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源层
- 数据来源多样性:数据仓库的数据源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各种数据库(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如日志文件、CSV文件、XML文件等),以及外部数据(如市场调研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这些数据源提供了构建数据仓库所需的原始数据。
- 数据抽取工具和接口:为了将数据从数据源提取到数据仓库,需要使用数据抽取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是ETL(抽取、转换、加载)工具中的抽取部分,如Informatica PowerCenter的抽取组件、Kettle(Pentaho Data Integration)的输入步骤等。它们通过数据库连接接口(如JDBC、ODBC)或文件读取接口与数据源进行交互,获取数据。
-
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层
- 数据抽取(E):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这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抽取策略,例如,对于数据库可以通过SQL查询来提取数据,对于文件可以直接读取。抽取的频率也因数据的性质而异,有些数据可能需要实时抽取,而有些数据可以按天、周或月进行批量抽取。
- 数据转换(T):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操作。清洗操作包括去除噪声数据、处理缺失值(如填充默认值、根据其他数据进行估算等)、纠正错误数据。转换操作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如日期格式统一、字符编码转换)、数据类型转换(如将字符串类型的数字转换为数值类型)、数据标准化(如将不同单位的度量转换为统一单位)。集成操作则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合并,例如通过关联键将多个表的数据合并在一起。
- 数据加载(L):将经过转换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的存储层。加载方式可以是全量加载(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进去)或增量加载(只加载新增或修改的数据)。在加载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冲突。
-
存储层
- 存储类型选择:数据仓库的存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常见的有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的存储,其特点是数据结构清晰,支持复杂的SQL查询和事务处理;还有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 HDFS)的存储,适用于存储海量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另外,也有一些数据仓库采用混合存储方式,结合了两者的优点。
- 数据组织方式:在存储层,数据通常按照主题进行组织。例如,在一个销售主题的数据仓库中,可能包括销售事实表(记录销售交易的详细信息,如销售金额、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和多个维度表(如客户维度表、产品维度表、时间维度表等)。这种以事实表为中心,周围环绕维度表的组织方式称为星型模型;如果维度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就形成了雪花模型。这些模型有助于提高查询性能,方便数据分析。
-
数据访问层
- 查询和报表工具:为用户提供访问数据仓库数据的工具,用于生成报表和执行查询。传统的报表工具(如Crystal Reports、Microsoft Reporting Services等)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各种格式的报表,如财务报表、销售报表等。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如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SAP BW等)支持用户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如钻取(从汇总数据深入到详细数据)、切片(选择特定维度的数据)和切块(选择多个维度的部分数据)操作。
- 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用于从数据仓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些工具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机器学习工具(如Python的Scikit - learn、R语言的相关机器学习包)等。它们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操作,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
- 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API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访问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例如,企业内部的自定义应用程序可以通过API获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如在移动应用中展示销售数据或库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