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如何训练你的AI Mass模型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如何训练你的AI Mass模型

时间:2023-12-24 19:04:30浏览次数:26  
标签:训练 AI 模型 train Mass self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对创新的追求、对科技的热情,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并尝试新的技术。而AI领域也如火如荼,应用广泛、领先于传统机器学习的各个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发展。

人工智能即机器学习(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让计算机具有智能、自主的能力。它分为不同的研究子领域,包括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推理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计算机从各类问题中学习知识,实现高效自动化。但另一个重要方向则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特别是在互联网、物流、零售、医疗诊断、金融、图像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一些先进制造商取得重大成功,比如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另外,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计算能力的飞跃提升、网络结构的革命性变革,给予AI领域巨大的技术创新空间。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数据量过大,计算成本高昂、实时响应延迟长、模型部署及应用的复杂程度高,使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更加艰难。

因此,如何训练出能够处理海量数据、高并发、低延迟、高准确率的AI模型,成为当前和将来的重要课题。当下,国内外各大AI公司均陆续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和服务,如云端大模型、超级AI、助力新一代应用等。这些大模型可为用户提供基于海量数据的、高速响应的、低延迟的、高准确率的智能服务。同时,国内外的顶尖研究者也积极参与到AI训练过程的设计之中。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通过复杂的算法和硬件资源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高效、快速地训练出高质量的AI模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根据AI大模型训练的特征,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方法:

  1. 数据驱动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高效的一种方式。它直接使用标注好的大量数据,基于特定任务的目的,采用最优化算法,通过训练模型的参数,使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算法调优或是专门的硬件设备,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问题。
  2. 模型压缩法:这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搜索算法的模型压缩算法。它首先建立一个模型,然后按照一定规则或指导标准,去掉模型中的冗余参数或层次。然后,在剩余的模型参数上,再去掉一部分参数,直到模型大小降至足够小,才停止继续压缩。这样,只要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保持一致,就可以保证模型的高性能。这种方法有利于减少模型的体积,同时还保留模型的精度,从而提高模型的速度和效果。

前面说到,如何训练出高性能、可伸缩、实时的AI模型仍是困难的。特别是面对海量的、异构的、多源异质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如何保证模型训练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如何训练出模型的多样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训练出AI大模型来说,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不可或缺。

本文将针对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方法、工具链、开源项目以及案例研究等方面,综合阐述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全过程,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2.核心概念与联系

2.1.什么是AI Mass?

AI Mass是一个由多个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组成的统一框架,用于同时处理复杂的、多种异构的输入,并产生符合业务要求的结果。它包括了计算机视觉、文本理解、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多个子模块,并且具备多种模态、多模型集成的能力。通过使用AI Mass,业务人员无需编写复杂的代码或耗费大量的时间,即可完成模型的构建、训练、评估和部署。AI Mass也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帮助业务人员整合和管理各种类型的AI模型,并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2.AI Mass有哪些功能模块?

AI Mass的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1. Data Ingestion: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获取所有原始输入数据,并将其转换成AI Mass格式的数据集。包括数据的导入、清洗、转换、存储等。
  2. Modality Ingestion:模态融合模块,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图片、文本、声音、视频等,并转换成统一的格式。例如,图像特征向量可以通过CNN生成;文本特征向量可以通过BERT编码;声音特征向量可以通过声学模型生成。
  3. Modeling and Training:模型构建和训练模块,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输入格式后,接入不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包括模型组合、模型优化、训练过程的监控等。
  4. Inference and Evaluation:推理与评估模块,用于测试、验证模型的性能,确保其满足业务需求。包括模型的推理、评估、错误分析等。
  5.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部署与管理模块,完成模型的部署、版本控制、监控和管理。包括模型的自动化部署、模型参数调优、模型集成、系统自动化等。

2.3.AI Mass的模型架构是怎样的?

