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分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时间:2023-12-18 21:57:37浏览次数:24  
标签:七个 双赢 原则 习惯 愿景 综效 统合 高效能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其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别为: 1、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2、以终为始:beging with the end in mind 3、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4、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5、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6、统合综效:synergize; 7、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今天将为大家带来关于七个习惯的详细解读,经典不容错过,希望大家都能成就自己的职场高效习惯!   1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有能力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亨利·戴维·梭罗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任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是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任命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2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被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无比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3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时牵绊。 ——歌德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4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的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埃德温·马卡姆 双赢思维是基于一种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竟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已(赢输),亦非损已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5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帕斯卡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以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更流畅自然。知彼需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终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6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 对关键事务——团结 对重大事务——求变 对所有事务——宽大 ——乔治·布什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摒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止于合作,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集个人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7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布鲁斯·巴登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致呈现老化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标签:七个,双赢,原则,习惯,愿景,综效,统合,高效能
From: https://www.cnblogs.com/R-bear/p/17912377.html

相关文章

  • 阅读习惯
    本学期我的读书总时长增加了63小时,完整读完了4本书,做了40条笔记。通过阅读我对跟多方面的知识有了更一定的涉猎,这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每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历史和各种主题。遇到陌生的词语我大都会标注出来,也会提出对于一些片段......
  • 阅读习惯2 20211314王艺达
    本学期读书总结本学期新增的读书时长主要在Apple自带的阅读app中,因为有一些想读的书,在微信读书中没有上架。微信读书平台:本学期微信读书主要阅读了两本书:笔记主要集中在《未竟的告白》这一书目中:以下是读完此书的小记:欲言又止,欲寄还休。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扫完了整本......
  • 阅读习惯1
    阅读习惯1先看阅读时长截图记录功能每天、每周、每本书、累计阅读时长,微信读书都会记录下来,一目了然。并且,无论在任何设备上读在线书还是导入书,都是可以计入阅读时长的。看一本书可以随时链到另一本书比如《认知觉醒》一书中,引用了很多其他书籍的概念,对那一概念感兴趣的我立......
  • 阅读习惯2
    阅读收获:截图一、读书拓宽了我的视野读书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收获了知识,视野开阔了。有人可能会说,不看书我也能够收获知识,开阔视野啊,你看,现在网络资源那么丰富,我每天至少浏览几个小时,比读书轻松而且收获多。事实上网络提供的大部分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大部分信息一年之后就过时了,他......
  • 阅读习惯
    任务详情参考https://www.cnblogs.com/rocedu/p/6528920.html提交微信读书(或其他平台)目前的读书数据(总时长,册数,笔记数等)的截图,或其他阅读计划总结本学期的收获,新增的总时长,册数笔记等,谈谈本学期收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吗?会一直坚持阅读吗?电子书阅读体会电子书可以存储在......
  • 阅读习惯2
    2023-2024第一学期阅读习惯总结参考https://www.cnblogs.com/rocedu/p/6528920.html提交微信读书(或其他平台)目前的读书数据(总时长,册数,笔记数等)的截图,或其他阅读计划3总结本学期的收获,新增的总时长,册数笔记等,谈谈本学期收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吗?会一直坚持阅读吗?读书数......
  • 初中英语优秀范文100篇-023Good Habits Make Me Better -好习惯让我更优秀
    PDF格式公众号回复关键字:SHCZFW023记忆树1Itisessentialtodevelopgoodhabits,whichmakeabigdifferencetoourlife.翻译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简化记忆习惯句子结构主语:It(虚主语)谓语:is(系动词)表语:essential......
  • 《微习惯》一种养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微习惯是什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结果产出,哪怕我们有再大的决心去干一些事,也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准备一件事,还是制定计划时,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因此,导致我们的目标偏高,这样Flag刚立几天,可能就倒了,很难坚持下来。其实,在我们生活,我们总会忽......
  • 写代码的经验和习惯总结
    前言:这篇文章全部记录代码规范,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写出更加高效优美的代码。持续更新!(草稿)代码书写规范的目的提升代码运行效率增加代码可读性......
  • 【2023-11-26】要习惯好
    20:00生活如旭日东升,黎明曙光已现。你相信吗,我开始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充满了该做的事,问题接着问题,梦想连着梦想。                                                 ——......