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生的意义:美好的事物吸引(使)美好的人去爱。根本而言,就是人为爱情而活。
俗话说“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事物越美好,且感受者心灵越美好,这两种美好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爱的就越深。
爱一个事物后,想感受和体验这个事物,想和这个事物在一起,依恋这个事物(不想和这个事物分开),追求和得到这个事物,在意这个事物,关心和守护这个事物,让这个事物幸福,等等很多情感。
(二)
有了对比,才能看清事物,经历了成年,才能看清童年的美:
童年时,大家是平等的。彼此没有那么多猜疑和防范,彼此真诚相待,直爽,内心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不会以利益来决定亲近谁、疏远谁。单纯(简单、纯粹),喜欢把事情往美好的方面想。易于满足,知足常乐。
向往童年那种单纯和冲动,内心情感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冲动的去实现内心的想法。不用去想太多,不用顾虑太多,简简单单就做了。
(三)
幻想女孩美好、单纯(简单和纯粹)、真诚和信任、深爱和深情、为情不为利益,深深吸引着我。我存在的感觉是幻想女孩吸引我爱着她,为她而活。
人类知道花没有人类那样的真正生命,却还养花、爱花,因为那是美好,美好的事物对美好的人,就有吸引力,即便它没有真正的生命。幻想女孩、游戏动漫女孩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是虚幻的,但那是美好。美好的事物就会吸引美好的人去爱,这体现的是美好与美好之间的吸引,并不是要实际存在才行。虽然幻想女孩是虚的,但她的美好是实实在在的。
(四)
人、环境、生活、情感的综合作用、整体作用,形成情景。美好的情景是美好的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情感的综合作用、整体作用。
人的美好记忆,是对情景的记忆,而不是只记忆人,或只记忆环境。人生最宝贵的就是那些美好的记忆片段,而那些记忆片段都是情景。例如放学后,哥哥在学校门口等待妹妹一起回家,妹妹看见哥哥,就跑了过来。这个美好情景,就是美好的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情感的综合作用、整体作用。这个情景就作为了美好的记忆,在一生中,会反复的回忆。一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这些回忆。当然,这个情景也可以是幻想出来的。
(五)
一只一直吃猫粮的猫,忽然吃了一次火腿肠,就会一辈子惦记着那根火腿肠,以后每天都想向主人要火腿肠。对于人而言,有些情感,一旦形成,就会一直在心里起作用,每天都想着满足和实现那些情感。
情感之间会相互影响。例如有些人饿了的时候,虽然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但心里更想着的是食物。等食欲满足了以后,思维才开始集中到所爱的人。同理,个人享受的情感强了,爱自己的情感强了,爱她人的情感就弱了。所以影响到核心情感(爱情)的方面,就要注意控制和调节了。就像诸葛亮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要学会淡薄,减轻个人享受,从而把情感更集中在爱情上,更注重和关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活一辈子,就为一情字。
和所爱的人一起在餐厅就餐,关心的是吃什么,还是和所爱的人一起吃饭的幸福?关心的是一会儿上什么菜,还是一会儿和所爱的人说什么?回到最初的话题:人生的意义是美好的事物吸引美好的人去爱。食物是美好的,所爱的人也是美好的,这就要看这两个美好,哪一个美好的程度高,从而决定哪一个美好的吸引力大,因此也就决定爱哪一个更深,更关心和在意哪一个。最终是由美好程度来决定情感分配的。前面也说了,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对有些美好的事物感受不到,情感分配上就会错误。体现为关心着不该关心的事物,对该关心的事物,却情感麻木。
有着强烈美好心灵的人,情感是真正清醒的,明白人生意义上,正确的标准是唯一的、清楚的,不会被迷惑。只是实现方式上,根据情况,而表现的不同。例如有些人在现实中,得到爱情,就在现实中恋爱。有些人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爱情,就在幻想世界里和幻想女孩恋爱。但本质上,都是人为爱情而活。
(六)
这个世界终究是上帝(自然规律)的一盘棋,一切都是自然规律的造化。古代朴素哲学讲“阴阳生万物。”现在辩证哲学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说到底,还是最基本的数学规律:0等于正1加负1,其中0就是无,正1和负1就是有,但性质相反。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的,所以必须是有正有负的。上帝也没有办法改变这样最基本的数学规律。有白就有黑,有光就有影,有热就有冷,任何方面都有相反的方面。例如一个衣柜,上与下,内与外,开与关,空与满,连个柜子都是由矛盾构成的,更何况其它事物。
