模一样的做法,同样具有二段性,二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