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由1座长期库、1座复份库、15座中期库、56个种质圃、214个原生境保护点,以及种质资源信息中心组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2021年落成,方沩供图)
2015年2月,农业部(现称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确定了今后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行动计划。2015年7月13日,由农业部组织实施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北京启动。截至目前,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覆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我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团场)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全方位普查与收集,新收集种质资源13.9万份,涵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桑等,其中99%为古老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或种植历史久远的育成品种,做到了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水平居全国前列,其生物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特异性突出等特点,是水稻、玉米、甘蔗、大豆、热带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种质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区域多样性中心。为全面、系统保护优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广西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广西先后于19551958年、19831985年、20152019年开展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还于19781980年、19911995年、20082010年分别开展了广西野生稻、桂西山区、沿海地区等单一作物或区域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行动。
广西是2015年首批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4个省(区、市)之一,圆满完成了75个县(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征集,全面完成了22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在此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7年启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桂科AA17204045),首次实现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区域、收集种类和生态类型的3个全覆盖,是广西目前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行动。
为系统梳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成果,全面总结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评价工作,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全院20个专业研究所200余名专家精心编写了“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列丛书。丛书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先生作序。
通过本次普查行动和专项的实施,广西农业科学院收集水稻、玉米、甘蔗、大豆、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等涵盖22科51属80种的优异种质资源2万余份。丛书为种质资源创新和农作物育种工作者提供翔实的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信息,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共享利用,于2020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丛书全套共12卷,包括《水稻卷》《玉米卷》《甘蔗卷》《果树卷》《蔬菜卷》《花生卷》《大豆卷》《薯类作物卷》《杂粮卷》《食用豆类作物卷》《花卉卷》《食用菌卷》,介绍农作物种质资源3373份,展示典型性状图片近9000张,总篇幅528万字,分别概述了水稻、玉米、甘蔗等广西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特色、演变规律等,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采集地、主要特征特性、优异性状及利用价值,是目前广西最为全面的一套综合性的种质资源图书。
标签:广西,收集,种质,普查,农作物,资源,作物 From: https://www.cnblogs.com/miyuanbiotech/p/1832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