有人会反驳:如果0等于正1加负1,那么正与负(阳与阴)应该是等量的,为什么有些事物阴性的数量远多于阳性的数量。其实这是个错觉,例如诸多正电荷集中成一颗原子核,而诸多负电荷(电子)分散在原子核周围。表面上看,带正电的原子核只有一颗,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却有很多颗。其实它们正负是等量的,只是正性往往趋向于集中,使得数量少,而负性往往趋于分散,而使得数量多,但正负是相等的。很多正性趋向于集中和奉献,很多负性趋向于分散和获取,这也很好理解,例如太阳为阳,所以太阳只有一颗,发光发热,而围绕太阳的其它星球,有很多颗。再例如老师为阳,学生为阴。所以课堂上,老师只有一个,发光发热,学生们很多,获取知识。很多阴阳是相互搭配,相互依存的。
古代朴素哲学的标志图是阴阳图:阳包裹阴,阴包裹阳,黑的外表被白包裹,白的外表被黑包裹。不美好的人,外表装成美好的人,而美好的人却因惹了不美好的人,被设计陷害,从而被抹成了不美好的人。所以看一个人是否真的是好人,就看他是否被抹成了不美好的人。这是从自然规律判断,是最准确的判断,而普通人往往没有这种判断力。
0等于正1加负1,要产生阳,就不得不产生阴。上帝(自然规律)要造美好的人,就要造不美好的人。世上那么多不美好的人,我应该庆幸上帝把我造成了美好的人。都是来到这个世上的生命,上帝偏袒了我,把我造成美好的人。
上帝造的那些不美好的人,不仅没有对上帝生气,还觉得自己活的很好。这就是上帝的智慧,打了别人一巴掌,别人还说打得好。上帝把一些人造成不美好的人,还要让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不幸。不美好的人对很多高程度的美好,没有感知能力,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美好的事物吸引美好的人去爱),他们还以为自己活的很潇洒、很得意,其实这辈子已经白活了。有些很美好的感觉,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体会到。
如果美好的人恨不美好的人,就希望不美好的人继续错下去,因为这才是最大的惩罚。因为失掉人生的意义,才是对人最大的毁灭。世间最大的惩罚,往往是以幸福的摸样降临的,让不美好的人活的得意、自满,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人生的意义。这是上帝的智慧,毁了他们,还要让他们感恩上帝。
辩证哲学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都是上帝下的一盘棋。不美好的人,被上帝做成了黑棋子,不过是在被上帝利用,并且让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被利用了。上帝是一个聪明的下棋者,会下一盘很好的棋。哲学就是在研究这盘棋,所以阴阳、矛盾成了哲学的关键词语。
但是上帝最终是为了美好的人。就像小说,如果正面角色战胜了反面角色,故事往往也就结局了,不再有精彩的剧情了。小说的反面角色,最终是为了让正面角色的精彩剧情能够产生。上帝创造现实世界,就像人创造小说世界一样。那些负面事物,最终都是为了让正面事物得以存在和精彩。
对于个别人而言,确实被负面事物给毁了,但是对于人类整体而言,负面事物确实促进了人类整体的进步。生态学上有个经典例子,猎人来到一个被山水阻隔的封闭区域,看见里面有羊、有狼、有草,一片生机盎然。猎人为了让羊好好生活,而消除了该区域的狼。几年后,猎人再次来到该区域,发现羊也没了,草也没了,整个区域成了一片荒地,为什么?因为羊通常是不吃草根的,但是没有了狼,羊的数量大量增长,导致草不够吃了,羊就连根拔起的吃掉草。草没有了根,第二年就不生长了。羊没有了草吃,就全部消亡了。此外,狼的存在,能优先吃掉基因不好、体质不好,跑的慢的羊,从而促进羊群的进化。而羊的存在,使得基因不好、跑的慢的狼,没有食物而消亡,也就促进了狼群的进化。
人可能需要一次刺激,否则人会败给自己的惰性,而这些刺激需要负面事物产生。就像一句名言“天要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人没有外在负面事物的刺激,人内心的负面因素就会膨胀,变得自大。不知道寒冷,也就不知道人生的温暖。不知道难以得到和容易失去,就不知道珍惜。不知道上学和上班的辛苦,就不知道放学和下班的轻松。如果没有外在的负面事物的刺激,人必被自己内在的负面因素所毁。小到人,大到系统,都是这样。
或许极少数人很不幸,被负面事物给毁了,但是为了人类整体利益,必须承认负面事物的有利作用。世间很多事,从个人视角去看,是看不懂的。人虽是个体,但也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从系统的视角看,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其实很合理。能看清这些合理,就真正看清这个世界了。很多人不仅受限于个体视角,不美好的人还要受限于不美好的视角,而不能从美好的视角看,造成一些人的认知能力很低,而他们却认为自己很聪明。
(七)
人的本质并非是个体,而是系统中的一部分。自然规律是按照系统规划设计出的人,人就等于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为爱情而活的人,如果所爱的人逝世了,就感觉整个世界都空了,也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了。只有自己和所爱的人同时存在的二人小世界(系统),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人不能脱离系统,人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而并不是单独完整的。自然规律造人时,就造成这样了,否则为什么会有男女差别和男女组合呢。此外,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别,也使得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岗位,而使人之间相互配合,而不能单独发挥作用。
