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创建一个对象链。请求将沿着这个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这种模式可以使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当想让一个以上的对象有机会能够处理同一请求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Chan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m)
结构
-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通常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实现了处理请求的具体逻辑。如果能够处理请求,就处理之;否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优点
- 解耦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 可以动态地增加或修改处理者。
- 简化了对象,每个具体处理者只需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
缺点
- 请求的处理可能会传递到链的末端仍未被处理。
- 可能会影响性能,特别是在链较长时。
- 如果链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循环引用。
使用责任链的步骤
为请求创建一个对象链,每个对象依次检查此请求,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将其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
链中的每一个对象都需要扮演一个处理器,并且有一个后继对象,如果他可以处理请求,就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就将请求转发给后继者
示例
考虑一个简单的审批流程,包括经理、部门主管和CEO三个级别的审批。在这个场景中,责任链模式可以很好地应用。
// 抽象处理者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 具体处理者1
class Manag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approved the 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cannot handle the request.");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 具体处理者2
class DepartmentHead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department_head")) {
System.out.println("Department Head approved the 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Department Head cannot handle the request.");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 具体处理者3
class CEO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CEO")) {
System.out.println("CEO approved the 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CEO cannot handle the request.");
if (successor != null) {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具体处理者对象
Handler manager = new Manager();
Handler departmentHead = new DepartmentHead();
Handler ceo = new CEO();
// 设置责任链
manager.setSuccessor(departmentHead);
departmentHead.setSuccessor(ceo);
// 发送请求
manager.handleRequest("department_head");
manager.handleRequest("manager");
manager.handleRequest("CEO");
manager.handleRequest("other");
}
}
在这个示例中,**Handler**
是抽象处理者,包含了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 **Manager**
、
DepartmentHead和
CEO是具体的处理者,它们实现了
handleRequest`方法来处理请求。在客户端代码中,首先创建具体处理者对象,然后设置责任链,并发送请求。
有哪些知名框架采用了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在许多知名的框架和库中都有应用。以下是一些采用责任链模式的知名框架和库的例子:
- Java Servlet 中的 Filter Chain:Java Servlet 中的过滤器(Filter)是一个典型的责任链模式的实现。多个过滤器按照顺序组成一个链,每个过滤器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过滤器。
- Spring 框架中的拦截器(Interceptor):Spring 框架中的拦截器也是一种责任链模式的应用。拦截器可以在控制器方法执行之前或之后执行特定的逻辑,多个拦截器按照配置顺序形成一个链。
- Node.js 中的 Connect 和 Express 框架:Connect 和 Express 框架中的中间件(Middleware)也采用了责任链模式的思想。多个中间件按照顺序组成一个链,每个中间件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
- .NET Core 中的中间件:在 .NET Core 中,使用中间件来处理 HTTP 请求。类似于 Node.js 中的中间件,中间件按照顺序形成一个链,每个中间件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
- Android 中的事件传递机制:在 Android 中,事件传递机制也可以看作是责任链模式的一种应用。当用户触摸屏幕时,事件首先传递给顶层的 View,然后逐级向下传递,直到某个 View 处理了事件为止。
这些是一些采用责任链模式的知名框架和库的例子,它们充分利用了责任链模式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维护。
责任链模式和链表有什么关联
责任链模式和链表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结构特点和数据流动方式上。具体来说,它们的关联在于:
- 链式结构:
- 责任链模式中的处理者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成链,每个处理者都持有对下一个处理者的引用。这种结构类似于链表中节点之间的链接。
- 链表也是一种链式结构,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对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 数据流动:
- 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沿着责任链流动,每个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这种数据的传递和处理方式类似于链表中数据元素的遍历。
- 链表中的数据元素通过节点之间的引用进行流动和访问,可以顺序地遍历整个链表。
虽然责任链模式和链表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并且都涉及到数据的顺序流动,但它们的目的和应用场景不同。责任链模式用于实现请求的传递和处理,而链表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因此,虽然有关联,但它们在概念上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常见面试题
在面试中,关于责任链模式的问题可能涉及其原理、优缺点、应用场景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 责任链模式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其中多个对象按照顺序组成链,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或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请求在链上传递,直到被处理或者达到链的末端。 - 责任链模式的优点有哪些?
答案:
- 解耦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可以动态地增加或修改处理者,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
- 简化了对象,每个具体处理者只需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
- 责任链模式的缺点是什么?
答案:
- 可能会导致请求的处理延迟,特别是在链较长时。
- 如果责任链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请求无法被处理或形成循环引用。
- 请求可能会到达链的末端仍未被处理。
- 责任链模式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答案:
- 当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但具体处理者未知时。
- 当需要在运行时动态确定处理请求的对象时。
- 当想要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时。
- 能否举例说明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责任链模式?
答案: 例如,在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中,可以应用责任链模式来处理退款请求。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可以处理不同金额范围的退款请求,如普通员工可以处理小额退款,主管可以处理中额退款,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处理大额退款。当有退款请求时,系统首先将请求发送给普通员工,如果金额超出其处理范围,则将请求传递给主管,以此类推,直到有人处理请求或者到达责任链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