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0 雷达回波的分类
雷达回波可分为气象回波和非气象回波:
\[雷达回波 \begin{cases} 气象回波 \begin{cases} 层状云降水回波 \\ 积状云降水回波(对流性降水回波) \\ 层积混合降水回波 \\ 零度层亮带 \\ 晴空回波 \\ \end{cases} \\ 非气象回波 \begin{cases} 地物回波 \\ 海浪回波 \\ 干扰回波 \\ 生物回波 \\ 超折射回波 \\ 旁瓣回波 \\ \end{cases} \end{cases} \]8.1 地物回波
地物杂波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地物回波,另一种是超折射地物回波,这一节所说的是第一种,第二种在“超折射回波”那节会讲到。
(1)产生原因:山丘、岛屿、高大建筑等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
(2)回波特征:强度很强,一般大于 45dBZ;主要影响最低仰角产品;发生在距离雷达较近的地方。
(3)判别方法:
- 地物回波边缘清晰,呈无规则排列;
- PPI 图上,地物高度比较低,抬高雷达仰角发现地物杂波逐渐消失;
- 地物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地物回波的径向速度接近于零;
- 地物回波不随时间发生移动和变化,可翻看前后时次的反射率因子图对比查看。
8.2 海浪回波
(1)产生原因:一般在沿海测站发生,由超折射引起。
(2)回波特征:由许多针状组成,呈扇形向外辐射,强度弱且均匀。
8.3 干扰回波(同波长干扰)
(1)产生原因:近距离有两部以上波长相同的雷达同时工作,一部雷达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能量通过地物或降水的散射,进入另一部雷达接收机。
(2)回波特征:单条或多条线状,点线状回波带,从中心以等间隔呈螺旋状向四周辐射。
8.4 生物回波
鸟、昆虫及其他飞行生物所产生的回波称为生物回波。在以前,生物回波被视为“杂波”,如今则经常被用于监测空中迁飞生物,应用于农业、林业、草原病虫害预报和防治等领域。欧美等国也有利用天气雷达来追踪空中迁飞生物的研究和实践。其中,对鸟类的探测及相关算法相对成熟。
生物回波的主要特征有:
- 若飞行生物是成群出现的,则回波为片状或线状;若是孤立出现的,则回波为点状;
- 昆虫回波的反射率比鸟类回波稍弱,一般小于 35dBZ;
- 飞行生物的高度有限,回波一般出现在低仰角,距离雷达较近;
- 生物具有昼伏夜出或昼出夜伏的特征,回波也随之变化。
8.5 超折射回波
与地物杂波相似,超折射地物回波也是来自于地物。
(1)产生原因:大气中折射指数随高度迅速减小造成,往往出现在逆温或湿度随高度迅速减小的情况下。
(2)回波特征:
- 雷达回波显示中,地物回波显著增多、增强;
- 在 PPI 上,超折射回波常常是一些呈幅轴状排列的短线。
- 在 RHI 上,超折射回波与地物回波相似,呈短而窄的柱状,两头尖,高度低;
- 在大气层中,形成超折射的气层通常只是近地面很薄的气层(100~1000m),所以可适当提高仰角,雷达波能穿透超折射层,可使得超折射回波大大减少;
- 在径向速度图上,一个接近零的速度场中可能会孤立地镶嵌着非零值,这些非零值可能由海浪、汽车、飞机、船只、鸟等引起。
8.6 旁瓣回波
先复习一下天线方向图,如上图所示,最大辐射能量的发射方向称为主瓣,侧面称为旁瓣。
在通常情况下,旁瓣所产生的能量很弱;但是当旁瓣碰到强反射率目标物(如雷暴内的强降水柱或冰雹)时,能返回足够被识别的能量,从而产生旁瓣回波。如下图所示,雷达在旋转扫描过程中,主瓣还没扫到强回波区时,旁瓣已经碰到强回波区并散射回雷达,但雷达又将其定位到主瓣所在的径向上,从而出现这种虚假的回波。
旁瓣回波的特征有:
- 在 RHI 上,正好在云内强回波区的正上方出现一条细长的强度较弱的回波,向上延伸。由于旁瓣的天线增益比主瓣低得多,所以旁瓣回波的强度较弱,一般只有在雷暴距离雷达较近时才可能观测到。
- 在 PPI 上,位于雷达回波梯度大且强的一侧,其出现的高度与云内强回波区的高度一致。
关于旁瓣回波,在后面介绍强雷暴或强对流天气时可能也会再提到一次。
标签:旁瓣,反射率,折射,气象学,雷达,回波,地物,cases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ount256/p/18347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