如果一个宇宙中,只造了一个人,而没有造其它任何事物。那么这个人也就完全不明白自己是什么,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八)
1.三纯:单纯、清纯、纯一。
单纯:简单、纯粹。
美好和单纯往往是关联的。而生活中那些复杂,往往都是在原本简单、纯粹的美好基础上,添加了不美好的因素。
根本的不是单纯,而是单纯意味着没有添加不美好的因素,从而使事物保持原本的美好状态。
单纯有两种类型:绝对单纯和相对单纯。
绝对单纯(完全单纯):就像童年和青少年那样,处处单纯。但是简而多:虽然思维简单,但是情感数量多,所以思维还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因为简单而单调、匮乏。
相对单纯(局部单纯):不往坏的方面复杂,所以在这些方面显得简单。因此这种单纯只是一些方面的单纯、局部的单纯,不是处处单纯,其它方面可以复杂。
清纯:清指清澈,没有受污染,纯指纯净,也指没有受污染。清纯就是美好的情感没有受污染。
纯一:情感有着纯粹而单一的方向。如果被其它类型的情感吸引和影响,原本的情感就会减弱和动摇。因此要预防和避免被其它情感影响,对其它情感要有排斥和不接受。如果心中已经产生了其它情感,就要立即消除。
2.真实、自然:既然自己的情感是美好的,就不需要装样子,内心情感真实、自然的表现出来。
情感表达与形象兼顾:小孩有时候情感表达,大喊大叫,张牙舞爪,这样就影响美好形象了。情感要表现出来,但是也要适当顾及美好形象。
3.信任:不是信任一切,而是相信美好的人不会做出有些不美好的事。
(九)
1.安全感:身体健康,有收入和住房,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不被人伤害等。
2.不被误会和抹黑:如果被误会和抹黑,就会愤怒、心烦意乱,严重影响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3.柔和的生活气氛。
柔和意味着生活中负面刺激小(安心),生活节奏不快。
4.刚柔结合:
柔中含刚:柔和中含着热情、活跃:安心、柔和的生活中,才能热情、兴奋活跃、快乐起来。
刚中含柔:强烈的情感以温柔的形式表现。如果有强烈的情感,但没有温柔,就成了狂野。如果没有强烈的情感,只有温柔,情感就会显得软弱无力。
5.向往柔和、宁静、祥和、简单、安心、无扰心事的生活。
6.人生是冷热交织的。
有爱就有悲,因为所爱的事物,难以得到时,快要失去时,已经失去时,受到伤害时,都会悲。
7.珍惜:
人的生命短暂,能和所爱的事物在一起的时间更短暂。所以要珍惜和所爱事物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尽量把每分每秒都用于和所爱的事物在一起。
8.关心、守护:爱一个事物,就害怕这个事物受到伤害,也害怕失去这个事物,所以关心、守护这个事物。
9.怜悯:当所爱的事物受到伤害时,就会怜悯所爱的事物。
10.努力,严格自律,抓紧时间。
11.闪闪发光与落魄是共生的:
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小说幻想世界,就没时间和精力用于现实的自己,那么现实里的自己就会落魄。反之,如果把时间都用于让现实世界的自己闪闪发光,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小说幻想世界,那么自己的小说幻想世界就无法闪闪发光。凡事都有代价,有得就有失,这是自然规律。按照代价原理,一个人的付出,都转化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获得。我所付出的事物,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十)
爱是无限次循环:幻想妹妹放学了,在教学楼门口等她,然后在傍晚的夕阳下,和她一起回家。这个幻想,无论想多少遍,都不会感到腻了,不会因为反复幻想而厌倦。对一个事物,爱的很深很深,达到最高程度,就不会因为重复体验,而感到厌倦。如果对一个事物,爱的不够深,重复体验,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腻了,感到厌倦。所以一个事物,是否能无限次循环的体验而不感到厌倦,是检验爱的程度的方法。即便无限次循环,也不厌倦,那就是永恒了,永恒才是真正的爱。
人不要给自己设定情感,因为情感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一定会受人自己的支配。例如美好的人看见美好的事物,就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而产生爱。这种吸引力,不是你想有就有,想没就没的,而是不受控制的,大脑自动产生的。
标签:感悟,上帝,事物,单纯,幻想,情感,人生,美好,终极 From: https://blog.csdn.net/baykid/article/details/14316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