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设计模式背后的设计原则和思想

设计模式背后的设计原则和思想

时间:2024-09-05 23:21:45浏览次数:10  
标签:Java String 原则 背后 void 接口 实现 设计模式 public

设计模式背后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是一套指导我们如何设计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准则和方法论。这些原则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提升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还能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需求。以下是一些核心的设计原则和思想:

1. 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背后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即一个类应该负责一组相对独立的功能。这有助于降低类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在Java中实现‌单一职责原则

这个原则指出一个类应该仅负责一项职责。如果一个类承担了过多的职责,那么当这些职责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会影响到类中的其他职责,从而导致代码的脆弱性和难以维护。

要在Java中实践单一职责原则,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职责‌:
  2. 首先,仔细分析你的类和它的方法,确定每个类所承担的职责。这可能需要一些重构的工作,比如将大类的功能拆分成更小的类。
  3. 分离职责‌:一旦识别出类中的多个职责,就考虑将它们分离到不同的类中。每个新类应该只负责一个明确的职责。
  4. 定义接口‌:为每个职责定义一个清晰的接口。接口是类之间通信的契约,它可以帮助你保持类的职责清晰,并促进代码的解耦。
  5. 实现接口‌:让每个类实现它对应的接口,并确保每个类只实现它应该承担的职责。
  6. 重构和测试‌:在重构过程中,不要忘记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重构后的代码仍然能够正确地工作,并且性能没有显著下降。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Employee类,它最初可能包含了处理员工信息、计算工资和打印日志等多种职责。按照单一职责原则,你可以将这个类拆分成多个类,每个类只负责一个职责。

// EmployeeInfo 类负责处理员工信息
public class EmployeeInfo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id;

    // 构造方法、getter和setter省略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其他与员工信息相关的方法
}

// SalaryCalculator 类负责计算工资
public class SalaryCalculator {
    // 假设根据员工信息来计算工资
    public double calculateSalary(EmployeeInfo employeeInfo) {
        // 计算逻辑
        return 0.0; // 示例返回
    }
}

// LogPrinter 类负责打印日志
public class LogPrinter {
    public void printLog(String message) {
        // 打印逻辑
        System.out.println(message);
    }
}

在这个示例中,EmployeeInfoSalaryCalculatorLogPrinter每个类都只负责一个明确的职责。这样,当需要修改工资计算逻辑或日志打印方式时,你只需修改对应的类,而不会影响到其他职责的实现。这有助于保持代码的清晰和可维护性。

开闭原则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扩展软件的功能,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

在Java中实现‌‌开闭原则

在Java中,实现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开闭原则强调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意味着当软件需要增加新功能时,应该通过扩展已有的代码来实现,而不是修改已有的代码。

要在Java中实现开闭原则,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策略:

抽象化‌:首先,你需要识别出软件系统中可能会变化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抽象化。这通常意味着定义一些接口或抽象类,它们声明了稳定的服务或操作,但不提供具体的实现。

依赖抽象‌:在软件的其他部分,应该依赖于这些接口或抽象类的引用,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需要改变实现时,只需要替换实现类,而不需要修改依赖于接口的代码。

使用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实现开闭原则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策略模式,你可以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组合优于继承‌:在Java中,继承是一种强大的功能,但它也可能导致类之间的紧密耦合。如果可能的话,使用组合(即对象持有其他对象的引用)来代替继承,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扩展和修改类。

避免使用硬编码‌:硬编码的值或依赖关系会限制你的代码的灵活性。尽量使用配置文件、依赖注入或其他机制来管理这些值或依赖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改。

定期重构‌:随着软件的发展,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代码不再符合开闭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害怕进行重构。重构是一种有目的地改进现有代码结构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你保持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Java示例

// 定义一个接口,声明稳定的服务
interface Logger {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 实现接口的类之一
class Consol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message);
    }
}

// 实现接口的类之二(未来可能添加更多实现)
class Fil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 假设这里将消息写入文件
        System.out.println("Logging to file: " + message);
    }
}

