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输出技术
-
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多种内存与接口地址的编制方式,常见的是下面两种:
- 内存与接口地址独立编址方法
内存地址和接口地址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两个地址空间。访问数据时所使用的指令也完全不同,用于接口的指令只用于接口的读/写,其余的指令全都是用于内存的。因此,在编程序或读程序时很容易使用和辨认。这种编址方法的缺点是用于接口的指令太少、功能太弱。 - 内存与接口地址统一编址方法
内存地址与接口地址统一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既内存单元和接口共用地址空间。优点是原则上用于内存的指令全都可以用于接口,这就大大的增强了对接口的操作功能,而且在指令上也不再区分内存或接口指令。该编址方法的缺点就在于整个地址空间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分配给接口使用,剩余的为内存所用,这经常会导致内存地址不连续。
- 内存与接口地址独立编址方法
-
计算机和外设间的数据交互方式
-
程序控制(查询)方式:CPU主动查询外设是否完成数据传输,效率极低。
-
程序中断方式:外设完成数据传输后,向CPU发送中断,等待CPU处理数据,效率相对较高。中断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发出中断请求到开始进入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时间指的是从中断处理开始到中断处理结束。中断向量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多级中断嵌套,使用堆栈来保护断点和现场。
-
DMA方式(直接主存存取):CPU只需完成必要的初始化等操作,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都由DMA控制器来完成,在主存和外设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效率很高。
-
在一个总线周期结束后,CPU会响应DMA请求开始读取数据;CPU响应程序中断方式请求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
-
总线结构
-
总线(Bus),是指计算机设备和设备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数据通道。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硬件系统内多种设备的通信线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总线上的所用设备共享,因此可以将计算机系统内的多种设备连接到总线上。
-
从广义上讲,任何连接两个以上电子元器件的导线都可以成为总线,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 内部总线:内部芯片级别的总线,芯片与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总线。
- 系统总线:是板级总线,用于计算机内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具体分为数据总线(并行数据传输位数)、地址总线(系统可管理的内存空间的大小)、控制总线(传送控制命令)。代表的有ISA总线、EIAS总线、PCI总线。
- 外部总线:设备一级的总线,微机和外部设备的总线。代表的有RS232(串行总线)、SCSI(并行总线)、USB(通用串行总线,即插即用,支持热插拔)。
-
计算机可靠性
-
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1/失效率。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1/修复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TF+MTTR。
系统可用性=MTTF/(MTTF+MTTR)* 100% -
串并联系统可靠性
无论是什么系统,都是由多个设备组成,协同工作,而这多个设备的组合方式可以是串联、并联,也可以是混合模式,假设每个设备的可靠性为R1,R2……Rn,则不同的系统的可靠性公式如下:- 串联系统:一个设备不可靠,整个系统崩溃
- 并联系统:所有设备都不可靠,整个系统才崩溃
- 串联系统:一个设备不可靠,整个系统崩溃
-
N模冗余系统:N模冗余系统由N个(N=2n+1)相同的子系统和一个表决器组成,表决器把N个子系统中占多数相同结果的输出作为输出系统的输出。在N个子系统中,只要由n+1个或者n+1个以上子系统能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输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