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规划是高阶能力
-
明确 什么是正确的事(what、why),前置于 如何正确的做(how)。真有能力明确,就可以不用亲自做
-
提出正确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
权力/权威/影响力,建立在 比别人都更正确
-
规划强依赖的 事理逻辑(what、why),长于 数理逻辑(how)的程序员好多都学不会或没机会学或不愿学,因而具有稀缺性
-
上级、下级的年终业绩,相当一部分来自规划。产品没规划,研发就没活干,研发没规划,晋升就没材料
-
基于对业务和行业的趋势判断,制定中/长/短期技术规划,确保企业的技术投入(投什么、投多少、怎么投、投哪里、以什么样的节奏投)可以帮助业务获得长/中/短期的竞争优势,这是业务的 技术合伙人 的核心职能
企业有三类角色:worker、partner、owner,不同角色基于不同的身份认同,工作在不同的平面,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从而分配不同的蛋糕份额
什么是规划
类比定义:近似于创业用的 商业计划书,是用来向老板要资源的,是要 销售 出去让老板 买单 的,甚至可以说,规划就是 谋求多方共赢的生意
严肃定义:基于 本质问题 的 整体性 思考,给出 长期性 的 发展愿景。这些是规划与计划的区别所在
-
本质问题:沿着更高抽象度的方向上溯思考,对 问题本身再追问,就有可能触达本质问题。比如问“某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如何”,如果一直追问到“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就是非常本质的问题了(TK 也举过一个例子:“苹果为什么是红色的” -> “红色为什么是红色的”)。
-
整体性:(时间维度)看到历史、现状和未来,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空间维度)对内看清业务全景、系统框架、上下游关系,对外看到所有可对标的对象
- 反例:从过往有限经历中积攒孤立的、零散的、局部的、单点的问题。比如发现某个技术模块需要优化,这个事本身可能是对的,但不看整体,就不知道这件事的优先级(也许有更重要的事被忽略),也不知道这件事和业务阶段是否匹配(也许是该做,但不是现在做),更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你做
-
长期性:规划的作用是提供灯塔指引照亮前路,咱们国家的规划一次做五年,业务部门的技术规划一般一次做一年。不过实操层面讲,要么身处于确定性领域的早期或初级阶段,要么身处于需要长期探索的模糊领域,不然要给出一年的规划确实不容易
- 反例:追赶对标对象的现状
-
发展愿景:要描绘业务在期中/期末的局面会有怎样的正向变化,要讲做成什么、做到什么,这才是 卖点,不要讲要执行哪些动作、完成哪些任务,你应该 给老板一份菜单,而不是菜谱
-
反例:把规划写成计划、todo 列表、需求集合、任务汇总、技术方案、技术科普
-
反例:从团队已有能力或 个人 发展愿景出发,定义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
-
反例:脱离业务 从技术应用、技术成长、技术新鲜感角度找问题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规划的基本原则
-
利益导向。功利的讲,要有冲劲,心志上应谋求做大收益,事关你和你的上级/下级的年底绩效(老板总是希望规划能 involve 更多人)。要知道老板想要什么,因为老板想要的,才是你的业绩。老板想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脱离业务/公司利益的技术规划,老板一定不会买单
- 前端核心利益:性能、体验、质量、效率
- 后端核心利益:可用性/稳定性、质量、效率
- 业务核心利益:增长、留存、转化、降本增效...
-
预期明确。规划写完后要让老板形成稳定预期:一共干哪几个 项目(项目是公司事务运作的基本单元)、分别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能获得什么效果/收益?“明确”的标准是不用亲自下场做任何事,也能大体预见每件事会被什么人、以什么方式、用多长时间、完成到何种程度。简单说就是必须 能落地。要是一堆资源投下去,最后不能落地,意味着给公司造成巨大投资损失,要理解管理者对此风险的高度警惕心理,预期不明一定会喷你
- 反例:规划依赖合作方支持,却事先未与合作方沟通,或者依赖的外部方案调研不充分,让老板感觉是纸上谈兵,心里没谱
-
重点突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刀见血胜过四面开花,看全不等于面面俱到,没重点一定会被喷。通常最理想的结构是在一条主线上提炼 3 个有份量的核心问题
-
用户导向。要有产品思维,规划写给谁看的?如何让“用户”低成本理解到位?