// 使用接口的地方
class Application {
    private Logger logger;

    public Application(Logger logger) {
        this.logger = logger;
    }

    public void execute() {
        // 执行一些操作
        String result = "Oper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logger.log(result); // 依赖于接口,不依赖于具体实现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 app = new Application(new ConsoleLogger());
        app.execute(); // 输出到控制台

        // 如果需要,可以轻松地将日志输出改为文件
        // Application app2 = new Application(new FileLogger());
        // app2.execute(); // 输出到文件
    }
}

在这个示例中,Logger接口定义了一个稳定的服务,而ConsoleLoggerFileLogger是实现这个服务的具体类。Application类依赖于Logger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因此它可以在不修改自身代码的情况下,轻松地切换到不同的日志实现。这就体现了开闭原则的精神: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里氏替换原则

所有引用基类(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这保证了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而不会引起程序的错误。

在Java中实现‌‌‌里氏替换原则

在Java中,实现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个原则由芭芭拉·里斯科夫(Barbara Liskov)在1987年提出,它强调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基类型,而程序的行为不会因此发生变化。换句话说,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在使用基类的引用时,必须能够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而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子类类型。

要在Java中实现里氏替换原则,你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原则:

  1. 确保子类遵循基类的契约‌:
    • 子类应该遵循基类所定义的接口规范,包括方法的行为和前置条件、后置条件。
    • 子类不应该添加基类中没有的前置条件,也不应该改变基类方法的后置条件。
  2. 避免重写方法时改变方法的行为‌:
    • 当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时,应该确保方法的行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或者至少是预期内的。
    • 子类不应该违反基类方法的语义,除非这是通过明确的接口变更来声明的。
  3. 使用抽象类和接口来定义契约‌:
    • 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或抽象类,你可以为子类设定一个明确的契约。
    • 子类必须实现这些接口或继承这些抽象类,从而确保它们遵循共同的规则。
  4. 注意返回类型的协变‌:
    • 如果基类方法返回一个对象,子类在重写该方法时应该返回该对象或其子类的对象。
    • 这有助于保持类型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5. 使用多态和依赖注入‌:
    • 通过多态和依赖注入,你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替换基类的实现,而不需要修改依赖于该基类的代码。
    • 这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并且易于扩展和维护。
  6. 测试和验证‌:
    • 编写单元测试来验证子类是否可以正确地替换基类,并且不会破坏程序的正确性。
    • 使用持续集成(CI)和自动化测试来确保在更改代码时不会违反里氏替换原则。
  7. 避免过度设计‌:
    • 虽然里氏替换原则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设计。
    • 有时候,简单的继承关系就足以满足需求,而不必强制遵循所有的设计原则。

在Java实践中,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可以帮助你设计出更加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然而,这也需要你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权衡,以确保你的设计既符合原则又实用。

示例

在Java中实现里氏替换原则,关键在于确保子类能够无缝地替换掉其父类,而不会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这里,我将提供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展示如何在实际代码中应用里氏替换原则。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基类(或接口),然后创建一个或多个子类来实现或继承这个基类。在这个例子中,我将使用抽象类和继承的方式。

// 基类(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Shape {
    // 定义一个抽象方法,所有子类都需要实现这个方法
    abstract void draw();
}

// 子类1,实现Shape接口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Rectangle::draw() method.");
    }
}

// 子类2,也实现Shape接口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Inside Circle::draw() method.");
    }
}

// 使用Shape类的客户端类
class TestShape {
    // 使用Shape类型的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public void drawAllShapes(Shape s) {
        s.draw(); // 在这里,里氏替换原则被应用
    }

    // 测试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Shape testShape = new TestShape();

        // 创建对象
        Rectangle rectangle = new Rectangle();
        Circle circle = new Circle();

        // 调用drawAllShapes方法来绘制Rectangle
        testShape.drawAllShapes(rectangle);

        // 调用drawAllShapes方法来绘制Circle
        // 注意:这里Rectangle被Circle无缝替换,程序的行为仍然是正确的
        testShape.drawAllShapes(circle);
    }
}

