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爆发式、跨越式发展之后,中国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受到资本市场整体下行、医药医疗行业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回归理性,企业估值加速去泡沫化,市场开始自我梳理和审视。中国医药健康赛道创新趋势如何?敬请关注本文关于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的访谈。
以下为深度对话实录,有编辑与删节。
“中国的医疗健康技术正在从模仿迈向真正的创新驱动”
王锦:2022年,对于很多业内人士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用一句话来描述2022年——“要有穿越周期的决心”。宏观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多医疗健康企业也遇到了自身发展瓶颈。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过去五到十年,很多企业家和投资人都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你于2006年加入启明创投,在中国生物医药医疗行业真正经历过商业投资周期。想了解一下,在医疗健康产业爆发式、跨越式发展时期,启明创投作为一家专业投资机构,有着怎样的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你对于整个产业发展又有怎样的思考和期待?
梁颕宇:受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2021年我们看到大量新的投资机构涌入医疗健康行业,甚至很多传统的关注科技、消费、工业等领域的投资机构,也将很大一部分基金配置在医疗健康领域。巨量资本的涌入,促使整个医疗健康赛道异常活跃,不少项目估值水涨船高,出现了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估值泡沫化。
2022年,受资本市场整体下行、集采和PD-1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出现降温,企业估值加速去泡沫化,市场开始自我梳理和审视。过去两年,包括在美国,很多通用型基金或TMT(通信、媒体、科技)基金也希望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但现在大都退出了。现阶段,很多企业家更希望获得专业医疗投资人的引导。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PE/VC,尤其是硬科技驱动下的创投行业,一定会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并向早期阶段延伸。
医疗健康行业的特点决定其投资周期长、专业性要求高。投资团队需要具备深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背景、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行业资源,能够在公司发展战略、人才招募、团队搭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引入、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跟踪和陪伴企业,不断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这样的投资机构发展和成熟起来,需要耐心面向未来,能够引领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寻找到真正具备创新力的优质企业。
王锦:说到专业化背景和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投资生物医药和医疗行业,在你看来,目前中国医疗健康投资机构的发展阶段,及其所需的能力,与美国市场同行相比,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是什么?
梁颕宇:其实我们觉得美国和中国越来越接近了。在生物医药方面,我们陆续看到一些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成长起来,以往是中国企业license in(授权引进)海外药到中国,最近我们也开始看到中国的创新药license out(对外授权)给其他国家;医疗器械领域也有类似趋势。近年来,中国医药创新的确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一股新力量、新动能,越来越多本土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已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新趋势:近年来中国创新药海外临床和授权交易增长迅速,很多都是海外药企license in中国企业研发的管线。最近一个月,我们有四家投资企业都拿到类似的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或partnership agreement(合作协议),包括我们几年前投资的由AI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发现公司Insilico(英矽智能)。最近我们也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药物研发合作。此外,Insilico首款由AI发现的抗IPF(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正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在疫苗研发领域,我们投资的康希诺生物研发出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已在上海、天津、北京等数十个城市开展接种。
这些全球领先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在新药研发、医疗诊断、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诞生。中国日趋完整的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包括领先科研人才的回归、基础研究的推进、丰富的临床研究积累、更低的临床试验成本、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以及临床前和临床CRO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将支撑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说,中国的医疗健康技术正在从模仿迈向真正的创新驱动。
“中国医药创新将在全球市场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王锦:整个时代在变化,你讲到的几家企业都很有代表性。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所取得的一些创新突破,确实值得我们振奋。你觉得这些公司的背后,除了有资本的支持和推动,还有哪些关键因素,以及中国独有的能力,在帮助公司走得这么快、这么靠前?
梁颕宇: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创始人的韧性,而且跟西方同行相比,我们做几个靶点的研究相对便宜。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陆续从海外归国,他们带回来的经验非常宝贵。
国家的扶持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省份、城市给的资金支持或是不同层面基础设施的帮助,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生态环境比20年前好多了,比如,生物医药的知识产权律师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整个生态环境还有资源网络,都发生了变化。很多跨国公司也很希望和中国企业合作,这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实战经验。
最后,随着港股“18A”改革以及科创板的推出等,很多中国医药企业可以融到更多钱来实现想法,推动创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这几步都非常重要。
王锦:你说得特别全面,这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家韧性、人才,也包括宏观环境、生态系统、政策、资本市场等要素。想听听你对2022年的感受,以及对2023年的预判?
梁颕宇:整个2022年是慢慢迈向整合期的一年。因为大家都投得比较慢,就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调研。我们比较幸运,过去17个月内,我们有70多家医疗健康企业都成功融了新一轮,而且都是up round(溢价融资),很多公司已逐渐成为中国细分领域的代表或领军者,融资也相对容易。
我们也看到,美国的医药生物科技指数XBI这大半年来跌幅超过50%。因为新冠疫情等原因,很多人都去投资医疗,导致本来主要做临床的公司,原本是10多亿美元估值,突然变成50多亿、100多亿美元估值。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数据还没出来,我们不知道这些药效果究竟怎样。
短期来看,全球宏观经济变化下,受市场情绪影响,投资者会变得比较谨慎,而且估值也会陆续产生较大变化。但从中长期来看,估值的调整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发掘优质企业的好时机。对于企业而言,一些不具备真正创新力的企业,会在市场震荡过程中被重新洗牌或淘汰。
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更多是具备核心竞争力技术、持续以创新驱动的企业;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稳健性也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变化下,会花更长时间来建立甄别、辨识硬科技企业的技术壁垒和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不再盲目追随热点。
从宏观视角而言,伴随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支出,以及中国医疗科技和研发能力的长足进展,我们相信中国的医药健康市场依然充满机会,而中国创新将在全球市场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王锦:整个资本市场理性回归,可以有效减少我们的“内卷”。你刚才也提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启明创投而言,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挖掘优质企业。对于你们已经投资支持的生物医药企业,如果想要在未来五年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你会给这些公司的CEO在管理战略上提出哪些建议?
梁颕宇:创新驱动转型,是中国经济在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医疗健康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中国企业的CEO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CEO们更应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动能。同时也应具备全球化视野,构建全球化思维,通过全球化布局,争做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企业。
从微观层面而言,在资本市场下行的影响下,在运营模式上,CEO们应该博采众长,既要从以往的实践中获取经验,也要开拓创新,寻找到更适合当今行业、企业发展的路径。CEO们更应当加强企业预算管理,通过降本增效来减轻现金流压力,关注产品开发的投入效率。对于需要持续资金投入的公司而言,需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确保以正常的研发速度来度过震荡期。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原文可以点下方链接了解:
创新访谈|启明创投合伙人梁颕宇:医疗健康创新驱动转型2024可持续增长必由之路
查看 1000+热门创新案例 请进入创新社区
Runwise创新社区是一个连接全球领先创新智库和专家,汇聚10+万专业企业创始人、创业家、创新提供者(咨询师/咨询顾问)创新研究学者参与的创新实践社区。
延展文章:
创新研报 | 金融机构敏捷转型白皮书:从“形似”到“神似” —— 敏捷转型成功之道
入门指南|Chat GPT 的兴起:它如何改变数字营销格局?
微软Garage 吸引7万+创新者,以黑客精神点燃企业创新火花
标签:创新,医疗,研发,2024,盘点,2023,中国,健康,企业 From: https://www.cnblogs.com/runwisedigital/p/1802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