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次学会的,不止是代码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homework/13315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个人总结 |
学号 | 102201235 |
一、学期回顾
1.1 回顾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起初,我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是“枯燥的理论课程”,以为会充满概念化的讨论、模型分析和流程管理。然而,真正进入课程后,我发现这门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每一份作业都在引导我们逐步接触完整的开发流程,从个人代码能力的锤炼到团队协作的洗礼,都是一次次贴近真实项目的宝贵经验。
在完成所有任务后,我意识到软件工程的目标不仅是写代码,还在于管理复杂系统、设计高效流程,以及协调团队完成产品落地。在这学期中,我学到了如何用代码实现需求、如何与团队高效沟通协作,甚至对“需求分析”这种偏理论化的内容,也有了更实际的理解。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比如,由于时间和技术储备的限制,前端部分在功能和交互细节上还可以优化,而团队整体在交付压力下也牺牲了一些代码质量。尽管如此,这些“遗憾”成为了提醒自己不断精进的动力。
1.2 回顾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投入与产出
在软工实践课程中,我编写了 3500+ 行代码。
在团队项目中,我参与了 小福同学 的设计与开发,主要负责前端的开发与实现,承担了以下角色:
- 前端设计与开发:编写页面 HTML、CSS 样式,使用 JavaScript 实现交互功能;
- 接口对接:与后端同学(使用 Django 和 MySQL)合作调试接口,实现数据的动态渲染;
- 团队沟通桥梁:协调团队 UI 设计需求,确保前端实现与后端逻辑的无缝衔接。
花费时间统计:
作业 | 花费时间(小时) |
---|---|
第一次个人作业 | 5 |
第二次个人作业 | 22 |
第一次结对作业 | 15.5 |
第二次结对作业 | 30 |
第一次团队作业 | 20 |
第二次团队作业 | 25 |
现场编程作业 | 8 |
团队作业 beta 冲刺 | 30 |
总计时间投入:
- 累计时间:155.5 小时
- 实际周均时间:10.6 小时
- 预计周均时间:8 小时
1.3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答辩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团队项目的最终答辩。
在这场答辩中,我们团队展示了完整的项目功能,前端界面的友好设计和后端逻辑的稳定性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然而,答辩现场也暴露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些接口的响应速度偏慢,甚至由于疏忽遗漏了一些边缘测试场景。这次答辩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团队项目需要全方位的打磨,而不仅仅是“代码能跑就行”。
二、总结收获
2.1 我的软工实践故事
在团队项目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沟通胜于代码”。
虽然我主要负责前端开发,但这个角色让我真正意识到,写代码只是项目的一部分,更多的工作是如何协调每一块功能的实现:
- 设计到实现:当 UI 设计给到我们前端时,我们需要确保其实现是合理且符合用户需求的;
- 与后端联调:接口文档并不总是完善的,我们需要在不断地对接中调整前端和后端的逻辑;
- 用户体验的优化:从早期的粗糙页面到最终成品,我们反复优化了多次,甚至每一处按钮的样式和布局都需要调整。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某个任务中,我们的后端一开始提供了分页接口,但由于前端使用的是动态加载,接口的参数格式和返回结果并不匹配。这导致了长时间的调试,最终通过明确分页逻辑(后端提供特定字段,前端动态监听)解决了问题。这件事让我认识到 “需求明确”和“功能拆解” 的重要性。
2.2 学习到的新技术与生产力工具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并使用了许多技术与工具,它们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
- JavaScript/HTML/CSS:掌握了如何快速搭建页面并实现复杂的交互效果;
- Postman:在调试接口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Git/GitHub:在多人协作中,学会了分支管理和代码合并;
- Figma:用来快速查看 UI 设计和切图资源;
- Chrome DevTools:帮助定位 CSS 和 JavaScript 的问题。
2.3 技术之外的提升
除了技术技能,这门课还让我在其他方面有所提升:
- 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如何明确分工、如何协调工作进度;
- 时间管理能力:每一次作业都需要精确规划时间,确保按时交付;
- 心态的转变:从开始的焦虑和压力到后来的从容应对,让我更有信心面对复杂任务;
- 需求分析能力:不再单纯考虑实现功能,而是更多地思考“用户需要什么”。
2.4 自由发挥
最遗憾的是,在项目中并没有时间去尝试更复杂的前端框架(如 React 或 Vue),这一块是未来学习的方向。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能将我们的项目继续打磨,比如:
- 改进页面的动画效果;
- 提升后端接口的响应速度;
- 增加单元测试以保证代码的稳定性。
给学弟学妹的一句话:
“代码只是结果,过程才是成长。”
三、致谢
特别感谢我的舍友兼搭档,洪庆杨,在整个项目开发中一起熬夜修改 Bug、讨论交互设计;还有我们的后端同学们,在接口对接时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每一次团队的讨论都让我感到:一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但一个团队的合作才能让事情真正成型。
同时,感谢 TA 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从功能需求到项目完成,给了我们无数的帮助。特别是每次作业答疑时的细致解答,让我避免了许多坑。
标签:不止,代码,作业,接口,课程,前端,团队,学会 From: https://www.cnblogs.com/ikunzeng/p/186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