在这个例子中,Shape是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个draw方法。RectangleCircleShape的子类,它们各自实现了draw方法。在TestShape类中,我们定义了一个drawAllShapes方法,它接受一个Shape类型的参数。由于RectangleCircle都是Shape的子类,因此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实例传递给drawAllShapes方法,并且根据里氏替换原则,这些方法调用将按照预期工作,而不会破坏程序的正确性。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Java中实现里氏替换原则,即子类对象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替换掉父类对象,而程序的行为保持不变。

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这有助于减少类之间的耦合度。

在Java中实现‌‌‌‌依赖倒置原则

在Java中实现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是一种设计思想,旨在减少类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依赖倒置原则强调两个核心点:

  1.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这意味着你应该定义接口或抽象类来声明服务的契约,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类。高层模块(通常是业务逻辑层)应该通过接口或抽象类来与低层模块(如数据访问层、服务层等)进行交互。
  2.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这意味着接口或抽象类不应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细节,而是由具体的实现类来遵循接口或抽象类所定义的契约。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需要改变实现时,只需要替换具体的实现类,而不需要修改依赖于接口或抽象类的高层模块。

在Java中实现依赖倒置原则的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 定义接口或抽象类‌:首先,你需要定义一系列接口或抽象类,这些接口或抽象类声明了服务或操作的契约。这些接口或抽象类不包含具体的实现,而是由子类或实现类来提供具体的实现。

  • 编写实现类‌:然后,你编写具体的实现类来实现这些接口或继承这些抽象类。这些实现类包含了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

  • 高层模块依赖于接口或抽象类‌:在你的高层模块中,你应该通过接口或抽象类的引用来与低层模块进行交互。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需要改变低层模块的实现时,你不需要修改高层模块的代码,只需要替换掉实现类即可。

  • 使用依赖注入‌:依赖注入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你实现依赖倒置原则。通过依赖注入,你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中,而不是在编译时静态地定义它们。这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测试性。

示例

// 定义一个接口
interface Logger {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 实现接口的具体类
class Consol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message);
    }
}

// 另一个实现接口的具体类
class FileLogger implements Logger {
    public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 假设这里将消息写入文件
        System.out.println("Logging to file: " + message);
    }
}

// 高层模块,依赖于Logger接口
class Application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通过构造函数注入依赖
    public Application(Logger logger) {
        this.logger = logger;
    }

    public void execute() {
        // 执行一些操作
        String result = "Oper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logger.log(result); // 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lication app = new Application(new ConsoleLogger());
        app.execute(); // 输出到控制台

        // 如果需要,可以轻松地将日志输出改为文件
        // Application app2 = new Application(new FileLogger());
        // app2.execute(); // 输出到文件
    }
}

在这个示例中,Logger接口定义了日志服务的契约,ConsoleLoggerFileLogger是实现这个接口的具体类。Application类是一个高层模块,它依赖于Logger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需要改变日志的实现方式时(比如从控制台输出改为文件输出),你不需要修改Application类的代码,只需要更换实现类即可。

接口隔离原则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这避免了接口污染和不必要的依赖。

在Java中实现接口隔离原则

1. 定义小而专的接口

  • 避免胖接口‌:胖接口指的是包含很多方法的接口,这些方法可能被不同的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相反,你应该将接口拆分成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每个接口只包含一组相关的方法。

2. 根据使用场景定义接口

  • 按角色定义接口‌:考虑不同的客户端(或角色)可能需要不同的接口方法。为每个角色定义一个接口,而不是将所有方法都放在一个接口中。

3. 使用接口组合代替接口继承

  • 组合优于继承‌:在Java中,接口之间可以通过继承来共享方法。然而,如果一个接口继承了另一个接口,它可能会被迫包含一些不需要的方法。使用接口组合(即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可以更加灵活地定义所需的行为。

