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之后,我对从源文件到可执行文件的转换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负责实现该功能的是编译器。这一章详细地解释了源代码如何被编译和链接。
编译器是能够把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编写的源代码转换成本地代码的程序,每个编写源代码的编程语言都需要其专用的编译器。编译器在程序运行中起关作用。源代码,也就是我们用编程语言编写的代码,虽然人可以轻松阅读,但计算机无法理解。这就需要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成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机器语言。在编译过程中,编译器将源代码翻译成本地代码。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这里的"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编译器转换源代码后,就会生成本地文件,不过,本地文件是无法直接运行的,为了得到可以运行的EXE文件,编译之后还需要进行链接处理,链接器的作用是将这些分散的目标文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程序运行所需的所有信息。编译和链接是两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过程。编译是将源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的过程,而链接则是将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个可执行文件的过程。这让我明白了在编程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代码的逻辑和算法,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编译和链接的过程,以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地运行。
对编译器和解释器有什么不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编译器是在运行前对所有源代码进行解释处理的。而解释器则是在运行时对源代码的内容一行一行的进行解释处理的;“分割编译”指的是将整个程序分成多个源代码来编写,然后分别进行编译,最后连接成一个EXE文件。这样每个源代码都相对变短,便于程序管理。
总之,学习编程不仅需要掌握语法和算法,还需要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和执行程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更加高效安全的代码。
标签:读后感,文件,代码,第八章,编译,编译器,源代码,链接
From: https://www.cnblogs.com/910725zonzon/p/180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