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一名产品经理,你得到了一个新任务,要设计一款可穿戴式产品。这对你和你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你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于是,你发动团队的力量,开始收集各类信息,做市场调研,询问相熟的专家……忙忙碌碌几天后,你手头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息反馈,这些信息打印出来,可以堆满一小间会议室。接下来,你要怎么做?
接下来,你当然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开始做筛选和分析。这个时候,如果你会KJ法,那么,你的工作效率就将大大提升。
什么是KJ分析法? KJ分析法,也称为亲和图法,是一种由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于196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收集、整理信息的工具。它通过将信息分类、归纳,形成清晰的结构,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 |
决定用KJ分析法后,你召集了团队成员,你们先要制作基础卡片。每个团队成员都分到了一些信息材料,然后被要求把这些材料中的内容写到便签纸上。
便签纸上不是一下子把材料上的所有信息都抄上去,事实上一张便签纸也无法承载所有信息。便签纸上所记录的其实只有一句话,比如,调研问卷中有个客户反馈“我希望产品是轻便的,牢固的。”这时候,就要在两张便签纸上分别记录“产品是轻便的”,“产品是牢固的”。
除了撰写基础卡片外,你还安排了另外两个助手,他们和你一起负责收集成员们撰写的便签纸,然后把这些便签纸根据内容的相似性,把它们分别贴在会议室不同的玻璃墙上。
在这些贴着便签纸的玻璃墙最上方,你还写着“材质”、“功能”、“性能”、“外观”等等标题。是的,你已经在给这些内容进行了分组。
过几小时奋战,你和你团队终于把手头的所有信息梳理和归纳完成了,整个小会议室现在已经是满墙的便签纸。看着几个小时的劳动成果,你挥了挥手,大吼一声:“开始下一阶段!”
是的,KJ分析法还没有结束。下一阶段,是基于这些初步分组归纳的结果,进行二次提炼。这一阶段,不仅仅是你的团队参与了,你还邀请了研发、质检、市场等相关部门的一些同事来到了这间会议室。
你给会议室内的每一个人都发了一支红笔,然后要求大家去阅读所有的便签纸,然后在每一张便签纸的底部用红笔点●。根据每个人自己的理解,按照重要性可以分别点两个●●和一个●。
另外,那些被你邀请来的别部门专家,他们还需要帮忙看下那一堆之前你们无法分类的便签纸,然后尽可能地把未分类项减少。
这张图是天飓当初认证六西格玛黑带时候做的一个小项目KJ分析^_^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大家将会议室内的便签纸上的信息二次提炼完成。你感谢了前来支援的那些他部门专家,将他们送走后,你和你的团队要进行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工作了。
这个阶段你们要完成最后的信息归纳总结。在前一个阶段,专家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将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信息都点了两个红色的●。你将那些非重点信息的便签纸从墙上摘下来,一下子墙面清爽了很多。
事情还没完。你让团队成员把留在墙面上的便签纸根据其所在小组先取下来,黏贴到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然后找一面已经清空的玻璃墙,在上面重新分组。这时候,分组的标准是根据之前的小组共性予以归类。比如外观设计类,技术实现类,材料结构类等等。
在玻璃墙上写好这些大组名后,再将分组黏贴的纸根据其属性归类到这些大组之下。在团队成员的一起努力下,你们用了不算太长的时间,终于把这个任务完成了。现在,整个会议室就只剩这面玻璃墙上的内容了。
最后,终于要结束了。你拿起一支笔,画出一根根线条,用这些线条将一个个大组进行了连线。然后,你又在线条的一头画出箭头。刹那间,这些组织间的潜在关系也变得一目了然。
和你的团队成员一起站在这面玻璃墙前,看着辛苦一整天的工作所获得的成果,你们都开心的笑了。对将要做的这款可穿戴设备会是什么样子,你们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雏形再进一步筛选优化,最终让它形成可操作的产品文档。至于这个筛选优化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开展,这又将是另一个故事了。
最后的最后,请别忘了用手机把这面玻璃墙的内容都拍摄下来。
除了产品分析,KJ分析法也能应用于质量分析、用户画像、战略分析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你学会KJ分析法了吗?
什么,你觉得还不够理解?那就马上去找一个case,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尝试使用KJ分析法。边学边用,你才能真正掌握它!
本文同时发布在我的公众号 “天飓”。
标签:分析,便签,法做,KJ,会议室,信息,分析法,团队 From: https://blog.csdn.net/hydekong/article/details/14418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