4. 使用适配器模式或代理模式来适配旧系统

  • 适配旧代码‌:如果你正在处理一个旧的代码库,其中包含了胖接口,你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或代理模式来封装旧接口,并提供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给新的客户端代码使用。

5. 定期检查接口

  • 重构接口‌:随着系统的发展,接口的使用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定期审查接口,并根据需要进行重构,以确保它们仍然保持小而专。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处理用户信息的系统,原本有一个UserInfoManager接口,它包含了所有与用户信息相关的操作(如获取用户信息、更新用户信息、删除用户等)。现在,根据接口隔离原则,你可以将其拆分为几个更小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UserInfoRetriever {
    UserInfo getUserInfo(String userId);
}

public interface UserInfoUpdater {
    void updateUserInfo(String userId, UserInfo newInfo);
}

public interface UserInfoDeleter {
    void deleteUserInfo(String userId);
}

// 然后,你的类可以只实现它需要的接口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implements UserInfoRetriever, UserInfoUpdater {
    // 实现getUserInfo和updateUserInfo方法
}

通过这种方式,UserService类只依赖于它实际需要的接口,而不是一个包含所有可能方法的庞大接口。这有助于减少类之间的耦合,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迪米特法则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即尽量减少类之间的交互。这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在Java中实现‌‌‌‌迪米特法则

在Java中实现迪米特法则(Demeter's Law),也称为最少知识原则(Law of Least Knowledge)或最少通信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Communication),主要是为了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迪米特法则强调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

在Java中,实现迪米特法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明确的接口‌:首先,为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定义清晰的接口。这些接口应该明确说明模块之间可以如何交互,而不是暴露内部实现细节。
  2. 使用中介者模式‌:如果多个类需要相互通信,但又不想直接相互依赖,可以考虑使用中介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可以集中控制这些类之间的交互,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直接依赖。
  3. 限制访问级别‌:在Java中,你可以使用访问修饰符(如privateprotecteddefault(包级私有)和public)来限制类成员(包括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通过只暴露必要的公共接口,并将其他所有内容设为私有或受保护的,可以减少外部类对内部实现的依赖。
  4. 使用依赖注入‌:依赖注入是一种将依赖项(即其他类的实例)提供给类的方法,而不是让类自己创建它们。通过依赖注入,你可以减少类之间的直接依赖,并在运行时动态地替换依赖项。这有助于实现迪米特法则,因为你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注解来指定依赖项,而不需要在代码中硬编码它们。
  5. 避免全局变量和公共静态变量‌:全局变量和公共静态变量会导致类之间的紧密耦合,因为它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被访问和修改。尽量避免使用它们,而是使用私有字段和公共方法来封装数据和行为。
  6. 编写单元测试‌:编写单元测试可以帮助你确保在更改代码时不会破坏现有的依赖关系。通过单元测试,你可以验证类之间的交互是否符合预期,并在发现问题时立即进行修复。
  7. 重构‌:随着系统的发展,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类违反了迪米特法则。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害怕进行重构。重构是改进代码结构和降低耦合度的关键过程。

Java示例

// 定义一个接口
interface MessageSender {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essage);
}

// 实现接口的具体类
class EmailSender implements MessageSender {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essage) {
        // 发送电子邮件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ending email: " + message);
    }
}

// 另一个实现接口的具体类
class SMSSender implements MessageSender {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essage) {
        // 发送短信的逻辑
        System.out.println("Sending SMS: " + message);
    }
}

// 使用接口的类
class NotificationService {
    private MessageSender sender;

    // 通过构造函数注入依赖
    public NotificationService(MessageSender sender) {
        this.sender = sender;
    }

    public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
        sender.sendMessage(message); // 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otificationService service = new NotificationService(new EmailSender());
        service.notify("Hello, this is an email notification.");

        // 如果需要,可以轻松地将通知方式改为短信
        // NotificationService service2 = new NotificationService(new SMSSender());
        // service2.notify("Hello, this is an SMS notification.");
    }
}