AI Mass的模型架构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的输入、输出以及处理流程都不一样,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AI Mass的几个子模块。

2.3.1.Computer Vision Subsystem

计算机视觉子模块由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以及其他相关组件构成。它接收来自多个模态的输入,包括图像、文本、声音等,生成统一的特征表示。

CNN用于图像特征抽取,输入是灰度图像,输出是图像的特征表示。它由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可以捕获不同尺寸、纹理的特征。中间经过ReLU激活函数,输出是特征图,可以看作图像的不同尺度上的描述符。

RNN用于序列数据建模,它可以捕获数据中潜在的时序信息。它的输入是一系列数据,输出是下一个时间步的状态。GRU是一种常用的RNN,它比LSTM更容易训练。

注意力机制用于集成特征表示,它把不同子模块的特征结合起来。每一个模态的特征都需要关注其中的全局信息。注意力机制包括三层结构,包括查询层、键值层、交互层。

为了兼顾不同模态之间的差异性,计算机视觉子模块还包括模态耦合模块。模态耦合模块从多个模态中学习共同的特征,可以提高不同模态之间的特征匹配能力。

2.3.2.Text Understanding Subsystem

文本理解子模块包括词嵌入(Word Embedding),序列模型(Sequence Model)以及其他相关组件。它接受文本输入,生成单词、短语或者语句的表示。

词嵌入用来映射低维的稠密向量空间,使得相似的词在向量空间中靠得很近。通过词嵌入,模型可以更好地捕获上下文信息。

序列模型用于对文本进行建模,它可以捕获句子的语法和语义信息。它的输入是词或短语的表示,输出是句子的概率分布。LSTM是一种常用的序列模型,它可以捕获数据中的时序关系。

2.3.3.Speech Recognition Subsystem

语音识别子模块包括语音编码器(Audio Coder)、语音特征提取器(Feature Extractor)、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以及其他相关组件。它接受音频输入,生成文字输出。

语音编码器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语音特征。它包括特征预测、帧移、解码器和编解码器等模块。

语音特征提取器用于提取语音的特征,包括MFCC、FBANK等。

语言模型用于生成下一个字符的概率分布,它包括N-gram模型、混合模型、HMM-GMM模型等。

2.3.4.Recommendation System Subsystem

推荐系统子模块包括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矩阵分解(Matrix Factorization)以及其他相关组件。它接受多个用户、商品及行为数据,生成用户对商品的推荐。

特征工程模块用于处理原始数据,包括清洗、转换、过滤等。它可以根据业务逻辑,选择合适的特征,消除噪声,提升数据的表现。

矩阵分解模块用于将用户-商品矩阵分解为用户向量和商品向量,并计算得分。它可以捕获用户偏好、商品特点、用户习惯和产品品牌等信息。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模型公式详细讲解

3.1.模型训练的流程

AI Mass模型的训练流程包括数据导入、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模型训练、模型评估以及模型部署等环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1. 数据导入:导入包括外部数据和AI Mass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可以来自于企业系统,比如交易历史记录、事件日志、活动数据等;AI Mass内部数据可以来自于之前训练出的模型或其他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处理,确保其满足AI Mass训练的要求。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切割、数据归一化等。
  3. 模型构建:AI Mass可以支持多种模型,如CNN、RNN、KNN、GBDT、XGBoost等。它们共同工作,生成统一的特征表示。模型组合可以根据业务场景的需求,来自于不同类型的模型。
  4. 模型训练:训练模型包括数据加载、参数初始化、正则化、优化器设置、训练过程的监控等步骤。包括学习率、权重衰减、Batch Size、Epoch数、学习率调整策略、模型检查点保存等。
  5. 模型评估:评估模块用于评估训练好的模型的性能,确保其满足业务需求。包括计算准确率、召回率、F1 Score、AUC等。
  6. 模型部署:部署模型,完成模型的部署、版本控制、监控和管理。包括模型的自动化部署、模型参数调优、模型集成、系统自动化等。

3.2.模型压缩法

AI Mass模型压缩算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搜索算法的模型压缩方法。它首先建立一个模型,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指导标准,去掉模型中的冗余参数或层次。然后,在剩余的模型参数上,再去掉一部分参数,直到模型大小降至足够小,才停止继续压缩。这样,只要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保持一致,就可以保证模型的高性能。

模型压缩的原理是采用剪枝技术,简化模型,消除冗余信息。模型压缩通常是指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裁剪,删减不必要的神经元、连接等,达到减少模型的容量,降低运行时内存占用,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模型压缩算法有结构修剪法、系数约束法、代理模型法、梯度修剪法等。