-
了解 reviewer 的知识背景。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老板,肯定不会去 review 技术内容,只会去 review 事理逻辑,你就得换个写法,不要用技术语言
-
控制学习成本。尽量不要发明新概念,尽量用通用词汇。凡是需要通过 额外解释 才能让人理解到位的语句,都要优化
-
逻辑结构追求 金字塔 + MECE。因为理解成本低、传达信息效率高、最能体现是否想全、符合老板审美、方便老板 review
-
结论先行。先抛观点再解释,先拍结论再论过程。要换位理解啊,时间管理对于老板而言是个重大命题,因为时间永远不够用,所以老板通常都是没耐心的
-
用图表说话。一图胜千言,老板没耐心看大段大段的文字内容
-
精简干练。写作上追求短句,忌讳没有 信息量 的词句,偏细节的支撑性内容最好折叠
-
-
意图清晰。每一处信息都要有意图,你写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表示你想让老板知道什么。为什么这里要添加这个内容、为什么要做这个分类、为什么要画这个方块、为什么这个方块要涂色、为什么这里要连一根线、为什么这根线要这么连......没有具体目的,只会徒增困惑
-
逻辑关系一致。问题与策略、策略与目标、目标与结果指标的关系得一致
-
反例:做一件事是为了提效,但结果指标里却提到“提升点击率/PV/UV”(目标与结果指标的关系不一致)
-
反例:做 Serverless 的一个成果是缩短了发布时长,可缩短发布时长为什么要靠 Serverless?(策略与目标的关系不一致)
-
-
严肃专业。假定这份规划要拿去融资一个亿!必须体现专业性,错字、口语化表达、逻辑不严密,都是硬伤
“向上抽象思考”得长期练,尤其是一线干活的人,凡事第一想到的就是 how —— 我个人如何执行。要摆脱 how,在更前置、更高抽象度的层面思考,属实不容易,一是因为老板们长期工作的抽象层面,对于长期浸泡在实施细节里干活的人而言往往很陌生,如果不主动就没时间或没机会接触;二是因为具体练法基本都是程序员不习惯甚至反感的一类事:写周报有意识写出能让上级直接复用的内容、写会议纪要、写总结/自评(STAR 模型、SCQA 模型)、写规划、写立项文档、晋升答辩、推动说服他人做事、开会、汇报、写 OKR、对人给出评价、组织管理协同...做完这些最好还有高人指点,或者有更优样本对照
想清楚 how 当然没问题,只是规划材料的重点是 逻辑,写作上要避免陷入“how”,要学会 向上抽象1~2层,有鲜明而凝炼的观点(重度汇总),有经过抽象和量化的事实(轻度汇总),只列举起必要支撑作用的事实明细并且最好折叠起来,不要讲技术方案和执行动作层面的内容
规划的核心内容
业务背景
- 写背景,主要是因为 reviewer 不一定了解你所在的业务和你从事的方向(例如架构师),所以得讲清楚业务是做什么的(解决的核心问题、服务的核心指标)、团队的职责与使命是什么
问题识别
-
判断问题真伪和重要性的基本方法:1、多问 so what? 2、不解决有什么 影响/后果/风险?3、此问题 是否影响老板决策要不要买单?
-
如果一件事需要 1~n 个人干半年到一年,那么对应要解决的问题 scope 一定不能太小。问题太小说明理解太浅、标准太低、没追求,问题大没关系,但要看能不能完成,否则会产生过高的预期
-
对于某个框架或系统,盘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确定目标架构与现状的 diff,既体现对现状的不满(差距),又展现了演进的目标
-
问题的难点:规划里讲难点,主要是客观识别问题的性质(高度模糊?协同复杂度高?实现复杂度高?达标标准严苛?...)和阻碍目的达成的风险/卡点/阻碍,一方面体现为什么这个问题过往一直没有被很好解决,另一方面也有预期管理的隐含意义(因为难,所以需要人、需要时间)。和晋升材料里讲难点有一定区别,晋升材料是要突出个人
标签:高阶,对标,研发,问题,how,目标,规划,老板 From: https://www.cnblogs.com/kidney/p/1824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