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号互动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符号互动理论简介:
- 符号互动理论是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极具影响力的学派,起源于注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英国理论传统,并在美国得到发展。
- 理论基础由**
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如詹姆斯、杜威等人奠定
,但主要由库利、米德和布鲁默三位学者推动发展
**。
2、理论先驱:
-
C·H·库利的“镜中自我”概念:
库利在《人性和社会秩序》中首次提出了“镜中自我”的概念。他认为,个体的自我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反映出来的。具体来说,这种认识包括三个方面:
1.个体所想象的其在别人面前的形象。
2.个体所想象的别人对其形象的评价。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
乔治·赫伯特·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米德进一步发展了库利的思想,提出了“主我”(I)和“客我”(Me)的概念。米德认为,“主我”是个体对他人作出反应的冲动性趋势,具有主体意识;“客我”是个体之内合为一体的他人,由他人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构成。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将他人吸纳到自身之中,从而形成自我。
3、发展:
-
赫伯特·布鲁默:
布鲁默是符号互动理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他在米德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了符号互动理论。布鲁默认为,符号互动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个体通过符号(如语言、手势)进行互动,并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
-
M·库恩与“TST”:
库恩及其同伴采用了一种被称为20个陈述测验(TST)的方法,使符号互动理论具有操作性。TST要求调查对象提供20个答案来完成“我是……”的陈述,从而量化分析个体对自我概念的理解。
-
芝加哥学派与衣阿华学派:
符号互动理论在后期的发展中分为两大学派: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派。芝加哥学派继承了米德的研究成果,强调社会互动中的角色扮演和自我形成过程;衣阿华学派则以科学取向为特征,采取量化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分析
-
研究背景:
- 社交媒体最初设计用于个人通信,现已广泛应用于组织与客户之间的商业沟通。
- 尽管许多公司积极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但客户是否愿意通过同一技术平台与企业进行商业沟通仍不明确。
- 理解社交媒体在商业沟通中的角色,特别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对于实现预期的商业效益至关重要。
-
研究问题:
- 社交媒体在个人和商业沟通情境中如何引发象征意义?
- 社交媒体的象征意义如何在两种沟通情境中反映使用模式?
-
研究思路:
- 采用
象征互动主义
视角,探讨技术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象征意义及其对用户使用模式的影响。 - 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分析客户对酒店使用微信官方账号进行商业沟通的解读和反应。
- 采用
-
理论基础:
- 象征互动主义认为,个体对社会情境的理解是通过解释象征意义来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对情境做出反应。
- 技术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模式。
- 在本文中,
象征互动主义用于解释用户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个人沟通和商业沟通)解读微信的象征意义,并由此产生不同的使用模式
。
-
理论模型:
- 变量包括
技术特征
(同步性、互惠性、嵌入的多重线索、可回顾性和可排练性)、社会关系
(用户之间的关系强度和距离)、象征意义
(社交性和信息传播性)和使用模式
(阅读频率、阅读时长、阅读位置、信息无知度和销售信息避免)。 - 关系:技术特征和社会关系共同影响象征意义的构建,象征意义进而影响使用模式。
- 变量包括
-
研究假设:
- 高水平的同步性、互惠性和多重线索有助于社交媒体象征社交性意义。
- 高水平的可回顾性和可排练性有助于社交媒体象征信息传播性意义。
- 用户与社交媒体账户持有者之间的关系距离会影响象征意义的构建。
-
研究方法:
- 探索性案例研究,以中国广州的Moon Struck酒店为例,分析其使用微信官方账号进行商业沟通的情况。
-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访谈对象包括酒店的微信官方账号关注者和酒店员工。
-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数据收集包括对Moon Struck微信官方账号关注者的在线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
-
数据是动态的,涵盖了用户对微信个人账户和官方账户的使用体验和反应。
-
通过对Moon Struck微信官方账号关注者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酒店使用微信进行商业沟通的看法和反应。
-
分析微信个人账户和官方账户的技术特征、社会关系和象征意义,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用户的使用模式。
-
-
研究结论:
- 微信个人账户和官方账户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影响用户的使用模式。
- 企业需要根据客户对社交媒体的象征意义来设计其数字商业策略。
- 社交媒体设计者需要考虑用户对技术的象征意义,以开发新功能。
-
局限性:
- 研究仅限于一个酒店使用微信的情况,未来研究可以扩展到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组织情境。
- 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扩展研究命题,以涵盖更广泛的情境。
- 研究未涉及用户行为对象征意义的反向影响,未来可以探讨这一问题。
标签:符号,微信,互动,情境,象征意义,起源,社交 From: https://blog.csdn.net/C1525007047/article/details/14143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