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一)模型训练过程
#c 总结 实践总结
该实践从「数据处理」开始到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感受到了整个模型的训练过程。其中也有部分知识点,例如定义神经网络,只是初步的模仿,有一个比较浅的认识,还需要继续学习原理。
整个流程:
「准备数据」,「创建数据加载器」,「选择训练设备」,「定义神经网络」,「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定义训练和测试函数」,「迭代训练」,「保存模型」,「加载模型」,「模型预测」。
相关知识点:
1.Dataset与DataLoader
2.迭代器
3.模型定义
4.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5.模型训练与测试
6.模型保存,加载与预测
1 数据处理
#d Dataset与DataLoader
在处理数据时,PyTorch有两个基本的原语来与数据交互: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和 torch.utils.data.Dataset
。Dataset
用于存储样本以及它们相应的标签,而 DataLoader
围绕 Dataset
封装了一个「迭代器」。
Dataset
类通常用来定义数据集,它包含了数据和标签。而 DataLoader
类则是用来批量加载数据集,支持自动加载、打乱数据、多线程加载等功能,使得数据的加载更加高效和灵活。
#e 导入库 Dataset与DataLoader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神经网络模块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数据加载器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数据集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ToTensor# 图像转换为张量
#c 补充 特定领域库 Dataset与DataLoader
PyTorch 提供了特定领域的库,比如 TorchText
、TorchVision
和 TorchAudio
,它们都包含了Dataset
。torchvision.datasets
模块包含了许多现实世界视觉数据集的 Dataset
对象,例如 CIFAR、COCO。每个 TorchVision
的Dataset
都包括两个参数:transform
和 target_transform
,它们分别用来修改样本和标签。
#d 迭代器(Iterable)
迭代器(Iterable)是一种允许程序员遍历一个容器(特别是列表等序列类型)的对象。在Python中,迭代器遵循迭代协议,即它们实现了__iter__()
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本身,这个对象还需要实现__next__()
方法,该方法在每次迭代时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项目。通过提供一种统一、高效、按需处理数据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数据遍历和处理的复杂性。
「迭代器」解决的问题:
- 统一的遍历接口:迭代器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来遍历各种类型的数据容器(如列表、元组、字典等),而不需要知道容器的内部结构。
- 内存效率:迭代器允许按需遍历元素,而不是一次性将所有元素加载到内存中。这对于遍历大数据集特别有用,因为它可以显著减少程序的内存使用。
- 惰性计算:迭代器支持惰性计算,这意味着数据元素是在需要时才被计算和返回,而不是在迭代器创建时。这可以提高计算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或无限的数据序列时。
没有「迭代器」的影响:
- 遍历复杂性增加:没有迭代器,程序员需要为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编写不同的遍历代码,这不仅增加了开发的复杂性,也降低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 内存效率降低: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可能需要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会导致显著的内存消耗,甚至可能导致内存不足的错误。
- 减少惰性计算的机会:没有迭代器机制,很难实现按需计算数据元素的逻辑,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计算开销,特别是在只需要数据集一小部分或者在数据集很大时。
#e 吃自助餐 迭代器
想象一下你在一家餐厅吃自助餐。自助餐提供了一个装满不同菜肴的长桌子,你拿着一个盘子,从一端开始,挨个检查每种菜肴,决定是否将其加入你的盘子。在这个过程中,你(顾客)就像一个迭代器,而长桌子上的菜肴就像是一个可迭代的容器。你一次检查一个菜肴,直到遍历完所有的菜肴,或者你的盘子满了为止。
#e 迭代访问列表 迭代器
假设我们有一个列表(List)numbers = [1, 2, 3, 4, 5]
,使用iter(numbers)
创建了一个迭代器,它能够遍历列表numbers
中的每个元素。使用next(iterator)
可以获取容器中的下一个元素。当所有元素都被遍历完毕时,next()
会抛出一个StopIteration
异常,表示没有更多元素可以访问,这时我们结束循环。
numbers = [1, 2, 3, 4, 5] # 可迭代的容器
iterator = iter(numbers) # 创建迭代器
while True:
try:
# 使用next()获取下一个元素
number = next(iterator)
print(number)
except StopIteration:
# 如果所有元素都遍历完毕,则结束循环
break
#c 关联 相关概念
「迭代器」影响的「概念」:
-
可迭代对象(Iterable):任何实现了
__iter__()
方法的对象都是可迭代的,该方法需要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迭代器本身也是可迭代的,因为它实现了__iter__()
方法,并返回自身。 -
生成器(Generator):生成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迭代器,它使用函数加上
yield
语句来实现,无需手动实现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生成器简化了迭代器的创建过程,直接受到了迭代器概念的启发。 -
循环(Loops):例如
for
循环和while
循环,在Python中,for
循环内部实际上使用迭代器来遍历可迭代对象。 -
函数式编程工具:如
map()
、filter()
和reduce()
等函数,它们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可迭代对象作为输入,内部通过迭代器遍历可迭代对象。
影响「迭代器」的概念:
-
面向对象编程(OOP):迭代器模式是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一部分,要求对象实现特定的接口(如Python中的