在这个示例中,NotificationService类依赖于MessageSender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如EmailSenderSMSSender)。这使得NotificationService类更加灵活,因为它可以在不修改自身代码的情况下与不同的消息发送实现进行交互。这符合迪米特法则的精神,即尽量减少类之间的直接依赖。

2. 设计思想

设计模式背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编程(OOP)是设计模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通过面向对象的思想,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协作的对象,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 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负责一组特定的功能。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抽象与封装‌:通过抽象和封装,我们可以隐藏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给外部使用。这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复用与组合‌:设计模式强调代码的复用和组合。通过复用已有的设计模式或组件,我们可以快速搭建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同时,通过组合不同的设计模式或组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标签:Java,String,原则,背后,void,接口,实现,设计模式,public
From: https://blog.csdn.net/WZX17307935391/article/details/141942370

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之抽象工厂模式
    1.抽象工厂模式概念        为一个产品家族提供了统一的创建接口。当需要这个产品家族的某一系列的时候,可以从抽象工厂中选出相对系的系列来创建一个具体的工厂类别.2.抽象模式工厂组成1)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        这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定义了一系列......
  • Qt C++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而变化。这意味着,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动态选择使用哪种算法,而不需要修改算法的实现。策略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策略接......
  • ELASTIC意外回归开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Elastic改变Elasticsearch和Kibana的许可证,其转变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策略,而不是拥抱公共资源。译自What'sBehindElastic'sUnexpectedReturntoOpenSource?,作者StevenJVaughan-Nichols。你说什么?在Elastic将Elasticsearch的开源Apache许可证改为半专有的S......
  • 外观设计模式
    外观模式(Facade模式) 当一个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子系统会越来越多,客户对系统的访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如果系统内部发生改变,客户端也要跟着改变,这违背了“开闭原则”,也违背了“迪米特法则”,所以有必要为多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这就是外观模式的目标。......
  • 二季度财报背后:美团的变化与常量
    上周美团公布了2024年Q2财报,截止6月30日今年二季度美团总营收823亿人民币,高于市场预估的804亿,其中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06.8亿,也高于市场预估的599亿。一句话,可圈可点,超预期。稳健增长背后,有“天时”,是季节因素使然,但更多的还是美团过去一系列组织架构和运营策略调整的水到渠成。跳出......
  • 【适配器】设计模式:旧系统迁移与第三方库集成的解决方案
    引言适配器设计模式是一种结构设计模式,它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让那些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这种模式在系统集成、插件开发和第三方库集成中尤为重要。核心组件:目标接口(ITarget):期望的接口,要转化成的接口定义,客户端将使用这个接......
  • C#设计模式入门实战教程
    思维导航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的作用设计模式分类创建型模式(CreationalPatterns)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Patterns)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Patterns)C#实现的设计模式示例代码推荐学习书籍项目源码地址优秀项目和框架精选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对面向对象设计中......
  • 设计模式-离线并发模式-隐含锁(Implicit Lock)
    作用允许框架或层超类型代码来获取离线锁锁机制应该由应用隐含的完成,而不是由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完成,这样可以避免编写锁代码的疏忽而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等情况。实现机制实现隐含锁就是要分解代码,在应用程序框架中完成那些无法逾越的锁机制。在悲观离线锁的任务中,会出现两......
  • 设计模式-粗粒度锁(Coarse-Grained Lock)
    作用用一个锁所住一组相关的对象粗粒度锁是覆盖多个对象的单个锁,这样不仅简化了加锁行为本身,而且让你不必为了给它们加锁所而加载所有的对象。运行机制实现粗粒度锁的第一步是为一组对象建立一个控制点,使得只用一个锁就能锁住多个对象。用乐观离线锁让组中每个对象都共享......
  • 结构型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结构型设计模式—桥接模式欢迎长按图片加好友,我会第一时间和你分享持续更多的开发知识,面试资源,学习方法等等。假设你要买一张新桌子,你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木制的桌子,另一种是金属制的桌子。无论你选择哪种材质,你还希望这张桌子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比如红色、蓝色或者绿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