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专栏《构建工业级QPS百万级服务》系列简介-CSDN博客
“锁”,在新华字段的解释是“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要用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在计算机领域,可以抽象为:主体A,在物品W上,附加物品S(锁),让其他主体不能完整地使用。
所以我们在理解一个锁时,不管它是语言层面的如:C++、Java、Python,还是软件层面的如:数据库、内核,还是硬件层面的如:多核CPU。这些都可以抽象为上面这句话,只要理解的谁是主体A,谁是物品W,以及“不完整使用”到达什么程度,就能理解锁的作用。
在计算机领域,锁的实现都是底层硬件支持,是通过缓存一致率协议,而该协议底层逻辑依然是“单写”。这很重要,不仅是计算机领域,在整个信息领域,要保证并发时数据不冲突,唯一的办法是,明确的界限内,只有单写。这个再深层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递是有速度的。同理,如果信息传递是不需要时间的,且我们认为时间是离散的,那就不再需要锁,比如量子计算机,就是一个不需要锁的计算机,不过这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中。
当理解了,锁的作用,以及锁的实现本质。计算机领域的一切锁,理解起来就十分轻松了。我会在软件层面、硬件层面举一些锁的例子,以及为了性能而添加的锁的附加工具。这里还有一个可以断言的,所有锁的附加工具,都是为了提高系统并发性能,注意这里的性能问题不是加锁和释放锁本身耗费资源太多,而是加锁之后业务代码持有时间太长,对其他线程阻塞导致的,以c++互斥锁为例,这个用户态的锁,在现代计算机,平均一次获取仅需要5-15ns。
语言层的锁都是内核层的锁的封装,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不再单独拿一个语言的锁来描述。软件层,我以内核和Mysql为例。
- 内核层面:
- 互斥锁:
- 范式说明
- 主体:线程
- 物品:一个权限(用一个标识表示,如std::atomic_flag)
- 不完整使用:一个主体获得该权限后,其他主体不再能获得
- 附加解释:这里的权限,是业务逻辑的约定,比如约定获得这个权限的主体,可以修改变量a,那权限相应的命名为mutex_a。而这里的约定是编码者要遵守的,而不是编译器或者内核遵守的,也就是没有获取mutex_a的主体,修改a,编译器和内核都不会报错,但是这样的程序,运行起来,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 作用:一个线程获取权限时,其他线程一定获取不了,且获取是同步阻塞的。注意这里阻塞时,会调用系统接口,把线程挂起
- 常见附加工具
- 条件变量
- 场景:线程A获取锁,发现不满足处理条件,如果一直等待,那么线程B会阻塞。所以当不满足条件时,线程A释放锁,并将线程A挂起,当条件满足时,再将线程A放到 ready队列。
- 条件变量
- 实现:内核也是由硬件提供的原子操作集的指令支持
- 范式说明
- 读写锁:
- 范式说明
- 主体:线程
- 物品:两个权限,共享权限,和独有权限(用两个标识表示,如两个原子变量)
- 不完整使用:
- 有主体“获取独有权限,或者已经发起独有权限申请”之后,其他主体不能获取共享权限
- 没有主体“获取独有权限,或者已经发起独有权限申请”时,其他主体可以获取共享权限
- 如果有主体A“获得了共享权限”,而主体B申请“获得独有权限”,需要等待A释放权限之后
- 附加解释:读-写锁命名并不准确,这里要得不是读/写的权限,而是共享和独享的权限。
- 作用:将权限分离,核心是在共享权限场景下,增加使用主体,从而增加了系统并行性
- 实现:基于互斥锁,再加上内核提供接口支持,而内核也是由硬件提供的原子操作集的指令支持
- 范式说明
- 自旋锁:
- 范式说明:与互斥锁完全一致。唯一的差别是互斥锁,获取不到时,线程被挂起等待通知。而自旋锁,是持续占有cpu,并尝试获取锁
- 互斥锁:
- Mysql数据库
- 排他锁(排的是行/表/页/意向)
- 范式说明
- 主体:事务
- 物品:行/表/页/意向的读写权限
- 不完整使用:
- 在读已提交的隔离级别下(Mysql默认隔离级别)。一个事务在获取“行/表/页/意向”锁之后,其他事务将不能读或写这段数据
- 附加解释:这里和内核的互斥锁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这里的权限,是行/表/页/意向的读写权,而内核中的权限是对一个标识的权限,而这个标识可以绑定可操作的任意的资源
- 作用:一个事务执行时,阻止其他事务对指定数据的读写
- 范式说明
- 共享锁(享的是行/表/页/表中某个范围)
- 范式说明
- 主体:事务
- 物品:行/表/页/意向的读写权限
- 不完整使用:
- 在读已提交的隔离级别下(Mysql默认隔离级别)。一个事务在获取“行/表/页/意向”锁之后,其他事务将不能写这段数据
- 附加解释:这里可以理解为当前事务占有了,这部分数据的写权限,但没有占有读权限
- 范式说明
- 排他锁(排的是行/表/页/意向)
- 其他:
- 乐观锁
- 说明:乐观锁本质不是一把锁,而是“锁的方式”。核心思想是,主体先在数据A的副本上操作,操作完成判断有没有其他主体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对数据A有操作,如果没有,就用副本替换原数据。这里要关注的是判断这个动作,是需要加锁的,无论是使用互斥锁,还是直接使用互斥锁的底层接口CAS,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硬件层面提供的支持。
- 无锁队列
- 说明:部分语言或者三方库提供无锁队列,这里只是没有互斥锁,但是CAS是必须有的。所以所谓的无锁队列,多少有些噱头。还是那句话,多主体写,必须加锁,而保证锁的一致性,必须单写,所以性能也必受影响。
- 乐观锁
前面描述了锁的作用,虽然锁的形态有所差异,但是基于这个范式,对作用的理解就不会有偏差。
最后我们说说锁的实现。锁的支持来源于硬件层面,那硬件层面是如果支持锁的。硬件支持锁,本质就是,在CPU系统中,如何保证一个表示权限的变量,一定时间界限内,只被一个CPU核写入,且下一个CPU在写时,保证已经获取到最新的数值。那么这里有两个难点,怎么保证只有一个写,以及怎么保证每次写都是基于最新的值,这些都是缓存一致性协议完成的。
缓存一致性本身是硬件层面的协议,它也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为了性能也迭代了规则。对于平时的软件开发,我们不需要去理解它所有的细节。只需要理解到,其核心思想是,当一个CPU核A写数据时,会广播信息告诉其他CPU,不要再写了,同时收集所有CPU中最新的值。等其他CPU反馈已经收到核A的信息后,核A才会基于最新的数据去写。而复杂,也是复杂在如何基于这个方式修改,提高性能,如果不是做这个层面的研究,倒是没有必要细枝末节都去熟悉。同样是分布式节点的一致性,对于软件开发者,花费精力去学习raft,倒是一个更划算的事。
标签:主体,范式,并发,互斥,获取,正确性,线程,内核,权限 From: https://blog.csdn.net/ly52352148/article/details/13717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