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面向对象的概念提供了迭代器实现的框架。 -
惰性计算(Lazy Evaluation):惰性计算是指仅在真正需要计算结果时才进行计算。迭代器天然支持惰性计算,因为它们一次只处理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
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函数式编程强调使用函数来处理数据。迭代器与函数式编程紧密相关,因为迭代器提供了一种遍历和处理数据集合的方法,而不改变数据本身,这与函数式编程的不可变性原则相吻合。
#c 说明 数据集的选择
本次实践使用 FashionMNIST
数据集。该数据集是一个用于衣物识别的数据集,由Zalando(一家欧洲的在线时尚零售商)提供。它被设计为原始MNIST数据集的直接替代品,用于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准测试中。FashionMNIST包含了10个类别的衣物图片,每个类别有7000张图片,整个数据集分为60000张训练图片和10000张测试图片。每张图片都是28x28像素的灰度图。这些类别包括:
- T-shirt/top(T恤/上衣)
- Trouser(裤子)
- Pullover(套衫)
- Dress(连衣裙)
- Coat(外套)
- Sandal(凉鞋)
- Shirt(衬衫)
- Sneaker(运动鞋)
- Bag(包)
- Ankle boot(短靴)
#e 下载数据集 数据集的选择
如果是自行搜集数据,比如利用爬虫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删除不符合数据」,「统一数据格式」,「去重」等方式。这里下载的数据已经是符合训练的数据格式,所以不需要进行对应的数据处理的环节。
# 下载训练数据集
train_data = datasets.FashionMNIST(
root="data", # 数据存储的路径
train=True, # 指定下载的是训练数据集
download=True, # 如果数据不存在,则通过网络下载
transform=ToTensor() # 将图片转换为Tensor
)
# 下载测试数据集
test_data = datasets.FashionMNIST(
root="data", # 数据存储的路径
train=False, # 指定下载的是测试数据集
download=True, # 如果数据不存在,则通过网络下载
transform=ToTensor() # 将图片转换为Tensor
)
#d 数据加载
将 Dataset
作为参数传递给 DataLoader
。DataLoader
在dataset
封装一个可迭代对象,并且支持自动批处理、采样、多进程数据加载等。
#e 加载代码 数据加载
在这里,定义了一个批量大小为64,即 dataloader
可迭代对象中的每个元素将返回一个包含64个特征和标签的批次。
batch_size = 64# 批大小
# 创建数据加载器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将dataset作为参数传入DataLoader,DataLoader会自动将数据分批,打乱数据,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test_data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for x,y in test_dataloader:
print(f"Shape of x [N, C, H, W]: {x.shape}")
#x.shape是一个4维张量,第一个维度是批大小,第二个维度是通道数,第三和第四维度是图像的高度和宽度
print(f"Shape of y: {y.shape}, {y.dtype}")
'''
Shape of x [N, C, H, W]: torch.Size([64, 1, 28, 28])
Shape of y: torch.Size([64]), torch.int64
'''
break
2 创建模型
#d 定义模型
在PyTorch中定义神经网络,需创建一个继承自nn.Module的类,并在__init__函数中定义神经网络的层,在forward函数中定义数据在神经网络中的传播路径。为了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可以使用GPU或者MPS来训练模型。
#e 定义代码 定义模型
#使用cpu,gpu,mps的设备来训练模型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mps"
if torch.backends.mps.is_available()
else "cpu"
)
print(f"Using {device} device")
#Using cuda device
class NeuralNetwork(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定义神经网络的层
super().__init__()#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self.flatten = nn.Flatten()#将28*28的图像展平为784的向量
self.linear_relu_stack = nn.Sequential(#定义一个包含三个线性层的神经网络
nn.Linear(28*28,512),#输入层
nn.ReLU(),#激活函数
nn.Linear(512,512),#隐藏层
nn.ReLU(),#激活函数
nn.Linear(512,10),#输出层
)
def forward(self,x):#定义数据在神经网络中的传播路径
x = self.flatten(x)#将图像展平
logits = self.linear_relu_stack(x)#将展平后的图像传入神经网络
return logits#返回输出
model = NeuralNetwork().to(device)#将模型加载到设备上
print(model)
'''
NeuralNetwork(
(flatten): Flatten(start_dim=1, end_dim=-1)
(linear_relu_stack): Sequential(
(0): Linear(in_features=784, out_features=512, bias=True)
(1): ReLU()
(2): 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512, bias=True)
(3): ReLU()
(4): 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10, bias=True)
)
)
'''
3 优化模型参数
#d 定义训练参数
-
在训练模型之前,需要定义「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和「优化器(optimizer)」。概念解释(5 相关概念)
-
在单个训练循环中,模型会对分批提供它的「训练数据集」进行「预测」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预测误差以调整模型的参数。
-
检查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的性能,以确保它在学习.
