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找到了一个相对详细且合理的解释,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现在,算是差不多明白了,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为以后同样困惑于这个问题的同学提供一个思路。
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同学,可以肯定的是你很细心,发现了这个点,但是现在的很多视频和教材解释的都比较模糊,不利于彻底理解这个问题。下面,我来提供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在通正向电流的时候,PN结的耗尽层会变窄,这里的变窄的原因是因为:
当PN结加上正向电压时,外部电场方向与PN结内建电场方向相反。N区的电势比P区高,这会减小PN结界面处的电势差。由于外部电场的加入,PN结内部的电场强度减弱。内建电场的减弱意味着对载流子的排斥作用减少,使得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更容易跨越PN结界面。
正向偏置使得更多的电子从N区注入到P区,同时空穴从P区注入到N区。这些注入的载流子会重新填充耗尽层中的固定离子电荷,从而减少耗尽层中的空间电荷。
随着载流子的注入,耗尽层中的正负电荷得到部分中和,导致耗尽层的宽度减小。耗尽层的变窄意味着PN结的阻挡作用减弱,使得电流可以更容易地通过PN结。
当耗尽层变窄到一定程度时,载流子的注入和扩散变得足够强,从而在PN结中形成显著的电流,这就是所谓的正向电流。
总结来说,正向偏置减小了PN结内建电场,使得耗尽层变窄,从而允许电流通过PN结。这是PN结作为二极管在正向偏置下导电的基本原理。
那么,在没有通正向电流的情况下,仅仅是掺杂杂质的浓度不同,那么又会对耗尽层产生什么影响呢?
这里需要理清掺杂浓度、载流子扩散速度、以及耗尽层宽度之间的关系。
确实,掺杂浓度高时,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增加,导致它们在PN结界面处的扩散速度加快。这是因为载流子的扩散是由浓度梯度驱动的,高掺杂浓度意味着载流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散更为剧烈。
然而,耗尽层的宽度并不直接由载流子的扩散速度决定,而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决定的:
1. 载流子的重新组合:在PN结界面,P区的空穴和N区的电子会迅速重新组合,形成耗尽层。掺杂浓度越高,重新组合的载流子数量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耗尽层会更宽。
2. 空间电荷区的电荷平衡:耗尽层的宽度是由空间电荷区的电荷平衡决定的。在高掺杂浓度下,虽然扩散速度快,但重新组合也更快,导致在较窄的区域内就能达到电荷平衡。这是因为高掺杂浓度提供了更多的固定离子电荷,这些电荷在较窄的区域内就能产生足够的电场来阻止进一步的载流子扩散。
3. 内建电场的强度:耗尽层中的内建电场与空间电荷区的电荷密度成正比。高掺杂浓度导致空间电荷密度高,因此内建电场更强。这个强电场能够在较窄的区域内有效地阻止载流子的进一步扩散。
因此,尽管高掺杂浓度导致载流子扩散速度快,但同时也导致载流子重新组合更快,以及在较窄的区域内就能建立起足够的内建电场来维持电荷平衡。结果是,高掺杂浓度的PN结通常具有较窄的耗尽层。相反,低掺杂浓度的PN结由于载流子重新组合较慢,需要更宽的耗尽层来达到电荷平衡。
希望我的分析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电场,耗尽层,掺杂,载流子,结中,PN,浓度 From: https://blog.csdn.net/2301_82178919/article/details/14375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