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由来已久。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小学题目,不用方程,有以下几种方法。
假设法
(1)假设35个头全是兔子的,那么一只兔子4只脚,35只兔子就有(35×4=140)140只脚。实际只有94只脚,比假设的少(140-94=46)46只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35个头并不全是兔子的,有一部分是鸡的,而每一只鸡都比一只兔子少2只脚,所以,少的这46只脚就是把假设中的兔子换成实际的鸡之后少的脚,这些脚的只数除以2就是鸡的只数(46÷2=23),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
鸡和兔子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们脚的数量:兔子有4只脚,鸡有2只脚。所以,如果我们将任何一个“假设”的兔子换成一只实际的鸡,就会“减少”2只脚,因为鸡比我们假设的兔子少两只脚。 所以说,“少的这46只脚就是把假设中的兔子换成实际的鸡之后少的脚”,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们必须把假设中的兔子替换为实际的鸡,直到补足那个“少了46只脚”的差距。考虑到每替换一个兔子为一只鸡就减少2只脚,则需要换23只兔子为鸡,这样就能使脚的总数匹配观察到的脚的数量94只。因此,这35个动物头中,有23个是鸡,12个是兔子。 或者说假设的140只脚比实际的94只脚多出了46只脚,要将这多出的46只脚减到实际的94只脚,就需要把假设的兔子替换为鸡,每替换一只兔子为鸡就能减少2只脚,所以只要替换23次(46÷2=23)就去掉了这多出来的46只脚。替换后鸡的数量就是23只,兔子是35-23=12只。 (2)假设35个头全是鸡的,那么一只鸡有2只脚,35只鸡就有(35×2=70)70只脚。实际有94只脚,比假设的多(94-70=24)24只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35个头并不全是鸡的,有一部分是兔子的,每只鸡换成一只兔子都要多2只脚,所以,多出来的这24只脚(24÷2=12)除以2就是兔子的只数12只,鸡有2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