模型压缩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 初始化模型:初始化一个较大的模型,包括全连接层、卷积层等。
  2. 生成梯度: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生成初始的梯度。
  3. 定义目标函数:定义要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如整体损失、感知损失、证据损失等。
  4. 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直至达到设定的终止条件。
  5. 检查模型是否收敛:如果模型收敛,返回压缩后的模型;否则,重新迭代1-4步。
  6. 返回压缩后的模型。

3.2.1.剪枝算法

剪枝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模型压缩算法,它通过裁剪或删除模型的权重、单元,消除冗余或不必要的信息。目前主流的剪枝算法有三种:结构裁剪法、系数约束法、代理模型法。

结构裁剪法是一种基于结构的方式,可以清除模型中的一些层或神经元,或是对模型进行拓扑排序。每一次剪枝,都会移除若干层或神经元,然后进行反向传播,来计算被删除节点的影响。剪枝之后,模型会变得更小,且相应的精度也会降低。

剪枝算法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 使用神经网络训练出一个较大的模型。
  2. 对较大的模型进行结构裁剪,移除一部分节点,并计算剪枝后模型的损失。
  3. 如果损失小于等于原模型的损失,则停止剪枝;否则,返回第二步,移除不同的节点。
  4. 返回剪枝后的模型。

结构裁剪法的缺陷是不能完全消除冗余,因为节点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

3.2.2.系数约束法

系数约束法是一种基于目标函数的方式,通过限制模型的权重范围,来尽可能压缩模型。每一步,它都会固定住一定数量的权重,然后去掉其他权重,反向传播,来计算被去掉的权重的影响。系数约束法可以保证权重的稳定性,因此能保证模型的稳定性。

系数约束法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 从训练数据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参照物,它既属于已知类别,又属于未知类别。
  2. 用参照物,估计模型的系数约束范围,即所需要保留的参数。
  3. 将模型的参数约束在一个指定范围内,然后使用梯度下降法进行训练。
  4. 当训练结束后,对模型进行检测,确定权重的实际范围。
  5. 返回约束后的模型。

3.2.3.代理模型法

代理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方式,通过训练模型的代理模型,来压缩模型。代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相同,但是学习方式却不同于实际模型。代理模型算法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训练代理模型,第二阶段是训练原模型。

训练代理模型的目的是学习模型的特征和隐藏结构,然后根据特征来训练原模型。代理模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忽略输入和输出的真实标签,用非标签化的技术对标签进行模拟。

训练原模型的目的是基于代理模型的特征,优化原模型的参数,使其在目标函数上达到最佳。

代理模型法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 创建一个合适的代理模型,用于学习特征和结构。
  2. 使用训练数据对代理模型进行训练。
  3. 根据代理模型的特征,训练原模型。
  4. 在验证集上测试模型的性能。
  5. 更新原模型的参数,重复第4步。
  6. 返回优化后的模型。

代理模型法的缺陷是需要额外的代理模型,增加了计算量和存储开销。

4.具体代码实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4.1.模型训练的代码实例

以下是AI Mass模型训练的代码实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 transform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def load_data():
    # Load data from external sources
    x =...  # input data for training
    y =...  # label of the input data

    # Split dataset into train set and test set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return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class Net(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conv1 = torch.nn.Conv2d(in_channels=3, out_channels=16, kernel_size=3, padding=1)
        self.bn1 = torch.nn.BatchNorm2d(num_features=16)
        self.relu1 = torch.nn.ReLU()

        self.maxpool1 = torch.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self.conv2 = torch.nn.Conv2d(in_channels=16, out_channels=32, kernel_size=3, padding=1)
        self.bn2 = torch.nn.BatchNorm2d(num_features=32)
        self.relu2 = torch.nn.ReLU()

        self.maxpool2 = torch.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self.linear1 = torch.nn.Linear(in_features=14*14*32, out_features=512)
        self.dropout1 = torch.nn.Dropout(p=0.5)
        self.relu3 = torch.nn.ReLU()
        self.linear2 = torch.nn.Linear(in_features=512, out_features=10)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conv1(x)
        x = self.bn1(x)
        x = self.relu1(x)
        x = self.maxpool1(x)

        x = self.conv2(x)
        x = self.bn2(x)
        x = self.relu2(x)
        x = self.maxpool2(x)

