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2.0 和 USB 3.0 都支持低功耗管理机制(LPM,Link Power Management),但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目标不同。以下是 USB 2.0 的 LPM 和 USB 3.0 的 LPM 之间的主要区别:
1. 协议版本与目的
-
USB 2.0 LPM (Link Power Management):
- 在 USB 2.0 中,LPM 是对原有的挂起/恢复机制的增强。
- 它引入了新的低功耗状态(L1),比传统的挂起状态(L2)更快进入和退出。
- 目的:降低闲置设备的功耗,尤其是那些不能进入传统的挂起状态(L2)的设备,同时缩短恢复时间。
-
USB 3.0 LPM:
- USB 3.0 引入了更为复杂的链路电源管理状态,包括 U0(活动状态)、U1、U2、U3 等多个链路电源状态。
- 目的: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支持更精细的电源管理状态过渡。
2. 低功耗状态
-
USB 2.0 LPM:
- USB 2.0 的 LPM 主要引入了 L1 状态,这是介于全速工作状态和完全挂起(L2)之间的一种低功耗状态。
- L0 是完全工作状态,L1 是低功耗模式,L2 是完全挂起状态。
- L1 状态的切换主要是为了快速恢复操作,同时减少功耗。L1 恢复比传统的挂起/恢复过程(L2)快得多。
-
USB 3.0 LPM:
- USB 3.0 则引入了更细粒度的低功耗状态,称为 U-States,主要包括:
- U0:全速活动状态。
- U1:短暂的低功耗状态,恢复时间非常快(通常不超过 10 微秒)。
- U2:更深度的低功耗状态,恢复时间稍长(通常在几百微秒以内)。
- U3:类似于 USB 2.0 的挂起状态,是最深的低功耗状态,恢复时间最长(通常为数毫秒)。
- USB 3.0 的 LPM 管理更加复杂,可以根据链路空闲时间动态调整功耗状态。
- USB 3.0 则引入了更细粒度的低功耗状态,称为 U-States,主要包括:
3. 恢复时间
-
USB 2.0 LPM:
- 从 L1 状态恢复到 L0 状态(即完全活跃状态)的时间通常约为 70 微秒。
- 从 L2(挂起)状态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是数毫秒级别。
-
USB 3.0 LPM:
- 从 U1 状态恢复到 U0 状态的时间为 不超过 10 微秒。
- 从 U2 状态恢复的时间为 几百微秒。
- 从 U3 状态恢复的时间则为 数毫秒,类似于 USB 2.0 的挂起状态。
4. 功耗效率
-
USB 2.0 LPM:
- 主要通过 L1 状态降低设备功耗,适合那些不完全闲置的设备。
- 虽然L1状态能够减少功耗,但其降低的幅度相对于USB 3.0的深度状态(如U2和U3)较小。
-
USB 3.0 LPM:
- USB 3.0 的 LPM 机制通过更多的低功耗状态,能够更加精细地调节功耗,提供更高的功耗效率。
- U1 和 U2 状态都能显著降低功耗,而不会大幅增加恢复时间,特别适用于高带宽传输场景。
5. 信令差异
-
USB 2.0 LPM:
- 基于 USB 2.0 的 FS/HS(全速/高速)传输信号。
- 通过 LPM 事务请求来切换至 L1 状态,LPM 事务是对传统挂起的扩展。
-
USB 3.0 LPM:
- USB 3.0 使用了基于差分信号的 SuperSpeed 传输信号。
- 链路电源状态的切换通过链路协议层的交互完成,使用了全新的信号方式来支持 U1/U2/U3 的快速切换。
总结:
- USB 2.0 LPM:引入了 L1 低功耗模式,提升了功耗管理效率,主要是为了在高速传输时减少功耗和加快恢复时间。
- USB 3.0 LPM:更加复杂和细致的功耗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链路状态(U1、U2、U3),可以在更高带宽传输时显著降低功耗,且有极快的状态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