-
训练过程在多个迭代(周期)中进行。在每个周期中,模型学习参数以做出更好的预测。在每个周期打印模型的准确率和损失,希望看到准确率随着每个周期的增加而提高,损失随着每个周期的减少。
#e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
#使用随机梯度下降优化器,model.parameters()返回模型的参数,lr=1e-3是学习率
optimizer = torch.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1e-3)
#e 训练函数
def train(dataloader, model, loss_fn, optimizer):
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数据集的大小
model.train()#将模型设置为训练模式
for batch, (X, y) in enumerate(dataloader):#遍历数据集
X, y = X.to(device), y.to(device)#将数据加载到设备上
# 计算预测误差
pred = model(X)#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预测
loss = loss_fn(pred, y)#计算损失,差异越小,模型预测的越准确
# 反向传播
loss.backward()#反向传播算法
optimizer.step()#优化器更新模型参数
optimizer.zero_grad()#梯度清零
if batch % 100 == 0:#每100个批次打印一次
loss, current = loss.item(), (batch+1) * len(X)#打印损失和当前的批次的数据量
print(f"loss: {loss:>7f} [{current:>5d}/{size:>5d}]")
'''
{loss:>7f}:表示损失值以浮点数形式打印,总宽度为7位,右对齐。
{current:>5d}:表示当前处理的总数据量以整数形式打印,总宽度为5位,右对齐。
{size:>5d}:表示整个数据集的大小以整数形式打印,总宽度为5位,右对齐
'''
#e 测试函数
def test(dataloader, model, loss_fn):
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数据集的大小
num_batches = len(dataloader)#批次的数量
model.eval()#将模型设置为评估模式
test_loss, correct = 0, 0#初始化损失和正确的数量
with torch.no_grad():#关闭梯度计算
for X, y in dataloader:
X, y = X.to(device), y.to(device)#将数据加载到设备上
pred = model(X)#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预测
test_loss += loss_fn(pred, y).item()#计算损失
correct += (pred.argmax(1) == y).type(torch.float).sum().item()#计算正确的数量
'''
pred.argmax(1)找出每个预测中概率最高的类别的索引,== y判断这些索引是否与真实标签相等。
结果是一个布尔Tensor,通过.type(torch.float)转换为浮点数Tensor,
然后使用.sum().item()计算并累加正确预测的总数。
'''
test_loss /= num_batches#计算平均损失
correct /= size#计算正确率
print(f"Test Error: \n Accuracy: {(100*correct):>0.1f}%, Avg loss: {test_loss:>8f} \n")
#e 迭代训练
epochs = 5#迭代次数
for t in range(epochs):
print(f"Epoch {t+1}\n-------------------------------")
train(train_dataloader, model, loss_fn, optimizer)#训练模型
test(test_dataloader, model, loss_fn)#测试模型
print("Done!")#训练完成
'''
运行结果
Epoch 1
-------------------------------
loss: 2.304268 [ 64/60000]
loss: 2.284021 [ 6464/60000]
loss: 2.263621 [12864/60000]
loss: 2.259448 [19264/60000]
loss: 2.231920 [25664/60000]
loss: 2.221592 [32064/60000]
loss: 2.215944 [38464/60000]
loss: 2.191191 [44864/60000]
loss: 2.177027 [51264/60000]
loss: 2.141848 [57664/60000]
Test Error:
Accuracy: 58.7%, Avg loss: 2.137664
Epoch 2
-------------------------------
loss: 2.147467 [ 64/60000]
loss: 2.139907 [ 6464/60000]
loss: 2.077062 [12864/60000]
loss: 2.094236 [19264/60000]
loss: 2.030329 [25664/60000]
loss: 1.982215 [32064/60000]
loss: 1.997371 [38464/60000]
loss: 1.923110 [44864/60000]
loss: 1.913458 [51264/60000]
loss: 1.835431 [57664/60000]
Test Error:
Accuracy: 61.3%, Avg loss: 1.839774
'''
4 模型的保存
#d 保存方式
保存模型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序列化内部状态字典(包含模型参数)。
#e 实现代码 保存方式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model.pth")
print("Saved PyTorch Model State to ./model.pth")
'''
Saved PyTorch Model State to ./model.pth
'''
5 模型加载与预测
#d 加载流程
加载模型的过程包括重新创建模型结构,并将状态字典加载到其中。
#e 加载代码 加载流程
model = NeuralNetwork().to(device)#创建模型,to(device)将模型加载到设备上
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model.pth"))#加载模型
#e 预测代码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classes = [
"T-shirt/top",
"Trouser",
"Pullover",
"Dress",
"Coat",
"Sandal",
"Shirt",
"Sneaker",
"Bag",
"Ankle boot",
]
model.eval()#将模型设置为评估模式
x, y = test_data[0][0], test_data[0][1]#获取测试数据
with torch.no_grad():#关闭梯度计算
pred = model(x.to(device))#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预测
predicted, actual = classes[pred[0].argmax(0)], classes[y]#获取预测的类别和真实的类别
print(f'Predicted: "{predicted}", Actual: "{actual}"')
'''
Predicted: "Ankle boot", Actual: "Ankle boot"
'''
#c 备注 完整python文件
AI_series_learn/PyTorch/1.快速开始/basic.py at main · togetherhkl/AI_series_learn (github.com)
标签:loss,迭代,训练,模型,PyTorch,60000,数据,加载 From: https://blog.csdn.net/qq_45031509/article/details/13985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