        x = x.reshape(-1, 14*14*32)
        x = self.linear1(x)
        x = self.dropout1(x)
        x = self.relu3(x)
        x = self.linear2(x)

        return x


def train_model(net, X_train, y_train, num_epochs=10, batch_size=32):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net.to(device)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params=net.parameters(), lr=0.001)
    criterion = torch.nn.CrossEntropyLoss()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running_loss = 0.0
        total = len(y_train)//batch_size+1

        for i in range(total):
            start = i * batch_size
            end = min((i + 1) * batch_size, len(y_train))

            inputs = X_train[start:end]
            labels = y_train[start:end]

            inputs = torch.FloatTensor(inputs).to(device)
            labels = torch.LongTensor(labels).to(device)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net(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print('[%d/%d] loss: %.3f' % (epoch + 1, num_epochs, running_loss / total))


if __name__ == '__main__':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load_data()
    net = Net()
    train_model(net, X_train, y_train, num_epochs=10, batch_size=32)

以上代码是MNIST手写数字分类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加载外部数据,构造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模型。其中,Net()类继承于torch.nn.Module,定义了模型的结构。

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数据加载、模型初始化、优化器设置、损失函数设置、训练轮数设置等。训练时,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训练模型,每批训练样本的个数设置为32,训练10轮。

4.2.模型压缩的代码实例

以下是AI Mass模型压缩的代码实例: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ensorflow_model_optimization as tfmot


def get_dataset(file_path):
    df = pd.read_csv(file_path)
    features = df[['age', 'education']].values
    labels = df['label'].values
    return features, labels


def create_model():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28,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28,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
    ])
    return model


def train_and_evaluate(feature_columns, label_column, compress_scheme, compression_rate, epochs, steps):
    # Prepare data
    features, labels = get_dataset('adult.csv')
    feature_columns = [tf.feature_column.numeric_column("age"),
                       tf.feature_column.categorical_column_with_vocabulary_list('education', ['Bachelors', 'Masters']),
                       ]
    feature_layer = tf.keras.layers.DenseFeatures(feature_columns)
    dense_input = tf.keras.Input(shape=(len(feature_columns),))
    x = feature_layer(dense_input)
    output = tf.keras.layers.Dense(units=1)(x)
    model = tf.keras.Model(inputs=[dense_input], outputs=output)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tf.losses.Binary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metrics=['accuracy'])
    model.fit(x={'age': features[:, 0], 'education': features[:, 1]},
              y=labels,
              validation_split=0.2,
              epochs=epochs)

    compressed_model = tfmot.sparsity.keras.prune_low_magnitude(create_model())
    compressed_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tf.losses.Binary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metrics=['accuracy'])

    pruning_params = {'pruning_schedule': tfmot.sparsity.keras.PolynomialDecay(initial_sparsity=0.,
                                                                               final_sparsity=compression_rate,
                                                                               begin_step=0,
                                                                               end_step=steps)}
    callbacks = [tfmot.sparsity.keras.UpdatePruningStep()]
    compressed_model.fit({'age': features[:, 0], 'education': features[:, 1]},
                         labels,
                         validation_split=0.2,
                         epochs=epochs,
                         callbacks=callbacks,
                         **pruning_params)

    _, accuracy = compressed_model.evaluate({'age': features[:, 0], 'education': features[:, 1]},
                                            labels, verbose=0)
    print(f"Accuracy after sparsifying with {compress_scheme}: {round(accuracy * 100, 2)}%")


if __name__ == "__main__":
    train_and_evaluate(['age'], 'label', "polynomial", 0.5, 10, 1000)

以上代码是Adult数据集分类的例子,展示了如何构造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模型,压缩模型,以及模型评估。其中,get_dataset()函数用于读取Adult数据集,创建训练数据和标签。create_model()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基本的神经网络模型。

模型的训练和压缩过程,分别使用fit()prune_low_magnitude()函数。其中,训练时,使用早停策略和PolynomialDecay方法来定时更新剪枝率,并使用默认参数;压缩时,设置压缩率为0.5,剪枝周期为1000步。

模型的评估,使用evaluate()函数,评估模型的性能。

5.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5.1.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

虽然AI Mass模型训练算法已经得到了大幅改进,但是依然无法达到最先进的水平。

首先,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已经显著超过了深度学习算法,而AI Mass的模型依然是在传统算法上做的拓展。因此,未来AI Mass的模型可能会考虑加入更多的深度学习模块。

其次,人工智能领域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新的技术将会出现,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思想、方法论以及工具。因此,AI Mass的模型将会跟上这些新技术的脚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第三,训练数据量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的数据量很小,导致深度学习模型效果不佳。而对于AI Mass来说,如何训练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的模型将成为AI Mass的核心问题。

最后,对于AI Mass来说,如何保证模型的实时性、规模化性以及超算效能,还有待观察。这一点是当前和未来AI Mass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5.2.AI Mass的应用场景

目前,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商、金融、生物医疗、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等。

那么,AI Mass的发展到底有没有止境呢?我们期待未来AI Mass能否成为一种高效、准确、普遍使用的模型。当然,AI Mass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它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研究出更多的方法论,并推动行业的创新。


标签:训练,AI,模型,train,Mass,self
From: https://blog.51cto.com/universsky/8956548

相关文章

  •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1.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最早的机器翻译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现在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等,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数据量太大,训练复杂网络模型耗费时间成本高等特点,导致模型更新缓慢、迭......
  •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从模型搜索到模型优化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1.背景介绍在2021年7月1日至9月30日,第十六届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AICity2021)刚刚结束,很多参赛队伍都在寻找突破性的应用场景,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AIMass项目就是基于人类大脑智能模型的智能机器人或智能助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看护、送菜、看病......
  • AI Mass人工智能大模型即服务时代:AI Mass对制造业的影响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1.背景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近几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却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求量激增、成本持续降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和高投入成本......
  • OpenAI Q* 是一个彻底的 谣言...
    OpenAI仍未明确解释Q*究竟是什么,但透露的线索倒是相当不少。11月22日,就在OpenAI决定解雇(后又重新聘用)CEOSamAltman的几天之后,技术媒体TheInformation报道称OpenAI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使其能够“开发出更强大的AI模型”。新模型被命名为Q*(音为「Qstar」),“具......
  • 基于 Flink SQL 和 Paimon 构建流式湖仓新方案
    本文整理自阿里云智能开源表存储负责人,FounderofPaimon,FlinkPMC成员李劲松在云栖大会开源大数据专场的分享。本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数据分析架构演进介绍ApachePaimonFlink+Paimon流式湖仓一、数据分析架构演进目前,数据分析架构正在从Hive到Lakehouse的演变。传统数......
  • 基于Tensorflow技术开发的计算机毕业设计辅助生成器(使用AI大模型技术)
    这是一个辅助生成计算机毕业设计的工具,可以自动完成毕业设计的源码。它基于几百个github上面开源的java和python项目,运用tensorflow技术,训练出了AI大模型。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毕业设计生成器,能够初步生成Java或python基本源码。目前该项目处理实验阶段,还不成熟,成功率55%左右。体验地......
  • 安全帽AI识别算法在LiteCVR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智慧工地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优化和管理工地施工过程的一种新型施工模式。视频监控在智慧工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iteCVR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工地的人员和设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例如,监控摄像头可以检测到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按规定操作,以及工地是......
  • 「校园Pie」第二站赴上海科技大学:共同探讨大模型如何助力企业智能决策
    PieCloudDB社区校园行系列活动「校园Pie」旨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提供一个与高校交流的平台。通过分享行业动态与前沿技术、产业界案例与应用以及云原生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数据库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应用。「校园Pie」第二站走进上海科技大学,吸引了众多......
  •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001、报错记录合并gvcf使用脚本如下:gatk CombineGVCFs-RGCF_001704415.2_ARS1.2_genomic.fna--variantgvcf.list-Otest.g.vcf.gz 报错如下: 002、解决方法,设置内存上限可以解决上述报错:gatk--java-options"-Xmx480g-Xms480g-XX:+UseSerialGC"CombineGVC......
  • 大模型涉及到的比较经典的论文
    大模型涉及到的比较经典的论文: 2014 NeuralMachineTranslationbyJointlyLearningtoAlignandTranslate -ThispaperintroducesanattentionmechanisminRNNstoimprovethelongsequencemodellingofRNNs.Thispaperintroducesanattention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